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3  2024-01-28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保密★考试结束前
金丽衢十二校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小题。
2023 年伊始,我国旅游行业中出现了一个爆红热词——特种兵式旅行,指以在校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为主的青年群体在周末或节假日,利用最少的时间和金钱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品尝美味佳肴的旅游行为。他们一般在周五晚上或双休日清晨出发,打卡各大景点后在周一早上返回上课或者上班, 用最少的花费将周末作用发挥至最大。“主打效率、只求去过”“时间紧、任务重”成为他们的旅游口号和宣言。
旅游动机通常分为以自我为中心的需求和以他人为导向的动机。前者表现为寻求娱乐、安静、休息、放松、 刺激和新奇等, 后者表现为寻求获得社会地位或人的吸引力等。 青年特种兵式旅行自然也是由动机驱动的行为。
法国作家蒙田称“旅游是遇见自己的一种方式”。对大多数特种兵式旅行者来说,旅游是一种让他们从学习、工作的单调环境中解脱出来的方式。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麦坎内尔认为“旅游代表着游客对本真性的追求,是反抗生活异化的方式”。法国作家西尔万•泰森认为“旅游是摆脱常规、单调、 熟悉生活的一种方式”,特种兵式旅行让青年群体暂时离开现实,体验一种身份转变,从而发现自己的“本真”。青年群体普遍承受学业或职场所给予的压力,而旅游能使其“悬置”压力而专注于旅行本身,获得精神的休息。
旅游具有一定新奇性,影响着游客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使其获得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经验和知识。对于青年群体而言,特种兵式旅行还是一种自我培养的形式。在《逃离一切:假期与身份》一书中, 美国罗格斯大学社会学博士凯伦•斯坦因提出,“旅游与度假是重塑和重组身份的一种手段”。旅游超脱书本教育, 是“行万里路”的锻炼,能够培养青年独立应对挑战的能力。“生活是旷野, 不是轨道”,旅游增加了青年群体的阅历,实现了他们的自我发展。在无穷无尽的体验之中,他们不断找寻着自己向往的未来的模样,所见所闻都是宝贵经历。
旅游是“旅行”和“游乐”的有机统一。游戏是伴随着快乐的广泛的人类活动形式, 是“自我决定”而非“他人决定”的行为选择。特种兵式旅行具有游戏属性, 只不过这种游戏是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广袤的大地上展开的,并在短视频等社交媒体的分享中获得乐趣。旅游是一种激动人心的高峰体验,青年群体通过特种兵式旅行寻找乐趣,生成了很高的娱乐价值。特种兵式旅行同时具有冒险意义上的挑战性。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帕洛格把旅游者分为探索型、保守型和中庸型三种类别,特种兵式旅行属于探索型旅游。与保守型游客、 中庸型游客相比,特种兵式旅行者并不只是为了休闲,同时还受到探险和挑战动机的驱动。他们怀抱冒险、实验和探索动机,致力于在穷、苦、 紧等各种条件限制之下完成挑战。
面对旅游“急行军”,特种兵式旅行者并不感到仓促,原因在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朋友的陪伴是特种兵式旅行重要的价值。青年群体试图以这种方式镌刻下青春印记,“趁年轻来一场极限挑战”成为一种集体激情,“青春在当下,自由在当下”成为一种集体心态, 由此,特种兵式旅行成为青春认同的确证。


浏览完整试题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大多数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和在校大学生经济实力有限,学业压力和职业压力也使得年轻人的业余时间匮乏,导致他们难以承受长时间松弛舒适的旅游所需的食宿费用,更无心也无力忽视工作学业压力而安心长期旅游,“节约每一分钱”的特种兵式旅行成为他们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平衡点,能够以最高效的方式满足他们内心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而特种兵式旅行者使用社交媒体分享其旅行内容,吸引了社会关注和引发了共鸣,加上网络的传播,年轻人竞相效仿,自然就会出现这种效率式打卡的旅游方式。
此外,特种兵式旅行的出现与我国高铁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它让短时间内的中长途游成为可能。另一方面,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通信技术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使机票、酒店和门票等旅游产品预订更加方便。
(摘编自刘蒙之《青年旅游新趋向背后的心理特征》)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特种兵式旅行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和职场新人,特点是用时短,成本低,打卡景点多。
B. 特种兵旅游寻求娱乐、休息、放松、刺激和新奇等,其动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需求。
