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31 2023-11-08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
内蒙古赤峰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2024届高三(10)一轮复习大联考
语文试题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原本存在的现实世界,一个是传播的舆论世界。现实世界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每个人都可以直接接触它,观察它,认识它。人类同时还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即舆论世界。它不是我们目睹的世界,而是别人用报纸、电话、电视、微信等各种媒介(不一定是大众媒体)传播给我们的世界。它必须依赖于人类而存在,人类关注了它,它才得以存在。
这里要区分两组概念。第一组是舆论与传播,舆论是传播,但传播不一定是舆论。第二组是舆论世界与传播世界,舆论世界是由关注聚集构成的,传播的信息只有被关注,才能进入组成舆论世界。传播世界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它分成两部分,实现关注聚集的那一部分,属于舆论世界;没有产生关注聚集的那一部分,仍然属于现实世界。所以,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所谓的传播世界,唯一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是舆论世界,
现实世界里,人类通过自身直接获得的信息实在太少,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绝大多数来自传播。比如,大家知道唐朝李白写诗,北京有一个动物园老虎咬伤了人,美国总统对中东问题发表谈话,印尼发生了地震……如果这一切没有被传播,或者传播了没有被关注,那么,它们仍然属于现实世界,而不是舆论世界。舆论世界里传播的信息占据着人类信息总量的绝大部分而且日日在更新,时时在更新。除了少数有明显破绽的信息,再除去关乎切身利益必须亲自核实的信息,绝大部分人都会假定它是真的。否则,我们将在现实世界寸步难行
那么,这个传播过来被人类关注的舆论世界,到底能不能全面、真实、本质地反映现实世界?舆论世界是有限的,是一个竞争性传播的世界,“硬盘”与“视窗”,是人类信息总量与舆论世界的最好比喻。人类的信息,存储在人类的“记忆硬盘”里。如果信息没有进入视窗,人类可以看到的信息载体充其量是一个硬盘物体;只有进入到视窗的信息,才构成人类身处的舆论世界。舆论世界就是人类一个个视窗的叠加。这个星球每天发生的事情难以计数,能进入人类历史记忆硬盘的为数不多,最终能够进行传播的记忆与记忆硬盘相比,容量更少得可怜。舆论世界貌似很大,其实很小,所以,“舆论视窗”是“兵家”必争之地。舆论一直在争夺,始终在争抢,从未停止,它是人类各种力量博弈的产物。因此,无论是思想家、政治家还是企业家、艺术家都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信息进入“舆论视窗”,被更多人关注。自己的信息只有被关注了,才能影响他人,才能更有价值。
电脑视窗的信息都来源于硬盘,即便是不断更新、海量选择,也不能全面地反映硬盘,更不要说全球互联的网络了,尽管理论上,视窗信息可以调出硬盘里或互联网上的任何信息,但任何信息不等于全面信息。舆论世界也是如此,它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永远是片面的、局部的、有选择性的。但舆论世界又是一个个关注聚集起来的,无数人的视窗聚集起来,就可能总体上反映现实世界。这就是为什么舆论世界可以大致地反映现实世界,甚至有时候可以充分地代表民意的背后机理。
浏览完整试题
舆论世界是由表象建构而成的。所有的东西,必须涌动到表面,才能被看到。我们的目光可以看到海平面,却看不到全部的大海。即使我们借助显微镜,看到的原子、电子仍然是其表象,而不是原子或电子的内部。即便是红外线、CT机的扫描,穿透到物体的内部,仍然是对内部表象的反射。但舆论世界又是一个确定的世界。尽管它并不能准确反映事物的本原,但是一个事物一旦被舆论关注,它就被“改变”成为确定的“被关注”。
