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9  2024-02-05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堂作业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堂作业
【课文阅读】
阅读课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完成下列小题。
1.在下面这段文字中,“革命种子”“红灯”等象征什么?有什么作用?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这一切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兰考人民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道上继续奋勇前进。兰考灾区面貌的改变,还只是兰考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开始,在这场伟大的向大自然进军的斗争中,他们不仅要彻底摘掉灾区的帽子,而且决心不断革命,把大部分农田逐步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建设社会主义新兰考。



2.下面文段中出现的这些数据有什么作用?
三年前焦裕禄倡导制订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已经变成了现实。兰考,这个豫东历史上缺粮的县份,1965年粮食已经初步自给了。全县2574个生产队,除300来个队是棉花、油料产区外,其余的都陆续自给,许多队还有了自己的储备粮。1965年,兰考县连续旱了68天,从1964年冬天到1965年春天,刮了72次大风,却没有发生风沙打死庄稼的灾害,19万亩沙区的千百条林带开始把风沙锁住了。这一年秋天,连续下了384毫米暴雨,全县也没有一个大队受灾。《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3.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体会加点词的意蕴。
这是兰考人民对自己亲人、自己战友的痛悼,也是兰考人民对一个为他们的利益献出生命的共产党员的最高嘉奖。
焦裕禄去世后的这一年,兰考县的全体党员,全体人民,用眼泪和汗水灌溉兰考大地。



4.下面文段中引用老贫农怀念焦裕禄的话有什么作用?
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给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5.下面文段是如何刻画焦裕禄这一人物形象的?
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过了会儿,他又走回来,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接着他要求县委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几件雪天工作。他说:“我说,你们记记: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无屋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照顾老弱病畜,保证不许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的范围,由哪个大队热情招待保证吃得饱,住得暖。第五,教育全党,在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的情况迅速报告县委。”办公室的同志记下他的话,立即用电话向各公社发出了通知。


浏览完整试题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焦裕禄(豫剧选段)
姚金成(执笔)
文本一:
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焦裕禄办公室。墙上一幅兰考地图,地图前一把旧藤椅倒在地上。
徐俊雅夹着被褥,焦守凤捧着一个大瓶子上。
焦守凤 (高兴地连跑带跳先进屋来)爸爸!爸爸!(失望地)妈妈!爸爸他又不在。
徐俊雅 老焦!……唉,这又去哪儿了?守凤,把这拆洗过的被褥给你爸换上!
焦守凤 唉!①(把瓶子放桌上,从妈妈手里接过被褥进内屋)
徐俊雅收拾屋子,她扶起旧藤椅,发现藤椅上的破洞,心中揪痛。
徐俊雅 (唱)看见了藤椅上破洞根根断茬,似看到老焦他茶缸抵肝咬着牙。老焦啊!(接唱)肝疼病最怕劳累压力大,多少次劝你休息都白搭!叫你吃药你总忘记,犯病时你就知道顶住肝疼桌上趴。抚藤椅似看见你日夜忙和累,抚藤椅似看见你忍疼痛汗流面颊。抚藤椅怎诉说亲人的心疼牵挂,抚藤椅忍不住泪流如麻。为你忧、为你愁,心难放下,恨不能替你病、替你疼,替你挡住这兰考的暴雨和风沙!
焦裕禄披雨衣从外面进来。
焦裕禄 俊雅,下这么大雨,你们咋来了?
徐俊雅 半个多月都没见你面,听说你今天回县委,我们过来给你送点药。老焦,你的病可不能再大意了啊!
焦裕禄 没事。今年兰考洪涝灾害严重,好多村子都被水淹了。县委的同志都在下边哩。②
焦守凤 (从内屋出来,看见爸爸,惊喜)爸爸!
焦裕禄 (高兴地)守凤!
徐俊雅 孩子给你送土蜂糖来了!
焦守凤 爸爸!(唱)中医说土蜂糖养肝效果好,俺与同学到乡下跑了几遭。枣花蜜把春天精华酿造,定能够驱病痛雾散云消。愿爸爸早康复全家欢笑,女儿我天天过节歌声飘!(捧糖瓶递给焦裕禄)
焦裕禄 (高兴地接糖瓶)好哇,我焦裕禄享到女儿的福了!
文本二:
焦裕禄 守凤呢?孩子是不是还在生我的气呀?
徐俊雅 你别乱想了!守凤去乡下给你找土蜂糖了。
焦守凤一身泥水,捧着蜂糖瓶上,站门外听。
焦裕禄 唉,孩子大了,可我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呀。我对不起孩子。我不能带着遗憾走。叫守凤来,我要给孩子道歉……
焦守凤 (忍泪)爸爸……(走过来,把蜂糖瓶捧到焦裕禄手上)
焦裕禄 孩子!你又去给爸爸找土蜂糖了?我的乖女儿……爸爸谢谢你……(用手指狠劲顶住肝区,汗如雨下)
徐俊雅急忙上前扶住丈夫。
焦守凤 (紧紧抱住焦裕禄)爸!爸!
