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5  2023-12-29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
浙江省杭州市北斗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北斗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命题:新安江中学 萧山八中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5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儒家讲教化,着眼于培养具有健全完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也就是所谓“成人”。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
子路请教老师怎样才是成人。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他先是提出了一个高标准,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讲廉洁,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人文修养,就可以算得一个成人。面对世风日下的状况,孔子又感叹地说,如今的成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可得之利时首先考虑它是否符合道义、自己该不该得,遇到危险勇于承担责任,做出牺牲,经过长久的穷困也不忘自己平生的诺言,这也可以算是成人。
孔子的“成人”思想,体现了他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深刻反思和觉醒。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在社会上立得住的人,仅有与生俱来的质朴本真的禀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人文的修养。只有文与质两者兼备,配合恰当与协调,才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君子。而人文的修养离不开教化。教化,正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教”就是教导,“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民有质朴,不教不成。”(《白虎通•三教》)“化”就是感化,也就是在“上”者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礼记•中庸》)所谓“知人”,就是要有“人”的自觉,脱离纯粹的人的自然状态,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承担起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颜渊请教孔子“成人之行若何”,孔子说:“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孔子家语•颜回》)所谓“成人之行”,就是一个成人应当具备的德行。这段话与孔子回答子路问成人的话是一致的,都强调了仁义礼乐教化在人的人格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仁”是人内在的品德和思想境界,“礼”是人外在的行为准则。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在内心发生变化,达到“仁”的境界,从而实现对“礼”即社会规范的高度认同和自觉遵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摘编自《孔子论教化之内涵——成人》)
材料二:
依照荀子的观点,政治是一个综合体,它一方面在形式上表现为权力的聚合体,另一方面又必须承载“道义”的精神内涵,单纯的权力系统若失去内在“道义”的内涵与目的是无法维持的。荀子说:“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执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道”作为一个抽象观念,“得道”的具体实现方式就是“得民”,或者说,以“道义”精神教化民众。


浏览完整试题荀子在《王制》开篇讨论“为政”问题时指出:“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依这里的说法,为政之要务有多端,而“诛恶”“化民”是其核心目的之一。也就是说,“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是一工具性的存在。甚而言之,这一工具性存在最终亦是要被扬弃的,从而达到“不待政而化”的状态。
以“政”行“教”的枢纽环节是“礼义”。“礼义”亦是一个综合性的说法,它既指政刑法度之施设所依照的一般性、指导性的制度化设计,同时又强调这一指导性设计中内含着的道义精神。“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荀子对于“礼”的重视自不待言,“隆礼重法”基本已成为荀子思想主旨的代称。“礼法”并称是荀子论“政”“教”的一个重要特点,“法”代表了“礼”的规范化、制度化面向及其衍生物,“礼”则代表了“法”精神化、内涵化的道义面向。二者的并称究其向上的一面而言,乃高度地强调了荀子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
(摘编自《篇的教化论特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所谓“成人”,不仅是指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且是指品格高尚的君子。
B. 荀子认为政治表现为权力的聚合体,又须承载“道义”,因此单系的权力系统是无法维持的。
C. 孔子认为一个在社会上立得住的人,重要的是具有人文修养,与生俱来的禀赋并不重要。
D. 孔子讲教化,着眼于“成人”;荀子论教化,则强调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提出的成人标准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标准,近似于今天所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标准了。
B. 教化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对一个人实行“教化”,就能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C. 荀子认为“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实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在当今仍值得借鉴。
