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30 2024-02-05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
《大战中的插曲》课堂作业
《大战中的插曲》课堂作业
【课文阅读】
一、阅读课文, 完成题目。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之所以打算把两个日本孩子送还日军,一是战事激烈,条件艰苦,照顾小孩子不方便;二是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留在异国他乡,将来会给她们造成痛苦。
B.“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要求找人“赶快给孩子喂喂奶”等细节,表现了作者对日本女孩的疼爱、关切之情。
C.送还孩子时特意强调“找了一个可靠的老乡”,表明当地老乡对地理环境比较熟悉,走得快;“准备了一副挑子”,表现了战区环境恶劣,交通不便。
D.作者在给日军的书信中开篇明义,指出日阀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伤害之深重,严正声明战争完全由日阀负责。
2.文章第2段交代日本小女孩的父亲因抢救无效殒命、母亲死亡有何用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穗子为什么“不那么拘束了”?从中你感受到聂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送还两个日本小女孩的同时,聂荣臻为何还给日本官兵写了一封没有加封的书信?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聂将军写的这封信表明了中方怎样的态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标题“大战中的插曲”,作者是如何叙述这一“插曲”的?
7.《大战中的插曲》中,“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竞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这段的作用是什么?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全球反法西斯格局中重新评价中国抗战
文汇报:您把二战中的中国称为“被遗忘的盟友”,可见在西方的二战研究中,中国战场的作用是被低估的。请您谈谈西方学界目前如何看待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
米特(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国政治与历史学教授):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在西方的二战语境中,中国抗日战场的重要性至今仍然是被忽视的。这种湮没不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是拜冷战所赐。中国与苏联曾经同处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因此,在1949年以后,西方的研究对于回顾二战期间的中国历史并未表现出多大的热忱。此外,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学者来中国学习研究和搜集中国抗战史料的困难比较大,与中国学者合作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文汇报:您本人如何评价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地位?
米特:中国在二战期间的亚洲战场所起到的作用尤其重要。回到70多年前,如果中国在1938年被全面侵占,那么整个亚洲可能就不得不屈服于日本的铁蹄了。由于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大量日本军队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日本占领整个亚洲的企图因此无法实现。当然,中国的抗战也是整个二战的一部分,所以美国的协助对中国最终获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否则中国也不可能在1945年获得最后的胜利。
浏览完整试题
文汇报:把中国的抗战历史放到整个二战的背景中来审视,中国抗战如何影响了整个二战的战局?
米特:我认为中国战场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在没有任何外界援助,也没有任何战争同盟可供借力的情况下,中国军民能在漫长艰苦的岁月中坚持不懈地独立抵抗日本侵略者。
文汇报:根据您掌握的档案,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牺牲有多大?
米特:从以往历史学家的研究中可知,负责任地估计,至少1400万中国人在战争中丧生、8000万中国人流离失所。
文汇报:您为何认为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是二战起点,而不是普遍认为的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这一论断的依据何在?
米特:由于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尚未被西方充分认识,大多数历史学家倾向于将二战起始点标识为1939年。但是,如果我们将中国的抗战纳入整个二战的视野中来考虑,我想,随着中国抗战历史逐渐走出被遮蔽的研究现状,越来越多的人应该会认同我的看法,把“卢沟桥事变”作为二战的起点。
文汇报:我们查阅您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研究成果,您多次在文章中谈到,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对中国历史而言是个重要起点。请问这个“起点”开启了什么?
米特:中国对日抗战所取得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国的社会问题开始得到关注;在这段同仇敌忾的经历中,中国人(尽管不是每个中国人)的“国家统一”意识极大增强;抗战经历奠定了日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总之,抗日战争重构了中国的社会与政治状况。
文汇报:您认为现代中国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如何理解八年抗战锤炼出了一个现代中国?
米特:所谓现代中国的起点并不是一个确切的年份,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的确有标志意义,但是中国的现代性其实并不仅仅由鸦片战争来指示,而是有不少其他标志,包括鸦片战争之前很长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府行为合理化的努力等。
而抗日战争确实刺激了中国在更多领域的现代化,包括科技的发展,也对中国后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文汇报:您认为尽管中国是“被遗忘的盟友”,但是二战对中国后来历史的持续改变非常深刻,比对其他国家都深刻。这点如何理解?
