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8  2024-03-15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课后练习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课后练习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的诗句,没有运用间接论证方法的一项是( )
A.云想衣袋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
B.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琴诗》)
C.史家多认为汉文帝励精图治,求贤若渴,李商隐独持相反的意见,并以此为例写出讽喻诗《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D.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归谬法是指为反驳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导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下面所给的四个选项中,使用归谬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说年纪越大,懂得的就越多,那么那些百岁老人就是这世界上学问最高的人了。
B.如果说不是中文系毕业的,就成不了作家,那么鲁迅、沈从文、余华等都不是作家了!
C.如果说流行的就是最高尚的,那么感冒经常流行,流行性感冒也就是人人都向往的了。
D.如果说“谦虚使人进步”,那么只要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就一定能不断取得进步。
3.下列语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读书贵有疑。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引用论证)
B.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的思想。(举例论证)
C.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得人生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对比论证)
D.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好比修剪移栽。(举例论证)
二、简答题
4.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三段论”,是人类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一个三段论就是一个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论证。
最为人熟悉的典型例子是:
大前提:凡是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会死的。
下面文段中也运用了这种推理,请指出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向法军猛烈进攻,法军为了避开德军锐气,积蓄力量,巧施隐身术,躲藏了起来,德军一时失去了攻击目标。德军指挥官下令侦察敌情。一天,德军一名军官用望远镜搜索法军阵地,突然发现了前方阵地下慢慢地爬出了一只名贵的波斯猫,懒洋洋地躺在那里晒太阳。于是德军军官根据波斯猫的出入地判断出前方阵地必有法军指挥官。
大前提:________
小前提:________
结 论:________
5.参照示例补写出下列论证的隐含前提。
示例:企业都应该提高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小微企业也不例外。
补写:企业都应该提高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小微企业也是企业),小微企业也不例外。
(1)你是新时代青年,你应该将自己的人生梦想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




浏览完整试题(2)年满18周岁的守法公民都有选举权,审判员都是有选举权的。


6.“归谬法”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类比、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仿照下面的示例,用归谬法批驳观点。
示例:观点: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所以核电站是不应该存在的。
归谬:如果说“核电站因为有微量放射性就不应该存在”是对的,那么大自然也有微量放射性,所以大自然也不应该存在。可是,大自然怎么能不存在呢?所以不能仅因为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就说核电站不应该存在。
观点:锻炼身体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损伤,所以我们应该避免进行体育锻炼。
归谬:



7.以下例句运用了逻辑上的归谬法,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归谬法的逻辑思路,并按照这种思路,仿照其中一句话的格式另写一句话。
例句:
①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岂不就是世上最好的作品了?
②有人说,很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大学岂不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训练】
1.反证法是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经过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的一种间接证明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从下面三组关键词中任选一组,另写一段话。要求:符合反证法,句式可以适当调整,语言简洁明了。
示例:袁隆平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他不会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像普通农民一样走在田间地头;他如果仅仅是为了钱而活着,他就不会拿着500万的科学技术奖还生活得那么朴素;他如果像普通人一样不善于思考,也不能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
关键词:
第一组:诸葛亮 失街亭
第二组:梭罗 瓦尔登湖
第三组:贝利 “大力神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
示例:
问题语段:他是一个球技突出的球员,一定可以带领球队成长为一流球队。
反  驳:①成为一流球队有很多制约因素,一个球员球技突出并不一定能带领球队成长为一流球队。
②如此说来,一个优秀的国民,一定可以带领国家成长为一流强国了?
问题语段:小王的儿子才上幼儿园就这么优秀,以后肯定能考上名牌大学。
反  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考上名牌大学有很多制约因素,上幼儿园优秀并不一定就能考上名牌大学。②如此说来,仲永小时就那么富有才华,那他长大后就一定能成为大才子了
【解析】示例中反驳①是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明问题语段的逻辑错误,反驳②是用实例来证明问题语段的逻辑错误。因此针对“小王的儿子才上幼儿园就这么优秀,以后肯定能考上名牌大学”这个问题语段,考生可以先从理论的角度说明:考上名牌大学要受很多因素制约,一个人在幼儿园时优秀并不一定就能考上名牌大学;然后再举出实例证明一个人小时优秀长大后未必优秀就可以了。
3.针对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分别进行合理的反驳,每处反驳不超过40字。
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试问,古往今来,不是有很多社会达不到温饱吗?是否意味着就不谈道德了呢?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像对方所坚持的那样,在温饱之前都不去谈道德,那么人类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于洪荒蛮陌之中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华夏文明第一次系统、深刻的进行自我批评,从而展开一场文明自我更新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主要就体现在战国时代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中。墨法学说,可谓此后一切中国改革、变法思想的源泉。
墨法两家,成于魏,归于秦。墨翟、孟胜、吴起、商鞅这些人之所以艰辛辗转,四处碰壁,这主要就是由于当时“魏康楚富,齐淫吴巧”,即发达地区民风奢华,文明积习太深,听不进批评意见,更不愿展开自我批评,特别是墨子所倡导的“艰苦奋斗”这一条,在文明发达的地区,非但难行,而且难听。能够接受墨法思想的,最终证明是被文明核心区视为“戎狄”的秦。正因为秦在七国之中开化最迟,尚不存在六国那样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贵族世家集团,因此,墨法“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为则上,无能则下”的平等政治主张,方才能够在秦地得以实行。正因为贵族、世家的力量还没有形成,正因为“不党(党:偏私)父兄,不偏富贵,不嬖(嬖:宠幸)颜色”乃是秦的民风,以至“王亦不爱其家”,故“上同而下不周比(周比:结党营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户籍-连坐”制度,亦方才能够在秦地顺利推进。而更为重要的是,正因为秦开化最迟,百姓极不善言辞文饰,不存在一个靠巧言令色、舞文弄墨发达起来的智识阶级,故商鞅那一套以“农战”立国的思想,方能在秦地大受欢迎,吴起自鲁赴魏,又去魏适楚,而商鞅亦自中原最发达的魏亡命入秦,他们所献出的强国之策,首先就是对华而不实,只说不练的中原文明弊端的诊断和分析,在文明反思的基础上,他们方才转而倡导一种埋头苦干、只练不说的新文化品质。于是,开化最迟、民风淳朴的戎狄秦地,便这样成为他们培植新文明的试验田。这是秦人艰苦奋斗精神的起源,这更是秦走向富强的动力。


