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8  2023-11-20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
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翠园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
中国宣布这个决策,从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到好评。所以英国政府应该赞成中国的这个决策。中英两国应该合作,共同来处理好香港问题。
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我们要同香港各界人士广泛交换意见,制定我们在十五年中的方针政策以及十五年后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应该不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而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资者——首先是英国——也能够接受,因为对他们也有好处。我们希望中英两国政府就此进行友好的磋商,我们将非常高兴地听取英国政府对我们提出的建议。这些都需要时间。为什么还要等一、二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同各方面进行磋商。
现在人们议论最多的是,如果香港不能继续保持繁荣,就会影响中国的四化建设。我认为,影响不能说没有,但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建设,这个估计不正确。如果中国把四化建设能否实现放在香港是否繁荣上,那末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不正确的。人们还议论香港外资撤走的问题。只要我们的政策适当,走了还会回来的。所以,我们在宣布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的同时,还要宣布一九九七年后香港所实行的制度和政策。


浏览完整试题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我还要告诉夫人,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希望从夫人这次访问开始,两国政府官员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很好的磋商,讨论如何避免这种灾难。我相信我们会制定出收回香港后应该实行的、能为各方面所接受的政策。我不担心这一点。我担心的是今后十五年过渡时期如何过渡好,担心在这个时期中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这当中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而主要的是英国人。制造混乱是很容易的。我们进行磋商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两国政府,而且包括政府要约束厂商及各行各业,不要做妨碍香港繁荣的事。不仅在这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不要发生大的波动,一九九七年中国接管以后还要管理得更好。
我们建议达成这样一个协议,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前提是一九九七年中国收回香港,在这个基础上磋商解决今后十五年怎样过渡得好以及十五年以后香港怎么办的问题。
【注】这是邓小平1982年9月24日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讲话。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小平认为,中国和英国能得以坐下来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是基于香港主权属中国这一基本事实和法理依据。
B. 中国在1997年必须也必然要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否则中国政府执政 合法性会受到冲击。
C. 邓小平认为,现在(即1982年)是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成熟期,虽然可以腾出一两年周转,但不可能无限拖延下去。
D. 邓小平认为,站在英国角度考虑问题,英方若主动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会以“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而获得世界公论的好评。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小平希望英方全新、全面地看待中国:当今的中国政府决不搞屈辱外交,且收回香港的意志坚如磐石,能力足够强大。
B.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这说明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C. 关于“香港可能发生波动”,邓小平认为,严重波动时一定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中国政府面对任何情况都不会束手无策。
D. “制造混乱是很容易的”,表明英国人并不甘心让中国轻松收回香港,一定会人为地制造矛盾,在各个层面设置障碍。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六段邓小平担心的一项是( )
A. 邓小平曾说,可以批出1997年后50年内的土地契约,而且同意港英政府可以动用这种卖地收入,但希望用于香港的基本建设和土地开发,而不是用作行政开支。
B. 末任港督彭定康对港英政府的运作架构进行改革,推行政府部门的公司化、独立化,使其自废武功,脱离政府的架构。
C. 彭定康的前任卫奕信,1990年自作主张要投资1270亿港币兴建新机场,企图掏空香港财政储备。
D. 卫奕信的前任尤德作为英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香港回归谈判。他一开始发言,就都在论证只有英国采取的措施才能维持香港繁荣稳定。
4. 撒切尔夫人对邓小平说,“如果英国管理香港的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将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大批资金外流,金融中心崩溃,多年积累将毁于一旦。”请根据文中材料指出其潜藏的逻辑谬误。