米特:我认为,中国在抗战胜利后,在政治方面的急遽变化是反抗外侮和抗战期间社会变革的迫切要求的产物。
文汇报:您认为,对普通中国人而言,经过二战的洗礼,“国家”的概念比之前有了很大的加强。这是为什么?
米特:抗日战争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战争期间,民族感情并非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被激发。但是,在很多领域,比如教育界,由于对日作战的氛围,由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民族主义尤为激荡。此外,中国在医疗健康、难民救济和政府机构等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整个抗日战争的过程促使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记者在采访时首先提到米特把二战中的中国称为“被遗忘的盟友”问题,原因是在二战研究中史学家们低估了中国战场的作用,而米特是坚持中国是二战盟友观点的人。
B.从米特对中国在抗战中起到的主要作用以及美国对中国的协助对中国最终取得抗战胜利起到重要作用等观点分析,米特是在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中重新评价中国的抗战。
C.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因为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被西方充分认识,所以大多数历史学家倾向于二战起始点的标识是1939年。
D.米特在回答记者有关中国抗战做出的牺牲有多大时用了“负责任地估计”这样的语句,“负责任”体现了米特的科学精神,“估计”是现在还没有办法最后确定具体的数字。
E.记者在对米特提问时很注重引而不发的技巧,即只问相关的问题,而不更多地解说相关的背景,让米特根据自己的知识去判断询问的目的然后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2.超级大国的“冷战”为何让中国长期成为“被遗忘的盟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米特在这次访谈中就中国在抗战中的贡献以及抗战对中国的作用方面阐释了哪些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①故事发生在1938年还是1939年,父亲说年份不重要,重要的是时令,寒冬腊月,他们抗联部队的一个支队,二十多号人,清晨从四道岭小黑山的密营出发,踏雪而行,晚饭时分,袭击了位于中苏边界的一个日军守备队。
②四道岭在哪里?我在地图上找不到。父亲说除了四道岭,还有头道岭、二道岭、三道岭和五道岭。他们最初的营地在头道岭的大黑山,那里狼多。有这样一条母狼,它双眼瞎。自打发现支队的行踪后,就一直凭声音和嗅觉尾随他们,求得生存。
③父亲是火头军,他可怜瞎眼狼,做了几个鼠夹子,将拍死的老鼠扔给它。到了漫漫长冬,它蔫巴巴地尾随着队伍,父亲总会想方设法给它口吃的。这条狼有年正月,突然消失了!三个月后,父亲说和战友为前方的大部队运粮时,在二道岭遇见它。它居然大了肚子,怀了崽了!两三年不见它,大家还念叨,父亲还会在队伍偶尔开荤时,将吃剩的骨头,扔在附近的山洞。
④父亲说他们最终受到了日军的前后夹击,他从爆炸的弹药库北侧逃了出来。很快父亲意识到后有一敌手追击,他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父亲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敌手果然上当,连着两发子弹打过来,使对方以为他中弹了。当敌手起身察看战果时,父亲因手冻得麻木将子弹打飞了。
展开余下试题
⑤对峙了近半小时,敌手背后传来凄厉的狼嗥,这一危机使敌手终于起身了。父亲一直全神贯注地盯着敌手,就在敌手露头的一瞬,打了最后一枪,击中了敌手的左肩。而那人开的最后两枪都成了献给夜的森林的小礼花。在飞雪中又行进了两个多小时,敌手趔趔趄趄靠近父亲时,却一头栽倒在雪地上。父亲先缴了他的枪,敌手挣扎了最后一程,死了。
⑥父亲在灌木丛划拉了一抱干枯的树枝,生起火来。父亲搜敌手的身,他在军服的口袋里搜出两样东西:一个是一方蓝格子手帕,另一个是长方形金属外壳的镜盒。打开一看,里面竟夹着一张二寸的黑白相片。父亲凑近篝火一看,那是个穿着印花和服的姑娘,微微垂头,浅浅笑着,满眼都是甜蜜。
⑦父亲作为火头军,身上总是背着一口铁锅。篝火太美了,将它周围飘舞的雪花映照得像一群金翅的蝴蝶!父亲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可没有可煮食的东西。突然父亲有了救命的发现:敌手穿着的马靴是上好的牛皮。父亲将这两只靴子从敌手脚上拔下来,靠近篝火,用钢刀切割靴子。望了一眼敌手,他死时眼睛没闭上,父亲停下手,将敌手的那块蓝格子手帕掏出来,走过去蒙在他脸上。
