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31 2024-04-12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十校联考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十校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含答案)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既然艺术鉴赏是主客体的感情交流活动,那么,鉴赏者就不是完全被动的受感染者。作为审美主体,他有很大的能动性,是艺术形象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当然,他不是艺术生产过程中的参与者,而是消费过程中的参与者。王朝闻把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叫作“再创造”。他说:“艺术形象,其实不过是借有限的但也就是有力的诱导物,让欣赏者利用他们的那些和特定的艺术形象有联系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接受以至‘丰富’或‘提炼’着既成的艺术形象。”②既然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的心理活动,那么,不同的鉴赏者对于某一部作品的艺术感受,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正如鲁迅所说:“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当然,因为鉴赏的是同一部作品,作家所提供的信息——诱导物是相同的,所以鉴赏者的再创造也不至于离题万里;而是大同小异。
③在艺术鉴赏活动中,先是鉴赏者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在感受的基础上,就进入体验。体验是鉴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因为没有体验,就不能进入作品的规定情景;没有体验,就不能深切地感受形象的情感精神。鉴赏者是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而再体现在头脑中。体验是以本人的记忆为基础的。演员在体验角色的感情时,需要在生活库存中唤起自己的情绪记忆;读者在鉴赏艺术形象时,也需要在生活库存中唤起自己的形象记忆。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那就无从体验,也就无从“再体现”或“再创造”。但即使在同一或相近的社会形态中生活的人们,其人生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再创造的艺术形象就必然有所差别。所以外国人说: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④艺术鉴赏的另一重要心理因素是想象,想象在创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鉴赏活动中也占有同样重要的位置。鉴赏者总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丰富艺术形象。生活是无限广阔和无限复杂的,而艺术则只能用有限的画面和有限的笔触去表现它,作者选取典型情节和典型人物,抓住特征性的几点,加以勾勒,诱导读者、听众用想象加以补充,这样才能余味无穷。如果写得太实,不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那倒反而索然无味了。马远的绘图《寒江独钓图》,只画一个老人坐在小船头上独钓,画面很简单,但能引起读者的想象:这大概是一个高士,避开世俗的纷争,独钓寒江,恬然自得。欣赏音乐,想象的作用就更大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里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写的就是欣赏音乐时的想象和联想。如果连最起码的想象力也没有,那是根本无法欣赏艺术作品的。电影里有蒙太奇的组接,小说里的情节也有跳跃,没有想象就连续不起来。至于象征主义作品,意识流艺术等,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更不行了。当然,鉴赏者的想象是以艺术形象所提供的信息为,基础的,不能离开它而胡思乱想。否则就离谱了,那就不叫艺术鉴赏。
浏览完整试题
⑤艺术鉴赏还有一种心理因素;叫移情作用,艺术作品是以情感人的,审美主体被感动之后,激发起了相应的感情,又将这种感情外射到审美对象身上去。这就是情感的交流。当然,这种交流是有条件的。首先,审美对象作为客体,它必须是美的,然后才能打动审美主体。但是,若把鉴赏活动仅仅看作是审美客体以美感感情打动审美主体,而审美主体似乎完全是被动的,那也不合乎事实。因为移情作用实际上是存在的。杜甫诗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鉴赏自然美时移情作用的例子。鉴赏艺术美也是一样。人们常常进入角色,与之同喜同悲,同笑同哭,为古人担忧。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记载:一个英国老太婆看《哈姆莱特》,到最后决斗的一幕,大声警告哈姆莱特说:“当心呀!那把剑是上过毒药的!”类似的例子尚多,这都说明观赏者的感情是外射到审美对象上了。当然,完全达到物我同一,失却了理智,也并不好,枪杀演坏人的演员就是极端的例子。布莱希特提出了“间离效果”的表演理论,要求演员在感情上与角色保持距离,从而避免使群众把对角色和演员本人的感情混合,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样,就必须要求鉴赏者亦情亦理,既能放纵感情,又能控制感情。
