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香既是物质性的,同时也是精神性的。贾天明先生在《中国香学》一书中指出:“中国香学文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香物背后所蕴含的哲学内容和思想境界上,这同以香水为代表的欧洲香文化和以熏香精油为代表的南亚香文化有很大差异。”《红楼梦》描写了如此众多的香,可谓中国文学写香之集大成之作,其“绝大章法”,就其实际,不只是艺术描写层面的,同时也必然载“道”。 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在《葬花吟》一诗中深情地吟道:“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林黛玉所谓的“香丘”,或者说“花坟”,不是真正的坟墓,也不是佛教所谓的“香积净土”“香积世界”,而是黛玉“心中的坟”,是她一生的热烈追求却难以企及的理想。简言之,此天之尽头之“香丘”,其实是黛玉抗争荒唐现实、安顿灵魂的自由自在的遥远的心灵故乡。进一步说,林黛玉之要飞翔到天尽头,迫切寻找她心灵故乡的“香丘”,其实不只是所有天下不幸女子的理想追求,更是当时畸形、荒唐社会中人们普遍而美好的精神诉求,因此无疑具有站在时代前沿磅礴独绝的思想价值。 惟是故,小说中的这一“香丘”,堪称曹雪芹运用香文化思维的神来之笔。曹雪芹站在时代前沿,在更高的哲学境界与更深的思想蕴涵上借用香文化,包蕴着他摒弃俗世“污泥”、逃离社会“尘网”的想法,以及对个性独立、心灵自由的极为深沉而热烈的追求,由此反叛当时现实社会“反认他乡是故乡”那种荒唐的存在。这些无疑葆有鲜明昭著的焕发个性、张扬自我之明清之际时代哲学色彩,以及女娲补天般救世、济世那样的民族精神情怀。这自是他非凡的艺术创造,是他的卓特之处。 无论是生动的充满魅力的艺术描写,还是表达深邃的走在时代前列的进步思想,西方小说绝无如此多香文化叙事的介入,而《红楼梦》之创作,则渗透了浓重的香文化思维,也深具“中国趣味”。 (摘编自钟明奇《以“芥豆之微”,写“绝大章法”——<红楼梦>香文化叙事论》)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各种用香的活动,大观园内时时处处充满着香气。 B. 曹雪芹以香为技,以香载道,旨在展示香文化,使之成为小说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C. 晴雯抱屈而死,宝玉写下一篇《芙蓉女儿诔》,隐含他对黛玉的结局也早有预感。 D. “这自是他非凡的艺术创造”中的“这”,指香文化对《红楼梦》思想价值的贡献。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第三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引发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的导火线可以有多种可能性,小说把“小小的五彩绣香囊”设置为导火线是其中比较合理的一种安排。 B. 林黛玉扔掉宝玉送给她的蕶苓香念珠,是因为她对宝玉用情专一,重人不重物;也可能是因为她由于误会贾宝玉将她给宝玉的荷包给了别人而余气未消。 C. 在作者看来,“‘香丘’堪称曹雪芹运用香文化思维的神来之笔”,因为“香丘”代表着林黛玉的理想追求、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诉求,以及曹雪芹的思想价值。 D. “反认他乡是故乡”出自《好了歌注》,比喻忘却生命本源,误将功名富贵、妻妾儿孙等等当作人生的根本。曹雪芹借此诗词表达了对现实的愤懑和失望之情。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金钏死后,宝玉前往祭奠,觉得自己所带的两星沉速香不够好,要让茗烟去买檀香、芸香、降真香来祭奠,以表示自己的虔诚、恭敬。 B. 平儿遭误打后,宝玉将她接到怡红院,研碎紫茉莉花种后兑上香料制的花粉,让平儿妆饰,宝玉这般为平儿忙,因为他尊崇青春少女。 C. 宝钗制作了一首谜底是“更香”的灯谜诗,贾政看完后,觉得“不祥”“非福寿之辈”,预示了她在宝玉出走后过着凄凉忧愁的生活。 D. 宝钗要治疗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热毒,须服秃头和尚开的海上方“冷香丸”,兼之其平日“罕言寡语,自云守拙”,故给人的印象是“冷”。 4. 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行文思路。 5. 路遥在谈小说创作经验时,认为“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彰显高明之处”。请结合文本中的香文化叙事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 B 2. B 3. C 4. 首先,指出《红楼梦》淋漓尽致地描写香文化;接着,阐述香文化叙事对于《红楼梦》的艺术描写有重要意义;然后,阐述香文化叙事对于《红楼梦》思想价值有独特贡献;最后,总结全文,指出《红楼梦》创作渗透了浓重的香文化思维。 5. ①五彩绣香囊引起抄检大观园的风波,体现作家在情节设计上的高明;②香袋、香念珠的叙写凸显黛玉的个性,体现作家在人物塑造上的高明;③“香丘”的叙写蕴含曹雪芹走在时代前列的进步思想,体现作家在思想表达上的高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大观园内时时处处充满着香气”错,说法绝对。应为“几乎时时处处充满着香气”。 C.“早有预感”错。由原文“第七十七回即写晴雯的抱屈而死,引出贾宝玉在下回写下一篇情文并茂的痛悼她的《芙蓉女儿诔》。晴雯在一定程度上是黛玉的一个影子,因此,宝玉这篇诔,也不妨说是预先悼黛玉的”可知,“宝玉写下一篇《芙蓉女儿诔》,隐含他对黛玉的结局也早有预感”曲解文意。 D.“指香文化对《红楼梦》思想价值的贡献”错,指代错误。“这”指曹雪芹借用香文化表达深邃思想。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余气未消”错。黛玉扔掉蕶苓香念珠,不存在“余气未消”一说,因为这是第十六回的情节;黛玉误会宝玉而生气是第十七至十八回的情节。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第三段的观点可概括为香文化叙事推动情节发展。 ABD三项可作为支撑第四段香文化叙事塑造典型人物这一观点的论据。 C.“预示了她在宝玉出走后过着凄凉忧愁的生活”作为论据支撑香文化叙事推动情节发展的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的能力。 首先,第一段由“《红楼梦》无不有淋漓尽致的描写,大观园内几乎时时处处充满香气”指出《红楼梦》淋漓尽致地描写香文化;接着,由第二段“香文化叙事对于《红楼梦》的艺术描写具有重要意义”引出阐香文化叙事对于《红楼梦》的艺术描写有重要意义,并在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别从香文化叙事推动情节发展和香文化叙事塑造典型人物两方面来阐述香文化叙事对于《红楼梦》的艺术描写有重要意义;然后,在第五、六、七段以“小说中的这一‘香丘’,堪称曹雪芹运用香文化思维的神来之笔”来阐述香文化叙事对于《红楼梦》思想价值有独特贡献;最后,以“《红楼梦》之创作,则渗透了浓重的香文化思维,也深具‘中国趣味’”总结全文,指出《红楼梦》创作渗透了浓重的香文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