焦裕禄 (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守风,爸爸对不起你……
焦守凤 (哭)爸,你别说了……我听话,我不去县委办公室当打字员了!我去食品厂,我去腌咸菜、做酱油……③爸!爸!我啥也不要,我就要爸爸!我就要爸爸!(抱焦裕禄大哭)
焦裕禄 (唱)一声爸叫得爸爸心头暖,女儿的理解比金子珍贵比蜜甜。我知道我这个爸爸没当好,亲人们多受拖累多为难,你弟弟妹妹年龄都还小,为长姐你要关心弟妹们学习进步和吃穿。这些年你妈妈持家不容易,从此后你要帮妈妈多分担。离兰考留下了无限遗憾,这支笔留给女儿续写新篇。俊雅呀,我贤惠的妻啊,对亲人几句话要记在心间;如果是病难医我此去无返,定要把我埋在兰考沙丘前。我要看战友们锁黄龙巧手奋战,我要看盐碱地水洼窝变成良田。我要看泡桐苗成大树花开灿烂,我要看兰考县林盛粮丰美好的明天!
焦守凤 爸爸!④
乡亲们拥上,呈现出宏大的群众送别场面。
焦裕禄被医护人员搀扶着缓缓而行。
众乡亲 (拥上前)焦书记,你一定要回来呀!
焦裕禄 (动情地)乡亲们,我一定会回来的!……
(画外音:“我一定会回来的!”)
众乡亲 焦书记!
灯渐暗。悠长的呼唤声渐弱。
文本三:
灯复亮,遍野泡桐,一片葱绿,泡桐花簇簇盛开,如云如霞,如诗如画。
焦裕禄迈着从容的脚步,从远方向观众席走来。
(幕后男声独唱)兰考县不见了漫漫黄沙,兰考县不见了内涝水洼。遍地的小树苗已长大,泡桐花年年开香飘天涯!
焦裕禄形象定格,如塑像般耸立在泡桐林中。
(字幕)“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逝世,终年42岁。焦裕禄的精神滋养了兰考的大地,焦裕禄的遗愿在兰考大地上已经化成了最动人的画图。如今的兰考,已是腾飞的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饥饿已是遥远的记忆,富足与和谐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中有关台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表现焦守凤对又没能见到父亲的失望,和对父亲常年不注意照顾自己身体的心疼。
B.②处是焦裕禄对妻子的解释,表现他作为县委书记在危难之际必须身先士卒的自我要求。
C.③处透露出父女俩在对待女儿的工作安排上曾有过矛盾,女儿最终理解了爸爸的做法。
D.④处应该是女儿守凤撕心裂肺的哭喊表达对爸爸的不舍和对爸爸严重病情的忧心。
2.下列有关文本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开头的舞台提示表明兰考发生洪水的故事背景,暗示了焦裕禄同志得知汛情火速离开的急切。
B.剧本中“土蜂糖”的细节前后呼应,表现女儿对父亲热切的爱,也透露出焦裕禄同志长期与肝病斗争的情况。
C.剧中的唱词表明焦裕禄同志废寝忘食,不顾身体,在兰考任上的工作重点是带领人民治理内涝、风沙、盐碱。
D.剧中的唱词以方言和口头语为主,句或长短错落,注重押韵,表现出该剧种雅俗共赏节奏鲜明强烈的特点。
3.旧藤椅在剧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请分析其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
4.文本三是整部剧作的尾声,这样的设计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此生惟愿长报国
——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记者:顾瑞珍 吴晶晶 胡浩
经历了入秋以来最强寒流的北京,空气清冷,落叶遍地。
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生生不息。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听到钱老逝世的消息,84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庄逢甘院士十分悲痛:“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1947年,庄逢甘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的条件。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1958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一书被译成中文出版,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稿酬加上奖金,共计1.15万元。在一次亲自到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授课时,钱学森发现,许多听课学生家庭贫困,连必备的学习用具都买不起。于是,这1.15万元被钱老悉数捐出,用于给力学系的学生买学习用具。
在“万元户”还是绝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年代,钱老已捐款上百万元。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港元;2001年,他又获得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奖金也是100万港元。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老就让他的秘书代他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在将奖金捐出时,钱老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钱老“不爱钱”,也不爱所谓的“名誉”“地位”和“待遇”——当年他毅然决然挥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等职,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名扬四海后,他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任何顾问或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单位要为他建房他坚决不同意,报刊上颂扬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为止”……
“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钱学森在多个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1991年,他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然而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
在涂元季记忆中,钱老一生就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1955年,钱老把自己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老师对他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钱老看到自己为中国人争了气,非常激动。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钱老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激动得睡不好觉。第三次是钱老得知中央组织部决定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位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他的心情也十分激动。”
也许,这三次激动时刻正是一位科学泰斗对祖国、对人民热爱之情的独特表达。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钱老这么说着,也这么做着。
涂元季说,钱老晚年不提过去的事情,不写回忆录,“他常说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二段中“科学泰斗”与“静静”“悄然”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人们对钱老崇敬以及对他去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之情。
B.文章第三段起到了总括全文的作用,其中以“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几个字概括了钱老
的一生。