⑥艺术鉴赏不但是感受的过程,同时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所以在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中,还有再认识 再评价的因素。作者将他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表现在作品里,鉴赏者则通过作品对生活做出再认识和再评价。鉴赏者的认识水平可能低于作者,这样他就不能全部领会到作品的思想意义,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常见的。但是也有可能鉴赏者的认识水平高于作者,他可以从作者所描写的生活画面认识到更多的东西,这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少见。人们常说的“形象大于思想”,就是指这种情况。正因为艺术作品的思想不是直接说出的,而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有可能提供一些客观情况,让鉴赏者做出再认识与再评价。
(摘编自吴中杰《文艺鉴赏的审美特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艺术鉴赏这一主客体的感情交流活动中,鉴赏者不是被动的受感染者,而是具有主导地位的艺术消费过程参与者。
B.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的心理活动;因此,不同的鉴赏者对于同一部作品的艺术感受见仁见智,绝不可能相同。
C 只有生活经验越丰富,体验才可能越深切;因此,读者生活经验的丰瘠程度就决定着他的鉴赏艺术形象能力的高下。
D.艺术鉴赏既是感受的过程,也是认识的过程;鉴赏者认识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他对艺术作品思想意义认识的深浅。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在《阿Q正传》中刻画阿Q这个典型形象,勾勒他的癞疮疤、瘦伶仃、黄辫子等外形特征,以此引导读者用想象去补充人物形象。
B.京剧舞台上通过演员的趟马动作来表现战马的驰骋,通过演员的划船动作来表现涉水,这些都是通过调动观众的想象力而达到的。
C.“飞流直下三千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从这两句诗词名句中都可以看出人在鉴赏自然景物时的移情作用。
D.歌剧《白毛女》演出时,饰演黄世仁的演员因为表演太过逼真,差点被人枪杀,这足以表明移情作用在艺术鉴赏中是确实存在的。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④段的主要论点的一项是( )(3分)
A.“为使想象臻于完整,只有普通的生活经验、普通的认识和观察是完全不够的。”(布罗夫)
B.“想象是创造力,亦即综合的原理,它的对象是宇宙万物与存在本身所共有的形象。”(雪莱)
C.“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巴尔扎克)
D.“想象不断地吸收感觉里的养料,就愈有吸引力;它愈和理性结合,就越发高贵。”(歌德)
4.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包含哪些因素的作用?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4分)
5.什么叫“形象大于思想”?试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超然客公众号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酒香戏外
曾瓶
高明远在轩辕宫附近开酒坊,既酿酒,也卖酒。高明远卖酒有规矩,每天最多卖三十斤,每人最多卖二斤。每天卖完酒,高明远就去三泸茶园。
高明远去三泸茶园看戏,买票,有讲究。如果是陈三卿的戏,必买一个好位子,似乎离陈三卿越近越好,不怕花钱。如果没有陈三卿的戏,不管是哪个名角,都花最少的钱,进园即可。
相传, 陈三卿刚到三泸茶园演出,因相貌平平,脸上还有麻点,同行和观众并不看好。她演的是《挑帘打饼》。陈三卿一出场, 步法身段,时如蜻蜓点水,螃蟹行沙; 时如电闪风掣,云行雨骤; 时如垂柳摇曳,时如海棠婀娜。看戏的人,刚开始漫不经心,殊不知待几步金莲挪动,眼睛和耳朵,全到了陈三卿身上。一场戏下来,陈三卿让台下观众似醉如痴,掌声如雷。
①那天,高明远在观众席。
陈三卿有了名气,常有人请她到家中唱戏。为了热闹喜庆,名角要向主家献酒。陈三卿献酒,手中酒壶,必盛高家酒。
城隍庙北边的张记桐油店张老板,母亲七十八岁,生了病,临时决定,提前替母亲办八十大寿,冲冲病痛; 也临时邀约,请陈三卿来唱戏喜庆喜庆。 因是临时,一时难以凑上那么多高家酒。陈三卿也直率, 问张老板,我那几杯,应该准备好了吧? 张老板直点头。其实,张老板藏有心眼儿,他就不信,你陈三卿,能把酒城这家那家的酒喝出来?