⑧马靴被炖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嚼得动了,父亲吃了两块,体力恢复了,他将剩下的牛皮捞出来。几乎是打个哈欠的工夫,牛皮就在寒风中凉透了,再打个哈欠的工夫,就冻硬了。父亲将它们当点心,分别揣进裤兜,然后取下篝火上的铁锅。热锅落在雪地时,雪发出“吱吱——”的叫声,父亲说锅底下的雪被烫得不轻,破了很大一片,流出汩汩雪水,但热锅烫伤的雪,很快结痂,寒风也让热锅成了冷锅。父亲抬头望望天,雪停了,但夜空还没晴朗,望不见北斗星。父亲本不想天亮前出发的,可是狼逼得他必须走,因为它们窸窸窣窣地冲出灌木丛,朝着篝火来了。
⑨父亲借着残余的篝火,望见了一生难忘的情景,两条狼一前一后,呈一条直线,前面的狼高大威猛,后面的狼矮小瘦削。前狼挣扎着向前,后狼拼死咬住前狼的尾巴,试图阻止它的步伐。父亲认出了后狼就是瞎眼狼。父亲“嗨——嗨——”地叫了两声,这是以往瞎眼狼尾随支队,他抛给它食物时惯常的招呼声。瞎眼狼显然熟悉父亲的呼唤,它更加用力地往回拽前狼,最终前狼让步了,被拖回灌木丛。父亲长舒一口气,感恩似的分出两块牛皮,投给它们。
⑩父亲得逆风而行才能到密营。走了一两里路后,风竟然没了,他等于丧失了唯一的路标。此时,他听见了背后的声音,回身一望,是那两条狼!瞎眼狼仍叼着前狼的尾巴。前狼见着父亲,目光柔和多了。瞎眼狼低低地叫着,安慰着陷入绝境的父亲。父亲仔细打量前狼,发现它是条年轻的公狼,它对瞎眼狼不敢违命,原来是瞎眼狼的儿子啊!
天连阴了三天,不见日月,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他们靠着所剩的煮熟的马靴皮和山洞的骨头,渡过难关。而那些骨头,是瞎眼狼备下的,也有父亲当年丢给它的。母子狼最终带着他,靠近了一个村庄。父亲说闻到炊烟的气息后,瞎眼狼松开嘴,用两只前爪激动地刨着地,在雪地打了几个滚,然后起身抖了抖毛,沾在它身上的雪粉飞溅出来,飞进父亲的眼睛,与他的泪水相逢。
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弹孔还在,边缘处的烧灼痕迹清晰可见,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橱窗里。每到小年的时候,他都要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所以我落下了一个毛病,每年腊月二十三,我也给我的儿子,讲炖马靴的故事。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一开始就交代深山老林狼多,将父亲所处的环境与狼进行了关联,让情节更合理化。
B.在闻到炊烟的气息后父亲流泪了,这泪水是脱离困境后对母子狼的感激之泪,但也看出父亲软弱的一面。
C.作者描写相片中的女子,笔调温柔而美好,“微微垂头,浅浅笑着,满眼都是甜蜜”,由此突显战争的残酷。
D.父亲给“我”讲炖马靴的故事,“我”又给“我”的儿子讲,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体现了代代传承的精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简练交代飞雪,不仅体现了时令特点,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将人物与狼的活动置于极严酷的境地,激化了矛盾。
B.小说中插入父亲在头道岭投食瞎眼狼的内容,既表现了父亲的善良,也为后文瞎眼狼的报恩埋下了伏笔。
C.小说用“打个哈欠的工夫”中牛皮的变化这一略带夸张的描写,以及运用比喻手法对锅底雪的生动描写来体现天气的寒冷。
D.小说最后引入第一人称,点明这是父亲讲给“我”的故事,又写抗联博物馆中陈列的父亲的衣服,都体现了故事的真实性。
3..本文叙写父亲炖马靴这一内容,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在“残酷的战争中体现了一丝温馨”,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
【语言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聂荣臻曾外孙王佳口述的《我的老爷爷——聂荣臻》,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作为开国元勋,聂荣臻的人生故事都早已为人熟知,但是,这本书运用的大量素材是只有当事人才了解的 ,许多还是第一次见诸文字。书中特别 了聂荣臻如何支持科研工作之事。1958年冬,大雪 ,加上三年困难时期已经开始,从事国防科研的技术人员有不少被冻伤,聂荣臻派人给2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挨个儿看手。此外,聂荣臻还向周恩来倡议,“向各大军区、海空军募点捐”,为一线科研人员弄到了猪肉、黄豆、海带、鱼、豆油等。当时聂荣臻还宣布,“全部分给专家和技术人员,领导、行政人员一律不分”“我们领导要是吃了一两,就开除我们的党籍”。
这是一本少儿读物,因此这本书的叙事口吻完全是一个孩子的口吻,形式也是讲故事的形式。为方便孩子们阅读和理解,( ),让小读者在充满历史画卷的故事情景中,带着
的求知欲快乐阅读和感知。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我的老爷爷——聂荣臻”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这简直就是颠倒黑白——说得不客气一点——无耻之尤!