展开余下试题商鞅在《商君书•农战》中,曾比较“境外”的秦地与“境内”的中原文明。他认为由于中原地区文明发达,方才养成了盘根错节的贵族世家势力,方才铸成了导致阶级分化的富豪大贾集团,方才重用巧言令色、只说不练的智识阶层。而此三者具备,固可谓文明之成就,但也却正是“求荣取辱”“政怠宦成”的开端,是“人亡政息”——即国家危亡的征兆,是文明走向异化的开始。作为“戎狄”的秦,之所以能据天下之雄图,最终统摄四海,扫荡群雄,这就是秦人的生活朴素、务实使然,秦人正是以朴素的“又战斗来又生产”、以南泥湾开荒般的“农战”精神,最终战胜了中原文明之骄奢淫逸。秦的改革蓝图,其实就来自中原精英对于自身文明弊端的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批评,最终演化成“西戎”之秦对于中原文明所进行的“武器的批判”,秦王扫六合,乃是中国文明艰苦奋斗精神的第一次胜利、中华民族第一次自我更新。
《荀子•疆国》亦曾赞美秦的朴素民风说:“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又说“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荀子观察到的,恰是百年之后,中华文明在秦苏生的基础。这个主张艰苦奋斗的新文明,就是墨法政治理想的高度实现。
(节选自《中原与夷秋:两种文明的砥砺》,有改动)
1.下列对墨法思想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法思想对中华文明影响巨大,中华文明的首次系统而深刻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更新主要体现在其中。墨法学说从此成为中国改革、变法思想的源泉。
B.墨法思想是产生于文明发达的中原地区的先进思想,却难被中原地区各诸侯国接受,最后反而在开化最迟的秦国落地生根。
C.墨法思想强调选贤任能应不问贵贱,反对结党营私,主张贵族与平民在法律面前平等。这些思想在秦国得以落实。
D.墨法思想是建立在中原文化精英对中原文明弊端进行诊断和分析的基础上的,它为秦国提供了改革蓝图——对中原文明进行“武器的批判”。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观察到并高度赞扬了体现在百姓与官吏身上的秦人的朴素风气,他还预见到了百年后中华文明在秦的兴盛辉煌。
B.中原地区各国贵族世家、富豪大贾、智识阶层的出现,是其文明发达的表现,但也是中原地区文明异化的开端。
C.秦国的强势,是以朴素务实战胜了骄奢淫逸,可见艰苦奋斗精神在文明中的重要性,它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首次自我更新。
D.来自中原精英对自身文明弊端的自我批评并以之推行的秦国,推动新国走向富强、统一天下。
3.简要分析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比较文学产生于19世纪,从世界文学的角度着眼,充分揭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文学所特有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索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乃至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比较文学的任务。
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1816)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维尔曼(1790~1870)。他于1827年在巴黎大学开设了“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的讲座,并于两年后将讲稿整理,以《18世纪法国文学综览》的书名出版。在讲课和著述中,维尔曼多次使用“比较文学”“比较历史”等词语,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比较文学提供了范例。1838年,他在出版其讲稿的第三卷序言中正式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术语,后人因此尊他为“比较文学之父”。
19世纪70年代后,比较文学在欧美各国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心在法国。1931年法国保罗·梵·第根的著作《比较文学论》,第一次全面总结了近百年来比较文学发展的理论和历史,主张把文学研究划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三大范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在美国创刊,按年总结比较文学发展的成绩与问题。
世界上主要有法、美两派,不同国家的学者强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注重研究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影响;后者注重研究在相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较,找出异同及缘由,以找出共同的规律。以梵·第根、伽列等为代表的法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影响研究,以韦勒克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平行研究,以阿列克谢耶夫和日尔蒙斯基为代表的俄罗斯学者则认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不可分,应该同时并重。
二战以后,美国的比较文学学者提出了所谓“平行的研究”,即国别文学之间即使没有发生过关系,照样可以进行比较研究,所以,莎士比亚可以和汤显祖比较。比较文学研究甚至可以跨越学科,比如文学与音乐,与哲学,与宗教与心理学,甚至与数学、都可以进行比较。中国古诗中的美丽意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据说无非是在用文字图解几何学中的诸如“垂直”“相切”的概念,而“骚人遥驻木兰舟”和“万户捣衣声”等都可能富有暗示性,所以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近二十年来,比较文学研究又开始朝比较文化研究的方向转变,比如所谓后殖民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性别批评等。
在中国,鲁迅、茅盾、郭沫若等曾广泛比较研究过各国文学的发展,如鲁迅的《摩罗诗力说》、茅盾的《俄国近代文学杂谈》等。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介绍外国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理论。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钱钟书的《谈艺录》、朱光潜的《诗论》等,在某个方面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奉献。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在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成绩斐然。中国学派强调跨文化研究,大约可以概括或总结出这样一些方法论:阐发法、异同比较法、模子寻根法、对话法、整合与建构法。
(摘编自陈悼、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
材料二:
无论在中外文学还是各国文学之间,也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还是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或是文艺思潮、流派和运动之间,都还存在着众多的并无影响事实联系却又十分相似的情况。
在白居易与济慈、明代《乐府吴调》与欧洲古代戏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与《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等之间的异同,并非彼此有过“影响联系”,而是作家们在各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观察、体验与加工塑造的结果。要说受到“影响”,倒是在东西方各自文化体系与文学传统中可追溯到各自的源头。如严监生之前的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仁,就同严监生临死前的吝啬劲十分相似,不同的是贾仁要儿子舔尽沾了油渍的手指方肯咽气。更早的可追溯到北魏《笑林》中的“俭吝老人”,甚至战国时《商君书》中的东郭敞,都是以爱物胜过爱人的吝啬与贪欲而影响后世。同样,莫里哀塑造的阿巴贡,可上溯到古罗马剧作家普拉图斯的喜剧《一罐金子》中的守财奴,和更早的古希腊作家西俄夫拉斯培斯的论文《性格论》,里面也勾勒出了吝啬人的性格类型。崇尚古典主义又热衷于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汲取创作题材的新古典主义作家莫里哀,受其欧洲文学传统的影响,连他本人也直言不讳。因此,在研究这二者相似的问题上,就要撇开影响研究而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历史等方面去探索其“文心相通”的规律。
(摘编自蔡钟翔《中国古代文艺学》)