锣鼓敲得昂扬激烈,唢呐吹得高亢喜庆,陈三卿端着酒献老寿星,她执酒壶,捧酒杯,正陪饮,酒刚进嘴,即如彩虹般喷射而出。陈三卿笑盈盈的脸陡然间结满冰霜,冷冰冰地说,不是高家酒!
张老板惊讶得嘴都合不拢,正要狡辩,陈三卿卸妆,对张老板拱拱手,告辞走人。
张老板还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问,陈师傅,怎了?
陈三卿不停脚,说,你坏了我的规矩。
这事,很快传开了。 高明远心里鼓胀着一句话:以后,陈师傅,你喝高家酒,收成本价。高明远这话,没机会说。陈三卿喝酒,用不着她到高家酒坊买。
展开余下试题
这天,排轮子买酒的长龙中出现了陈三卿。尽管换了戏装,一眼, 高明远就看到了。嘴巴,差点惊歪了,但很快镇住神,问,陈师傅,今天什么日子,你亲自来? 不管如何掩饰,还是有些磕磕巴巴,语气里,是满当当的惊诧,甜丝丝的欢喜。
②陈三卿像还在舞台上,甩出很多笑意,像要把阳光摘下来,给高明远抛过去,说,高师傅,未必你家的酒坊,我就来不得? 得看日子,才来得?
高明远被晃得有些头晕,说,陈师傅那么忙,完全可以叫人来。陈三卿说,今天得亲自来,其他人来要不得。
高明远的脑子使劲转,想,今天是什么日子?
陈三卿说,驻蓝田坝的皮团长,叫卫兵送来信,要下午去他那里唱戏。买上高家酒,带过去,正好。
望着排着轮子买酒的人头,高明远喊叫起来,陈师傅,前面来,你要去皮团长那边,你先买。
陈三卿没挪脚步,说,排起,排起,挨着轮子,规矩,坏不得。
陈三卿不动,高明远没办法。陈三卿前面,排着十好几人。 高明远打定主意,如果到陈三卿那里,酒,卖完了,就去酒坊取,破规矩,也要陈三卿买上。
运气还好,轮到陈三卿,坛里还有三四斤。高明远问,陈师傅,两斤酒,够不?
陈三卿眼波如酒般明媚亮堂,边笑,边问,不够又怎样? 规矩,高师傅忘了?
高明远的脸大红一片,他心里有些抱怨,你就不能找一个人和你一起来?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
陈三卿像根本不知道高明远的心思,说,够了。多了,误事。
陈三卿接过高明远递过来的酒坛,那是她自带的一个翡翠绿瓷坛,从手袋里拿出一张戏票,递给高明远,声音像从街石下面飘上来,明天晚上,我的戏!
戏票上那个座位, 高明远一看,惊讶得不得了。陈三卿的戏,每一次,他都买最好的位子,不怕多花钱。陈三卿给的票上那个座位,花钱都买不到。那种座位,留给重要人物,不是钱不钱的问题。 自己是重要人物? 高明远的心,跳上跳下。
《杀端方》,高明远看过,讲的是清末同盟会联络鄂军起义,杀了端方,掀翻了大清朝的事。高明远看过的《杀端方》,不是陈三卿演的,陈三卿演这出戏,演什么角色? 端方?议员龚向全?
陈三卿笑,到了,就知道了。
③陈三卿的笑声像钻进了陶坛瓷坛,酒香比往日浓了好多。她的眉眼上,似乎挂着什么期许,声音压得很低,说,谢谢你,天天都来捧场!
高明远像被电击一般,原来,那个台上演出的陈三卿,看到了台下的自己啊! 并且还场场都记得清楚! 高明远拿着戏票,像丢了魂。
第二天,卖完酒,高明远急匆匆去三泸茶园。卖酒的时候,听人讲,昨晚蓝田坝那边在抓共产党。驻扎在城里的张团长,带着队伍,去蓝田坝那边,冲进皮团长的军营,抓人,还放了枪,打死一个,抓住一个,其余的跑了。高明远三步并作两步往三泸茶园赶。
刚到门口,看见张贴栏里,贴着一张大大的告示:今天下午,陈三卿演出的《杀端方》,改为王三品演出《思子轩传奇》。
高明远向卖票的吴跛子打听。他想知道,陈三卿怎么样了? 现在在哪里?
