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0  2024-03-15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
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2024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像一颗明星,像一只轻燕,你决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头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蛤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说美人是美的,也犹如说她是高是矮是肥是瘦一样,她的高矮肥瘦是她从娘胎带来的,她的美也是如此,和你看者无关。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所以他们费许多心力去实验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G调还是F调。
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但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是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是由于它表现“爱”与“孝”两种理想的冲突。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答数一样。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如康德所说的;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而美感并不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还不仅此,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你看到峨眉山才觉得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得庄严、厚重。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再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从“我”的方面说,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所以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通常所具的个性,它能表现各个人的性分和情趣。从“物”的方面说,创造都要有创造者和所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从无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朱光潜《“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材料二:
文学没有画面限制,可以描述更大更多的东西。壮丽山川、巍峨宫殿、辽阔土地、万千生民,都可置于笔下,汉赋正是这样。尽管是那样堆砌、重复、拙笨、呆板,但是江山的宏伟、城市的繁盛、商业的发达、物产的丰饶、宫殿的魏峨、服饰的奢侈、鸟兽的奇异、人物的气派、狩猎的惊险、歌舞的欢快……,在赋中无不刻意描写,着意夸扬。它们所力图展示的,不仍然是这样一个繁荣富强、充满活力、自信和对现实具有浓厚兴趣、关注和爱好的世界图景么?尽管呆板堆砌,但它在描述领域、范围、对象的广度上,却确乎为后代文艺所再未达到。它表明中华民族进入发达的文明社会后,对世界的直接征服和胜利,这种胜利使史学和艺术也不断要求全面地肯定、歌颂和玩味自己存在的自然环境、山岳江川、宫殿房屋、百土百物以至各种动物对象。所有这些对象都作为人的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对象化存在于艺术中。人这时不是在其自身的精神世界中,而完全溶化在外在生活和环境世界中,在这种琳琅满目的对象化的世界中。汉代文艺尽管粗重拙笨,却如此之心胸开阔,气派雄沉,其根本道理就在这里。汉赋也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才能正确估计它作为一代文学正宗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摘编自李泽厚《琳琅满目的世界》)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一般人看来,美是物所固有的,但这种普遍的见解有很大难点,不被哲学家接受。
B. 康德认为,美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而是源于主观、普遍的美感判断,
C. 一个小土墩不能像峨眉山一样让人觉得庄严、厚重,说明了人不能凭心灵创造出美。
D. 同是一棵古松,每个人见到的形象却不尽相同,不同形象表现了各个人不同的情趣。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鲜花、明星一类事物是美的,而犀牛和癞蛤蟆则不可能是美的。
B. 美并非是无中生有的,被创造出美的“物”也需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
C. 汉赋尽管呆板堆砌,但其在描述领域、范围、对象的广度上都达到巅峰。
D. 汉赋将人的生活对象化,这些对象存在于琳琅满目的文学世界中。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贾谊《吊屈原赋》)
B. 饰华榱与璧珰,流景曜之韡晔。(张衡《西京赋》)
C. 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袁枚《秋兰赋》)
D. 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司马相如《长门赋》)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 到来,网络文学盛行,但其暴露出的同质化、低俗化的问题一直为人诟病。假如你是一位网络小说作家,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你应该如何在网络小说创作中展现文学之“美”。
【答案】1. D 2. A
3. C 4. ①首先提出了一般人“美是物所固有的”的观点。②接着指出“美本在物”之说的不妥。③进一步分析“美是心的产品”观点的不足。④总结全文,得出“美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这一结论。
另:从“破立”的角度分析也可。①“先破”:依次介绍“美是物所固有的”和“美是心的产品”两种不同观点,分别指出这两种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并加以反驳;②“后立”:提出“美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这一观点,并以欣赏古松为例,从“物”与“我”两个角度进行说明。
