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0  2023-11-06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
《登泰山记》课堂作业
《登泰山记》课堂作业
【知识积累】
通假字: 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采”同“      ”,       
2.多平方,少圜 “圜”同“      ”,       
3.其级七千有余 “有”同“      ”,       
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当
2.以
3.道
4.及
5.云
6.阴
7.或
8.极
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至于泰安 古义: 。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2.多平方 古义: 。 
今义:数学用语,指数是2的乘方;平方米。
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汶水西流         2.济水东流        
3.崖限当道者         4.道少半        
5.明烛天南         6.多平方,少圜        
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特殊句式: 
译文: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特殊句式: 
译文: 
3.余始循以入。 特殊句式: 
译文: 
4.多松,生石罅。 特殊句式: 
译文: 
5.崖限当道者。 特殊句式: 
译文: 
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天子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即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禅的理论起源于战国时代的齐、鲁,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  )
2.五鼓: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课文“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中的“五鼓”,即“五更”。(  )
3.阴阳:古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在地理上就得出“山南为阳,水南为阳”的说法。文中的“泰山之阳”,就是指泰山的南面。(  )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自:自己 B.穿泰山西北谷 穿:穿过
C.余始循以入 循:顺着 D.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泰安 B.须臾成五采
C.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D.多平方,少圜
3.下列括号中都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始循(西谷)以入 B.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泰山)
C.越中岭,复循西谷(进入),遂至其巅 D.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C.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D.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D.顺流而东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浏览完整试题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D.月出于东山之上
7.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郭,古时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C.晦,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即桐城派。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雄奇景象。
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若带然”和在日观亭时“自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 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二、情景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天门之后看到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2)《登泰山记》中作者对天门攀登之艰难进行描绘的句子是:“道中迷雾冰滑,___________________”。
(3)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姚鼐的《登泰山记》中,作者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积雪的光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姚鼐的《登泰山记》中,写夜色已退,晨曦初现,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引伸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地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
我躯体无限地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
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
(选自徐志摩《泰山日出》,有删改)
《登泰山记》与上面的文段都描绘了泰山日出的景象。请从“云海”“朝霞”中任选一种景物,从手法、景物特点及情感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蚤匿于岩窔,从古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双溪归后十日,偕一青、仲孚、应宿,观披雪之瀑。水源出乎西山,东流两石壁之隘,隘中陷为石潭,大腹弇口若甖,瀑坠甖中,奋而再起,飞沫散雾,蛇折雷奔,乃至平地。
其地南距县治七八里,西北距双溪亦七八里。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才也。石潭壁上有刻文曰:“敷阳王孚信道、建安陈信臣、荥阳张峣子厚、合淝黄甫升。绍圣丙子正月甲寅。”凡三十六字。“信臣”“皇甫”“甲寅”之下,各有二字损焉。以兹瀑之近依县治,而余昔尝来游,未及至而返。后二十余年,及今乃履其地。人前后观兹瀑者多矣,未有言见北宋人题名者,至余辈乃发出之。人事得失之难期,而物显晦之无常也,往往若此。余是以慨然而复记之。
(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十四,有删改)1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
B.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
C.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
D.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巳,干支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是中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也是历代历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始于西周,为君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各朝代大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C.文端,是清朝大学兼礼部尚书张鹏翮的谥号。谥号,是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D.薨,《礼记·曲礼》中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所以春秋战国以后,只有诸侯死了才叫“薨”。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首先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出游经过以及留宿张文端墓舍的原因,然后对双溪的自然风景做了精彩描写:岩石青碧,松树茂密。


展开余下试题B.置身于双溪优美的环境,作者情不自禁地凭吊张文端,张文端功成身退,衣锦还乡,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想退休归乡颐养天年的愿望。
C.作者将披雪瀑布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势,将其气势、声威和盘托出。其中“坠”“奋”“起”等动词笔力千钧,生动传神。
D.观披雪瀑布的所记所感的写法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引导读者欣赏景物的同时,给人以深刻有益的启示。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2)以兹瀑之近依县治,而余昔尝来游,未及至而返。后二十余年,及今乃履其地。


5.本文以“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开头,这里运用了哪些纪时方法?在《登泰山记》中又用到了哪些纪时方法?请举例说明。



四、微写作。
将《登泰山记》的第3段扩写成描写泰山冬天日出时壮丽景象的文字。要求: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登泰山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