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2  2023-09-06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
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现代达尔文主义(或称现代综合进化论)是现代进化理论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实际上它是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与新达尔文主义遗传理论和群体遗传学的有机结合。孟德尔颗粒遗传理论的问世,是对融合遗传假说的根本否定,为自然选择的原料——变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这原本应该顺理成章地导致学界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认同和进一步支持,然而结果竟然阴差阳错,偏偏造成了两者在很大程度上的背离,甚至使许多人形成这样一种印象:孟德尔遗传学的诞生,便宣告了达尔文学说的死刑。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或误导,是学科分离造成的恶果。的确,历史常喜欢给人们开玩笑,甚至恶作剧:本该进到这个房间的,却鬼使神差似地被送进另一个房间去了。那就是人们常说的20世纪早期出现的达尔文主义的“日蚀”年代。
1936—1947年间产生的现代综合进化论,与其说是产生于新的知识和新的发现,还不如说产生于新的概念和学术观点。由于进化是涉及生物的全方位协同变化的过程,其中有地理的,也有历史的;有表现型的,更有基因型的;有个体现象,更有群体的综合机理。因而进化论研究应尽量避免学科间的分离和对立,力求各学科的有机统一和内在融合。由于物种演化是种内的群体行为,而同一物种基因库内基因的自由交流告诉我们,必须以群体为单位来研究物种的演化。过去无论是拉马克学说、达尔文学说,还是新达尔文主义,都是从个体变异入手探讨物种演化,那实际上很难准确揭示出变异的真实过程及其进化效应。因而,现代综合论使遗传学、系统分类学和古生物学携手联合,贡献出了一种“现代达尔文主义”,它使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与遗传学的事实协调一致起来。
对这个当代进化论,主流学派做出的重要贡献有:1908年英国数学家哈迪和德国医生温伯格首次分别证明的“哈迪-温伯格定理”,从而创立了群体遗传学理论,后来又经英国学者费希尔、霍尔丹和美国学者赖特充分发展。费希尔在《自然选择的遗传理论》和霍尔丹在《进化的原因》中都充分阐述了自然选择下基因频率变化的数学理论,而且都证明了即使是轻微的选择差异,也都会产生出进化性变化。无疑,当时最有影响的著作要数俄裔美国学者杜布赞斯基的《遗传学与物种起源》(1937年),在这里,理论群体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与遗传变异的大量资料和物种差异的遗传学,得到了巧妙的综合。此后,许多从系统分类学、古生物学、地理变异等方面讨论生物进化的重要著作都沿用了杜布赞斯基阐发的遗传学原理。这些著作主要有:迈尔的《系统分类学与物种起源》(1942年),该书详细论述了地理变异的性质及物种的形成;辛普生的《进化的节奏与模式》(1944年)及《进化的主要特征》(1953年),论证了古生物学资料也完全适用于新达尔文主义;当年曾力挺达尔文的T•赫胥黎的孙子J•赫胥黎的《进化:现代的综合》(1942年),则是一部最为全面的综合遗传学和系统分类学的著作;斯特宾斯的《植物中的变异和进化》(1950年),综合了植物遗传学和系统分类,指出新达尔文主义的遗传学原理不仅可以说明物种的起源,而且也同样能够解释高阶元单位(如属、科、目、纲等)的起源。
现代综合论的要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主张共享一个基因库的群体(或称居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因而进化机制研究应属于群体遗传学的范围。所以综合理论在进化论研究方法上明显有别于所有以个体为演变单位的进化学说,其中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十分重要。二是主张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应包括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方面。突变是进化的原料,必不可少,它通过自然选择保留并积累那些适应性变异,再通过空间性的地理隔离或遗传性的生殖隔离,阻止各群体间的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新物种。


