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7  2023-10-12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一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一部2023级高一上学期10月份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学科试题
说明:1.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
2.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莲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浏览完整试题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蔡《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是朝气蓬勃,它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
B.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
C.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D.盛唐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盛唐人的开阔眼界,比较自由的思想气氛,对盛唐气象形成起到了决定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美人》中描写愁的文字与《将进酒》有相似的地方,但《虞美人》中相关文字境界不高,艺术造诣比不上《将进酒》。
B.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中下层庶族文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C.文章以王昌龄的诗歌为例,论证了饱满蓬勃、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
D.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3分)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会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课题“盛唐气象的成因探析“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提纲。(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梅雪图
王伟锋
画师梅山石从一场纷纷扬扬的雪梦中猛然醒来,推窗望去,触目皆白。冬日清寒,唯有墙角的蜡梅有几丝暖意。
凝寒锁香,黄灿灿的花朵在冰雪素裹之下,愈加晶莹剔透,仿若一益益倒挂的金钟。
梅山石用力抽了抽鼻子,于清冽的空气中,捕捉到了淡淡的清香。平日,花香馥郁,忧若因了这一场浩大的雪事,花香竟躲藏在了蕊里,不肯轻易地发散出来。不过,即便是这似有若无的清淡之气,亦令人无端地陶醉了。
梅山石不禁合了双目,沐浴在了这个晨光熹微的冬日。
这株蜡梅,还是当初学画的时候,师父特意赠送并移裁于他院中的。而今,光阴漫滤,师父已逝去经年。师父因擅画雪中蜡梅,而被人们称为雪梅大师。师父对世人敬赠的尊号并不看重,每每告诚于他,画画的就是画画的,什么大师,什么名家,人家敬重的不过是你的名,而真正能够存世的是你的画。画师还得靠一支画笔兼济天下,靠自身实力和画功画作立世。名啊利呀的,都是虚妄。一旦画笔沾染上了名利之心,那画笔流淌着的,就会是滞浊之气。
那样的话,画作也就毁了。画作毁了,画师也就跟着完了。
偏是那时候,梅山石年轻,不服气。那次,江南一位富商,重金求师父画作而不得,转而求其次,约梅山石画一幅雪梅图,定金是两块沉句甸的银锭。梅山石想,一幅画而已,有何妨?况有银两作酬。师父真是越老越糊涂了。遂瞒了师父,用心作了画出来。
过后,梅山石才知道,富商竞将此画作了伪,冒名是师父之作,被一竹姓之人重金购买,呈上朝廷。事发后,官府不但判富商无罪,反而将那姓竹的苦主,送进牢房监押了起来。
为此,师父盛怒,将他逐出师门,声明断绝师徒关系。
往事,不胜唏嘘。一念及此,梅山石禁不住老泪纵横,悔恨之情凝结成两粒硕大的泪珠,洒落雪地。
后来,师父病重,弥留之际,将他找去。待他急慌慌远路赶到,师父已口不能言,只是指着院中苍劲古朴的老梅,用力向他摇了摇手。他已然明白了师父的良苦用心,遂用力点了点头。一场哑谜,看得众人莫名其妙。
回来,梅山石一把火烧了以往的画作。自此后,闭门思过,潜心作画,誓要将师父的衣钵传扬下去。师父赶他走之后,似有转悔之心,后来暗暗收了一关门弟子,方作罢。可惜,梅山石和师弟从未有缘谋面,只知其名曰竹一叟。
梅山石收住心,回到书房,铺开案头纸张,一番凝神沉思之后,勾画,点染,一幅雪中蜡梅图便跃然纸上,挥洒着淡淡的墨香。
原来,新来的知县嘱他多次,作一幅梅雪图,参加县里书画雅集,画好了,就将首届梅雪大师的牌匾赐予他。梅山石本不想参与,奈何心里又着实放之不下。百般思之,觉得自己沉寂多年,是该东山再起了。
梅山石仔细端详,这幅不满意,置之一旁。又接连画了数幅,看过,仍是不满意。今天这是怎么了?梅山石发觉,自己捉笔的手居然在微微颤抖。他叹一口气,重重地将画笔搁置下来。书童忽然来报,说是大门口一个樵夫模样的人前来乞讨。


展开余下试题奇怪的是,给吃的不要,给银钱不接,偏要讨一枝墙角盛开的蜡梅。
书童知道,那株蜡梅是梅山石的最爱,宁可自己折胳膊断腿,也休想折断他一枝蜡梅。梅山石不禁愣住,思忖片刻,亲自迎了出去。
那樵夫衣着破旧,不过,观其容貌言谈,倒也眉眼斯文,举止洒脱。樵夫深施一礼,听闻,梅画师以雪梅名动天下,在下斗胆,欲与梅画师切磋一二。
大胆,就凭你!书童出言斥责。
梅山石止住,吩咐书童,将樵夫让进书房。樵夫倒也不客气,昂然前行,在书房的案头,将一枝画笔舞弄得酣畅淋漓。说也奇怪,那支画笔到了樵夫的手里,就好像全然变了样,不再滞浊凝咽,而是挥洒自如,纵情快意,无比畅达。那画上的朵朵寒梅,好像是在纸上立了起来似的,一朵朵傲立枝头,似乎还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淡淡幽香。
樵夫画罢,并不署名,掷笔大笑而去。
梅山石捧着画作,心里波涛汹涌。这樵夫的笔墨,深得师父真味啊,分明就是师父再世。不,跳出了师父的框架,更胜一筹。
他想起了师父的关门弟子。莫非?梅山石不敢再想下去。他立时追出门,哪里还有樵夫的影子。
门前曲曲折折的冰雪小道上,唯有一行竹叶样的瘦脚印,指引着樵夫远去的方向。于是,书童惊讶地看到,梅山石立住踉踉跄跄的步子,默然肃立,冲着樵夫远去的方向,深深地弯下腰去。许久,没有直起身来。
一乘棉布小轿停在门前的雪路上。新知县一眼就相中了那幅花朵立起来的蜡梅画作。
转天,将梅雪大师的牌匾敲锣打鼓地送了过来,却发现梅画师早已人去院空了。唯有墙角抖落冰雪裹挟的蜡梅,自在地散发着清冽扑鼻的幽香。
新知县不明白,梅画师不肯接受梅雪大师的牌匾也就罢了,他很想当面问一问,为何要在画上落款为竹一叟?莫非,梅画师志趣转移,躲进山里改画竹子去了?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晶莹剔透,仿若一盏盏倒挂的金钟”以精彩的比喻,写出了雪中蜡梅的色彩之艳、形态之佳,突出了它非同寻常的美,读之如在目前。
B.梅山石创作梅雪图,没有一幅满意,而竹一叟的画作却动人心魄,这样的对比,突显了大品的高下对画作水平高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C.“那样的话,画作也就毁了”“画作毁了,画师也就跟着完了”被分作两行,使语句更加醒目,所表达的意思更加显明,有发人深省之功。