D. 荀子认为“礼仪”很重要,人无论贵贱,都要“属于礼仪”,这一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3.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孔子“教化”观念的一项是( )
A. 荀子《劝学》鼓励人们学习 B. 当代虎爸培养孩子成为“考霸”
C. 孟母断机教子 D. 韩愈写《师说》表扬李氏子蟠
4. 简要分析材料二第三自然段的行文思路。
5. 钱穆先生在《教育与教化》一文中说:“中国古代不言教育,而言教化。”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实施教化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1. D 2. B
3. B 4. (1)首先提出“以‘政’行‘教’的枢纽环节是‘礼义’”的观点;(2)接着诠释了“礼仪”的内涵;(3)再通过引证论述了荀子对礼的高度重视;(4)最后得出“荀子以‘政’行‘教’”的结论。
5. (1)在“上”者(老师、长辈)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2)通过个人的自觉,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3)通过礼乐教化来塑造健全的人格。(4)“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即以“政”施“教”。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不仅是指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且是指品格高尚的君子”逻辑关系错误,原文是说“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原文是并列关系,而选项是递进关系。
B.曲解文意,原文说“单纯的权力系统若失去内在‘道义’的内涵与目的是无法维持的”,“单系的权力系统是不存在的”曲解了文意。
C.“重要的是具有人文修养,与生俱来的禀赋并不重要”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仅有与生俱来的质朴本真的禀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人文的修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对一个人实行‘教化’,就能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前后逻辑不成立。对一个人实行了“教化”,此人未必就一定会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从“‘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子路请教老师怎样才说成人……”等处可知,孔子“教化”观念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
A、C、D三项侧重于“成人”教育。
B.“当代虎爸培养孩子成为‘考霸’”,不符合孔子“教化”观念,侧重于“应试”教育。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依据原文“以‘政’行‘教’的枢纽环节是‘礼义’”,首先提出“以‘政’行‘教’的枢纽环节是‘礼义’”的观点;
②依据原文“礼义’亦是一个综合性的说法,它既指政刑法度之施设所依照的一般性、指导性的制度化设计,同时又强调这一指导性设计中内含着的道义精神”,接着诠释了“礼仪”的内涵;
③依据原文“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荀子对于‘礼’的重视自不待言,‘隆礼重法’基本已成为荀子思想主旨的代称”,再通过引证论述了荀子对礼的高度重视;
④依据原文“二者的并称究其向上的一面而言,乃高度地强调了荀子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最后得出“荀子以‘政’行‘教’”的结论。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化’就是感化,也就是在‘上’者 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可知,在“上”者(老师、长辈)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
结合“脱离纯粹的人的自然状态,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承担起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可知,通过个人的自觉,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结合“这段话与孔子回答子路问成人的话是一致的,都强调了仁义礼乐教化在人的人格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仁’是人内在的品德和思想境界,‘礼’是人外在的行为准则。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在内心发生变化,达到‘仁’的境界,从而实现对‘礼’即社会规范的高度认同和自觉遵守”可知,通过礼乐教化来塑造健全的人格。
结合“也就是说,‘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是一工具性的存在。甚而言之,这一工具性存在最终亦是要被扬弃的,从而达到‘不待政而化’的状态”可知,“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即以“政”施“教”。
(二)现代文阅读II(6-9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芦花虾
邓刚
西海滩平坦而开阔,一色是面糖般的细沙。涨潮时白花花的浪卷儿没遮没拦地滚滚而来,顷刻把大地盖得满满的,一片银波绿浪,好似大海,很唬人;退潮时那一望无际的大绿毯子,哗哗地卷走了,眨眼工夫,闪出偌大的一片沙滩来。
“海干了!”赶海的人们兴奋地喊叫着,光着脚板子,呱唧呱唧地走下去。张书琴也跟在后面,但不吱声。她是才走出学校的学生,按时兴的说法,叫“待业青年”。退潮后的沙滩上呈现出密密麻麻的小圆眼儿,芦花虾就藏在那里面。捉它得有一套办法:用一根筷子长的细芦棍,前端绑上一撮羊毛,插入沙眼里,那芦花虾最烦这羊膻味儿,忙用爪儿抓住羊毛往外推,捉虾的人看到露在外面的半截芦棍晃动了,便猛地一抽,就势把抓着羊毛的芦花虾也带了出来。
书琴初学乍练,技术不高,她找了一片眼儿多的地方,把羊毛笔一支支去插,然后蹲在那里紧张地等待。但芦棍纹丝不动,好像芦花虾知道她是生手,欺负她。当插下去的芦棍儿终于开始晃动了,她却又紧张得发抖,手头不利索,那芦花虾警觉了,松开爪子,让她抽个空。转转大半天,只钓了十几只芦花虾,累得书琴腰痛腿酸。
书琴最怕的是到集市上卖,望着那些挺胸昂首的国营售货员,就觉得世道太不公平,不知怎的,人家一笑她“小贩子”,她就想起“投机倒把”的坏字眼儿,“自负盈亏”“拐筐的小贩子”,天底下还有比这更难听的词儿吗?