浏览完整试题从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理论到“新达尔文主义”,再到“现代综合论”,这三个阶段的进化理论尽管在其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理论体系上各不相同,但它们皆偏重于“理论论证”和“哲学思辨”,而且都以“渐变论”为基调。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进化论从“理论论证”开始向可检验的“实证科学”转型,并逐步发展成为内容宽泛的进化生物学。进化论的这次研究转型,我们称之为达尔文进化论的第三次大修正、大发展。这次大修正的浩繁工程刚刚离开起点不远,它试图通过揭示生命的分子层次的微观演化轨迹和真实的化石记录来间接和直接地重建地球生命演进的客观历史(即生命之树的形成、历史演化和发展)及其规律,以对传统理论进行检测、修正和补充。这应该是达尔文当年最为期盼的,或者说是进化生物学“功德圆满”的终极大事。
(摘编自舒德干《达尔文学说问世以来生物进化论的发展概况及其展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达尔文主义是自然选择理论与遗传理论和群体遗传学的有机结合。
B.孟德尔颗粒遗传理论的问世实际上否定了达尔文学说并宣告了其死刑。
C.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的现代综合进化论产生于新的概念及学术观点。
D.基因突变通过自然选择保留并积累适应性变异,是进化必不可少的原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达尔文主义没有准确揭示出变异的真实过程及其进化效应,因而其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科学的。
B.即使是轻微的选择差异,也会产生出进化性变化,这是费希尔和霍尔丹经过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
C.迈尔、辛普生、T•赫胥黎、J•赫胥黎等学者的研究沿用了杜布赞斯基的遗传学原理,力挺达尔文。
D.现代综合论以群体为演变单位进行研究,更能够使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与遗传
学的事实协调一致。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现代达尔文主义偏重于‘理论论证’和‘哲学思辨',而且都以‘渐变论’为基调”这一说法的一项是(3分)
A.变异及其积累可以使一个物种在很多代之后进化成为极为不同的生物。
B.一种进化上的改变不会只发生在一代或几代之间,通常需要成百上千代。
C.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地球环境面貌是经过一系列缓慢的变化而形成的。
D.远古的某种猴子通过物种分化形成不同的支系,其中之一进化出了人类。
4.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进化论进入研究转型期,为什么说进化论的这次研究转型是“进化生物学‘功德圆满’的终极大事”?(4分)
5.1972年,美国学者古尔德和埃尔德里奇提出“间断平衡说”。“间断平衡说”认为:物种骤然出现后,又在长期内保持形状的相对稳定;进化是渐变与骤变交替出现的过程。其中,间断指的是演化的骤变期,平衡指的是演化的渐变期。请用现代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指出“间断平衡说”的不足之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树会记住许多事
刘亮程
如果我们忘了在这地方生活了多少年,只要锯开一裸树,院墙角上或房后面那几棵都行,数数上面的圈就大致清楚了。
树会记住许多事。
其他东西也记事,却不可靠。譬如路,会丢掉人的脚印,会分岔,把人引向歧途。人本身又会遗忘许多人和事。当人真的遗忘了那些人和事,人能去问谁呢。
问风。
风从不记得那年秋天顺风走远的那个人。也不会在意它刮到天上飘远的一块红头巾,最后落到哪里。风在哪停住哪就会落下一堆东西。我们丢掉找不见的东西,大都让风挪移了位置。有些多年后被另一场相反的风刮回来,面目全非躺在墙根,像做了一场梦。有些在昏天暗地的大风中飘过村子,越走越远,再也回不到村里。
树从不胡乱走动。几十年、上百年前的那棵榆树,还在老地方站着。我们走了又回来,担心墙会倒塌,房顶被风掀翻卷走,人和牲离四散迷失,我们把家安在大树底下,房前屋后栽许多树让它快快长大。
树是一场朝天刮的风。刮得慢极了。能看见那些枝叶换挨挤挤向天上涌,都踏出了路,走出了各种声音。在人的一辈子里,能看见一场风刮到头,停住。像一辆奔跑的马车,甩掉轮子,车体散架,货物坠落一地,最后马扑倒在尘土里,伸长脖子喘几口粗气,然后死去。谁也看不见马车夫在哪里。
风刮到头是一场风的空。
树在天地间丢了东西。
哥,你到地下去找,我向天上找。
树的根和干朝相反方向走了,它们分手的地方坐着我们一家人。父亲背靠树干,母亲坐在小板凳上,儿女们蹲在地上或木头上。刚吃过饭,还要喝一碗水。水喝完还要再坐一阵。院门半开着,看见路上过来过去几个人、几头牛。也不知树根在地下找到什么。我们天天往树上看,似乎看见那些忙碌的枝枝叶叶没找见什么。
找到了它就会喊,把走远的树根喊回来。
父亲,你到土里去找,我们在地上找。
我们家要是一棵树,先父下葬时我就可以说这句话了。我们也会像一棵树一样,仲出所有的枝枝叶叶去找,仲到空中一把一把抓那些多得没人要的阳光和雨,捉那些闲得打盹的云,还有鸟叫和虫呜,抓回来再一把一把扔掉。不是我要找的,不是的。
我们找到天空就喊你,父亲。找到一滴水一束阳光就叫你,父亲。我们要找什么。