D.小说结尾部分写墙角蜡梅绽放,与开头的描写形成照应,有利于严谨小说结构;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描写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启人遐思。
6.对于梅山石回忆往事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点明墙角蜡梅的来历,暗示师父收梅山石为徒时,就对其很不放心,想以蜡梅进行警示。
B.梅山石为富商作画,无意中助纣为虐,伤害了无辜者,导致师父大怒,将其逐出了门墙。
C.梅山石想到师父收了个关门弟子,且未与之谋面,这是精巧的伏笔,照应了后文的内容。
D.这里的回忆属于插叙,回忆的内容与现实的内容交织在一起,使小说行文显得十分紧凑。
7.作者在开端部分着力描写雪梅之景,有怎样的表达意图?(6分)
8.梅山石对于名利的心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衣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究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辛。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B.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C.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D.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祖是谥号,是皇帝即位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太宗。
B.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D.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赏识。洪熙元年正月,朝廷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后宜宗晋升他做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熊概不仅逮捕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懂,请求停止这种行为。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4分)
(2)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4分)
13.皇上升任熊概为大理寺卿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一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飘零不定的生活。


展开余下试题D.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基调悲凉,哀婉动人。最后一句“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令人回味。
15.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郑风》中“ , ”的诗句,用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比喻自己渴望得到贤才的心情。
(2)“烟”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
l句描写村落炊烟随风飘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 , ”—句形容大海上烟波渺茫。
(3)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6小题,12分)
17.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百舸争流(kě) 怅寥廓(liáo) 脂膏(zhī) 臻于至善(zhěn)
B. 嘲哳(zhē) 罅隙(xià) 包扎(zhā) 出类拔萃(cuì)
C.稻菽(shū) 芣苢(yǐ) 憎恶(zēng) 跌宕起伏(dàng)
D.着恼(zhuó) 感慨(kǎi) 慰藉(jí) 撼天动地(hàn)
1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暄嚣 倚靠 怂恿 催眉折腰
B.耽搁 分孽 辩驳 转轴拔弦
C.青溟 震颤 裸漏 轻拢曼捻
D.苍茫 偏僻 峥嵘 挥斥方遒
1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方宅十余亩(方:环绕) 枉用相存(存:问候、探望)
B.少无适俗韵(韵:气质) 山不厌高(厌:满足)
C.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 天姥连天向天横(横:遮蔽)
D.却坐促弦弦转急(促,紧、迫)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暂时)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是(2分)
A.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B.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C.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22.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喧嚣,但我没有看出绿萝有什么不满。它只是专心致志地绿着,不动声色地绿着,绿得那般沉静,绿得那般雍容,绿得那般气定神闲。新的茎往外伸展,新的嫩芽展开成叶片,舒展开来,嫩绿褪去鹅黄,成为沉绿。静谥沉淀在每一片叶子里,每一片叶子因为静谧的沉淀,而显得更加深绿。
绿萝,在我的眼中,成了一个禅定的僧人,披着一袭沉绿的布袍,在那儿打坐。面对外界的喧嚣,充耳不闻。我突然感觉到一种羞愧。这么多年来,我读《庄子》,翻佛经,念《圣经》,(① )?这种宁静是持久的,耐劳的,不会像孩子的球鞋一样被磨穿的,也不会像玻璃罐子一样被打碎的,这种宁静是坚实的,一劳永逸的,任狂风巨浪,也掀不起一丝涟漪的恒久的宁静。我一直在寻找这种宁静,但这么多年来,( ② ),我灵魂的、偏狭的情绪像一触即发的火山。但是,人还是可以有另一种样子,植物的样子,——如果我能做到,我能做到的。为什么不能?( ③),我为什么不能?
23.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6分)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战士冲出重重封锁,获得胜利;科学家在研究中拔开迷雾,发现真相;文学家穿越现实的荆楝,抵达心灵的彼岸;哲学家思考摆脱蒙昧,启迪智慧……人类总在不断摆脱困境,进行“突围”。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
请以“突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黑龙江省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