5. ①文学之“美”要有物理,作家在创作网络小说时,应注重对写作对象的选择,所描写的对象应该符合美学特征,刻画的人物应展现人性之美;②文学之“美”要有人情,作家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避免作品的同质化、低俗化,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学创作氛围;③网络文学要展现繁荣富强、充满活力与自信的内容,作家应该对现实具有浓厚兴趣、关注和爱好,力求在作品中构建琳琅满目的文学世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曲解文意,由“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可知“不被哲学家接受”错误;
B.“康德认为,美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张冠李戴,原文“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可见这个观点不是康德的,而是黑格尔、托尔斯泰的;
C.“人不能凭心灵创造出美”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作者认为”错,由“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虾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可知这是文中提到的一般人的观点,并非作者的观点。此外,“犀牛和獭虾蟆则不可能是美的”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袁枚为清朝文人,其创作的《秋兰赋》不属于材料二论述的“汉赋”概念范畴。同时,“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更侧重于通过描写外物来表达作者内在的心理感受,与材料二中“人这时不是在其自身的精神世界中,而完全溶化在外在生活和环境世界中,在这种琳琅满目的对象化的世界中”的观点相违背。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首先提出了一般人“美是物所固有的”的观点。
②接着以人们认为鲜花、明星、轻燕是美的,而布袋、犀牛、癞蛤蟆是丑的为例分析,引出关于“美”的看法,“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然后指出“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对比说人“高矮”和说人“美”的不同,得出“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③接着提出一种说法“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以康德、黑格尔、托尔斯泰等说法,进一步分析“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指出“美是心的产品”观点的不足。


展开余下试题④总结全文,“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得出“美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这一结论。
另:从“破立”的角度分析也可。
①“先破”:前两段提出“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分析加以否定“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第三段提出“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同样通过分析加以否定“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分别指出这两种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并加以反驳;
②“后立”:最后一段提出“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即“美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这一观点,并以欣赏古松为例,“再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从‘我’的方面说……从‘物’的方面说……”,从“物”与“我”两个角度进行说明。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材料一“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可见文学创作需要先有让人觉得“美”的“物”,即文学之“美”要有物理。虽然对于“美”,不同的人都不同的看法,但人们的审美总有一些公认的东西,作为网络小说,作家应注重对写作对象的选择,所描写的对象要契合人们的审美特征,符合美学特征,刻画的人物应展现人性之美;
②材料一“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可见不光要描写美的对象,展现“物理”之美,还要有要有人情“美”,“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作者本身的审美情趣高雅,就有可能创作出真正“美”的艺术,因此作家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避免作品的同质化、低俗化,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学创作氛围;
③材料二汉赋尽管呆板堆砌,但值得提倡的是“它们所力图展示的……是这样一个繁荣富强、充满活力、自信和对现实具有浓厚兴趣、关注和爱好的世界图景”,网络文学也要展现繁荣富强、充满活力与自信的内容,“人这时不是在其自身的精神世界中,而完全溶化在外在生活和环境世界中,在这种琳琅满目的对象化的世界中”,作家应该对现实具有浓厚兴趣、关注和爱好,力求在作品中构建琳琅满目的文学世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晨(节选)
王愿坚
这是座不大的二层楼,看样子是修葺过了,青灰抹过的砖缝,整整齐齐的,窗棂上也刷上了崭新的乳白色。但还是看出来了,不错,是它!看,从左数第二个窗子旁边,约有一尺见方的地方,砖是新补上的;原来那里被敌人打穿做了枪眼,一挺美造机枪的枪管就从那里伸出来。正门两侧窗框上的砖块参差不齐,像被谁用刀砍了一阵似的,那是被我们的机枪扫的,因为那里一挺汤姆式正封锁着突击道路……我漫步向楼上走着、看着,就是这些特征,把我引进一个深深的回忆里去了。
那也是这么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班连着向这座楼突击了两次都没有奏效,最后只好用爆破了。就在机枪压住了敌人的火力,爆破员挟着炸药冲向楼门的一瞬间,楼里一降乱,传来了敌兵的咒骂声和孩子惊乍乍的哭喊声。接着呼啦一下子,楼上几个窗子全打开来,五六个敌兵。每人手里抓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把他们狠狠地按在窗台上。孩子们哭喊着,挣扎着,两手悬空乱抓。拼命地踢蹬着小腿……就在这些娇嫩的小腿中同,一支支鸟黑的枪管伸出来,向着我们瞄准、射击了。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班长咬着牙向机枪射手挥了挥手,大声喊道:“停止,停止爆破!”
