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21 2024-09-06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
北京市清华附中朝阳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入学检测试卷
高三语文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 望京学校
2024.8.31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羲和“生十日”,夸父“与日逐走”,后羿“射九日”……我国古代神话中与太阳有关的内容可谓精彩纷呈。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开始观测太阳,记录太阳活动。两千多年前《汉书•五行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探日工程也提上日程。我国的探日工程规划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射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验证多项太阳探测的关键技术,完成我国太阳空间探测“破冰之旅”;第二阶段,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探测太阳“一磁(太阳磁场)两暴(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现象;第三阶段,由易到难,实施日地L5点探测、太阳极轨探测和太阳抵近探测“三步走”计划,实现更精确地测定太阳磁场、确定太阳活动三维结构及预报空间天气等目标。
按照规划,2021年10月14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顺利升空,相隔不到一年,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夸父一号”也发射升空。“羲和”和“夸父”两颗卫星同时在轨工作,交相辉映,让人们再次领略到特有的中国式浪漫。
材料二
卫星在茫茫太空中飞行,要完成探日任务,如何准确获取自身的位置和速度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羲和号”搭载的原子鉴频太阳测速导航仪,在国际上首次在轨采用了原子鉴频原理,实时准确地确定太阳光的频率变化,进而获取卫星相对太阳的视向速度,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约1.5亿公里远的距离对太阳“明察秋毫”,这对卫星相机的指向精度和稳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卫星均采用平台舱和载荷舱固连的设计方法,平台舱活动部件的振动会不可避免地传递至载荷舱,影响了相机观测质量。“羲和号”大胆创新,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非接触式磁浮卫星平台,将平台舱与载荷舱物理隔离,使卫星相机拥有了超高指向精度和超高稳定度。
太阳Hɑ谱线能够直接反映太阳爆发的源区特征,因此,探测该谱线,对研究太阳活动尤为重要。以前对于太阳Hα谱线的探测只能在地球上进行,受大气干扰,探测数据经常不连续、不稳定。“羲和号”搭载了秘密武器——太阳Hα成像光谱仪,可以在太空对太阳Hɑ谱线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获得更加准确的观测数据,这填补了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
“夸父一号”也携带了自己的秘密武器——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日面矢量磁像仪、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和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这三大“法宝”既有组合优势,也有各自的特色和本领,能帮助“夸父一号”完成其他卫星从未完成的多项探日任务。
2022年8月,我国科学家向世界通报,升空不到一年的“羲和号”已经观测到了近百个太阳爆发活动,取得了丰厚的科学成果。同年11月,“夸父一号”刚刚升空不到一个月就获取了一项令人惊叹的探测成果——目前国际上唯一以近地视角拍摄的太阳硬X射线图像。“羲和”和“夸父”这两颗卫星,仿佛被科学家们赋予了来自远古神话的超凡力量,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浏览完整试题
材料三
带给我们光和热、让万物自由生长的太阳,也有“发脾气”的时候。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是空间灾害性天气的源头,会给航空航天、卫星通信等系统带来极大影响,会干扰定位系统,使GPS定位出现严重偏差,还可能造成输油、输电、输气管路的大范围断裂。全面认识太阳活动,为预报空间天气提供支撑,是当前各国探日工程的重要任务,我国的探日卫星也是带着这样的任务升入太空的。
我国的探日卫星在近两年踏上探日征途,既是科学技术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也是科学家们的有意之举。科学家们知道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大约以11年为一个周期。2021年至2022年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本次太阳活动峰年预期在2024年到2025年。我国的两颗探日卫星适时升空,正好可以记录这一周期内太阳活动由少变多、逐渐活跃直至达到高峰的过程,为预报空间灾害性天气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羲和”和“夸父”携手探日,会产出大量的观测数据,这些数据会及时对全世界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免费开放。目前,“羲和号”的科学数据已向全球开放共享,得到美、法、德等国太阳物理研究学者的广泛应用。与世界共享,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航天人的博大胸怀,彰显了中国文化中和谐共赢的理念。
