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1  2024-04-19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
《望海潮》课堂作业
《望海潮》课堂作业
【基础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堑(qiàn) 堤沙(dī) 千骑(qí) 都门(dōu)
B.凝噎(yē) 暮霭(ǎi) 老叟(sōu) 罗绮(qǐ)
C.重湖(chóng) 叠巘(yǎn) 嬉嬉(xī) 骤雨(zhòu)
D.箫鼓(xiāo) 珠玑(jī) 参差(cān) 羌管(qiāng)
2.下列诗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B.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C.烟柳画桥,风帘翠暮,参差十万人家。
D.羌管弄情,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个秋天)
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
C.东南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D.重湖叠巘清嘉。(清秀美丽)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树绕堤沙        云:像云一样茂密的
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盈:到处是
C.异日图将好景       图:描绘
D.天堑无涯         天堑: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6.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俗称宋词。早
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
B.词一般有两段,在词中叫“阕”。“阕”就是“遍”,因此,词中的“遍”就是音乐乐
曲的一段,上下两阕就是由两段乐曲组成的一个曲子。
C.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
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D.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晏殊、柳永、李清照、晏几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词人
有辛弃疾、苏轼、秦观、周邦彦、岳飞、陈亮、陆游等。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A.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慢词。他善于铺叙,把写景、
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其词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
B.“苏门四学士”指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
C.《稼轩长短句》《东坡乐府》都属词集。
D.《珠玉词》《白石道人歌曲》《雨霖铃》的作者分别是李清照、姜夔、柳永。
8.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
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描写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
(3)《望海潮》一词中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和居民住宅的雅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
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


浏览完整试题(5)柳永《望海潮》中写钱塘江堤上树木茂密如云,钱塘江江水澎湃浩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
反映出来了。同时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7)《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运用夸张手法,具体描写杭州富庶繁华景象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描写了杭州的典型景物:圆
若宝镜的湖面、重叠的山岭、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词人以工整的对联,高度凝
练的语句,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了,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9)《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以不同季节的花来描绘西湖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
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
卷。 
(11)《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达官贵人游乐的场景:成
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声势。 
【课文阅读】
一、下图是一位教师讲授本词时所用的示意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该教师总结了四方面“夸”的内容,现隐去其中两处,请补充出来。

2.示意图指出本词属于“干谒”题材,而孙何则是当时的两浙转运使。请问“干谒”是什么意思?由此推断柳永极力铺陈杭州景象的缘由是什么?


二、阅读课文《望海潮》,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首“形胜”“繁华”四字是点睛之笔,一开头便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自“烟
柳”开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和“繁华”。
B.上片用“怒涛、霜雪、天堑”等色彩鲜明有气势的词,展现大潮劈面奔涌而来的气势;
下片用“清嘉”等优美舒缓的词语,突出西湖清幽的美景。
C.作者善于运用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千骑拥
高牙”,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表现了柳永词婉约的特点。
D.本词全篇构思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形容得体,
极力铺叙描写,体现了柳永词慢词的特点。
2.有评论家说“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请简要分析。


3.《望海潮》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词人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课文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乙:(宋)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1)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释:(1)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词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结以“都忘却,平生志”,以美景映哀情。
B.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
C.柳词上片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杭州宁静的生活景象。
D.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2.清刘熙载《艺概》说“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下列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C.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D.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3.“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请结合两首词的词意简要分析。


三、阅读两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甲:课文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乙:(宋)秦观《望海潮①》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②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③。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时秦观自会稽(今浙江绍兴)还里,访隋氏陈迹。②万井:古代以八家为一井,指人口稠密众多。③纹锦制帆:隋炀帝以锦缎制船帆。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官女洒明珠于龙舟上,以拟雨雹之声。爵马鱼龙:爵,同“雀”。指各种鱼龙雀马之类的戏玩之物。
1.对比柳、秦两首《望海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所创制,柳词所写的城市是杭州,秦词所写的城市是扬州。
B.柳词下阕“羌管弄晴”三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弄晴”“泛夜”互文见义,“嬉嬉”二字,将渔翁与采莲姑娘欢乐的神态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C.秦词上阕“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人才,“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着春光。