枪声暂时停止了,战场上顿时静下来。这种寂静是难耐的。孩子的哭声显得更凄惨、更揪心。窗上的孩子大部分都离开了,但还有两个敌兵仍然卡着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来晃去,一面大着胆子把脑袋从孩子身边伸出来,阴阳怪气地叫道:“炸呀!有种的来炸呀!”
没有比这再急人的了。望着敌兵那狰狞的面孔和那一条条乱踢乱蹬的小腿,我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心尖子仿佛被那些小腿蹬着,麻沙沙的疼。“怎么办呢?”我们的眼都转向班长了。班长还像冲锋前那样,单腿跪在窗前,脸颊紧贴着窗边的墙壁。汗,像小河一样流着,把墙皮湿了一大片。他眼里布满了血丝,凶得怕人,从和他相识以来,我就没有见到他的眼这么凶过。他就这么呆呆地望着,手正在扭动着胸前的衣扣,一个衣扣碎成两半,脱落了,又揪住了另一个……募地,他把揪在手里的一个扣子一扔,压低了声音命令道:“上刺刀!”
我和班长抬着梯子向楼房奔去。当敌人弄清了我们的行动,开始还击时,班长已经攀着窗口跳进楼里。我紧跟着他攀上窗口,他已把赶上前来的一个敌兵戳翻了。另一敌兵正一手抓着个孩子的衣领、一子提枪向窗口奔来,一见班长进来,竟举起孩子,恶狠狠地向他砸过来。就在这紧急的当口,只见班长把枪往臂弯里一挂,摊开双手,猛地接住了孩子。随着向后趔趄的劲儿,身子一侧歪,把孩子挡在胸前。可就在他这一转身的工夫,身体的侧面暴露给了敌人,敌人一个前进刺,刺刀戳进了他的肋下,他倒下了……
那场肉搏战结束了以后,因为我胳膊上受了伤,在继续向前进攻的时候,副班长要我留下来照顾班长,顺便收容一下那些孩子。我把孩子们哄到一个房子里以后,找了好大一会儿,才在这小屋里找到了班长,原来卫生员为了担架走动方便,把他背下来了。
我进房的时候,班长紧闭着眼睛,躺在水泥地上,正急促地喘息着,血,随着呼气,不停地冒肴血泡,从伤口里涌出来。在他身边趴着个小女孩儿,我认出,她就是拼刺刀时班长用手接住的那个孩子。她趴在班长的肩膀上,正叉开小手扒着他的眼皮,一面轻轻地叫道:“叔叔,你说,我长大了能找到我的爹妈吗?你说呀……”看见我进来了,慌忙停住了嘴。
“能,一定能……”半天,班长才应了声,随着睁开了眼睛。一看到我,指了指孩子说:“看,这孩子非要跟着我不行。知道么,这里是个孤儿院呀!唉,没爹没娘的……可那些狗东西……”他痛苦地咬住了牙,眉头皱起一个大疙瘩。每逢谈到敌人,他就是这个样子的。
他喘息了一阵,又伸手抚摸着孩子的头,问道:“珍珍,你长大了,除了找你爹妈,还干什么?”
“我就走!”孩子说,脸上流露出一种果决的神情,“我走了,嬷嬷就再也捞不着打我啦!”
这话说得真揪心。班长长抽了口气说:“看,孩子的心眼都给堵得死死的了。对于将来,这孩子要求得太低啦!”他抱着孩子的脑袋,仔细看了一阵,忽然脸色舒展开了,眼睛变得乌亮——每逢谈到顺心的事,他就是这个样子的。他向着我动情地说:“老刘啊,要是将来胜利了,再到这里来看看,那有多好啊!”
