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学考模拟卷

阅读:72  2024-05-18
标签:统编版 高二 学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2]
《乡土中国》学考复习基础概念68练(判断题)
《乡土中国》基础概念68练
(资料编写者:瑞安十中尹瑞文)
指出以下说法的错误之处:
1.以土为生的乡下人黏着在土地上,稳定,少变化,但经常流动。
2.老死不相往来是指村庄内部成员之间的隔阂。
3.乡土社会是不讲究礼俗的社会,这点与法理社会有本质差别。
4.乡土社会不依赖于血缘和地缘的融合,是富于地方性的。
5.乡土社会的地方性形成了熟悉社会,熟悉社会也就是法治社会。
6.法理社会是“熟悉人”的社会,社会成员之间为了完成一件任务而不得不团结。
7.乡下人被城里人视为愚蠢并不是因为不识字,是因为没有见过世面。
8.在乡下生活,村民之间由于太过熟悉,文字的意义并不那么大,但语言是必要的。
9.婴儿不会语言,母亲却可以理解婴儿在别人看来毫无意义的音节,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乡土会中,文字的意义很大。
10.乡下人经常面对面接触,所以需要文字。
11.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12.乡土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不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13.虽然乡土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通过言传身教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但人与人之间依然需要语言沟通。
14.乡土社会是有文字无语言的社会,语言不是必需的。
15.由于乡土社会的稳定性(从出生到死都在一个地方,不轻易迁居),人们生活所需要的经验多,文字是必不可少的。
16.差序格局是指以自我为中心的、没有亲疏之分的人际关系格局。
17.团体格局是指以契约精神为行为规范的,不平等的人际关系格局。
18.西洋社会是界限并不分明的团体格局,而中国社会则是界限分明的差序格局。
19.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中讲交情,而我们的差序格局是攀关系。
20.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这个比喻,形容西洋人的团体界限并不分明。
21.在西洋,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子、孩子和父母,这表明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22.西洋社会里,孩子成年后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宿费,这反映了西洋家庭内部缺乏人情味。
23.在中国,“家庭”的范畴往往不清楚,但“自家人”的范畴是清楚的。
24.我们的社会关系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这个比喻说明我们的社会关系界限是很清楚的。
25.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形成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个比喻形容人与人之间无贵贱、亲疏、远近之分。
26.孔子注重“推己及人”,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可见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相爱”本质上是相同的。
27.孔子的“推己及人”本质上是自我主义,中心是自己,这就是团体格局。
28.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从这段对话可知,孔子反对自我主义。
2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可见孔子做事并非从自我中心出发,这就是差序。
30.孟子以杨、墨作对比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利天下为之。”孟子抨击二者:“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可见,孟子反对自我主义,这反映出儒家的差序格局。
31.“树倒猢狲散”这个俗语形容人走茶凉,势态炎凉。中国人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不会因中心势力的消亡而消失,这就是势态炎凉。


浏览完整试题32.差序格局是由无数的陌生人关系搭成的网络,并非是以个人为中心的道德格局,因此不存在道德双标(道德与法律根据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伸缩)。
33.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因此存在道德双标。
34.乡土社会的传统道德体系中欠缺差序分明的“兼爱”观念,但并不欠缺个人对团体的道德要素。
35.儒家所谓“孝悌忠信”这类道德要素都只是针对团体关系, 而非针对私人。
36.西洋家庭主要是生育儿女,但其他经营的事务也很多,反映出严格的团体界限。
37.乡土社会中,夫妻关系只注重生育儿女,并不注重事业的合作,经营的事务很少。
38.乡土社会中,家的主轴是父子和婆媳,而夫妇之间感情热烈,原因是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都拉了进来。
39.《百合花》中刚参加工作的通讯员在女性面前表现得如此“忸怩”,这反映出现代社会中的男女有别。
40.乡土社会讲究男女有别,夫妻间的最佳关系应为夫唱妇随,如李清照与赵明诚。
41.乡土社会是“法治”的社会,而非“礼治”的社会。
42.乡土社会中,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并不依靠长期沿袭下来的无形的传统与教化来维持。
43.现代社会是“法治”的社会,法不需要依靠有形的权力来维持。
44.礼治秩序是的维护主并不依赖于人们的道德自觉和社会舆论的监督,而是依靠严格的法律制裁。
45.在乡土社会中,长辈有权对晚辈进行教诲和指导,而晚辈却没有义务尊重和维护长辈的尊严,这就是礼治秩序。
46.在乡土社会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和支持,这就是法治秩序。
47.乡土社会是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请教老人会知道所有,依照着做就行,这就是法治秩序。
48.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是对法律的服从,而不是对规矩的服从。
49.乡土社会的理想状态是每个人自觉地认同和遵守规矩,内化为良心和习惯,但也需要外在监督。
50.乡土社会,人们在发生纠纷时主张利用诉讼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利用传统的礼治秩序来调解。
51.在乡土社会中,最理想的维持秩序的手段是打官司而非教化。
52.现代社会中,“横暴权力”以监督权利、义务与维持契约为特点,而“同意权力”以阶级斗争为特点。
53.乡土社会通常是“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的混合。
54.在现代社会中,既不推崇“横暴权力”,也不在乎“同意权力,“无为政治”是最现实也是最理想的。
55.乡土社会是由教化权力或长老统治的“无为政治”的社会,无为政治的本质是不受各种条件限制作用下某种程度的“无能为力”。
56.长老是乡土社会中行使教化权力的主体。德高望重的长老因其积累的经验被众人承认,但是并没有掌握社会话语权。
57.长老权力之所以能长久维持乡土社会的秩序,是由于乡土社会的开放性和长幼有序的传统。
58.长老没有强制年幼者教化的权力,被教化者依然有选择的机会。
59.长老权力虽然具有法律强制性,但在乡村礼俗的影响下,并没有占据道德的制高点。
60.血缘社会的
标签:统编版 高二 学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乡土中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