C. 特种兵式旅行让青年暂时脱离现实获得精神休息,使之在现实与理想间找到平衡点。
D. 特种兵旅行兼具娱乐价值和冒险、挑战意义,成为一种集体的激情和青春认同的确证。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三段多处引用,说明选择特种兵式旅行的内在驱动力之一,是年轻人试图找回活力。
B.特种兵式旅行以直接、快速的方式满足青年群体释放的需求,实现其内心的弥补与满足。
C.特种兵式旅行者使用社交媒体分享旅行内容,获得乐趣,引发其他年轻人的共鸣和效仿。
D. 高强度的特种兵式旅行满足了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同时离不开外在条件的推动和支持。
3. 下列各项都是特种兵旅行者游玩后的感受,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可以逃离眼下的一地鸡毛,在路上寻找内心的平静,忘记现实生活的纷纷扰扰。
B.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特种兵式旅游就是一个让文字内容快速立体起来的过程。
C. 一次性玩很多景点,体验不同的美食,光是新鲜感就足以让人兴奋好几天了。
D. 和朋友们一起去一个全新的城市玩,真的很开心,哪怕是每天只睡几个小时。
4. 青年群体践行特种兵式旅行的心理动机有哪些? 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4分)
5.近日,郑州一单休女生从周六下午五点下班出发去北京,周日晚上十点半返程,先后打卡了天安门、前门、北海公园、鼓楼、南锣鼓巷、天坛公园等6个景点。因其在小红书上分享了“30 小时往返1300 公里游北京6 景点”的视频而受到年轻人热捧。请结合材料,评价以上现象。(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春蚕记
苏沧桑
黄昏,我进入一片桑林,像进入自己的名字。 父亲为我取名源自 “沧海桑田”,儿时所有的人唤我“桑桑——桑桑”。 东方古国不用金戈铁马慑服远方, 用最柔美的力量,一枚绿茶化为无华杯水, 一片柔桑化为如水丝帛,不具统治性,却摄人心魂。我和我的影子,连同一片桑林,倒映在桑田与桑田之间的一大片水域中。 多么普通、 多么安静的一棵树啊,在时光里静静站了五千多年,时光选中它成为“东方自然神木”,选中曾日夜噬咬它的虫为“蚕”,让它们相互成就,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璀璨如火石,如光,如电。
这是农历四月初十湖州新市镇勇兴村秀才桥的黄昏,我随沈桂章夫妇,踩着被雨水泡软的泥路, 高一脚低一脚深一脚浅一脚穿过一片片桑树林,像三条船淌过一浪一浪的碧波。 我的耳畔响起《诗经•桑中》,响起汉乐府《陌上桑》,响起南北朝的《采桑度》,我看见康熙久久伫立采桑图前, 画中的年轻男子爬在桑树上往树下扔着桑葚,树下一位男子撩起衣襟仰头去接,一位红衣孩童蹲在地上捡掉落的桑葚,康熙仿佛听到了桑田中采桑男女的欢声笑语,题笔道: 桑田雨足叶蕃滋,恰是春蚕大起时。 负筥携筐纷笑语,戴鵀飞上最高枝。
在黄昏的桑田里, 没有戴鵀鸟,也没有踩着桑梯爬上桑树如鸟儿般歌唱的采桑女们。空中一匹骏马形状的晚霞飞驰在桑林之上, 雨后粘成一团的湿气,被一声声锐利的“咔咔”声啄破。骏马, 沈桂章看不见,如果有戴鵀鸟飞过,沈桂章也看不见。 他抬着头,“咔咔”地剪着桑枝, 眼睛看向虚无。花甲之年的脸藏在一顶灰布帽下,很瘦,身上是一件印着一行小字的蓝布工作服,脚上是一双军绿色的旧解放鞋,①整个人显得有点旧。他的头循着声音转向我们, 白亮的目光无着无落。 几年前,他的白内障手术失败,几近失明。干杂活农活,采桑养蚕, 倒是一点都不妨碍,如他所说,手感在的。 这一片桑林,喂养着家里三张半蚕种、十万条蚕, 桑叶一采完,就要赶在天黑前将桑枝剪完,否则,枝条就老了,不好剪了。
邵云凤剪一枝桑枝最多只需一秒。 左手抓住桑枝, 一拗, 右手的剪刀顺势一绞,一枝枝桑枝,②瞬间臣服在她两条老桑枝般的胳膊之下。一棵桑树有七八根桑枝,她五六秒就能完成, 而我用了两分钟,虎口已被压出一道道深红的印。这些印她也有过,十三岁就有过, 岁岁年年, 如今早已变成了老茧。 夕阳挂在一棵桑树上,她“咔咔”剪下去,夕阳没有掉,掉落的是一颗颗发紫的熟桑葚。桑葚很甜,他们没空吃,白白掉在地上,每一棵桑树下的泥地都被洇染成了紫色。
从蚕种孵化到收蚕茧,约一个月,每天三点起床,四点半喂好蚕,天一亮去地里采桑叶,采好桑叶再回家吃八十岁老母亲烧的早饭。二十四小时要喂三四次, 其余时间采桑,剪枝,整理桑叶, 晚上九点多喂好蚕,十点多睡觉,一天睡四五个小时。 最辛苦的,是三天之后,蚕快要做茧了,像一垄垄正在灌浆的水稻丰收在望,桑叶要喂厚一点,照料得要更勤一点。这是“辛勤减眠食, 颠倒着衣裳”的一个月, 也是担惊受怕的一个月。 第一怕, 是断粮。 几年前,秋蚕将熟,整个杭嘉湖地区所有桑叶都被虫吃了,好不容易养大的蚕, 到了最后一周活活饿死,几乎绝收。怕蚕宝宝生病,僵掉。怕蚕茧卖不掉,十五天后就会变蛾,咬破蚕茧,茧子就废了。怕蚕茧卖不出好价钱。


展开余下试题沈桂章是名闻方圆百里的养蚕能手。他当过兵, 当过村支部委员,办过水泥厂、福利厂,养蚕养了几十年, 以前每年要养十几张蚕种,楼上楼下七间蚕房。人们只道他蚕养得最好,他自己知道, 窍门是有的,主要还是用心,平时桑叶铺得薄一点,蚕间隔得稀疏一点,这就意味着要勤喂, 多花工夫。③和江南大地上无数养蚕人家一样, 勤快,是本分。
“我们这一代人养好了, 就不养了,儿子他们不会养了,太辛苦了。”他声调平淡的话语将被暮色吞没时,我用力抓住它,心中黯然。是啊,五年后十年后多年以后,还会有集体合作社和蚕桑基地继续养蚕,有桑基鱼塘长久的保护传承,但散落民间的养蚕人家恐怕真没有了。“你们也不希望儿子养吧?换作我是你, 也不想儿女那么辛苦。”我说。“对啦! 你说得太对了!”他的声调骤然高起来, 显得很兴奋,仿佛遇到了知己,说出了他最想说又不好意思说的话。如他所说, 现在条件好了,农村跟城市差不多了,做其他事也能挣钱,养蚕实在太辛苦了。
