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9  2023-11-08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
湖北省六校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2023年湖北六校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三年级11月联考
语文试卷
时间:2023年11月2日 9:00~11:30满分:150分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西方考古学引入中国,对中国考古学产生较大影响。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等讨论了考古学研究中理论、方法和材料三者相对重要性的问题。他们认为考古材料只有在理论和方法充分完善的情况下才能被了解。这意味着,考古材料的意义和重要性取决于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而各种方法是根据我们的研究目的和手头材料来进行选择和开发的。对于当代高水平的考古研究,理论预设性引导和问题科学性设计就变得极其重要。
考古学就本质而言旨在研究古代未知名者的遗存,这些物质遗存更多体现了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技术和经济状况,并有助于人们追溯它们的历时发展。由于证据的物质性特点,考古学家只能对它们的含义作出一般性推断。加上这些证据常常是残缺不全或碎片化的,所以需要不断优化考古学的理论、方法来提炼各种信息,以便对这些无言的物质材料作出科学解释。
由于研究对象的性质与特点,考古学不可能提供与文献资料完全相同的信息,但是可以在探究人地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上大有作为。在中国当下的上古史重建中,考古学根据自己材料的特点和理论、方法的创新来探索这门学科最擅长的领域,并在不少专题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测年技术的发展使得考古学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文化变迁;环境考古学能够帮助考古学家详细了解生态变迁和人地关系,以及复杂社会兴衰的经济基础;人工制品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各种器物的生产方式、专业化程度以及制造、使用与分配;分子人类学能够提供基因的流动、古代人群的血缘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当今考古学提炼的这些信息已基本上能够独立重建史前期和上古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如果加上文献证据,就能够为这种历史重建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中国学者近年来十分重视并引入了国外考古学的一些技术,多学科交叉的趋势正在加强,这给理论的预设与方法的完善提供了支持。
(摘编自陈淳《从考古学理论方法进展谈古史重建》)
材料二:
对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离不开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借鉴国外考古学的理论与技术,立足于中国实际,我们认为,由文化谱系、族属谱系和基因谱系相结合的“谱系法”理论,是研究中国古史较为可行的路径之一。文化谱系,就是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和演变传承。族属谱系,就是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族属类型和演变传承。基因谱系,就是通过对当前人类DNA序列的分析,推断祖先的DNA类型,并研究其演变传承。在文化谱系中,一定时期居住在特定自然环境里的人们共同生活,密切交流,会形成共同习俗甚至语言;而在族属谱系中,血缘关系则应当是远古人类共同生活、形成社会的天然纽带。因此,理论上文化谱系和强调血缘认同的族属谱系就存在相互对应的可能性。某族与邻近区域其他族群相互交流,可能形成相似的文化,但由于婚姻、交往、征服、迁徙等各种原因,属于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居民有可能属于不同的族,不过其中总有一族占支配和领导地位。