吴跛子说,哪个晓得?有人说,被张团长带回来关在军营; 有人说,跑了,是共产党,她唱戏是给那些开会的人打幌子。
④高明远握着陈三卿送的戏票,呆立在三泸茶园门口。
不久,“泸顺起义”爆发。1926年12月1日,驻扎在蓝田坝的袁品文旅长以邀请军政长官参加军士训练学校毕业典礼为名,将驻防城区的李章浦旅长诱至蓝田坝逮捕。下午四时,袁品文旅长、陈兰亭旅长宣布起义。
中午,高明远推开酒坊大门,哪有往日排着长龙般买酒的队伍!
一人立在酒坊前,冲高明远喊,高师傅,来两斤酒!
高明远满脸惊喜,你还活着?
陈三卿一脸灿烂,像被龙透关顶上的朝霞涂过抹过,笑盈盈地说,起义成功,来点酒,好好庆祝!
仍是那个翡翠绿瓷坛。
陈三卿接过高明远打好的酒,说,明晚,川南师范,我演《杀端方》。边说,边递一张票过来。
很多年后,高明远早已离休,坐在轮椅上,酒城党史办的人找到他,送上一份资料,请高老帮忙把关。
资料写道:陈三卿,女,四川泸县人。1906年生,192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泸县特支宣传委员、组织委员。1926年12月参加“泸顺起义”,任泸县特支副书记、泸纳军团联合军事政治学校副教导员。1927年4月22日,随起义军在与川黔联军激战中,牺牲于酒城龙透关。
高明远捧着那份只有三页纸的资料全身不住颤抖,过了很久,才说,我是由她引上革命道路的。
党史办的人拿着录音笔,他们希望从高明远那里,得到一些珍贵史料。
沉默良久,高明远才说,她的川剧,唱得真是好!《挑帘打饼》你们听说过吗?《杀端方》你们听说过吗?
说着说着, 高明远就哼唱起来。眼泪,滴在资料上,像一朵朵清明时节的花。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高明远卖酒有规矩但是又想为了陈三卿打破规矩,体现他作为商人讲人情、灵活变通的一面。
B. 陈三卿因张老板冒用高家酒而中途罢演,既表现其品酒水平之高,又说明她对规矩的坚守。
C.“多了,误事”,这既是陈三卿不想多买酒的理由,又暗示她去皮团长那里不仅仅是唱戏。
D. 再见到陈三卿时高明远满脸惊喜,流露出对陈三卿的真切挂念,与打探陈三卿消息相照应。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句子①单独句成段,强调高明远在“观众席”,极言普通,与后来看陈三卿的戏必买好位子构成对比。
B. 句子②中“甩出”“抛过去”等词语将陈三卿的笑意具象化,彰显出陈三卿阳光热情的心理状态。
C. 句子③从高明远的视角表现陈三卿笑声的穿透力,也写出高明远得到陈三卿赠票后内心的欢喜。
D. 句子④中手握戏票“呆立”的高明远像一尊雕像,满溢出他得知陈三卿是共产党员时的茫然失措。
8.“酒香戏外”作为文章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9. 高明远对塑造陈三卿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①,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 ”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 ”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 ”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盂尝君出记②,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愤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展开余下试题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曰:“以何市而反 ”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②记:布告。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驱而之薛A使吏召诸民B当偿者C悉来D合券E券遍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存,在文中是“安慰、慰问”的意思,与曹操《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存”意思相同。
B.比,“等同、和 一样”的意思,与《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意思不同。
C.何市,意为“买什么”。《赤壁赋》“而今安在哉”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
D.期,读jī,“一周年,满一年”的意思,与《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冯谖托人介绍成为孟尝君的门客,未表现出任何才能,却通过多次弹剑而歌一再要求提高自己的待遇,而孟尝君则有求必应。
B.冯谖经门客推荐去孟尝君的封地薛邑收债,临行前,他问孟尝君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看什么是我家里缺少的就带些回来吧。
C.冯谖到达薛邑后,召集欠债的人核对契券,核对完后,假传孟尝君的命令,当场烧毁契券,将债务一笔勾销,百姓感激孟尝君的仁慈。
D.文章从写冯谖受人轻视,到写他焚券“市义”,再到后来“迎君道中终日”的情景,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过秦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4.冯谖“市义”的目的是什么 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酬李袁州嘉祐
窦叔向