舆论世界是一个个关注自然地聚集,每一个关注都是自发的,没有统一的口令,没有预设的结构,这样的聚集是无序的。就像一个个视窗连在一起,有组织却没纪律,不管每一个视窗关注什么,最后的决定权仍然是兴趣,就连各个视窗的连接,也是兴趣自然地碰撞,即便聚集在一起,也是不约而同的。期待舆论世界理性、有序,基本上是痴人说梦。舆论世界虽然是无序的,但各个关注的聚集,却不是简单的堆积。就像一个个视窗,各自独立,但还是有各种局域网、互联网的线把它们串联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舆论场。关注之间的连接,有一种特殊的方式,那就是链接。如果A关注与B关注有链接联系,A关注与C关注有链接联系,则B关注与C关注也存在着链接联系,那么,A关注、B关注和C关注拥有共同关注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关注聚集构成的舆论世界,到底能不能全面、真实、本质地反映现实世界?答案当然是“不能”!就像电脑视窗里的信息,不可能全面、真实、本质地反映硬盘信息一样。
(摘编自邹振东《弱传播》)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别人通过各种媒介(不一定是大众媒体)传播给我们、依赖于人类的关注而存在的世界叫作舆论世界。
B.“舆论”与“传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舆论是传播,但传播不一定是舆论。
C.舆论世界、传播世界、现实世界的关系是:传播世界包含了舆论世界,舆论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对应。
D.舆论世界是由表象建构而成的,不能准确反映事物的本原,所以舆论世界所反映的信息都是片面、虚假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实世界是人类可以直接感知的真实世界,但人类仅靠感知获取的信息跟信息总量相比总是微乎其微的。
B.根据舆论关注的链接特点,可以推测出,某个信息拥有的共同关注越多,这个信息产生的舆论场就越大。
C.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绝大部分来自舆论世界里传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被人类关注,有的不被关注。
D.根据材料推断,作者的观点是舆论世界对人类获取信息非常重要,但是它不可能全面、真实、本质地反映现实世界。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主要是从现实世界与舆论世界的关系、舆论世界的特点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B.第三段运用比喻论证法,论证了人类更多地借助传播的信息来认识现实世界的观点。
C.材料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思维缜密,论证严谨。
D.材料在论述舆论世界特点的过程中,将舆论世界与现实世界、传播世界三者进行了对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当人类向着他所宣告的征服大自然的目标前进时,他已写下了令人痛心的破坏大自然的记录——在西部平原对野牛的屠杀,对海鸟的残害。现在我们正在增加一种新型的破坏——由于化学杀虫剂不加区别地向大地喷洒,致使鸟类、哺乳动物、鱼类,事实上使各种类型的野生物直接受害。现场的野生物专家当然最有资格发现和解释野生物的损失,而专门研究昆虫的昆虫学家却看不清这一问题,他们并不期望看到他们的控制计划所造成的不好的影响。
形成我们自己见解的最好方法是查阅一些主要的控制计划,并向那些对使用化学药物没有偏见的见证人请教,当毒药水像雨一样从天空进入到野生物界后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情况,对于养鸟人,对于为自己花园里的鸟儿感到欢乐的郊外居民、渔夫来说,对一个地区的野生物造成破坏的任何因素都必将剥夺他们享受欢乐的合法权利,虽然一些鸟类、哺乳动物和鱼类在一次喷药之后仍能重新发展起来,不过,这样的重新发展并非那么容易。喷药一般都是反复进行的,在这种喷药中很难会留下漏洞以便野生物得到恢复的机会。喷药的结果毒化了环境,这是一个致死的陷阱,在这个陷阱中不仅仅原来的生物死去了,那些移居进来的生物也遭到同样的下场。喷洒的面积愈大,危险性就愈严重,因为安全的绿洲已不复存在。
1959年的秋天,密执安州东南部的两万七千多英亩的土地接受了空中的化学药物的高剂量喷洒。此计划是由密执安州的农业部和美国国家农业部联合进行的,它所宣称的目的是控制日本甲虫。
日本甲虫是一种意外进口到美国的昆虫。在甲虫定居时间最长的东部地区,一直在努力实行自然控制,正如许多记录所证实的那样,甲虫已被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数量内。但中西部各州却已掀起了一场攻击,由于使用了最危险的化学药物,结果使大批人群、家禽和所有野生物中毒。