5. 在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方面,邓小平做了哪些构想和限定?请根据文本概括。
【答案】1. D 2. D 3. B
4. ①强加因果。“如果英国管理香港的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将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②以偏概全。“大批资金外流,金融中心崩溃,多年积累将毁于一旦。”
5. ①构想一: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限定一:不一定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
②构想二: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限定二:大部分保留,但有些要加以改革。
③构想三:决策被英国等其他投资者接受;限定三:中国的四化建设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站在英国角度考虑问题”错。原文是“中国宣布这个决策,从大 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到好评”,这只是邓小平为促使双方谈判的说辞。实际情况是英国无意归还香港,更遑论所谓“好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在各个层面设置障碍”,于文无据,于史不符。原文只是说“我担心的是今后十五年过渡时期如何过渡好,担心在这个时期中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这当中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而主要的是英国人”。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六段邓小平担心的内容是:我担心的是今后十五年过渡时期如何过渡好,担心在这个时期中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这里的“人为的”混乱主要是政府改革方面。
A.是中国政府为了避免混乱出现做出的让步,不能作论据;
C.是个人行为,而且是“自作主张”,不代表政府行为,不是很适合作论据;
D.只是言论,没有具体行动,不能作论据。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逻辑错误的能力。
①强加因果。“如果英国管理香港的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将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英国管理香港的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之间并不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关键看管理香港的方式怎么改;
②以偏概全。“大批资金外流,金融中心崩溃”,金融只是香港建设中的一部分内容,不足以推出“多年积累将毁于一旦”。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①由“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得出构想一“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限定一“不一定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
②由“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得出构想二“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限定二“大部分保留,但有些要加以改革”。
③由“我们要同香港各界人士广泛交换意见,制定我们在十五年中的方针政策以及十五年后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应该不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而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资者——首先是英国——也能够接受”“在人们议论最多的是,如果香港不能继续保持繁荣,就会影响中国的四化建设。我认为,影响不能说没有,但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建设,这个估计不正确”得出构想三“决策被英国等其他投资者接受”;限定三“中国的四化建设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说王小鹰
陈 村
王小鹰,女,汉族。1947年生于江苏。身高一米五六,体重九十四斤。据说,初生的她颇不老实,动手动脚地嚎着。她的父亲(芦芒)不愧是诗人,张口便说:“就叫小鹰吧。”
她是鹰么?①
也许是沿袭古老的民俗:缺啥补啥。无论个头,无论神情,无论体态与心境。如果一定要用飞禽作比,那王小鹰说话时颇像家雀,小小的个儿,急急地吐出一串串活泼的字眼。那种“上海普通话”从她嘴里出来,倒也别有一种意趣。语气词十分丰富别致,“我就是不高兴去呢噢!”她说。这里的“呢噢”应当连读,是一个近于“孬”的音。这种语气词,字典上查得到么?
她介于大人和孩子之间。
要说小,分明已经三十六周岁了。要说大,那张孩儿脸,那种并非硬挤出来的劫余的幼稚,实在不与年龄成正比。我们中有人曾发过议论,说王小鹰永远长不大了②。在同去杭州讲课的路上,我妻子第一次见到她,转身对我说了第一印象:“王小鹰像个小木偶。”我想,在这个世界上,长大是很可庆幸的。但是,王小鹰的“长不大”,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可遇而不可求呢。
还记得自己对王小鹰的第一印象。
几年前的一次中型会议,我每逢开会必坐立不安,或与人聊天,或东张西望。一旁有人轻声告诉我,那角落里坐的是王小鹰。她靠着椅背坐着听着,身体似乎在收缩,颇像随时准备惊跳起来。休息了。散会了。我始终没找她说话,她更不会找我。也许是因为要点儿矜持,是因为“男女之大防”,也许什么都不为。总之,各自回家,更不会想到几年后捡起这段记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只要开会,王小鹰多半是这个姿势。假如是茶话会,她便撮取最精美的食物款款送入口中,不“急相”但也绝不少吃。假如突然有个话筒伸来,请她说话,那她是一定要腼腆的,一定惶惶不安,甚至巴望自己立刻小下去,小下去。这些年,这种场合经多了,她此时脸上的红晕自然也稍浅,但依旧惶恐。
如果躲避不了,那她就说得非常快。低着头,看着发言稿(如没稿子就看手指甲或桌面),没标点地一泻千里,戛然而止。
“你慢点不好?”