当然,随着社会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出现了国家社会,“按地区划分国民”的情况越来越多,血缘关系自然会受到削弱,但以血缘相维系的族属认同不但不会消失,而且还有可能在不同族群的碰撞刺激中得到加强,统治者的族属认同更是如此。统治者还可能通过扩张、移民、封建等手段,不但将其族属认同,还将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域,从而使得早期国家的核心和主体区域成为统治者族属和与之对应的强势文化的分布区,四周则为从属族属和与之对应的弱势文化分布区。甲骨文和传世文献记载的晚商王朝的王畿、四土、边疆方国,与殷墟文化中心区、亚文化区和文化影响区范围基本对应;金文和传世文献记载的西周王畿、封建诸侯国、边疆地区,与西周文化中心区、诸侯文化区、文化影响区范围基本对应,足证考古学文化和族属的对证研究一定程度上是可靠可行的。


浏览完整试题近年来,分子生物学为推断祖先的DNA类型提供了科学依据。搞清楚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家族之间的遗传距离,从而建立晚商以前的基因谱系,不再只是一个梦想。将其与文化谱系、族属谱系结合,一定会取得古史研究的重大突破。但基因谱系确定的只是相应人群的血缘关系,而非文化关系,族属虽基于血缘,但更能体现文化,因此不能将基因谱系简单等同于族属谱系,就如同不能将文化谱系简单等同于族属谱系一样。
没有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只是将某地的重要发现和传说轻易对应,无视考古年代和其他地区的同类传说;或者将某个基因溯源结果和传说时代某“祖先”轻易挂钩,无视这些“祖先”的族属、文化属性,都不是对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探索应该提倡的做法。
(摘编自韩建业《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方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考古学家对古代未知名者遗存的含义只能作出一般性推断,一方面是证据具有物质性特点,另一方面是理论、方法还不太完善。
B.在中国当下上古史重建中,考古学取得长足进展,这与考古学家专题式的研究探讨以及深度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密切相关。
C.某族与邻近区域其他族群相互交流,可能形成相似的文化,但由于婚姻、交往、征服、迁徙等各种原因,属于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居民属于不同的族,不过其中总有一族占支配和领导地位。
D.在研究文化谱系和族属谱系的关系时,不能将两者进行简单化对应,而要将其置于演变传承的动态过程中对应,情况较为复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历史遗存常常是残缺不全或碎片化的,所以在得出科学考古结论时要用多种手段来还原历史真相。
B.分子生物学在考古学上为推断祖先的DNA类型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确定古代相应人群的族属关系。
C.国家社会的出现,自然会削弱血缘关系,但族属认同有可能得到加强,而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也可能呈扩展趋势。
D.文化谱系、族属谱系、基因谱系相结合的“谱系法”理论,对研究中国古史有引导作用,其价值已初步显现。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朱熹曰:“行然后知之艰,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
B.王国维提出:“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C.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
D.胡适认为做学问应该“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认为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向外扩展,主要体现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说明差序格局在这两种关系中分别如何体现的。(4分)