就在这时,卫生员带着担架来了,我们正要扶他上去,谁知他的伤势突然恶化了,喘息得更急了,血大口大口地涌上来。他竭力地压着喘息,向我望了一眼,伸手指了指口袋。他的意思我明白,是想找点什么留给孩子。但是,在一个突击班的战士身上能找到什么呢?我翻遍了他所有的口袋,只找到了一个小笔记本。他闭上眼睛,攒了攒力气,然后对着孩子说:“好孩子,记住!长大了以后,不管什么事,只要是为了将来的、是为了人民的,就应该下劲儿去做!哪管是一星半点……”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孩子怔怔地听着,还在一股劲地揉着班长的胳膊:“叔叔,你说呀!……”


展开余下试题但是,这位叔叔的话已经说究了,他永远不能再对她说什么了。
我知道,要让这么小个孩子懂得这个道理是困难的,但是,这是一个战士心里的声音,一个战士留下的遗嘱啊!我掏出钢笔,把这句话端端正正地写到小本子上,交给了孩子……
1959年9月9日
(有别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敌兵卡着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来晃去,还阴阳怪气地叫喊着挑衅的话语,这肆无忌惮的暴行显示出他们的凶狠残忍、冷酷无情。
B. “枪声暂时停止了,战场上顿时静下来。这种寂静是难耐的。”描绘了战场上突然的安静,突出了这种寂静带来的压抑感和紧张感。
C. 被班长接住的女孩,在班长受伤、紧闭双眼以及临终前都说过一句话“叔叔,你说”这两句话含义相同,都表达了女孩对父母的思念。
D. 小说中的班长和《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都是普通的革命战士形象,他们虽然性格不同,但是都不怕牺牲,对革命和人民无限忠诚。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砖块有的“是新补上的”,有的“参差不齐”,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展示了我们的军队曾经在这里进行过激烈的战斗。
B. 本篇小说既有对班长的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也有对突击队队员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等情节的设计,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合理真实。
C. 本篇小说和《百合花》叙述顺序不同,但在叙事风格上都同样细腻,善于通过紧凑的情节和紧张的氛围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D. 本篇小说叙述节奏较快,叙事性较强,而其另一篇《党费》在记叙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的描写和抒情,叙述节奏较为舒缓。
8. 文艺评论家侯金镜评价王愿坚写人物,“不着力写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而是捕捉性格闪出耀眼光辉的那一刹那,英雄人物完成自己性格的那一瞬间”。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作者捕捉“人物哪些那一刹那,那一瞬间”,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9. 文中很多地方都用了“班长”这一称呼,本可以用“他”代替,而不用“他”,坚持大量使用“班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B
8. ①在敌人挟持孩子射击的紧要关头,班长果断决策,刺刀作战,展现了一个刚毅果断、勇敢无畏的勇士形象。②在冲进楼房肉搏的当口,班长直接用身体护住孩子,惨遭刺伤,展现了一个奋不顾身、无私忘我的英雄形象。③在生命垂危之际,班长不顾自己的伤痛,一心想着留给孩子更多些嘱托,展现了一个关爱后代、胸怀博大的长者形象。
9. ①有利于人物塑造:大量使用“班长”这一称呼,突出了班长 身份和领导作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决策和行动背后的意义。②有助于情感表达:使用“班长”这一称呼,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战士们对班长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和感染力。③保持叙事的连贯性:使用特定的称呼来指代特定的人物,避免使用“他”时可能产生的混淆和中断,使故事的叙述更加流畅。④突出小说的主题:通过大量使用“班长”这一称呼,有助于突出班长作为革命战士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C.