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8  2023-11-12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或填写在答题栏内)。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丰收节”的设立有助于保护民族文化,认识和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节日期间,各地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办节,重点打造和推出______的节日品牌,______了民俗文化、休闲旅游、采摘体验等活动内容,增强了节日的吸引力,起到了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的作用,也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
“丰收节”期间,各地本着“农民主体办节”的原则,充分______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开展了民俗表演、乡土美食品鉴、特色农产品展示、各类体育竞赛和游戏等活动。这些活动体验性强,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助推了产品销售,吸引了城乡群众的广泛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不足的现状。
现代社会中产生的“丰收节”具有传统的渊源,也尚需融入新时代文化______,形成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传承模式,创建新的节日品牌。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一无二  融汇  调动  底蕴
B 独具特色  融合  调动  内涵
C. 独一无二  融合  发动  内涵
D. 独具特色  融汇  发动  底蕴
2.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活动体验性强,吸引了城乡群众的广泛参与,不仅助推了产品销售,而且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不足的现状。
B. 这些活动体验性强,吸引了城乡群众的广泛参与,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助推了产品销售,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不足的现状。
C. 这些活动体验性强,不仅吸引了城乡群众的广泛参与,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助推了产品销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不足的现状。
D. 这些活动体验性强,不仅助推了产品销售,而且吸引了城乡群众的广泛参与,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不足的现状。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独具特色”,形容具有自己的特点;“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这里指打造节日品牌,用“独具特色”更恰当。
第二空:“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汇”,融合汇聚。语境是将民俗文化、休闲旅游、采摘体验等合在一起,用“融合”更恰当。
第三空:“调动”,变动,指兵力的调遣布置;“发动”,使行动起来;使开始;使机器运转。这里与“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搭配,用“调动”更合适。
第四空:“底蕴”,内心蕴藏;底细;事情的内涵;文化的涵养。“内涵”,内在的涵养。语境是说“丰收节”需要融入新时代文化的内在涵养,用“内涵”更恰当。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三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这些活动体验性强”与“吸引了城乡群众的广泛参与”关系紧密,“吸引了城乡群众的广泛参与”调到“这些活动体验性强”的后面。


浏览完整试题二是“不仅……而且”后面的句子语序不当,应当先说“助推了产品销售”,再说“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三是搭配不当。“释放……现状”动宾搭配不当,将“释放”改为“缓解”。
只有A项修改正确。
故选A。
3. 下列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师说》 韩愈 唐代 唐宋八大家之一
B. 《离骚》 屈原 战国 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 《苏武传》 班固 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
D. 《致云雀》 雪莱 英国诗人 代表作《西风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C.“《后汉书》”错误。《苏武传》选自东汉班固的《汉书》。
故选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化自信自强,包含坚定文化自信和推进文化自强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范畴。文化自信涉及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文化自强则需要通过发挥文化建设铸魂、塑形、启智、润心、赋能等独特功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文化价值固基、文化体系完善、文化动力强盛的目标。一方面,需要我们提振民族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注重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延续文脉,持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另一方面,需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提升文化自信自强理念,使文化建设成果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求相适应、同国家社会建设趋向相协调。
我们要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开启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的寻根、承续与拓展旅程,从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新成果;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置于世界文明发展视域中全面审思检视,从观念、制度、行为、物质和精神等层面,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尤其要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原则,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实践创造精神,立足中华文化立场,将文化自信自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谱写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
(摘编自蔡劲松《以文化自信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
材料二:
中华创世神话学术高地建设工程以学理上能贯通、学术上集大成为学术目标,通过历时五年的辛勤工作,首次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了全面的学术梳理和探索研究,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考古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类文明起源并非一种模式,中华文明起源具有独特的路径。对中华创世神话的分析既是建立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从而完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的尝试,也是与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起源叙事进行平等对话。