5.四川三星堆遗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如果要对其历史遗存进行研究,在“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屋小记
史铁生
1.到老屋去
那是两间破旧的老屋,和后来用碎砖垒成的几间新房,挤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与条条小巷的颜色一致,芜杂灰暗,使天空显得更蓝,使得飞起来的鸽子更洁白。那儿曾处老城边缘,荒寂的护城河在那儿从东拐向南流;如今,城市不断扩大,那儿差不多是市中心了。总之,那个地方,在这辽阔的球面上必定有其准确的经纬度,但这不重要,它只是在我的心情里存在、生长,一个很大的世界对它和对我都不过是一个悠久的传说。
我想去那儿,是因为我想回到那个很大的世界里去。那时我刚在轮椅上坐了一年多,二十三岁,要是活下去的话,料必还是有很长久的岁月等着我。V告诉我有那么一个地方,我说我想去。
于是我摇着轮椅,头一回看见了那两间老屋:尘灰满面,屋门前有一块不大的空场,一群老太太正在屋前的太阳地里劳作,纷纷停了手里的活儿,直起腰,从老花镜的上缘挑起眼睛看我。V仰头叫了一声“B大爷”,房顶上蹲着一个老头,正在给漏雨的屋顶铺沥青。
“怎么着爷们儿?来吧!甭老一个人在家里憋着……”B大爷笑着说,露出一嘴残牙。他是说我。
2.长跑者
摇着轮椅,耳边和心里都空荒的岑寂。我常常觉得,应该有一首平缓、沉稳又简单的曲子,来配那两间老屋里的时光,来配它终日沉暗的光线,来配它时而的喧闹与时而的疲倦。或者也可以有一句歌词,一句最为平白的话,不紧不慢反反复复地唱,便可呈现那老屋里的生活,闻见它清晨的煤烟味,听见它傍晚关灯和锁门的轻响。
这一天,我沿着一条大道不停地走,暮色苍茫中,碰上了一个年轻的长跑者。一个天才的长跑家——K,K在我身旁收住脚步,愕然地看着我,便推起我,默默地跑——也许那个年代,恰可以这孤独的长跑为象征、为记忆、为诉说吧。K因为在“文革”中出言不慎,未及成年就被送去劳改,三年后改造好了回来,却总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有一份正式工作。K从未受过正规训练,只靠两样天赋的东西去跑:身体和梦想。他每天都跑两三万米,还要拉上六七百斤的货物蹬几十公里路,其间分三次吃掉两斤粮食而已。生产组的人都把多余的粮票送给他,只临近大赛的那一个月,他才每天喝一瓶牛奶,然后便去与众多营养充足、训练有素的专业运动员比赛。年年的“春节环城赛”我都摇着轮椅去看他跑,年年他都捧一个奖杯或奖状回来,但仅此而己,①梦想还是梦想。多少年后我和K才懂了那未必不是上帝的好意相告:②梦想就是梦想,不是别的。有个十三四岁的男孩要跟K学长跑,K便当起了教练。后来,这男孩的姐姐认识了K,爱上了K,并且成了K的妻子——那时K仍然在拉板车,在跑,在盼望得到一份正式工作,或被哪个专业田径队选中。


展开余下试题3.U师傅
我初来老屋之时,听说她已经有五十岁——除非细看其容颜,否则绝不能信。她的身段保持得很好,举手投足之间会令人去想:她必相信可以留住往昔,或者不信不能守望住流去的岁月。无论冬夏,她都套一身工作服,领口和袖口都扣紧。她绝不在公用的水盆中洗手,从不把早点拿来老屋吃。她来了,干活;下班了,她走。实在可笑的事她轻声地笑,问到她头上的话她轻声回答,回答不了的她说“真抱歉,我也说不好”,令她惊讶的事物她也只说一声“哟,是嘛”。
听说U师傅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的西语系,听说U师傅曾经有过很好的工作,后来生了一场大病,病了很多年工作也就没了。听说U师傅没结过婚,听说不管谁给她介绍对象她都婉言谢绝。U师傅绝对是一个谜。老屋里寂寞的时刻,我偶尔偷眼望她,不经意地猜想一回她的故事。我想,在那五十几年的生命里面必定埋藏着一个非凡的梦想,在那优雅、平静的音容后面必定有一个牵魂动魄的故事。但是她的故事守口如瓶,就连老屋里的大妈大婶们也分毫不知,否则肯定会传扬开去。
应该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悲剧。应该是一份不能随风消散、不能任岁月冲淡的梦想,否则也就谈不上悲剧。应该并不只是对于一个离去的人,而是对于一份不容轻掷的心血,否则那个人已经离开了你,你又是甘心地守望什么呢?等待他回来?
③到底是怎样一个故事并不重要。
有一次小T去U师傅家回来(小T是老屋唯一去过U师傅家的人),跟我们说:“哇,老天!告诉你们都不信,U师傅家真叫讲究喂,净是老东西。”
D说:“有比L大妈还老的东西?”
小T说:“我是说艺术品,字画,瓷器,还有太师椅呢。”
D说:“太湿,怎么坐?”