少年轻会复轻离,老大关心总是悲。
强说前程聊自慰,未知携手定何时。
公才①屈指登黄阁②,匪服③胡颜上赤墀④。
想到长安诵佳句,满朝谁不念琼枝⑤。
[注]①公才:指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②黄阁:代指宰相。③匪服:不胜任,不称职。④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借指朝廷。⑤琼枝:比喻贤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句提及人们年轻时聚散的常见心态——轻会轻离,微微透露出懊悔之意。
B.作者想到未来之路,姑且自我安慰,却又因不知何时能与朋友相见而伤感。
C.颈联写李嘉祐之才与三公相当,朝廷却说他不适合做宰相,令其愧疚至极。
D.本诗以典雅语寄托真挚情,借酬唱之词写出了对人生复杂滋味的深切感受。
16.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树木和泉水,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叠词的运用使句子充满了韵律感。
(2)苏询在《六国论》中解释了齐、赵两国灭亡的原因,他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而对于赵国灭亡,他感叹道:“_________”。
(3)杏花象征意味浓郁,它代表春意盎然,象征生机勃勃,还寓意幸福。比如唐宋诗句“_________,_________”。(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大海之 ① ,让人难以想象。人之视线所及,实在微不足道。大海之清吟澎湃,让人无法表达。人之听力所至,引发万千情思。
相较于观海,我更倾心于听海。观海,看到的是海的浩瀚;听海,听的是海的神韵。听海的最佳时刻,当属深夜。夜深人静,喧闹隐去,漫步海滩,静听海浪轻舞发出的 ②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静夜听海,每个人听到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境遇不同,心情不同,听海的韵味自然不同,这是我们与大海的深情对话。
我听到“海燕”的怒吼,听到“老人与海”的独白,听到“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的幽静,听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激动。听海,又听到这首熟悉的《大海》:“如果大海能够,带走我的哀愁,就像带走每条河流……”张雨生的嗓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从海的深处传来。它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哪怕尘世的波涛再汹涌激荡,但是无法阻挡我们在深夜静心听海。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调整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网络暴力屡禁不绝。一些人一旦遇到社会热点的“火苗”(A),就会在网络上掀起燎原之势,通过施加网络暴力逼迫当事人“就范”(B)。虽然这当中可能存在着最朴素的正义感,有种“出一口恶气”的简单想法;①,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炮制谎言谣言,妄图浑水摸鱼。然而,躲在角落“按键伤人”的行为,无论如何,②,为社会所不容。要知道,任何一点“唾沫星子”,在数以亿计的网民规模下都有可能酿成一场颇具危害的“暴风雨”(C)。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话筒,人人也都有马甲。但这不意味着,匿名就能成为“保护伞”(D),虚拟就可以是“免罪牌”。这不仅是道德倡议, ③ 。最高法明确表示,让人格尊严免遭网络暴力侵害;最高检也提出,坚决惩治网暴“按键伤人”。依法严惩以“网络暴力”侵害人民人身权利的相关犯罪,正在成为全社会一致的愿望、凝聚的共识、务实的行动。
20.文中标示的四个双引号的用法,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3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从句式结构的角度赏析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上岸”是当前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用语,一般就是指终于通过了某次考试或终于完成了某项既定的目标。有人说,生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上岸”,才能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稳定的大陆;也有人说,人生若只剩下“上岸”,人就会被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追赶,再也无法享受随机和未知带来的惊喜。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和概括文本信息、对获得的信息及其表述逻辑做出评价的能力。A项歪曲原文语意,存在夸大其词、冗余信息的错误。原文是
上一篇:
《致大海》课后练习
下一篇:
2023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24届浙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