暮色如雾,渐渐淹没桑林,淹没桑田与桑田之间的那片水域,水域倒映着最后一缕霞光,也倒映着一板车桑叶和两个人:邵云凤在前面摇摇晃晃拉着板车, 沈桂章弯腰手扶着车尾,像一条晚归的船,驶过田埂,渡过村口,穿过两棵巨大的火桑树。④通往家门的窄窄的小路上落满了桑葚,泥地被桑葚汁洇染成了大片大片的紫色,像开满了迎他们回家的鲜花。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头部分,“我”进入桑林,激发丰富想象,桑蚕与自我、 中国文化、人类文明绾合一起, 视野渐次扩大。
B. 第二段提到“采桑图”,作者想象康熙站在此图前的感受,传达出欢快气氛,表达农业文明对太平图景的祈愿。
C. 沈桂章和作者都认为,民间养蚕人家终将消失,因养蚕太辛苦,下一代不愿继承家业,它的消失是历史的必然。
D. 文章结尾部分,将人物放置在环境中加以描写,画面感极强,有人与天地万物相融合的浑厚、深远意境。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句子①中用“旧”字,既写沈桂章的年老消瘦又写穿着的简朴过时,还蕴含言外深意。
B. 句子②运用比拟,把人和劳动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融为一体,形象性和抒情性兼具。
C. 句子③中,养蚕人的这种品质也是民族性格的一部分,用判断性短句,突出庄重的语气。
D. 句子④中“泥地被桑葚汁洇染成了大片大片的紫色”,呼应前文,重复强调,表意相同。
8. 进入桑林和晚归路上,为何都选择“船”这一意象来设喻? (4分)

9. 作者认为散文创作应该是“有中生有”(前一个“有”指生活的真实,后一个“有”指文学的真实)。如果你是L中学文学社的社长,你将如何向社员阐释作者的这一创作主张。结合文本,请列出发言稿的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 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审赏罚。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独制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在郎中不敢蔽善饰非;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故治不足而日有余,上之任势使然之。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 诘下之邪, 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 莫如法。
(节选自《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 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 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
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 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制有司,使无专行也; 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
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是故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 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所谓亡国,非无君也,无法也; 变法者,非无法也,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是故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
(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远在千里A外B不敢C易D其辞E势在F 郎中 G 不敢H 蔽善I饰非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奸邪,指奸邪之人,与“邪曲之害公也”的“邪曲”用法和意思均相同。
B. 轨,车两轮之间为轨,后指车轮碾过的痕迹、路线,这里比喻秩序、规矩。
C. 中, 指符合、合乎,与《促织》中“又劣弱不中于款”的“中”词义不相同。
D. 公道,指公正无私的道理,与熟语“人间自有公道”的“公道”意思一样。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君主亲自考察百官,会时间不够,精力不足,即使君主目、耳及脑并用,臣下也会掩饰,所以君主要运用自己的才能并依赖法律治国。
B. 韩非子认为君主能够轻松掌控整个天下,各种类型的臣子在各种场合都不能使坏逾越本分的原因,就在于君主能够善于运用法律执政。
C. 治国不能因为豪门权贵犯罪而偏袒,就像墨线不能弯曲来迁就歪斜不正的木料一样,应当以法为准绳,来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
D. 君主可以制约官员的恣意妄为,但君主也受法令礼仪的制约,没有人能独断专横,那么正道就可以畅通,政事就能“无为”而治。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4分)
(2) 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 (4分)
14.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法律思想有哪些历史进步之处? (3 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 小题。