小T说:“你们猜U师傅在家里穿什么?旗袍!哇,老天,缎子的,漂亮死了!头发挽成髻,旗袍外面套一件开身绣花的毛坎肩,哇,老天,她可真敢穿!屋里屋外还养了好多好多花……”
④U师傅的梦想具体是什么,也不重要。
4.浪与水
从老屋往北就是护城河了。河很窄,水流弱小、混浊,我摇过小桥,沿河“漫步”,烈日晒了一整天的河水疲乏得几乎不动,没有浪,浪都像是死了。若是大雨过后,河水涨大几倍,浪也活了,浪涌浪落。⑤老屋里的歌,应该是这样一句简单的歌词,不紧不慢反反复复地唱:不管浪活着,还是浪死了,都是水的梦想……….(有删改)
6.下文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在选材上独具匠心, “我”的绝望与希望,K的幸与不幸,U师傅的冷与热,强烈的反差形成了张力,令人印象深刻。
B.本文截取“我”七年老屋生活的一些片段,情节零散,故事平淡,主旨浅近,仿佛一首平缓简单的曲子。
C.本文语言不放任感情的泛滥抒发,不纵容回忆的恣意招摇。这种语言风格很好演绎了史铁生回忆散文的特点——寓深远于朴素,寄激情于从容。
D.本文的写景处处关情,烘托了人物心情,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能给读者以思考和震撼。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中“梦想还是梦想”是指K虽然领回了无数奖杯或奖状回来,但是仍然没能实现自己通过长跑改变自己境遇的梦想。
B.句子②“梦想就是梦想”是指虽然K没能实现自己通过长跑改变自己境遇的梦想,但是梦想还是要有的。
C.句子③④中的“并不重要”“也不重要”,运用反复,强调各人自有自己的一份喜乐,我们不必好奇窥探他人的生活。
D.句子⑤中以歌词和节奏来喻指普通人物的平凡生活和故事情节的简洁单调。
8.米克•巴尔说:“在第一人称回顾往事的叙述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叙事眼光。一为叙述者‘我’目前追忆往事的眼光,可称为‘叙述自我’;另一为被追忆的‘我’过去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可称为‘经验自我’。”结合这句话,请对这篇散文的叙事视角及其表达效果进行分析。 (6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平凡•困境•梦想;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浪。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节选自明•方孝孺《深虑论》
材料二: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圈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面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故A秦之盛也B繁法C严刑D而天下震E及F其G衰也H百姓I怨J而K海内L叛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岂其虑之未周与”中的“周”,与《离骚》“竞周容以为度”中的“周”意思相同。
B.“而灭诸侯,一天下”的“一”与《兰亭集序》“一死生为虚诞”中的“一”意思不同。
C.“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中的“卒”,与《鸿门宴》中的“旦日飨士卒”中的“卒”意思不同。
D.“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的“师”,与《师说》中的“圣人无常师”的“师”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开篇指出筹划国家大事之人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这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也有所提及。
B.材料一列举了秦、汉、唐等历代君主的事例,指出他们没有吸取前代君王失败的教训。
C.材料二中秦王、二世刚愎自用,暴虐天下,忌讳繁多,士人言未尽而身死,不敢竭忠尽智指出过失。
D.材料二中比较了秦国强盛时期和衰弱时期的不同表现,阐明了秦国不察纳谏言导致亡国的道理。


展开余下试题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2)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14.两则材料都在论述使国家安定的治国之道,具体有哪些方法,请概述。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5~16题。
草书屏风
[唐]韩堡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15.下列各项中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以问句突起,见到屏风那一瞬间的惊喜之态溢于言外。诗人能一眼断定这是怀素的书法作品,充分说明他十分熟悉怀素作品的风格。
B.颔联正面描写屏风上的整幅墨迹,采用映衬手法,用“尘色染”来反衬“墨痕浓”,以此突出怀素作品笔酣墨畅、痛快淋漓的特点。
C.颈联具体描绘了屏风之上的画面,将“怪石”“秋涧”“寒藤”“古松”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寒山秋涧”图,传递出苍劲古朴的意境之美。