多少年之后我才知道,我们真正要找的,再也找不回来的,是此时此刻的全部生活。它消失了,又正在被遗忘。
那根躺在墙根的干木头是否已将它昔年的繁枝茂叶全部遗忘。我走了,我会记起一生中更加细微的生活情景,我会找到早年落到地上没看见的一根针,记起早年贪玩没留意的半句话、一个眼神。当我回过头去,我对生存便有了更加细微的热爱与耐心。如果我忘了些什么,匆忙中疏忽了曾经落在头顶的一滴雨、掠过耳畔的一缕风,院子里那棵老榆树就会提醒我。有一棵大榆树靠在背上(就像父亲那时靠着它一样),天地间还有哪些事情想不清楚呢。
我八岁那年,母亲随手挂在树枝上的一个筐,已经随树长得够不着。我十一岁那年秋天,父亲从地里捡回一捆麦子,放在地上怕鸡网吃,就顺手央在树权上,这个树权也已将那捆麦子举过房顶,举到了半空中。这期间我们似乎远离了生活,再没顾上


展开余下试题拿下那个筐,取下那捆麦子。它一年一年缓缓升向天空的时候,我们似乎从没看见。
现在那捆原本金黄的麦子已经发灰,麦穗早被鸟啄空。那个筐里或许盛着半筐干红辣皮、几个苞谷棒子,筐沿满是斑白鸟粪,估计里面早已空空的了。
我们竟然有过这样富裕漫长的年月,让一棵树举着沉句甸的一捆麦子和半筐干红辣皮,一直举过房顶,举到半空喂鸟吃。
“我们早就富裕得把好东西往天上扔了。”
许多年后的一个早春。午后,树还没长出叶子。我们一家人坐在树下喝芭谷糊糊。白面在一个月前就吃完了。芭谷面也余下不多,下午饭只能喝点糊糊。喝完了碗还端着,要愣愣地坐好一会儿,似乎饭没吃完,还应该再吃点什么,却什么都没有了。一家人像在想着什么,又像啥都不想,脑子空空地呆坐着。
大哥仰着头,说了一句话。
我们全仰起头,这才看见夹在树权上的一捆麦子和挂在树枝上的那个筐。
如果树也忘了那些事,它便早早地变成了一根干木头。
“回来吧,别找了,啥都没有。”
树根在地下喊那些枝和叶子。它们听见了,就往回走。先是叶子,一年一年地往回赶,叶子全走光了,枝权便枯站在那里,像一截没人走的路。枝权也站不了多久。人不会让一棵死树长时间站在那里。它早站累了,把它放倒,可它已经躺不平,身躯弯扭得只适合立在空气中。我们怕它滚动,一头垫半截土块,中间也用土块堰住。等过段时间,消闲了再把树根挖出来,和躯干放在一起,如果它们有话要说,日子长着呢。一根木头随便往哪一扔就是几十年光景。这期间我们会看见木头张开许多口子,离近了能听见木头开口的声音。木头开一次口,说一句话。等到全身开满口子,木头就没话可说了。我们过去踢一脚,敲两下,声音空空的。根也好,干也罢,里面都没啥东西了。即便无话可说,也得面对面呆着。一个榆木疙瘩,一截歪扭树干,除非修整院子时会动一动,也许还会绕过去。谁会管它呢。在它身下是厚厚的这个秋天、很多个秋天的叶子。在它旁边是我们一家人、牲富。或许已经是另一户人。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会丢掉人的脚印,会分岔,把人引向歧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忘却很多事情,这与树“会记住”形成鲜明对比。
B.文中多次描写挂在树上的筐,写出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怀念,流露出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伤感,温情中夹杂着淡淡的苦涩。
C.树是一场朝天刮的风。刮得慢极了。能看见那些枝叶挨挨挤挤向天上涌,都踏出了路”形象地写出了一棵树从生长到生命逐渐丰盈的过程。
D.“风刮到头是一场风的空”“树在天地间丢了东西”“找到了它就会喊,把走远的树根喊回来”等跳跃性的句子看似含蓄优美,实则关联性弱。
7.下列对文本中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语言通俗质朴,不少地方使用了口语,乡土气息浓郁。如“苞谷棒子”“苞谷糊糊”等生活化的语言使人很有亲切感。
B.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捉那些闲得打盹的云”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往日时光的悠闲美好。
C.文中多次写到“找”,描写一家人坐在树下吃饭的情景,平凡中蕴含着温馨,回应“我”要“找”的是温暖永恒的精神追求。
D.本文赋予各种事物以生命,树的“记住”归根结底是人的“记住”,文章通过树传达出对生活、自然、生命的深刻理解,形散神聚。
8.刘亮程的散文中多次写到“路”和“树”,比如,他在《一条土路》中写道:“每个村庄都用一条土路与外面世界保持着坑坑洼洼的单线联系,其余的路只通向自己。”人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生命像根没咋用便短得抓不住的铅笔。这些总能走到头的路,让人的一辈子变得多么狭促而具体。”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路”和“树”的理解。(5分)
9.冯至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选择性必修下册)的结尾说:“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黑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忙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