“是要讲快点呀,这样子么就不怕了。这样子么一会儿就讲完了,讲完了么就好。”原来,她有自己的诀窍③。
我和她的熟悉,始于1981年初。
那时,我客串了一次编辑工作,组稿不费事,伙伴们岂有不帮忙的道理。每天下班后,我填饱肚子点上烟,抛开一天的喧嚣,靠在床头读稿。王小鹰写的是个大学生的爱情,其中颇有一番曲折。我读罢,将其归入右边的一类——等待终审。一天,依照刊物负责同志的意见,将王小鹰从华东师大请来。负责同志年已半百,是位很认真且很有主见的人,他容不得含糊与蒙混。
谈稿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自然,不时也插进几句坦率的批评。谈完稿子,我将她送到楼梯口。我刚才就有点按捺不住,想捣鬼现在正是时候。我请她停一停。“你自己看着办吧。想不通,不改。改不好,不改。”我向她宣传自己的“改稿方针”。我以不愿改稿而臭名昭著,编辑见我头疼了,懒得和我争辩,于是也很少要我改稿。
“这样子可以吗?”王小鹰疑疑惑惑的,“不改怎么行呢,人家要讲我骄傲的呀。”
“唉,管人家说呢!”
“不行的,不行!”她犹豫着。“我听听他讲得挺有道理,再听听你讲的也有道理。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呀,谁讲我听起来都很有道理。”
“那么,你就谁都不听。”
王小鹰带着愁苦的表情和令人心烦的稿子回校去了。我再读到它已是在样书上。她到底作了些妥协。我为自己的妖言未能惑人而小感失望。
她喜爱祖国的古典文学,兼爱那古色古香的越剧。一出《红楼梦》,赢去了她的许多泪水。小时候,她多想去学唱戏啊,要唱就唱得像王文娟一样好。无奈喜爱看戏的母亲竟坚决不允,甚至将她的收音机卖掉。她曾偷偷去应召,没想到杭州市越剧团真的寄来表格说是录取她了。父母为此一晚上没睡着。母亲将她骂得抬不起头,并写信到浙江省委控告越剧团拐骗女孩子。王小鹰手里写着检讨,心里还想着她的绍兴戏。她只能对着镜子试试身段了,只能无师自通地在家中的地板上走出一圈碎步了。她的身材,她的脸型,确有一种东方型的古典美。很难想象,她当年要是上了舞台,今天又该是怎样一个王小鹰。难说不是越剧的损失。
我在本文一开头就说,王小鹰说话时颇有“家雀风格”。事实上,她的多话,仅限在熟人前,仅限在会议外。她说得又急又快,其间标点的时值颇成问题。这时他人若想插嘴,那多枉费心机。她不和人开玩笑,但也有妙语,如说宗福先是“那个长下巴的人”,说程乃珊的脸则是“像只剥壳鸡蛋”,说得那么认真,绝非中伤。听着她的吴侬软语,我有时想,这多么矛盾啊。她非常向往舞台,却畏惧陌生人。会上,她将发言视为灾难,一再低声要我们“别叫我发言”,但会后在熟人前却滔滔不绝。在她的心里,有很强的活跃因子,也有很强的抑制因子。它们交替值勤④,于是王小鹰也时而活跃时而缄默。在生活中,她缺乏社会活动能力,并非强者,也无意充作强者。她甚至不掩饰自己的弱。
她对付压力惟一的办法是闭上嘴巴。如果这还不行,只好哭了。不是哭着向谁示威,而是借哭来宣泄一些压抑感。这个法宝属全体女性共有,王小鹰也不肯白白弃权。
1983.1.19初稿
1985.2.27二稿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部分,“王小鹰,女,汉族。……”简介式地导入,奠定了文章亦庄亦谐的风格。
B. “我”妻子第一次见到王小鹰,说她“像个小木偶”,可以猜测妻子的语调中并无贬意,甚至有些欢喜。
C. “我”试图让王小鹰学习“我”不愿改稿的固执,以此获得减轻工作量,但王小鹰有她自己的个性。
D. 作者认为王小鹰具有一种东方型的古典美,如果当年上了舞台从事越剧演艺,则今天的成就远超成为作家。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
B. 句子②“说王小鹰永远长不大了”大致是“永葆青春”或“寿比南山”的意思。
C. 句子③中的“她有自己的诀窍”,和下文“不行”都是她独特生活哲学的体现。
D. 句子④“它们交替值勤”,与前后多处“不……但”“矛盾”“却”形成了照应。