展开余下试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探索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比较文学的任务之一,比较的对象可以是各个国家、各个 地区、各个民族文学。
B.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在其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中提出了这一概念,奠定了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
C.19世纪70年代后比较文学的中心在法国,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因此美国和法国文学是比较的热点。
D.比较文学研究可以跨越学科,比如文学与音乐比较,哲学与宗教与心理学,甚至与数学等都可以进行比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较文学产生于19世纪的西方,1931年法国保罗·梵·第根主张把为文学研究划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三大范畴。
B.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介绍外国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理论,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在中国取得了前所未的新发展,成绩斐然。
C.直到二次大战后,有人提出了“平行的研究”,人们才把国别之间没有联系的文学现象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如中外戏剧的比较。
D.对《悭齐人》中的阿巴贡与《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等之间异同的比较,符合“平行的研究”的特征,两部作品之间没有发生过关系。
3.下列均属于比较文学研究的论题,不属于“平行的研究”的一项是(   )
A.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中两位女性形象的心理解读--苔蕾丝·德斯盖鲁与繁漪之比较。B.中外文学园地里的两株奇葩——艾芜与梅里美小说创作比较。
C.从文学名著到时尚影视——《名著的影视改编》和《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比较。D.中外爱情悲剧异同比较——以藏族《茶和盐的故事》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比较文学”下一个简要的定义。


5.材料二在论证上比较有特点,请从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文化遗产“用户体验”,利用诸如VR技术、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理解。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故宫博物院等富集文史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基于传统文化“IP”,通过与游戏、动漫、影视、文学以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人们争相体验的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截至2017年底,故宫文创产品已突破10000种,文创产品收入达15亿元。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合适贴切的表达方法,最终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进行“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伟大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采用合理的”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