书琴几次想把筐子扔进海里不干了,但又不忍心,因为她可怜哥哥。父亲早去世了,撇下病弱的母亲和她,干啃哥哥那点儿工资。哥哥是二十五六的汉子了,他看中了斜对门的小菊姐,小菊姐对哥哥也有意,可哥哥不敢爱。书琴是个细心而要强的人,她一咬牙,抬起卖芦花虾的筐。
呱唧呱唧,一个姑娘提着一大筐芦花虾从海里面走出来。书琴一抬头,是李海菜!在学校里书琴和李海菜是同桌,但她念书最差,身上老是冒出一股海菜味儿。李海菜瞥了书琴筐子一眼,“唏”地一声要笑,但又赶紧缩一下脖子止住了,呱唧呱唧地踩着水花走了。
书琴望了自己的筐子一眼,觉得很不服气,又朝海里边瞅了瞅。她知道鬼儿滩,赶海的媳妇们都馋那块地方,就是没有胆量去。但书琴瞧不起的李海菜敢去,那么一大筐肥肥的芦花虾……
这时,潮水回头了,赶海的女人们互相呼唤着往岸上走,水里男子汉们都将簸箕高高地撅出水面,网兜子里一阵阵抖动,使他们高兴地唱起来:“蟹子肥哟,虾儿鲜!赶海的人儿,乐颠颠……”看来是收获不小。
书琴用卖虾的钱买了水萝卜、凉粉儿和几个鸡蛋,她多么想买下那件粉色的确良上衣送给哥哥,再叫哥哥送给小菊姐……然而她筐里的芦花虾太少了。
晚上,哥哥看到一碗颤颤巍巍的海凉粉,看到皮红肉白的糖拌水萝卜丝儿,看到金黄色的炒鸡蛋,咧着嘴笑道:“净新鲜货,可破费大了!”
“我能挣钱!”书琴笑道。
“怎么说?”
“自负盈亏!”她还想说:“别小看自负盈亏,我还想把嫂子挣家来呢!”但没敢说,因为她不知自己能不能上去鬼儿滩。然而又一转念,同学李海菜都上去了,我怕什么!便高兴地又逗了哥哥一句:“你使劲吃!”
……
金红色的朝阳,淡蓝色的天空,银白色的细沙,绿盈盈的海水,这些明快的自然色彩使世界显得格外美好。一对水鸭子嘎嘎地叫着从书琴头上飞过去。她扬起脑袋,两眼顿时亮了——前面,神秘的鬼儿滩正在银色的浪卷中浮现!
踏上鬼儿滩,书琴被那一片片眼儿惊呆了,羊毛笔在她的手心里发抖,只要插下去,那几十支芦棍便一齐摇动。书琴兴奋得有些昏头了,弄得她只好满滩乱跑,反正鬼儿滩今天是她自己的,怎么样都行!
