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  2023-11-20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
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新浦高中等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王慧 审核人:范彩兰
一、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肥沃的滋生土壤和深厚的历史渊源。
②商周时期,中国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这种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确立嫡长子继承权和主事权的父系家长制,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不仅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这与古希腊、古罗马同时期形成的社会结构颇为不同。古希腊、古罗马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原始性的集体协作生产逐步被家庭个体生产代替,通过清算氏族制、瓦解原始公社、发展家庭私有制的途径步入文明社会发展旅程。中国在使用铁器后,则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乃至增强了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通过发展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踏上文明社会发展道路。由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不是剪断而是保留了氏族制的“脐带”,氏族血缘宗法制的产生实乃自然而又必然之事。
③殷周至春秋,所谓邦国、“八百诸侯”等,实际是由血缘宗法遗风为基础的氏族——部落——部族国家构成。以父子关系为心脏和骨骼的父系家长氏族,其首领首先要具备优良的才干和德行,在本家族、本部落及部族中得到认可,赢得地位和权威后,才能进一步联络和团结其他氏族、部落、部族,逐步拓展邦国的疆域以“一统天下”。这种“由家而国”的真实社会进程和历史事实,既促使人们对家庭、家族、宗族及其人伦关系高度重视,也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情感交织的民族心理,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
④由这种氏族血缘宗法制所决定,社会自然形成了相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也就是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这套思想观念在《礼记》里被归纳为“五止十义”,“五止”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五止十义”以君臣、父子的关系为主干,以臣、子的责任或义务为重点,敬是忠,也是孝的表现形式,忠是敬的重要内涵,也是孝的具体形态。就此而言,朝廷的为臣之道与家庭的为子之道,分为异途,实为一理。
⑤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演进到夏商周时期,“家国同构”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血缘亲情为本位的家庭或家族管理形式,不仅父权与君权互为表里,而且两者的传承方式也如出一辙。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国与家虽有大小之别、上下之分,却仿佛一个有机体的微小局部与庞大整体,既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又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一方面,家是国的细胞和缩影,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的放大和延伸,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这种“家国同构”的观念,使我们的先人将家与国的治理几乎看作同一回事。
⑥《左传》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⑦这虽然主要是描述春秋早期邦国社会的主从等级秩序,表明尊卑上下之异,但也显示出血缘亲情之和,传达了家与国紧密相连的信息。在这种“天子建国,诸侯立家”的等级分封、家国“胶结”的社会结构中,“家”里对父母之“孝”与“国”中对君主之“忠”自然结合在一起,“亲亲”与“尊尊”很大程度上相互重合、融为一体。孔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先秦思想家常常把家与国的联系看作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一方面,家兴可以影响国运;另一方面,国乱则不免家丧。这种“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的家国同构认识,长期延续、积淀下来,成为我们民族一种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


浏览完整试题⑧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是家国情怀萌生滋长的“肥沃土壤”和“适宜气候”。换言之,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现实母体上,自然且必然地要“涌流”出家国情怀的“乳汁”,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
⑨家国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成为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⑩如此,不仅将个人、家庭、国家纳入联动递进的演进链条和轨道,而且为千千万万明德有为之士指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步阶梯和人生目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家国情怀数千年来如春雨润物,浸润和滋养着中华儿女的情感与心灵,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钱念孙《家国情怀溯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周时期,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主要是通过家族关系的远近来决定财产、土地的继承与分配。
B. 殷周至春秋,“由家而国”的社会进程和历史事实,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
C. 在等级分封、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中,“亲亲”与“尊尊”很大程度上是互相重合、融为一体的。
D.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既是古代帝王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丰功伟业的动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氏族血缘宗法制是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也决定了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了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B. 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下,对“孝”的提倡一方面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一方面有利于国家的统治。
C. 按照家国同构的观念,以事亲之孝移之于君,就可以成为国君所需要的臣子,以理家经验治国,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D. 家国情怀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在逐渐形成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家国同构”观念的一项是( )
A. 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
B. 以身 家,以家为国,以国为天下。
