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7  2023-11-12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静女》课堂作业
《静女》课堂作业
一、课文阅读
阅读《静女》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下列对《静女》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写男青年与恋人约会的情景,给人以真实感。
B.诗歌第一章写青年之真诚,第二章写青年之欢喜,第三章写青年之痴情。
C.诗歌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D.第三章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突出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4.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5.以上这首诗,体现了《诗经》中的哪一种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
6.“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两句刻画人物形象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7.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8.以本诗为例,分析《诗经》重章叠句的写作特点。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体现男主人公约会时憨厚痴情、焦虑不安的句子是:
“_____ ,_____ ”。
(2)《静女》中描写女子送给男子的第一个礼物很美,男子很喜爱的句子是:
“_____ ,_____ ”。
(3)《静女》中对于女孩所赠,表现男子有“爱屋及乌”式反应的句子是:
“_____ ,_____ ”。
(4)在《诗经·静女》中,女子约定“_____ ”,男子到来后她却“_____ ”,生动表现了女子的活泼娇憨。
(5)《诗经·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地方毫不吝啬地直接赞美,这两处分别是“_____ ”和“_____ ”。
(6)《诗经·静女》中女子不仅“_____”,还“_____”,这两样赠物使男子兴奋不已。


浏览完整试题二、迁移延伸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采 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及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卷 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①。嗟我怀人,置彼周行②。
陟彼崔嵬,我马虺阝贵③。我姑酌彼金罍④,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⑤。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 ①采采:不断地采;另一说,采采,茂盛貌。卷耳:即苓耳。形如鼠耳,叶青白色,白花细茎,蔓生。可食,但滑而少味。盈:满。顷筐:浅筐。②彼:指顷筐。周行:大路。行,道路。③虺阝贵(huī tuí):马疲劳生病。④金罍:青铜酒器,比酒樽大,是青铜时代贵族所用的器物。⑤玄黄:生病。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陟彼崔嵬”一句是说采卷耳的人因思念远方人儿走上高高的山岗。
B.“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是说文中的“我”以斟满酒杯来消除对远方人的思念。
C.诗人用了“虺阝贵”“玄黄”“瘏矣”等词语,把旅途中马的疲劳的神情刻画了出来。
D.诗人用“崔嵬”“高冈”“砠”等词语,表现了旅途的艰难和自己采卷耳的辛苦。
2.对这首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
B.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重复,带有变化的重复在《诗经》中并不常见。
C.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而去寻找他。
D.诗歌开头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将自己比喻成丢弃在路边的卷耳被丈夫抛弃。
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意在表明一位采卷耳的女子被其丈夫抛弃后的心理变化。
B.该诗多处运用反复,强烈地表达了情感,反映了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C.《卷耳》为中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
D.诗的最后是以一种自问自答体收场,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总结,点明“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4.对于“我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我马”是想象的,并非实际存在,作者想以此来说明采卷耳人的辛苦。
B.作者通过“我马……”的反复,意在刻画怀人思归的惆怅。
C.古人外出皆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作者借此以说明远行的人所受的漂泊之苦。
D.为寻找心上人,女子骑马远行,以马的疲劳和生病来说明女子寻找心上人的辛苦。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題。
桃夭
桃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之子③于归④,宜⑤其室家⑥。
桃之夭夭,有蕡⑦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⑧。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子衿
青青子衿⑨,悠悠⑩我心。纵我不往,子宁⑾不嗣音⑿?
青青子佩⒀,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⒁,在城阙⒂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③之子:这位姑娘。④于归:姑娘出嫁。⑤宜:和顺、亲善。⑥室:谓夫妻所居。家:谓一门之内。⑦有蕡(fén):指桃实木大而多。⑧蓁(zhēn)蓁:叶子茂密的样子。⑨衿:衣领。⑩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⑾宁(nìng):岂,难道。⑿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⒀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⒁挑(ti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⒂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1.下列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选自《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后人将之合称为《诗经》六义。
B.《子衿》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恋人的服饰借代恋人,自述怀人,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C.《子衿》描写的是一个男子在等候他的恋人,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因恋人未到而调怅幽怨的心情。
D.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艺术形式.其作用是加深印象、深化主旨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这两首诗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2.《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子新婚的诗,试简要概括其三章内容。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静女》课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