8. 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王小鹰“介于大人和孩子之间”,请找出两处加以梳理概括。


展开余下试题9. 王小鹰在《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里提到这么一句话“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呢?”在本文叙事中,作者没有将王小鹰处理成展现大作家的不凡命运,反倒“话说”了不少其作为平凡人的真实生活。请从真实、情感、哲理三个角度评价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6. D 7. B
8. 年龄不小,但长相显小;开会时大胆吃东西,但讲话时胆子小。
9. 真实方面,作者视王小鹰为一个普通人,观察她的现实生活,所采编的二三事,让文章真实而有生活意趣;
情感方面,作者与王小鹰本人的解读、交往的故事也实际上渗透了满腔热情;
哲理方面,对王小鹰形象和个性等评价透视了作者对人生的冷静思索,让文章意蕴丰富。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
D.“则今天的成就远超成为作家”错误,由原文“她的身材,她的脸型,确有一种东方型的古典美。很难想象,她当年要是上了舞台,今天又该是怎样一个王小鹰。难说不是越剧的损失”可知,“说不是越剧的损失”只是一种推测,选项说法绝对。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大致是‘永葆青春’或‘寿比南山’的意思”错误,由原文“要说大,那张孩儿脸,那种并非硬挤出来的劫余的幼稚,实在不与年龄成正比”和“王小鹰的‘长不大’,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可遇而不可求呢”可知,此处是写王小鹰长相显小、单纯、天然纯真。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要说小,分明已经三十六周岁了。要说大,那张孩儿脸,那种并非硬挤出来的劫余的幼稚,实在不与年龄成正比。“可知,年龄不小,但长相显小;
由原文“假如是茶话会,她便撮取最精美的食物款款送入口中,不“急相”但也绝不少吃。假如突然有个话筒伸来,请她说话,那她是一定要腼腆的,一定惶惶不安,甚至巴望自己立刻小下去,小下去。这些年,这种场合经多了,她此时脸上的红晕自然也稍浅,但依旧惶恐”可知,开会时大胆吃东西,但讲话时胆子小。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由原文“语气词十分丰富别致,‘我就是不高兴去呢噢!’她说”“几年前的一次中型会议,我每逢开会必坐立不安,或与人聊天,或东张西望。一旁有人轻声告诉我,那角落里坐的是王小鹰。她靠着椅背坐着听着,身体似乎在收缩,颇像随时准备惊跳起来”可知,真实方面,作者视王小鹰为一个普通人,观察她的现实生活,所采编的二三事,让文章真实而有生活意趣。
由原文“但是,王小鹰的‘长不大’,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可遇而不可求呢”“这些年,这种场合经多了,她此时脸上的红晕自然也稍浅,但依旧惶恐”以及“我再读到它已是在样书上。她到底作了些妥协”“很难想象,她当年要是上了舞台,今天又该是怎样一个王小鹰。难说不是越剧的损失”可知,情感方面,作者与王小鹰本人的解读、交往的故事也实际上渗透了满腔热情。