C.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D. 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
4.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请简要分析第2段至文末的论证思路。
5. “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答案】1. A 2. C 3. A
4. ①第2至7段指出,商周时期氏族血缘宗法制度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家国同构”成为我们民族一种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②第8至10段指出,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现实母体上,家国情怀自然产生,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5. ①习近平期望青年“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是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体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②家国情怀根植于“家国同构"这种中华民族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也根植于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③家国意识和家国情怀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也是激励青年为国、为家拼搏奋斗的情感基础和精神力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通过家族关系的远近来决定”错误,原文第2段说的是“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以理家经验治国,就可以治理好国家”说法绝对,原文第5段中说的是“这种‘家国同构’的观念,使我们的先人将家与国的治理几乎看作同一回事”,只是强调了古人认为治家与治国是同一回事,但并未说只要能治好家,就能治好国。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含义,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家国同构”观念一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是相同的,即家是国的细胞和缩影,国是家的放大和延伸,治家与治国是一回事;二是指家与国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二者既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又命运相连休戚与共。
A.语出《慎子•内篇》:“拥立国君是为了治理好国家,并不是建立国家来为国君一个人服务”说明国君的设置是基于治理国家的需要,并不是为了他们个人。这是先秦法家的“家国异构”国家理论,主张明家国之分、国法之公,君主不能依赖血缘亲情和伦理道德治理国家。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1段是第一部分,提出观点:家国情怀在中华文明中有着肥沃的土壤和深厚的渊源。
第2至7段为第二部分:第2、3段指出商周时期氏族血缘宗法制度形成,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这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第4至7段指出“家国同构”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民族一种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
第8至10段为第三部分:“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现实母体上,自然且必然地要‘涌流’出家国情怀的‘乳汁’,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家国情怀数千年来如春雨润物,浸润和滋养着中华儿女的情感与心灵,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指出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现实母体上,家国情怀自然产生,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余下试题【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题干,题目要求“结合本文内容”谈认识,那么回答时就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和文中的内容相关联。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体现了家国情怀。然后要结合文本,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对青年说。
结合“这种‘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的家国同构认识,长期延续、积淀下来,成为我们民族一种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可知,家国情怀根植于“家国同构”这种中华民族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也根植于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结合“家国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成为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国情怀数千年来如春雨润物,浸润和滋养着中华儿女的情感与心灵,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知,家国意识和家国情怀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也是激励青年为国、为家拼搏奋斗的情感基础和精神力量。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的猫
海明威
这旅馆里的二楼住着一对美国夫妇,他们来来往往进出房间,碰到了不少人,但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的房间面对着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棕榈树和绿长凳。天气晴朗时,总有个艺术家带着画架来这画画。艺术家们喜欢棕榈树的长势和面向公园与海的旅馆的明快色彩。而意大利人不辞辛苦地从远方跑来瞻仰这战争纪念碑。碑是用钢做的,在雨中闪烁着光。天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砾石路上积水成池。海水在雨中突然变成一条长线,从沙滩下去,又涌上来,在雨中再化成一条长线。汽车从战争纪念碑边上的广场开过去,广场对面的咖啡店门口站着一个侍者,他若有所思地望着广场发呆。
那位美国太太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就在他们的窗子底下,一只小灰猫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
“我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美国太太说。
“我去。”她丈夫在床上说。
“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小灰猫想在桌子下面躲雨呢。”
丈夫听了,重新躺下看起书来,但说了句:“别淋湿了。”
太太下楼去了。当绕过柜台时,旅馆的老板站起来向她点头致敬。他的办公桌在远离柜台的一侧,他是个老头,个子挺高。
“下雨了!”那位美国太太说。她对这个旅馆的老板挺有好感。
“是的,是的,太太。天气太坏了,太坏了。”旅馆老板说。
他站在那阴暗的房间里远远的办公桌后面。①美国太太喜欢他,喜欢他那种任劳任怨的认真态度,喜欢他的举止端庄,喜欢他点头哈腰、毕恭毕敬的样子,喜欢他那当老板自以为是的神态,喜欢他那很沧桑的脸孔和那双大手。
她怀着对他的喜爱,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一个穿着橡胶披风的男人正穿过空荡荡的广场到咖啡店去。她绕到右边。她想她是否可以沿着屋檐下面走过去。这时,有人从后面给她打开了一把伞。这是照料他们房间的女侍者。
“太太,要注意,不要让雨淋着。”她微笑着,讲的是意大利语。不用说,是老板派她来的。
她在女侍者的陪同下,走到他们窗子下面。桌子在那里给雨水冲洗得绿闪闪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很失望。女侍者望着她。
“您在寻找什么?”