那对水鸭子落在滩边的浅水里,飘飘摇摇地依偎着。书琴心里一动,想起哥哥,便对着空溜溜的沙滩大声说:“哥,你尽管把小菊姐娶来吧!”此时此刻,她觉得自己是天下最有能耐的人,不禁越干越欢。
书琴又蓦地刹住了自己的欢劲儿,李海菜也许来了呢!叫人家听见自己在这儿胡说八道,多丢人。
她的眼睛赶忙朝四周一瞅,怔住了——一大股浓重的雾气,早已悄悄地将她团团罩住。太阳没有了,蓝天阴晦了,海浪的颜色也暗下来,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怖朝书琴头上压来。书琴放下筐子,瞪着这白茫茫的雾气,脚下的海水开始悄悄移动,鬼儿滩的面积在渐渐缩小,她这才意识到:涨潮了!书琴不知怎么灵机一动,猛抓起一把沙子朝水鸭子扬过去,并“嗷嗷”地叫着吓它们。水鸭子拍着翅膀飞走了,书琴甚至有点兴奋地望着水鸭子飞走的方向,“那边一定是朝岸的方向”,于是她的泪眼里闪出光彩,抱着虾筐,奔下滩去。
雾更浓了,涛声更响了,浪头像无数只凶狠的利爪,撕扯着她,拍打着她。一排巨浪劈头盖脸地砸来,呛了书琴一口苦咸的海水。书琴猛地想起了李海菜,她来没事儿,我来就不行,凭什么?太欺负人了!书琴激怒了,身子一挺,顶着浪头往前闯!然而她毕竟是一个姑娘,力气又消耗得差不多了,渐渐地顶不住了。书琴不甘心,不服气,但没有用,胳膊腿已散了架,她的感觉开始模糊……
陡然间,一阵粗犷的歌声穿过雾气,扑过来——“蟹子肥哟,虾儿鲜!……”书琴一下子惊醒了,她浑身的血液都被这歌声搅得奔涌起来,于是,书琴又紧紧地抓住虾筐,与激流搏击着。
雾气渐渐消散了,太阳、天空和撒满银屑的海滩一齐同精疲力尽的书琴显露出来。
赶海的妇女们好奇地围过来,一个个大惊小怪:“上鬼儿滩赶海?!”
书琴没吱声,有这沉甸甸的一筐芦花虾,什么也不用说。
海边离城里十多里路,可是书琴有的是力气,她拐着虾筐嗖嗖地飞走,因为她心里燃烧着一个灼人的念头:到集市上去,还要大声地吆喝!她一想到那大雾、浪涛和急流,想起付出的力量、汗水和勇气,就觉得“自负盈亏”这四个字那么艰难和沉重,不是简简单单的词儿了!背后,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又响起了——
蟹子肥哟,
虾儿鲜!
赶海的人儿,
乐颠颠!……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待业青年”“的确良”等词语带有鲜明时代特色,透露出小说的写作背景。
B. 同学李海菜曾到鬼儿滩的经历刺激了书琴,这也是她去那里赶海的主要原因。
C. 国营售货员昂首挺胸,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国营售货员要高人一等。
D. 李海菜嘲笑书琴芦花虾钓的少,书琴不想让李海菜看见自己的欢劲儿,可见两人互相看不顺眼,关系恶劣。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详细地叙述了捕捉芦花虾的办法,反映了当地人赶海的习俗,同时也起到了引出下文书琴捉虾的作用。
B. 本文将“芦花虾”设为标题,既契合人物活动的背景,又作为写人记事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缜密。
C. 本文以俭省的对话和书琴的认知感受来塑造哥哥和李海菜,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较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展开余下试题D. 小说总体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但也常常跳到书琴的视角来叙述,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和事件。
8. 有学者评价邓刚笔下的渔家女展现着生命柔韧之美,在海洋腹地追寻着自我成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书琴是如何体现这一特征的。
9. 文中三次出现“蟹子肥哟,虾儿鲜……”的歌谣声,其作用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A 7. C
8. ①书琴原是一个怯弱的毕业生,为了替哥哥分忧,做起了卖芦花虾的营生,并独自去了充满危险的鬼儿滩,经受住了严酷的考验,从一个柔弱女性历练成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②起初书琴为个体商贩的身份而羞愧自卑,经历了鬼儿滩的历练后,她抛却了原有的职业偏见,明白了用力量、汗水、勇气换取报酬并不丢人,坦然接受了这个职业。
9. ①凸显海边的民风民俗;②引起书琴不同的心理体验,第一次听到歌谣声,引起她对赶海的人们丰收的羡慕,第二次听到歌谣声,激发她心中走出鬼儿滩的力量,第三次听到歌谣声,引发了她对美好未来的憧憬;③营造诗意氛围,强化文本的诗化特征,以歌谣作结,韵味悠长。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这也是她去那里赶海的主要原因”错误,她去此地赶海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捕捉更多的芦花虾,好替哥哥分担家庭负担;
C.“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国营售货员要高人一等”错误,国营售货员昂首挺胸是因为这在当时是个让人羡慕的职业,但并不高人一等;