害,与长沙接境。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疲,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太史公曰:尉佗之王,本由任嚣。遭汉初定,列为诸侯。隆虑离湿疫,佗得以益骄。瓯骆相攻,南越动摇。汉兵临境,婴齐入朝。其后亡国,征自樛女;吕嘉小忠,令佗无后。楼船从欲,怠傲失惑;伏波困穷,智虑愈殖,因祸为福。成败之转,譬若纠墨。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仍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且番禺负山A险B阻C南海D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E相辅F此G亦H一州之主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并,合在一起,文中指兼并。与“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中的“并”意思相同,与“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中的“并”意思也相同。
B.畔,同“叛”,背叛,背离。与“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意思相同,与“被发行吟泽畔”中的“畔”意思不同。
C.假守,指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宋代文献有“太祖罢节度,立‘权发遣’与‘权知’之类,故士大夫作郡,皆自称曰‘假守’,谓非真节度也。
D.伏波,意为降伏波涛。伏波将军是古代认可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历史上曾出现多位被授予此封号的人,著名的是东汉光武帝时的马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国兼并了六国,攻取并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真定人赵佗被任命为南海郡的龙川县令。


展开余下试题B.赵佗根据任嚣的临终嘱托以及自己对局势的判断做了一系列安排,杀了汉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换上自己的亲信。
C.汉高祖十一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号,归顺中央政权,赵佗臣服汉王朝。
D.吕后驾崩后,汉朝罢兵。赵佗凭借抗击汉朝的名声扬威于岭南一带,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等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
(2)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
14.赵佗与汉朝交恶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西征军行遇风
崔 融
北风卷尘沙,左右不相识。飒飒吹万里,昏昏同一色。
马烦莫敢进,人急未遑食。。草木春更悲,天景昼相匿。
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览史怀浸骄,读诗叹孔棘①。
及兹戎旅地,忝从书记职。兵气腾北荒,军声振西极。
坐觉威灵②远,行看氛祲⑦息。愚臣何以报,倚马申④微力。
【注】①孔棘:指军情很紧急。②威灵:声威,指声势强大。③氛後:妖气,代指
敌军气焰。④申:贡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气象雄浑,苍茫悲壮,写出了风沙之大,突出了行军之艰难,颇有开盛唐之音的气势。
B.第五、六句对仗工整,承上续写急行军,表达了将士们以国家利益为重,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
C.“天景昼相匿”用天光昏暗写出天气恶劣,“景”同“影”,“匿”意为“暗”,侧面表现将士的英勇无畏。
D.整首诗气势宏大,立意高远,边塞风光苍茫辽阔,对景物的描写真实而细腻,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北宋邹浩《登岳阳楼》中的“岳阳楼上望重湖,混合乾坤入太虚”,与杜甫《登岳阳楼》中的 ,
”两句一样气势磅礴,意境阔大。
(2)李白在《忆秦娥•箫声咽》中用“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写玉箫声悲凉呜咽,苏轼在《赤壁赋》中写箫声婉转悲戚,能够“ , ”。
(3)“州”在古代是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在现代多用于地名,如杭州、苏州等;“洲”指河流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如沙洲、三角洲。在你读过的包含“州”和“洲”的诗句中, ”为前者之意,