“刚才那只猫。”美国太太说。
“猫?”
“是的,可它现在却不在了。”
“猫?”女侍者笑了,“雨中的猫?”
“对,”她说,“在桌子底下。”又说,“啊,我太想要它了。想要只小猫。”
她说英语时,女侍者绷着脸。
“回吧,太太,”她说,“我们该进去了,否则您会淋湿的。”
“那好吧。”美国女郎说。
她们顺着砾石路往回走,进了门,女侍者在门外合了伞。
当绕过柜台时,旅店老板又一次表示了自己的恭敬,老板自他桌后向她欠了欠身。美国女郎内心感到这是小事,也是麻烦事。老板使她觉得这事虽小,却实在是挺重要的。她一时感到这简直太重要了。她走上楼梯,开了房门。乔治还在床上看书。
“那只猫呢?”他放下书问道。
“跑了。”
“跑了?往哪儿跑了?”他目光暂时从书本上移开。
她坐在床上。
“我十分想拥有这只猫,”她说,“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想要它。我要那只可怜的小猫。让一只可怜的小猫在雨中淋着我可受不了。”
乔治继续看书。
她起身,坐在梳妆台的镜子面前,用手镜照着自己,端详着侧面,先看一边,再看一边,然后细看头部和脖子后面。
“我把头发留起来,你说好不好?”她问他,又看看侧面。
乔治抬起头来,看见她脖子后面剪得短短的像个男孩。
“现在这个样子挺不错的,我很喜欢。”
“这个样,我可烦死了。”她说,“像个男孩,我可烦死了。”
乔治换了个姿势。
“你看上去十分美丽。”他说。
她把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口往外看。天渐渐黑了。
“我要把头发往后梳,又紧又滑,在后面打个大结子,我能感觉到。”她说,“我要只猫坐在我怀里,我摸摸它,它就喵喵地叫。”
“是吗?”乔治在床上说。
“我吃饭时要用自己的银器,我要蜡烛,我要把它点燃,我要在镜子前面捋头发,我要一只小猫。另外,我要为自己添置几件新外套。”
“好了,不要说下去了,还是看看书吧!”乔治说。他又去看书了。
美国太太又望向窗外。天很黑了,雨水仍不停地打在棕榈树上。
“无论如何我要一只猫。”她说,“②我要一只猫,我现在就要一只猫。如果我不能有长头发或什么好玩的,我总能有只猫吧。”
乔治没听到,他正在专心看他的书。广场上的灯开始亮起来。
有人敲门。
“进来。”乔治说。他放下书本,抬起头来。
门口站着女侍者。她贴身紧抱着一只龟纹大花猫。那猫顺着她的身子纵身一跃而下。
“打扰你们了,”她说,“老板叫我把这只猫给太太送过来。”
【注】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她们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扮演受男性庇护并服从于男性的角色。小说反映了海明威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对雨景的描写,营造了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反映了女主人公空虚失落的内心世界,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B. 文中画线句子②是女主人公不甘寂寞、追求幸福生活的诉求,写出了女主人公生活的不如意,暗含了她在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
C. 小说借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态度的叙写,写出了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并且得到了极大满足的新女性的喜悦心情。
D. 与《老人与海》中在困境中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硬汉”相比,男主人公则显得冷漠疏离;文中的女主人公与《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一样,都是家庭关系中觉醒的女性代表。
7.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 小说标题“雨中的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即雨中,猫是贯穿整个故事的重要线索,有着多重意蕴。
B. 小说没有性格多变的人物,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也不展示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情节安排比较自由。
C. 小说中有多处人物对话,贴合人物性格和情感,用语简洁明了,极富口语特点,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电报式”的语言风格。
D. 文中画线句子①连用6个“喜欢”,增强了女主人公得到旅馆老板善待的喜悦感,也塑造了旅馆老板待人诚恳热情又不失尊严的形象,与待她冷如冰霜的支夫形成鲜明对比。
8. 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心理随着猫的多次出现发生了哪此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零度写作”是指作者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情感,以“零度”的感情投入到写作行为中去,完全客观地陈述的写作状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上是如何体现“零度写作”的。
【答案】6. C 7. B
8. ①猫第一次出现时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此刻女主人公内心是孤独无依的;
②女主人公想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此时她的心理是渴望改变自身状态;
③女主人公救猫失败后,反复强调想要一只猫,此时她的心理是对心愿无法实现的无奈;
④猫最后一次出现是女侍者送来一只龟纹大花猫,此时女主人公的心理是需求不被真正理解的孤独。

9. ①运用大量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心理。文本主要运用女主人公、旅馆老板、男主人公等 对话推进情节,不加主观评述,使人物形象具有客观性;
②开放性结尾(戛然而式结尾),善于留白。以女侍者的话结尾,不交代后续内容,也不交代女主人公的反应,不直接表露作者的情感倾向;