“这两句话含义相同,都表达了女孩对父母的思念”错误。第一句隐含着女孩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第二句话是在班长临终前,女孩希望班长能够给她留下一些宝贵的话语或者嘱托。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有对突击队队员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等情节的设计”错误。本文并没有设计突击队队员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的情节,而是重点突出了突击队队员关心孩子、英勇战斗的情节。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班长还像冲锋前那样,单腿跪在窗前,脸颊紧贴着窗边的墙壁。汗,像小河一样流着,把墙皮湿了一大片。他眼里布满了血丝,凶得怕人,从和他相识以来,我就没有见到他的眼这么凶过。他就这么呆呆地望着,手正在扭动着胸前的衣扣,一个衣扣碎成两半,脱落了,又揪住了另一个……募地,他把揪在手里的一个扣子一扔,压低了声音命令道:‘上刺刀!’”可知,在敌人挟持孩子射击的紧要关头,班长果断决策,刺刀作战,展现了一个刚毅果断、勇敢无畏的勇士形象。
由原文“另一敌兵正一手抓着个孩子的衣领、一子提枪向窗口奔来,一见班长进来,竟举起孩子,恶狠狠地向他砸过来。就在这紧急的当口,只见班长把枪往臂弯里一挂,摊开双手,猛地接住了孩子。随着向后趔趄的劲儿,身子一侧歪,把孩子挡在胸前。可就在他这一转身的工夫,身体的侧面暴露给了敌人,敌人一个前进刺,刺刀戳进了他的肋下,他倒下了……”可知,在冲进楼房肉搏的当口,班长直接用身体护住孩子,惨遭刺伤,展现了一个奋不顾身、无私忘我的英雄形象。
由原文“他竭力地压着喘息,向我望了一眼,伸手指了指口袋。他的意思我明白,是想找点什么留给孩子。但是,在一个突击班的战士身上能找到什么呢?我翻遍了他所有的口袋,只找到了一个小笔记本。他闭上眼睛,攒了攒力气,然后对着孩子说:‘好孩子,记住!长大了以后,不管什么事,只要是为了将来的、是为了人民的,就应该下劲儿去做!哪管是一星半点……’”可知,在生命垂危之际,班长不顾自己的伤痛,一心想着留给孩子更多些嘱托,展现了一个关爱后代、胸怀博大的长者形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由原文“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班长咬着牙向机枪射手挥了挥手,大声喊道:‘停止,停止爆破!’”“募地,他把揪在手里的一个扣子一扔,压低了声音命令道:‘上刺刀!’”可知,文章中下达命令的是班长,所以,大量使用“班长”这一称呼,突出了班长的身份和领导作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决策和行动背后的意义。
由原文“‘怎么办呢?’我们的眼都转向班长了”“我和班长抬着梯子向楼房奔去。当敌人弄清了我们的行动,开始还击时,班长已经攀着窗口跳进楼里。我紧跟着他攀上窗口,他已把赶上前来的一个敌兵戳翻了”可知,当遇到紧急情况,大家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大家就把目光移向班长,当遇到危险时,班长身先士卒,所以,使用“班长”这一称呼,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战士们对班长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和感染力。
“他”是代词,本文涉及到很多人物,使用“他”容易造成指代混乱和叙事中断,而使用“班长”这一称呼,用来指特定的人物,能够保持叙事的连贯性,使叙事更加地流畅。
本文塑造了一个刚毅果断、勇敢无畏、奋不顾身、无私忘我、关爱后代、胸怀博大的英雄形象。文章通过大量使用“班长”这一称呼,有助于突出班长作为革命战士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十四年,太宗以高昌平,召侍臣赐宴于两仪殿,谓房玄龄曰:“高昌若不失臣礼,岂至灭亡?朕平此一国,甚怀危惧,惟当戒骄逸以自防,纳忠謇以自正。黜邪佞,用贤良,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以此慎守,庶几于获安也。”魏征进曰:“臣观古来帝王拨乱创业,必自戒慎,采刍荛之议,从忠谠之言。天下既安则恣情肆欲甘乐谄谀恶闻正谏。张子房,汉王计画之臣,及高祖为天子,将废嫡立庶,子房曰:‘今日之事,非口舌所能争也。’终不敢复有开说。况陛下功德之盛,以汉祖方之,彼不足准。即位十有五年,圣德光被,今又平殄高昌。屡以安危系意,方欲纳用忠良,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24届安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