当化学药物渗入土壤后,中毒甲虫的幼蛆爬到地面后死去,这对于吃昆虫的鸟儿是很有吸引力的。在洒药后的两个星期内,鸟类在数量上明显受到影响,褐色长尾鲨乌、燕八哥、白头翁和雉实际上全部被消灭了。在哺乳动物中,田鼠实际上已绝灭,发现它们的残体呈现出中毒暴死的特征。在萨尔顿,连家禽都在扑灭昆虫的运动中被杀死了。
东部各州的运气好,它们在人工合成杀虫剂发明之前遭到甲虫的入侵,它们采用了对其他生物没有危害的手段控制住了日本甲虫。在甲虫进入美国的最初十多年时间内,甲虫由于失去了在它的故乡约束它增长的限制因素而迅速地发展起来。但是到了1945年,在甲虫蔓延所及的大部分区域,它已变成一种不大重要的害虫了,这主要是由于从远东进口而来的寄生虫和使甲虫机体致命的疾病作用的结果。
在1920到1933年间,在对日本甲虫的出生地进行了广泛辛勤调查后,从东方国家进口了34种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其中有五种已在美国东部定居,最有效和分布最广的是来自朝鲜和中国的一种寄生性黄蜂。在大约25年期间,此种蜂群按照州与联邦机构的联合计划被引进到东部14个州。黄蜂在这个区域已广泛地定居下来。
展开余下试题
一种细菌性疾病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疾病影响到甲虫科,而日本甲虫就是属于此科——金龟子科。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细菌——它不侵害其他类型的昆虫,对于蚯蚓、温血动物和植物均无害。这种疾病的孢子存在于土壤中——当孢子被觅食的甲虫幼蛆吞食后,它们就会在幼蛆的血液里惊人地繁殖起来,致使虫蛆变成变态白色,因此俗称为“牛奶病”。
为什么东部的这些经验不能在目前正狂热地对甲虫进行化学之战的中西部各州试行呢?有人告诉我们,用牛奶病孢子进行接种“太昂责”了。这一“太昂责”的评价是根据什么计算方法而得到的呢?显然不是根据如同萨尔顿的喷洒计划所造成的那种全面毁灭的真正代价估计的。这个评价同样未考虑这一事实——用孢子接种仅需一次就行,第一次费用也是唯一的费用,
也有人告诉我们,牛奶病孢子不能在甲虫分布较少的区域使用,因为只有在土壤中已经有大量甲虫幼蛆存在的地方,牛奶病孢子才能定居。这种说法也值得打个问号,已发现引起牛奶病的细菌至少可以对40种甲虫起作用。这些甲虫分布很广泛,即使在日本甲虫数量很少或完全不存在的地方,该细菌也完全可能传播甲虫疾病,而且,由于孢子在土壤中有长期生存的能力,它们甚至可以在虫蛆完全不存在的情况下继续存在,等待时机发展。
那些不计代价而希望立即取到结果的人将毫无疑问地继续使用化学药物来消灭甲虫,他们愿意反复操作和花钱,以便化学药物控制昆虫的工作长存。而那些愿意等待一两个季度而获得一个完满结果的人将转向牛奶病,他们将会得到一个对甲虫的彻底控制,这个控制将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失效.
像伊利诺斯州东部喷洒农药这样的事情提出了一个不仅是科学上的,而且也是道义上的问题。这个问题即是,任何文明是否能够对生命发动一场无情的战争而不毁掉自己,同时也不失却文明的应有尊严,由于竟能默认对活生生的生命采取这样使其受害的行动,作为人类,我们中间有哪一个不曾降低我们做人的身份呢?
(摘编自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对野牛、海鸟等动物的大肆捕杀,与使用化学杀虫剂不加区分地喷洒,本质上都属于破坏大自然的恶劣行为。
B.为了客观了解喷洒毒药水对养鸟人、渔夫等人群的影响,作者表示应向“没有偏见的见证人”请教,这体现出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
C.在控制日本甲虫上,相比于密执安州的化学约物高剂量喷洒,美国东部地区引进寄生性黄蜂的做法灭虫效果更彻底。
D.引起“牛奶病”的细菌在对甲虫科昆虫起作用时,并不侵害更广泛的生物,因此在防治日本甲虫方面既有效又安全。
5.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野生物专家能够认识到化学杀虫剂的伤害性,昆虫学家却因为不期望看到控制计划所造成的不好的影响”而从主观上回避这一问题
B美国东部地区使用自然控制法治理日本甲虫,中西部各州则采取不计代价的化学手段灭虫,前者取得的效果明显更有效,更彻底。
C.文章由科学讲到道义、并使用了“战争”一词,意在表明人类滥用化学药剂造成的影响已不单是科学上的事,更是生命道义问题。
D.蕾切尔•卡森写作此文,旨在全面否定化学药物对消灭甲虫的作用,希望人们走出认知误区,采用能够真正控制住甲虫的自然控制法。
6.某中学“自然卫士”社团拟向同学们推荐此文,请从内容、写作特点和阅读价值三个方面,帮助该社团写出推荐理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蝴蝶庄之树
司玉笙
满身浮土的乡邮员在路边喊:“恒子,你的信!”