③使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本文的叙述者为旁观者,只叙述看到的场景,使叙述更为客观;
④语言精练平实,修饰性词语极少。本文在叙述过程中,用语平实亲切,如话家常,却不直接表露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极大满足”“喜悦心情”错误,小说只是借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变化反映出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却只能充当被动接受者的新女性内心的苦闷。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不展示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错。文章截取了一个生活断面进行写作,大量留白,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但其中仍展示了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女主人公因为不经意地发现了窗外雨中的猫而外出冒雨寻猫;寻猫未果失望而归;为安慰她,旅店老板派人送来了另一只猫。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结合“那位美国太太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就在他们的窗子底下,一只小灰猫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可知,猫第一次出现时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此刻女主人公内心是孤独无依的;
结合“‘我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美国太太说”“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小灰猫想在桌子下面躲雨呢”可知,女主人公想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此时她的心理是渴望改变自身状态;
结合“桌子在那里给雨水冲洗得绿闪闪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很失望”“啊,我太想要它了。想要只小猫”“我太想要那只猫了”“我十分想拥有这只猫”可知,女主人公救猫失败后,反复强调想要一只猫,此时她的心理是对心愿无法实现的无奈;
结合“门口站着女侍者。她贴身紧抱着一只龟纹大花猫。那猫顺着她的身子纵身一跃而下”可知,猫最后一次出现是女侍者送来一只龟纹大花猫,此时女主人公的心理是需求不被真正理解的孤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由“‘我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美国太太说”“‘我去。’她丈夫在床上说”“‘是的,是的,太太。天气太坏了,太坏了。’旅馆老板说”可知,运用大量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心理。文本主要运用女主人公、旅馆老板、男主人公等的对话推进情节,不加主观评述,使人物形象具有客观性;
由“‘打扰你们了,’她说,‘老板叫我把这只猫给太太送过来’”可知,开放性结尾(戛然而式结尾),善于留白。以女侍者的话结尾,不交代后续内容,也不交代女主人公的反应,不直接表露作者的情感倾向。
由“这旅馆里的二楼住着一对美国夫妇,他们来来往往进出房间,碰到了不少人,但没有一个认识的”“那位美国太太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就在他们的窗子底下,一只小灰猫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可知,使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本文的叙述者为旁观者,只叙述看到的场景,使叙述更为客观;
由“丈夫听了,重新躺下看起书来,但说了句:‘别淋湿了。’”“当绕过柜台时,旅店老板又一次表示了自己的恭敬,老板自他桌后向她欠了欠身。美国女郎内心感到这是小事,也是麻烦事”可知,语言精练平实,修饰性词语极少。本文在叙述过程中,用语平实亲切,如话家常,却不直接表露作者情感态度。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日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节选自《老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①之大,两涘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③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④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⑤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⑥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泾流:无阻的水流。②涘:岸。③河伯:河神。④若:海神的名字。⑤虚:同“墟”。⑥尾闾:泄海水之所。
10.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
B. 其未兆易谋 兆:迹象,苗头
C. 复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补救
D.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少:认为……少,轻视,意动用法
11. 选出与“千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连云”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