B.“最近人人都喜欢听这首歌,只有你不喜欢,——听说了吗?隔壁班的班主任下海经商去了!”陈骏小声说道。
C.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
D.“营长他连中三发子弹,他牺——”小战士还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内幕 披露 沸沸扬扬 浓重 B.内幕 揭露 纷纷扬扬 强烈
C.细节 揭露 沸沸扬扬 浓重 D.细节 披露 纷纷扬扬 强烈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精心设计的每一章节的故事,以及独具匠心设计的与之相关的“小链接”
B.作者独具匠心地在每一章节的故事中,精心设计了与之相关的“小链接”
C.作者精心设计的与之相关的“小链接”,被其独具匠心地体现于每一章节的故事中
D.作者独具匠心地设计了“小链接”,并将其放入与之相关的每一章节的故事中
二、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1980年春,日本的《读卖新闻》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大标题为《美穗子姐妹,中国元帅聂荣臻想念你们》的文章,立刻吸引了日本人民的目光,当然也 ① ,美穗子决定: ② !1980年7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人民大会堂大厅里聚满了各大媒体的记者,他们是来记录美穗子面谢救命恩人这一历史时刻的。1980年,中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升温。“将军救孤女”这样一段将流芳千古的佳话, ③ 。例如,中央相关新闻媒体就拍摄了记录美穗子访华的纪录片《美穗子探亲》。
展开余下试题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并简要概括“抗战美术”三个时期的特点。
自1931年起,以反映与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主题的美术创作均为“抗战美术”。“抗战美术”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931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的大批艺术家自觉地把自己的画笔当成枪炮,记录了全民族奋起抗争的人民形象,作品以小幅木刻画为主,包括当时后方报刊上发表的木刻画、漫画及连环画。第二阶段从1949年至2009年,这段时期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艺术家创作“革命美术”,成为新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阶段从2009年至2015年,这一时期由国家叙事大型展览主导的抗战艺术创作,成为抗战美术的当代诠释与重要组成,进一步丰富了“抗战美术”的题材与内涵。
第一个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对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集邮巡展活动的纪念戳图案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纪念戳中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集邮巡回展览”的文字与“2015.6~2015.9”的数字点明活动举办的主题及时间。
B.纪念戳整体呈圆形,既体现中国人民的团结,也体现世界人民的团结,正因为团结才获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C.纪念戳中战士吹起冲锋号,旗帜迎风飘扬,邮票上“70”,暗合方寸之间再现波澜壮阔的抗日历史,以邮票为载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D.纪念戳中锯齿形暗指长城,既象征了中国像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又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五、下面是一幅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漫画,请结合漫画寓意,用简洁的文字解说画面,不超过80字(含标点)。
【微写作】
2023年12月13日,中国举行了第十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学校开展了以“历史记忆、和平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请你结合《大战中的插曲》一文中所叙述的故事,写一段感想,表达中国民众一直以来对和平的珍惜。200字左右。
上一篇:
《长征胜利万岁》课后练习
下一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后练习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大战中的插”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