中华创世神话不仅涵盖了人类文明起源的一切要素,更表现出不同于西方的中华路径,是独特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研究表明,中华创世神话是以神话叙事方式建构的文明起源过程,内容涉及人类文明起源的诸方面,如自然和人类的起源,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道德文明的起源,民族与国家的起源等。作为独特的文明起源叙事,中华创世神话不仅诠释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观与民族精神,还表现了为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的趋向于坚守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渐进性思维。
对中华创世神话谱系的梳理,不仅是对人类文明起源进行的系统性建构,也揭示出中华创世神话内容的演进反映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事实,是当代进行中西文明对话的重要材料。研究表明,具有文明奠基意义的中华创世神话不仅对自然和人类起源进行了解释,也追溯了早期社会关系的产生,并对国家的产生和治理规则进行了建构,最终成为民族自我认同的核心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文明精神性、符号化和思维模式的源头,与西方神话相比毫不逊色。这种对中华创世神话的客观认知将极大地改变过去重视西方神话,忽视乃至轻视中华创世神话的现象,有助于中西文明的平等对话。
中华创世神话学术研究工程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为中华文明史的追溯提供了庞大的、系统性的实证,不仅为过去主要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研究形成成果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新的材料,也可以在神话与考古、历史文献的比照研究中帮助当代人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诞生的意义和价值。研究表明,中华创世神话具有重视文化制度创制,强调科学发明,弘扬创造精神的特色,说明制度创新是中华民族的长处,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创世神话体现的科技创新传统此前常被忽视,但女娲神话讲述的制陶与冶金技术的发生,燧人氏神话所讲述的人工取火技术的发明,神农氏神话讲述的中草药的发现,黄帝神话讲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嫘祖神话讲述的养蚕缫丝技术的出现,帝喾神话讲述的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等,无不体现了中华先民对发明创造的热爱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这些结论将帮助当代人更好地了解被西方文明中心论遮蔽的中华文明的光辉真相。研究还表明,中华创世神话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是当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和精神资源,因此研究、传承中华创世神话,不仅有助于建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也有益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摘编自任小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源头上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建设要实现价值固基、体系完善、动力强盛的目标,就必须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发挥文化建设独特功能,走创新之路。
B.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要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原则,而且要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实践创造精神。
C. 中华创世神话是民族自我认同的核心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文明精神性、符号化和思维模式的源头,因而具有文明奠基意义。
D. 中华创世神话强调科学发明,体现了中华先民对发明创造的热爱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科技创新的优势。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在坚守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渐进性思维为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
C. 西方文明中心论重视西方神话,忽视中华神话,因而遮蔽了人类文明的真相。


展开余下试题D. 中华创世神话内容的演进既有中华路径,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6.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张载“横渠四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 钱钟书《谈艺录》:“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C. 陈寅恪《〈宋史职官志考正〉序》:“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D. 王蒙《传统文化与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联,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
【答案】4. D 5. C
6. D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中华民族科技创新的优势”于文无据,原文材料二第五段为“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而没有“中华民族科技创新的优势”的内容。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因而遮蔽了人类文明的真相”曲解文意,由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这些结论将帮助当代人更好地了解被西方文明中心论遮蔽的中华文明的光辉真相”可知,“遮蔽的”应该是“中华文明的光辉真相”,而不是“人类文明的真相”。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论题:以文化自信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即两个观点:一是在坚守传统中自信,二是在自强中推进发展。
A.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继续传递学习曾经文学圣人的深厚学说知识,为了开创今后时代太平昌盛的基础。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B.这句话的意思是:东西南北乃至全世界的心理,都有它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强调各种文化之间的交融与互鉴。
C.这句话的意思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经历过千百年的演变推进,达到顶峰的的时候是在宋朝。后来逐渐衰弱,但是最终一定会再次振兴。强调对文化复兴的信心。
D.这句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联”体现了在坚守传统中自信,“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体现了在自强中推进发展,符合材料一的观点。
故选D。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闻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构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7.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B. 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C. 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D. 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伺察:监视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 余始循以入