那时候乡邮员都骑着一辆自行车,每天走村串户的,很多人都认识他,他也能叫得上很多人的姓名。恒子的父亲当时是蝴蝶庄小学校长,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省任地方区委书记,后坚持回家乡办学,因而在这一带名气挺大。
小学建起来后,周边的闲地就被栽上了树。人们常常看见老校长领着孩子们在地里忙活,渐渐地那里就有了一片清凌凌的绿色,而长得最快的就是那三棵梧桐。那树是六十多年前老校长到北京参加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后带回来的,刚栽下时只有大拇指粗细。其实,他总共带回来四棵、有一棵可能水土不服,连个芽苞都没拱出来,但老校长舍不得丢,拔出来把两头削去,刮掉皱皱巴巴的硬皮,就成了一根教鞭。
20世纪70年代末,已到中年的乡邮员给恒子送来一封信函,已是代课教师的恒子接过信函,瞄了一眼便掖怀里了,照旧请乡邮员到屋里喝水,对方说忙,一蹬车就走了。
不久,老校长去世了、临终前对恒子说:“照顾好你娘,还有那几棵树……”
父亲去世后,教鞭就到了母亲手里。天气好的话,她就拄着教鞭踅摸到那三棵树下,来回走着,拍拍这一棵,再拍拍那一棵,侧起耳朵细听,眼睛里就有亮亮的晶体浮动。老人家比老校长晚去世十一年。她生前对恒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是教不好孩子,瞧俺用这硬棍棍儿敲你的头!”
接了父亲的班,恒子一干又是几十年。其间晚婚晚育,生有一子,他给儿子起的乳名叫学儿。
树长大了,学儿也长大了,人大了,心里就有了膨胀的枝枝叶叶。有一次他问父亲:“有人说您连个大学文凭都没有,您是咋当上这校长的?”
恒子想了想,对儿子笑了:“我没想当什么校长,只想照顾好你爷爷奶奶和那些树……”
18岁那年,学儿考入外省一所重点大学。临走时,父亲让他去看看爷爷栽的树。看过那些树,学儿带了一片硕大的树叶去报到了。到大学后没几年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一家科研单位工作。
一晃,又十多年过去了。一天母亲突然打来电话说:“你爹想你了,赶紧回来一趟。”学儿匆匆赶回家,见父亲躺在床上,脸色蜡黄。旁边除了母亲外,还有乡邮员老赵。见到他,父亲笑了笑,说: “学儿回来了,好,好。”
被父亲紧紧地抓着,学儿止不住泪水外涌,低泣道:“爸,我这就带您去省城看医生。”
“我没什么大碍,就是垒院墙累了,歇歇就好了。”说着,他缓缓地坐起来。
扶好父亲,学儿转而问母亲:“妈,垒什么院墙能把我爸累成这样?”
“有开发商出大价钱要挖走你爷栽的那几棵树,你爹死活不让,围墙都扒开几回了,回回得补,补好了又给扒开,还不止一处。”
“甭说了,我也想去垒墙——走,看你爷栽的树去!”乡邮员拉起学儿往外走。出了门,学儿问:“赵叔,您又给我爸送信来了?”
“只要是你家的信,别看我退休了,也必须亲自送到,交给年轻人我不放心。”“赵叔,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是您给送来的哩。”
“还有你爹的!”
“你说我爸也考上过大学?”学儿一脸惊诧,“我怎么不知道?”
“那是1978年,四十多年过去啦……”
学儿猛地一愣,桩子一般立住了:“真的?”
从小学校回来,母亲已将几个菜做好,让学儿陪乡邮员喝几杯。
乡邮员喜滋滋地说:“再喝,您家三代的酒我都喝了,越喝越有滋味儿!”
席间,话题都离不开那几棵树。喝到动情处,乡邮员突然站起身,说:“放心吧,谁也弄不走那三棵树,还有我老赵哩!”
