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⑧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是家国情怀萌生滋长的“肥沃土壤”和“适宜气候”。换言之,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现实母体上,自然且必然地要“涌流”出家国情怀的“乳汁”,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 ⑨家国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成为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⑩如此,不仅将个人、家庭、国家纳入联动递进的演进链条和轨道,而且为千千万万明德有为之士指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步阶梯和人生目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家国情怀数千年来如春雨润物,浸润和滋养着中华儿女的情感与心灵,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钱念孙《家国情怀溯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周时期,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主要是通过家族关系的远近来决定财产、土地的继承与分配。 B. 殷周至春秋,“由家而国”的社会进程和历史事实,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 C. 在等级分封、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中,“亲亲”与“尊尊”很大程度上是互相重合、融为一体的。 D.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既是古代帝王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丰功伟业的动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氏族血缘宗法制是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也决定了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了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B. 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下,对“孝”的提倡一方面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一方面有利于国家的统治。 C. 按照家国同构的观念,以事亲之孝移之于君,就可以成为国君所需要的臣子,以理家经验治国,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D. 家国情怀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在逐渐形成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家国同构”观念的一项是( ) A. 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 B. 以身 家,以家为国,以国为天下。 C.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D. 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 4.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请简要分析第2段至文末的论证思路。 5. “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答案】1. A 2. C 3. A 4. ①第2至7段指出,商周时期氏族血缘宗法制度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家国同构”成为我们民族一种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②第8至10段指出,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现实母体上,家国情怀自然产生,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5. ①习近平期望青年“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是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体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②家国情怀根植于“家国同构"这种中华民族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也根植于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③家国意识和家国情怀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也是激励青年为国、为家拼搏奋斗的情感基础和精神力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通过家族关系的远近来决定”错误,原文第2段说的是“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以理家经验治国,就可以治理好国家”说法绝对,原文第5段中说的是“这种‘家国同构’的观念,使我们的先人将家与国的治理几乎看作同一回事”,只是强调了古人认为治家与治国是同一回事,但并未说只要能治好家,就能治好国。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含义,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家国同构”观念一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是相同的,即家是国的细胞和缩影,国是家的放大和延伸,治家与治国是一回事;二是指家与国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二者既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又命运相连休戚与共。 A.语出《慎子•内篇》:“拥立国君是为了治理好国家,并不是建立国家来为国君一个人服务”说明国君的设置是基于治理国家的需要,并不是为了他们个人。这是先秦法家的“家国异构”国家理论,主张明家国之分、国法之公,君主不能依赖血缘亲情和伦理道德治理国家。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1段是第一部分,提出观点:家国情怀在中华文明中有着肥沃的土壤和深厚的渊源。 第2至7段为第二部分:第2、3段指出商周时期氏族血缘宗法制度形成,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这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第4至7段指出“家国同构”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民族一种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 第8至10段为第三部分:“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现实母体上,自然且必然地要‘涌流’出家国情怀的‘乳汁’,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家国情怀数千年来如春雨润物,浸润和滋养着中华儿女的情感与心灵,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指出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现实母体上,家国情怀自然产生,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余下试题A. 小说标题“雨中的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即雨中,猫是贯穿整个故事的重要线索,有着多重意蕴。 B. 小说没有性格多变的人物,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也不展示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情节安排比较自由。 C. 小说中有多处人物对话,贴合人物性格和情感,用语简洁明了,极富口语特点,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电报式”的语言风格。 D. 文中画线句子①连用6个“喜欢”,增强了女主人公得到旅馆老板善待的喜悦感,也塑造了旅馆老板待人诚恳热情又不失尊严的形象,与待她冷如冰霜的支夫形成鲜明对比。 8. 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心理随着猫的多次出现发生了哪此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零度写作”是指作者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情感,以“零度”的感情投入到写作行为中去,完全客观地陈述的写作状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上是如何体现“零度写作”的。 【答案】6. C 7. B 8. ①猫第一次出现时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此刻女主人公内心是孤独无依的; ②女主人公想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此时她的心理是渴望改变自身状态; ③女主人公救猫失败后,反复强调想要一只猫,此时她的心理是对心愿无法实现的无奈; ④猫最后一次出现是女侍者送来一只龟纹大花猫,此时女主人公的心理是需求不被真正理解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