B. 忽有非常之变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 累荐元载为重官 皆为陛下所成就
D. 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B.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C.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D.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10.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 )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揆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自幼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因选拔人才有独到见解,受到广泛好评,得到朝廷重用。
B. 李揆有远见卓识,援引西汉旧事说明羽林警夜不合时宜,得到皇上认可。在相位时,热衷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
C. 李揆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本省官吏捏造吕諲的过失加以陷害,吕諲上疏为自己辩护,最后李揆反而被贬官。
D. 李揆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载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四处漂泊十余载。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答案】7. B 8. D 9. D 10. A 11. C
12. (1)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
(2)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昧:违背。句意: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用、依据。/连词,表修饰。句意: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
B.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我的处境实在是进退两难,十分窘迫。
C.充当、作为。/是。句意: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D.两句都为“竟、却”。句意: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


展开余下试题“置沟中”是“杀人”后的补充说明,都修饰“者”,其间不能断开,排除BC;
“李辅国方恣横”为完整的主谓结构,“横”后断句,排除A。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查他的文学才能。
②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
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
④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
⑤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
⑥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故可知⑤是元载怀恨李揆,上奏朝廷让担任秘书监,意在使其遭遇贫穷。故排除⑤,排除CD。
故可知④是李揆被贬官后移任歙州刺史,没有特殊被认可的意思。故排除④,排除B。
③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表现不出“深受朝廷器重”。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李揆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错误。原文“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可知,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即吕諲的地位名望不如李揆。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时名”,名望;“滞”,停留、停滞;“冗官”,闲散官吏;“引进”,推荐。
(2)“萍”,名词用作状语,像浮萍;“凡”,共;“薄”,轻薄;“盖”,大约。
参考译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查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认为过去主管科考的部门取士,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可把经籍放在眼前,请他们任意查找。”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正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元载怀恨很深。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他们一行完成使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4分)
13.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明写作的时令、地点和作者此时的心绪,“羁绪”一词领起全篇。
B. 首联借景抒情,“摇落”的片片黄叶正契合诗人此时“乱如丝”的心境。
C. 颔联借典故表明坚守节操的志向,颈联怒斥奸佞,表达改变命运的决心。
D. 诗人在尾联抒发了贬官失意后的懊悔心情,情绪压抑,激起读者的同情。
(2)此诗颔联以______和______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
(3)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
【答案】13. C 14. ①. 屈原 ②. 白居易
15. ①漂泊的旅思;
②谪官的愁思;
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
④年华易逝的伤感;
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表达改变命运的决心”错误。颈联写自己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手法技巧的能力。
从诗中来看,“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前一句“大夫泽畔行吟”应是屈原,“行吟泽畔”可以联系《渔父》中屈原的表现;后一句“司马江头送别时”说的应该是白居易,可以联系《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羁绪”指的是停留他乡的心绪;诗歌标题“日暮倚杖水边”暗示诗人身在旅途,且逢“日暮”,自然会有漂泊的愁思。
注释“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交代了诗人的处境,身遭贬谪,自然会有被贬谪的愁思。
颔联引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以自况,作者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正直爱国如屈原,忧民忧时如白居易,皆不免被贬逐黜放的命运,何况自己?不过,自己虽然不像屈原、白居易那样含冤至深,但他们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博大胸怀、坚贞节操,自己也同样仿佛一二。
颈联是作者对这一既成事实的不满、愤恨情绪的直接流露,其中既包含了对陷入于罪的小人的轻蔑,也表达了对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但现实终归是严酷的,尾联即明白无遗地坦露了作者在奸佞当道、君主寡恩、伸冤无望、前途渺茫的事实面前暗悔当初的低沉心绪。
尾联则是表达年华易逝的伤感。
首联中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写诗人的愁绪,触景生情,以“羁绪”统领全诗。
14. 名句默写。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3)呦呦鹿鸣,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4)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河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