展开余下试题D.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描摹城市的盛况:疆域辽阔,人口稠密,景色优美,人们生活奢华。
2.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
不同?试做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近
柳 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
B.作者很注意上下片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句,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
D.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2.词的上片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少 年 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①?狎兴②生疏,酒徒萧索③,不似少年时。
(注)①前期:往日的约定或志向。②狎兴:狂放游乐的兴致。③萧索:零散,稀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由秋日中的长安古道起笔,低沉伤感,为全词蒙上了一层愁绪。
B.“夕阳”三句写词人眼前的景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之景。
C.“归云”乃作者自喻,“一去无踪迹”表现其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
D.“不似少年时”含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眼下处境的失意之情。
2.“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极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宋朝美学,为什么那么高级?
“杨柳岸,晓风残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朗读并背诵全文”的经典之作有很多便是出自宋朝。
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范仲淹、司马光……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宋代文人”。
除了“引经据典”,书画经典在宋代文化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你可以在千年前的“航拍中国”《千里江山图》中一窥北宋风貌,也可以在“百科全书”《清明上河图》中看到千年前的市井生活。
一千年前,北宋都城无疑是闻名遐迩的“美食之都”。《清明上河图》上,有近半建筑为饮食店。《东京梦华录》提到的一百多家店铺、酒楼和各种饮食店也占了半数以上,而且,《东京梦华录》还介绍了近百种宋朝开封街头的美食与小吃,可谓是“东京梦华小吃录”。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茶酒花香之器在宋代各有专用,器物,便成了另一个流传于世的宋代标签。“万贯家财,不及宋纸一张,宋瓷一片。”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钓定,无不体现着繁华盛世的清澈素雅。
宋朝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被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其关键改进期、应用普及期及向外传播期都是在宋代。
纵观历史,宋朝的疆域并不算辽阔,武力值更是排不上位置,但就经济和社会繁荣程度而言,宋朝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
随着都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世俗文化大放异彩。勾栏瓦肆和百戏艺术的活跃,极大地刺激了市民文艺的发展,比如当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像鼓子词、诸宫调、讲史、说经、杂剧、南戏、话本、风俗画等等。可以说,中国的通俗性审美意识和艺术形式几乎都可以在宋代找到。
两宋时期,文学重心逐渐下移,这也是市民文化勃兴的标志。文学重心下移,是指:文学体裁从诗文扩大到词、曲、小说,与市井有了更为密切的关系;创作主体从士族文人扩大到庶族文人,进而扩大到市井文人;文学的接受者扩大到市民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大众。北宋文人相对安逸,又基于崇雅的观念,追求日常生活的文人化和精致化,更把诗酒相得、谈文论画、宴饮品茗的日常交谊视为生活基础,文会雅集则是这种生活的集中体现。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之文明,历千載演进,造极于赵宋”。花、香、画、茶、瓷器,当然都不是宋人的创造,但却是由宋人赋予了雅的品质。
宋朝的人文风气和雅趣是值得当下我们的生活借鉴的。
在宋朝,官方和民间都能进行高度审美,贵族文化和大众文化有机会交叉碰撞……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大俗与大雅,生活在宋代,不“美”也难。
而今天与宋朝的连接点,恰巧是一种“生活美学”。如今,部分由日本美学传递而来的大朴若拙的“佗寂之美”“匠人精神”,都能在宋代器物中找到源头,而宋代的极简风格,又能和当代艺术精神相契合。
如果要给宋朝贴个标签,“懂生活”当为其一。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观瀑、采菊、诗歌、绘画……“美”是宋代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平常事。
而当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生活化”也不再是新鲜事。追本溯源,中国本土的思想传统里面,艺术与生活、创造与欣赏从来都是内在融通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典美学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
今日,我们能从宋朝学到的,可能并不仅仅是“雅俗共赏”的宋代美学,也并不只是独特诗意的审美概念,更在于如何让“美”融入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既是宋代的书画经典,也展现了宋代的文化兴盛。
B.宋朝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表现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成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C.宋朝经济和社会繁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
D.美是宋代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平常事,他们让美融入生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行文,论证了宋代美学的特征、兴盛原因及意义。
B.文学体裁扩大,创作主体扩大,文学接受者扩大,标志着两宋市民文化的勃兴。
C.北宋文人追求日常生活的文人化和精致化,赋予了花、香、画、茶、瓷器雅的品质。
D.让美融入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是宋朝美学给我们的启示。


展开余下试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朝都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世俗文化大放异彩,促使了审美意识的觉醒和艺术形式的增加。
B.宋人所创造的审美形态和由此所产生的审美风貌直接影响了后人的“侘寂之美”“匠人精神”。
C.海德格尔提出“诗意的栖居”,主张将生活诗化,在诗化的生活中获得巅峰的存在体验,这与宋朝的“生活美学”是相通的。
D.当今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现状要求我们从宋朝的人文风气和雅趣中寻找解决的办法。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读 柳 永
梁衡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但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歪打正着的成就,揭示出了做人成事的道理。柳永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三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捱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亲自圈点放榜时,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他只有卖词为生。这种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体味,还有皇家的冷淡,倒使他一心去从事民间创作。他是第一个去到民间的词作家。这种扎根坊间的创作生活一直持续了十七年,直到他终于在47岁那年才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小官。
歌馆妓楼是什么地方啊,是提供享乐,制造消沉,拉你堕落,教你挥霍,引人轻浮,教人浪荡的地方。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这里也要魂销骨铄,化做一团烂泥。但是柳永没有被化掉,他的才华在这里派上了用场。成语言:脱颖而出。锥子装在衣袋里总要露出尖来,宋仁宗嫌柳永这把锥子不好,“啪”的一声从皇宫大殿上扔到了市井底层,不想俗衣破袍仍然裹不住他闪亮的锥尖。
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是自己的词。比如这首已传唱九百年不衰的名作《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一读到这些句子我就联想到第一次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那时照相根本不用选景,随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图。现在你对着这词,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无尽,美不胜收。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限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无大无小,贵贱不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鹤冲天》中柳永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才华有充分的信心,并且幻想有一番大作为。
B.柳永本想考取功名,却无奈地落到了市井之中,但“奉旨填词”的他反而在逆境中获得人生的精彩。
C.作者说读《八声甘州》有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是用类比的方式赞扬了《八声甘州》杰出的艺术成就。
D.文章标题为“读柳永”,既是读柳永的作品,更是读柳永的人生。作者认为只有深入民间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本文是如何表现柳永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语言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如果说苏轼通过“以诗为词”的途径,建立了豪迈词风,从而使作为“艳科”的词提高了文学地位,并与传统文学___________,那么,柳永则通过“以赋为词”的方式,使慢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在柳永生活的那个年代,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中传唱,柳永勇于摒弃传统的偏见,创作、填写大量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___________,齐头并进。如果没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望海潮》课”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