”符合后者之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中华文明历经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充满生机活力,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这得益于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
A 。①在延续的数千年的文明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一套注重连续、变化、关联、系统的宇宙观,②认为宇宙万物彼此依存、相互联系,并始终把宇宙看成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③我们的先人认为,存在是变化的基本形式,存在就是流动和变革。④只有适时而变、与时偕行,在调整和变化中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就能不断前进。⑤“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⑥这就是说在“大化流行”的襄宇内,生生不息、变化不止,充满了创新创造的活力,必定会孕育出新的事物。
进取精神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创新创造不是否定历史、推倒重来, B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和连续性是融为一体的。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元素一直延续不断、世代传承,并与当代实际有机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塵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塵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着,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接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风姐、驾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20.请指出文段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21.文段第三段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其好处是什么?(4分)
22.文段善用动词表现人物,请从中选择两个动词简要分析。(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孟子•公孙丑》:“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其意为“行仁之人好比射箭: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态而后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要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反躬自问罢了。”
《中庸》:“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其意为“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过来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好功夫。”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小题,19分)
1.【参考答案】B(3分)
【试题分析】文本第一段原文为 “甚至使许多人形成这样一种印象:孟德尔遗传学
的诞生,便宣告了达尔文学说的死刑。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或误导,是学科分离
造成的恶果。”故选 B。
2.【参考答案】C(3分)
【试题分析】文本第三段原文为 “当年曾力挺达尔文的 T•赫胥黎”,并未说其他三
人也力挺达尔文。故选 C。
3.【参考答案】C(3分)
【试题分析】C项的 “地球环境面貌变化”不是生物进化,现代达尔文主义研究的
是生物进化。
4.【参考答案】①进化论的前几个研究阶段,皆偏重于 “理论论证”和 “哲学思辨”,
而且都以 “渐变论”为基调。(1分)②这次研究转型从 “理论论证”开始向可检验的
“实证科学”转型,并逐步发展成为内容宽泛的进化生物学。 (1分)③这次转型可以
帮助检测、修正和补充传统理论,使进化论的研究更为科学,其结论具有可复制性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2023”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