C.钱老一生中的三次激动,表明了一位科学泰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切热爱。而这也是他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D.这篇人物访谈通过庄逢甘院士和涂元季的回忆从侧面介绍了钱老,以小见大,真实可感,让我们对钱老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3.“此生惟愿长报国”是对钱老一生的高度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的?请分条陈述。



4.钱老去世后,网络上有人将他和在科学史上同样做出过巨大贡献却加入美国国籍的科学家杨振宁作对比,认为钱老更高尚,你是否赞同?请简述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高事业的科学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使者,但屠呦呦却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
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有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的认可。”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各种活动她都是能免则免。对待真正的科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没有放弃工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青蒿素的抗药性等,屠呦呦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尽己所能。
“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与屠呦呦共事多年的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
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八十多载仁心今更红——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有删改)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2017年1月9日电(记者陈芳、余晓洁) 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6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
自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1930年12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年在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
“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在《呦呦三鸣》中写道。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过去20余年间,这一疗法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被广泛使用。近年来,ACT年采购量在3亿人份以上。
《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三:
几乎全世界的记者都在找她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正躺在沙发上打电话。这个世界瞩目的老太太卷着裤腿,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绿色对襟汗衫。尽管站在小区里一抬头就能看到人民日报社亮着金色灯光的大楼,这个躲藏在胡同里的小区却似乎从未离媒体如此近过。从早上开始,屠呦呦的小区停满了车,保安知道小区里有个科学家得了个奖,是“什么第一”,但对这个叫屠呦呦的老人没有什么印象。
屠呦呦参加的研发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是在战争背景下开展的。1964年,美国出兵越南后,越美双方都因疟疾造成严重减员。“这个事比打仗死伤还要高”,屠呦呦回忆,双方都开始寻求治疗疟疾的全新药物。越方向中国求助,屠呦呦加入了科研项目。
“交给你任务,对我们来说,就努力工作,把国家任务完成。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85岁的老人倚在沙发上,平静地说起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屠呦呦被派去海南岛,在苏联学过冶金的老伴儿李廷钊被派去云南的五七干校。
没有人比李廷钊更了解这个“粗线条”的科学家。她不太会做家务,买菜做饭都要丈夫帮忙。有一次坐火车外出开会,她想在中途停靠的时候下车走走,竟然忘了按时上车,被落在了站台上。“别人还以为我有生活秘书,他就是我的秘书。”屠呦呦眯眼笑着看着老伴儿。
近半个世纪前,屠呦呦从我国古人将青蒿泡水绞汁的记载中获取灵感,意识到高温煮沸可能会破坏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将原来用作溶液的水替换为沸点较低的乙醚后,获得了更有效果的提取物。李廷钊说,研究青蒿素的时候,屠呦呦每天回到家都满身酒精味,后来甚至患了中毒性肝炎。
为了确定药物对人类的有效性,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提及此事,老伴儿李廷钊插嘴道:“人家抗美援朝还志愿牺牲呢,吃药算什么?”“当时动物试验过了,药走不出去,发病季节就过了,那就耽误一年。”85岁的屠呦呦平静地说,“所以那时候也不考虑荣誉不荣誉,我觉得荣誉本身就是一个责任。荣誉越多,你的责任就更多一点。”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屠呦呦始终从事中医药研究并最终带领团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人生。
B.“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
C.屠呦呦是一个粗心的人,一切都需要丈夫帮忙,可以说,如果没有丈夫李廷钊的帮助,或许就没有屠呦呦的获奖。
D.三则材料都提到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都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屠呦呦对中医药科学的坚守。
2.下列对材料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作者十分注重语言美,文章语言优美舒缓,使屠呦呦医者仁心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
B.材料二以平实质朴的叙述性语言,就屠呦呦获奖、屠呦呦的生平及其提取的青蒿素被广泛使用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
C.材料二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D.材料三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再现了屠呦呦获奖前的埋头苦干,彰显优秀科学工作者的本色。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越战争中,美国与越南都深受疟疾的困扰,因疟疾导致严重减员。在此情况下,中国主动支援越南,成立研发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
B.屠呦呦的履历简单,但成就不凡。她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成为首个提取到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的“醚中干”的科学家,并以此挽救了无数生命。
C.当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时,屠呦呦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对研究青蒿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屠呦呦像无数为人类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一样,在成功的道路上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她捧得大奖,是国人的荣耀,更是对学人的鞭策。
4.材料三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县委书记的”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