D.“可见两人互相看不顺眼,关系恶劣”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李海菜瞥了书琴筐子一眼,‘唏’地一声要笑,但又赶紧缩一下脖子止住了”“书琴又蓦地刹住了自己的欢劲儿,李海菜也许来了呢!叫人家听见自己在这儿胡说八道,多丢人”,两人是互相较劲,但不等于关系恶劣。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以俭省的对话……来塑造哥哥和李海菜”错误,文章并无书琴与李海菜的对话。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结合“书琴几次想把筐子扔进海里不干了,但又不忍心,因为她可怜哥哥。父亲早去世了,撇下病弱的母亲和她,干啃哥哥那点儿工资”“踏上鬼儿滩,书琴被那一片片眼儿惊呆了”可知,书琴原是一个怯弱的毕业生,为了替哥哥分忧,做起了卖芦花虾的营生,并独自去了充满危险的鬼儿滩,经受住了严酷的考验,从一个柔弱女性历练成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
②结合“书琴最怕的是到集市上卖,望着那些挺胸昂首的国营售货员,就觉得世道太不公平,不知怎的……”可知,起初书琴为个体商贩的身份而羞愧自卑,经历了鬼儿滩的历练后,她抛却了原有的职业偏见,明白了用力量、汗水、勇气换取报酬并不丢人,坦然接受了这个职业。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①结合“西海滩平坦而开阔,一色是面糖般的细沙。涨潮时白花花的浪卷儿没遮没拦地滚滚而来,顷刻把大地盖得满满的,一片银波绿浪,好似大海,很唬人;退潮时那一望无际的大绿毯子,哗哗地卷走了,眨眼工夫,闪出偌大的一片沙滩来”可知,凸显海边的民风民俗;
②引起书琴不同的心理体验,结合“蟹子肥哟,虾儿鲜!赶海的人儿,乐颠颠…”可知,第一次听到歌谣声,引起她对赶海的人们丰收的羡慕,结合“蟹子肥哟,虾儿鲜!……”可知,第二次听到歌谣声,激发她心中走出鬼儿滩的力量;结合“蟹子肥哟,虾儿鲜!赶海的人儿,乐颠颠!…”可知,第三次听到歌谣声,引发了她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③结合以上可知,营造诗意氛围,强化文本的诗化特征,以歌谣作结,韵味悠长。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0-14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
文本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选自《老子》)
10. 文本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
鸟吾知A其能飞B鱼吾知C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D走者可以为罔游者E可以为纶F飞者G可以为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守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
B. 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也泛指短箭。
C. 泮,同“判”,分离之意;累,同“蔂”,土筐,累土,一筐土。
D. 《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中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 文本一中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C. 文本二中老子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坚定的毅力,只有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D. 文本二中老子认为圣人要有高远的追求。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所不学习的大道理,而不要妄为妄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4. 文本一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老子,隐君子也”?
【答案】10. BDF
11. D 12. A
13. (1)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
(2)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一如开始时那样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就不会失败。
14. ①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杭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