D.诗歌起笔点题,进而承“怀素踪”一词,对怀素作品展开由浅转深、由粗转精的描写,最后用独特的方式亮明诗人的情感,收束全诗。整首诗结构谨严,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16.《书论选读》这样评价此诗:“(该诗)通过生动精辟的语言形式,极其深刻地描述了怀素作品的飞动气势和苍劲形象。”请结合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就此评价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 , ”。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植者对自己种的树“ , ”,是导致他们种的树背离天性的根本原因。
(3)帘本是生活中的寻常物品,但写入古典诗词里,就成为一种意象,能对情感起到修饰作用,比如“ , ”,即为一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金秋时节,层林尽染,树叶有的变红,有的变黄。秋天树叶的色彩为何如此绚丽?这其中有什么奥秘?这要从人眼对颜色感知的原理说起。 (1) ,实际上是对物体反射光线的识别。植物叶片里的叶绿素吸收蓝光、红光的能力很强,当阳光照到叶片上时,蓝光、红光被吸收,绿光—黄光波段的光被反射出来。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在人眼里,叶片通常是绿色的。
秋天到来后,叶绿素的降解使得叶片吸收蓝光和红光的能力逐渐减弱,叶片中残存的叶红素、叶黄素开始起主导作用。叶红素、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绿光,照在叶片上的黄光、橙光和红光则被反射出来,(2) 。
①植物生长中充满了生存智慧。②众所周知,叶片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并将合成的有机营养输送给树木,以供其生长繁殖。③当天气寒冷时,叶片里的水分会结冰,细胞结构会被破坏,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叶片表面的蒸腾作用还将进一步降低树木的温度。④因此,为了生存,植物进化出更敏锐的机制,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会一天内根据光照时长和温度来感知气候变化。⑤秋天到来,白天逐渐变短、温度逐渐变低,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就会向植物发出信号,随之,植物会迅速合成一种叫作脱落酸的植物激素,可以降解叶绿体及其中的叶绿素,将它们转化为可以运输的有机营养物质返还给枝干;⑥同时,促进叶柄基部逐渐形成离层,准备脱落,降低叶片与母体的连接强度。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9.文中第四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贾淑珍坐在炕边,像叙家常一样,追忆着往事。话里并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也没有多么宏伟的计划,更没有什么壮烈的举动。一切都顺乎自然,村里的娃娃没人管,自己就当看娃的;办起学校无教室,野惯了的孩子,撕了窗户,扯了炕席。地下,雨天、雪天两脚泥;冬天,还要出去打柴搂草烧炕。同一盘炕上四个年级,有的上算术,有的上语文,有的爱打爱闹,有的胆小不敢说话。她都靠自己无私的心,靠慈母式的情,把这批野孩子带大一茬又一茬。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办学,到现在已经二十五年了。只在那花烛洞房中的土炕上,就送走了十二荏学生。到一九七四年他们两口子盖了五间窑,又专门给学生留了两间。学生娃多了,一间窑已经放不下。直到一九八三年,村里富了,才专为学校盖了三孔窑。全村三十五岁以下的无不是她的学生。她教的第一批学生,他们的孩子又在她的炕头上毕业升到了初中。
土炕,我下意识地摸摸身下这盘热烘烘的土炕。这就是北方农民一个生存的基本支撑点,是北方民族的摇篮。在这盘土炕上,人们睡觉、吃饭、纺线、织布。雨雪天就坐在这里编筐、织席,晚间又常挤到谁家炕头上说古拉家常。贾淑珍在这世世代代繁衍、生存、进步的作为生活舞台的九尺炕头上加进了新的内容——教育。人呱呱落地,来到这炕上,不该光吃、睡和为生存而干活,还应该有文化、有精神文明。这个普通的女教师,你给炕赋予了新的含义。(选自梁衡《热炕》,有删改)
20.文本中“打柴”和“搂草烧炕”之间本应有一个顿号,但在这里有意省去;“人们睡觉、吃饭、纺线、织布”这句话却专门用顿号隔开。请从表意角度说说其效果有何不同。(4分)
21.文中加点词“一茬又一茬”比“一批又一批”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22.请将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改成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抑制欲望),则心自清。——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小窗幽记》
(2)理性是一种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种感情,使我们能够把握自己,把握每一刻的价值。——奥地利哲学家哈耶克
(3)理性独自掌权,是一种局限的力量;热情不加束缚,则是自我焚烧的火焰。——黎巴嫩诗人纪伯伦以上名言警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理性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六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