由原文“我想,在这个世界上,长大是很可庆幸的。但是,王小鹰的‘长不大’,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可遇而不可求呢”“在她的心里,有很强的活跃因子,也有很强的抑制因子。它们交替值勤,于是王小鹰也时而活跃时而缄默。在生活中,她缺乏社会活动能力,并非强者,也无意充作强者。她甚至不掩饰自己的弱”“她对付压力惟一的办法是闭上嘴巴。如果这还不行,只好哭了。不是哭着向谁示威,而是借哭来宣泄一些压抑感。这个法宝属全体女性共有,王小鹰也不肯白白弃权”可知,哲理方面,对王小鹰形象和个性等评价透视了作者对人生的冷静思索,让文章意蕴丰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读诸子者,固不为研习文辞。然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彼此不能相假,亦实为中国文学,立极于前。留心文学者,于此加以钻研,固胜徒读集部之书者甚远。即非专治文学者,循览讽诵,亦足所祛除鄙俗,涵养性灵。文学者,美术之一。爱美之心,人所同具。即不能谓文学之美,必专门家乃能知之,普通人不能领略也。诸子之文,既非出于一手,并非成于一时。必如世俗论文者之言谓某子之文如何固近于凿然其大较亦有可言者。大约儒家之文,最为中和纯粹。今荀子虽称为儒,其学实与法家近,其文亦近法家。欲求儒家诸子之文,莫如于《小戴记》中求之,前已论及。道家《管》《老》一派,文最古质。以其学多传之自古,其书亦非东周时人所撰也。《庄子》文最诙诡,以当时言语程度尚低,而其说理颇深,欲达之也难,不得不反复曲譬也。法家文最严肃。名家之文,长于剖析,而法家论事刻核处,亦实能辨别毫芒。以名法二家,学本相近也。《墨子》文最冗蔓,以其上说下教,多为愚俗人说法,故其文亦随之而浅近也。纵横家文最警快,而明于利害。《战国策》中,此等文字最多,诸子中亦时有之,说术亦诸家所共习也。杂家兼名、法,合儒、墨,其学本最疏通,故其文亦如此,《吕览》《淮南》,实其巨擘。而《吕览》文较质实,《淮南》尤纵横驰骋,意无不尽,则时代之先后为之也。要之言为心声,诸子之学,各有专门,故其文亦随之而异,固非有意为之,然其五光十色,各有独至之处,则后人虽竭力摹仿,终不能逮其十一矣。以今语言之,则诸子之文,可谓“个性”最显著者,欲治文学者,诚不可不加之意也。
(摘自吕思勉《经子解题•论读子之法》,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必如A世俗论文者B之言C谓某子之文D如何E固近F于凿G然其大较H亦有可言者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譬,指譬喻,与《论语》中“譬如为山”“譬如平地”的“譬”词义相同。
B. 毫芒,毫毛的尖端,比喻极细微。与《老子》“生于毫末”的“毫”词义相同。
C. 警快,警策明快,文中与“冗蔓”相对,这里指纵横家为文语言明白流畅。
D. 个性,指事物的特性,诸子之文各有特色,与形容王小鹰的“个性”涵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笼统地称“某子”的文笔如何如何,虽近乎于穿凿附会,但大方向还是可以把握的。
B. 荀子虽被称为儒家,但他的治学方向趋近法家,故文风如是。想要品读地道的,还不如去读《小戴记》。
C. 《庄子》想要表达艰深的道理,则不得不婉曲设譬,力求突破“词不达意”的壁垒,故文风荒诞怪异。
D. 名家长于剖析说理,而法家谈及事物核心问题时,也在细微处予以思辨。因为名法二家学源本相同。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彼此不能相假,亦实为中国文学,立极于前。
(2)(课内文言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4. 吕思勉认为诸子之文各有独至之处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0. CEG
11. D 12. D
13. (1)然诸子百家的文笔,各有各的文风和思想性情,彼此之间不能相互借鉴抄袭。也就是说,实际上百家文风在很久以前就为中国文学树立了最高准则。
(2)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4. 吕思勉认为诸子之文各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深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