腊月书事
张来
荆棘连昌①路, 珠玑久化尘。
青山飞白鸟,野水渡行人。
寂寂繁华尽,悠悠草木春。
人间有兴废,何事独伤神。
【注】①连昌:连昌宫,唐代皇家最大的行宫之一。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写腊月途经连昌宫,见荆棘满路,心生感慨,“珠玑”代指昔日的繁华景象。
B. 颈联“寂寂”与“悠悠”形成对照,繁华落尽,而草木冬枯春荣,虚实相映衬。
C. 尾联诗人感叹人世间的兴衰成败, 由事及人,独自黯然神伤,流露出悲苦之情。
D. 本诗用词简练朴素,凝练隽永,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节奏韵律感。
16. 分析本诗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拟行路难•其四》以“水”喻人,比喻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两句是:“ ▲ , ▲ ”。
(2)《归去来兮辞》中, 和“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表达的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 ▲ ”。


展开余下试题(3)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鳞虫之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写出两句含有“龙”的诗句:“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①我国血脂疾病发病率高,②但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③就血脂而言,也存在很多误区。④第一,认为血脂高是吃出来的,⑤降血脂只要少吃肉多吃素就行; ⑥高血脂症虽然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⑦饮食调整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措施,⑧但是有些患者是无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使血脂降至正常水平的,⑨此时就需要服用降脂药物达到治疗。第二,认为高血脂只有胖人才会得:其实高血脂并不是胖人的专利,很多体形苗条的人也会得。第三,血脂检查重点关注甘油三酯的指数; 临床上常用的血脂检查指标有4项,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人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与胆固醇的高低密切相关。生活中,人们常常对高胆固醇含量的食物避之不及, 事实上, A 。好胆固醇是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可以依附在脂蛋白上从周边组织进入到肝脏内,继而被代谢分解、排出体外,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而坏胆固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该胆固醇会将自己送往动脉内,容易引起胆固醇在血管内大量堆积, B 。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19. 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 题。
门里是一个很宽的院子。 院子里一边是牛屋、碓棚; 一边是猪圈、 鸡窠, 还有个关鸭子的栅栏。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砖基土筑,上面盖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还露着白茬。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萨的画像上贴的金还没有发黑。两边是卧房。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明亮亮的。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 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
这家人口不多。一共四口人:赵大伯、赵大妈, 两个女儿——大英子、 小英子。 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 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 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 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像老头子一样,她一天不闲着。煮猪食,喂猪,腌咸菜,① 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 舂粉子, 磨小豆腐, 编蓑衣, 织芦筐。她还会剪花样子。 这里嫁闺女,陪嫁妆,磁坛子、锡罐子,都要用梅红纸剪出吉祥花样,贴在上面,讨个吉利,也才好看:②“丹凤朝阳”呀,“白头到老”呀,“子孙万代”呀,“福寿绵长”呀。二三十里的人家都来请她:“大娘,好日子是十六,你哪天去呀? ”——“十五,我一大清早就来!”“一定呀!”——“一定! 一定!”