送走老赵叔,学儿问母亲: “妈,我爸考上大学的事您咋瞒了这么长时间?”
“你爹接到通知书时你爷病得正厉害,他对谁都没吐一个字。前年俺拾掇旧书时才翻出来的,当时俺恼得很。拿给他看,他瞅了瞅,不急不躁地说,啥也不能比照顾父母更紧要!”
展开余下试题
“妈,那张录取通知书还在吗?”
母亲起身到里间拿出一本旧杂志,打开杂志,一张泛黄的纸页无声地飘落到地上,学儿俯身拿起来仔细一看,落款正是他就读的那所大学的前身!
学儿喉咙紧抽,喘不过气来似的。明亮的灯光下,他像小时候一样默默地卧在父亲的怀里,抓起父亲的手贴在泪水横流的脸上。
“爹,我也要保护那些树……”
此刻,外面下雨了,是春雨。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三两段运用插叙的手法,介绍了蝴蝶庄之树的来历,交代了背景,体现了老校长扎根乡村教育的可贵品质。
B.老校长临终前叮嘱恒子照顾好母亲和树,使得恒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藏起来并留守家乡的情节在情理之中。
C.文章多处设置悬念,如开篇写恒子收到信,但没有交代信的内容;恒子接到信只是默默掖在怀里,增加了信的神秘感。
D.结尾段借景抒情,“春雨”既指外面下起的雨,也象征学儿心灵的波动和成长,预示着三代人的梦想会继续得以传承。
8.文章标题为《蝴蝶庄之树》,“树”在文中有多种含义,请作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说,如果以“树被挖了,恒子校长被气病了”为结尾,会更具有震撼力。然而本文却写恒
子校长因阻止开发商挖树,反复垒墙以致累倒。这样写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勇、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不费斗根,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黑貂之表A弊B黄金C百斤D尽E资用F乏绝G去秦H而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连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军事政策之一,指六国与秦结盟。
B.文章,泛指著作,文中指法令制度,古人认为“文章”对国家的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C.负,表示“背着”,与《逍遥游》中“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的“负”意思相同。
D.简,指挑选,与《谏人宗十思疏》中“简能而任之”的“简”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秦游说秦惠王兼并列国,称帝而治,秦惠王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未采纳他的建议。苏秦十次上书游说秦王都没有成功。
B.苏秦在游说秦王失败后,知耻后勇,闭门不出,潜心苦读精研《太公阴符》,一年后,认为自己已经可以游说各国君主了。
C.苏秦成功说服了赵王采用连横之术对抗强秦,使六国和平相处,人民生活安定。苏秦被封为武安君,得到了赵王丰厚的赏赐。
D.苏秦游说秦王高谈阔论,口若悬河,极大显示了辩士之才,却失意而归;游说赵王时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2)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满庭芳•归去来兮
苏 轨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①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送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②,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释】①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②黄州再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阴历三年一闰,故称“再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描绘了社日的劝饮场面,与邻里依依惜别的情景;下片写词人在黄州生活的得意畅快,孩子的一口“楚语吴歌”就是证明。
B.首句“归去来兮”引用陶渊明的诗、抒发的情感却不同,陶诗是归隐之志得以实现的畅快得意,苏诗是思家却欲归不得的怅恨。
C.“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以时光易逝的感叹,加浓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体现了词人故乡难归、人生半百的心酸无奈。
D.本词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的风物人情着实动人。写作不重雕饰,清新自然,专以真实感人的情绪和浑然天成的结构取胜。
15.素来词家评论,此词为东坡“于温厚中透出激愤不平”之作。请以词的下片为例,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刘义隆草率出兵,意图像汉朝大将霍去病那样建立“________________”的功业,最终却落得个“________________”的下场,以此对刘义隆进行了批判。
(2)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并序》中选句,最恰当的一句应是“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人常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如《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就表现出了白居易因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苦闷。
(3)“列锦”又称“列词”,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创造意境、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古代诗歌中常用这种手法,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庄稼都收完了,地里光秃秃的,山洼、沟掌里的荒草却长得茂盛。把牛往沟里一轰,可以躺在沟门上睡觉;或是把牛赶上山,在山下的路口上坐下,看书。秋山的色彩也不再那么单调:半崖上小灌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棵子
上一篇: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篇: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内蒙古赤峰”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