(选自汪曾祺《受戒》,有删改)
20. 画横线①处为何在举例中插入“——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这句话? (3分)
21. 分析画横线②处“呀”字的作用。(3分)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明亮的玻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其中有这样的表述: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这种“先立后破”的新提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确,“先立后破”的原则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上,在思想认知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它都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据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金丽衢十二校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 B【解析】从第六段中“朋友的陪伴是特种兵式旅行重要的价值” “特种兵式旅行成为青春认同的确证”可知,特种兵式旅行还有以他人为导向的动机。
2.(3分) A【解析】引用学者、作家的话都是为了论证“对大多数特种兵式旅行者来说,旅游是一种让他们从学习、工作的单调环境中解脱出来的方式”,所以这里的内驱力之一是“为了摆脱日常的压力”。
3.(3分) B【解析】A 项旅游有可以逃避日常,缓解的压力作用; B 项指旅游有培养青年独立应对挑战的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C 项指旅游的激动人心的体验; D 项指旅游有满足社交需求的作用。
4.(4分) ①为了摆脱日常,缓解压力。②为了培养自我能力,实现自我发展。③为了游戏玩乐,挑战自我。④为了满足社交需求,获得青春认同。 (每点1分)
5.(6分) ①这是一种典型的特种兵式旅行,具有用时短、强度高、打卡景点多等的特点(性质)。②这种旅行让其暂时离开现实,获得精神上的休息,同时离不开交通、信息设施等外在条件的支持(原因) 。③这种旅行在社交媒体进行分享,引发共鸣,成为一种现象级的旅游方式(结果) 。(每点2 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3分) C【解析】民间养蚕人家可能会消失,而这种消失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这是作者的看法,不是沈桂章的看法。沈桂章只是不愿自己的儿子再养蚕,也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会养蚕。
7.(3分) D【解析】两处描写的内容相同,但表意方向不同,第一处是烘托沈桂章夫妇忙碌紧张的劳作; 第二处是以此为喻体,对沈桂章式的劳动人民和劳动本身的诗化赞美。
8.(4分) ①桑田之间是大片水域, “船”的比喻和联想贴切、 自然。(1分)
②入桑林的比喻,表现作者贴近大地,虽行走艰难,但掩不住兴奋和诗意。(1分)
③晚归路上的比喻有象征意味:人生的“船”经历风浪,满载收获归来,表达对劳动的赞美。(2分)
9.(6分) ①文中对江南风物和养蚕人生活劳动场景的描绘都是实录。 (1分)
②在现实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塑造以沈桂章夫妇为代表的坚守土地的传统劳动者形象,以此表达对劳动及传统美德的赞美。(1分)
③两个“有”存在因果关系,对生活真正融入才能生发真实的感悟。文中“我”是劳动的参与者、记录者,从而也是最真切的感受者。(2分)
④这一主张集中体现散文创作来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注重抒发真情实感的文学理念。(2分)
10.(3分) BEG【解析】 两个“不敢”结构对称, “不敢易其辞” “不敢蔽善饰非”然后发现, “远在千里外” “势在郎中”列举了两种情形。
11.(3分) C【解析】都是“符合, 合乎”的意思。
12.(3分) A【解析】原文为“故舍己能而因法”,即放弃自己的才能而依赖法术,严明赏罚。
13.(8分)
(4分)(1)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是大臣也不回避; 奖赏善行,即使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金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