(三则材料取材于陈海波、刘华、陈京、董雪盈等人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书》中记录了太阳黑子出现的时间、颜色、大小、位置等信息。
B.太阳极轨探测比太阳抵近探测的难度更大。
C.“夸父一号”可对日冕物质抛射进行探测。
D.“羲和号”和“夸父一号”在我国探日工程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羲和号”可以在浩渺太空中准确获取自身的位置和速度。
B.传统卫星的平台舱活动部件振动会影响卫星相机的观测质量。
C.太阳Hα成像光谱仪已经帮助“夸父一号”获得了多项探日成果。
D.“羲和号”在国际上首次获取了太阳爆发源区的高质量观测数据。
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阳活动可能会让使用GPS定位系统导航的司机开错路。
B.某地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间停电,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
C.太阳活动周期是我国科学家确定探日卫星发射时间的因素之一。
D.我国两颗探日卫星可以完整记录第25个周期的太阳活动过程。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关于“羲和号”“夸父一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字均来自神话。
B.可同时在轨工作。
C.均在近地视角拍摄了太阳硬X射线图像。
D.均可以为预报空间灾害性天气提供帮助。
5.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说明我国探日工程的发展有哪些特点。(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成而不倾,败而不亡,存乎其量之所持而已,智非所及也。量者心之体,智者心之用。用者用其体,体不定,则用不足以行;体不定而用或有所当,惟其机也。机者发而可中,而不足以持久,虽成必败,苟败必亡。故曰非智所及也。项羽、李存勖【1】战而必胜,犯大敌而不挠,非徒其勇也,知机之捷亦智矣,卒以倾亡者,岂智之遽穷乎?智则未有不穷者也。
【甲】项羽不足以持败,一摧垓下,遂愤恚失守而自刭,量不足以胜之也。藉令戢悻悻之怒,渡江东以为后图,韩、彭、英布非不可移易而必忠于汉者,收余众,间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汉亦疲矣。而羽不能者,量止于一胜之威,败出于意外而弗能自固也。【乙】李嗣源定入汴之策,既灭朱友贞,一入汴而以头触嗣源曰:“天下与尔共之。”卒为嗣源所迫,身死国灭,量不足以受之也。藉令忍沾沾之喜,以从容论功而行赏,人且喻于君臣之义,虽有大勋,亦分谊所当尽,嗣源虽挟不轨之心,无有为之效命者,自敛雄心以俯听。而存勖不能者,量尽于争战之中,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抑也。【丙】
汉高一败彭城,再败荥阳,跳身孤走,而神不为怵,故项羽终屈其难折之锋。宋祖端居汴京,曹彬为下江南,收六十余年割据不服数千里之疆土,而不轻授以使相,故功臣终安臣节而天下定。成大业者,在量而不在智,明矣。量者,定体于恒者也。体定于百年之长虑,而后机不失于俄顷。忧喜变迁,须臾不制,转念知非,而势已成乎莫挽,唯定体之不立故也。【丁】败则唯死而已,胜则骄淫侈靡,无所汔止,羽、存勖之以倾败终也,决于此耳。
生之与死,成之与败,皆理势之必有,相为圜转而不可测者也。既以身任天下,则死之与败,非意外之凶危;生之与成,抑固然之筹画。生而知其或死,则死而知其固可以生;败而知有可成,则成而抑思其且可以败。生死死生,成败败成,流转于时势,而皆有量以受之,如丸善走,不能踰越于盘中。其不动也如山,其决机也如水,此所谓守气也。气守而心不动,乃以得百里之地而观诸侯、有天下,传世长久而不危。岂徒介然之勇,再鼓而衰,不足恃哉?智足以制胜,而俄顷之间,大忧大喜之所乘,声音笑貌传其摇荡无主之衷,倾败即成乎莫挽。豪杰之与凡民,其大辨也在此夫!
(取材于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1】李存勖:后唐开国皇帝。
6.将下面的句子填入原文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羽可以居胜而不可以持败,故败则必亡。存勖可以忍败而不足以处胜,故胜则必倾,一也。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惟其机也 机:时机
②犯大敌而不挠 挠:屈服
③量不足以胜之也 胜:战胜
④间群雄 间:离间
⑤人且喻于君臣之义 喻:告诉
⑥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抑也 抑:克制
⑦转念知非 非:不是
⑧无所汔止 汔:完成
A.①⑧ B.②⑦ C.③⑥ D.④⑤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岂智之遽穷乎 B.卒为嗣源所迫
唯定体之不立故也 曹彬为下江南
C.以从容论功而行赏 D.自敛雄心以俯听
在量而不在智 既以身任天下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展开余下试题
A.量者心之体,智者心之用
气量是心的内在根本,才智是心的外在表象
B.藉令戢悻悻之怒
假如让他克制住愤愤的怒气
C.相为圜转而不可测者也
是相互转化不能预测的
D.声音笑貌传其摇荡无主之衷
声音表情随着他起伏的命运而变化
10.作者认为“豪杰”与“凡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请从文中各举一例,简要概述。(6分)
(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11题。(共4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11.“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指的是什么?结合《论语》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孔子的“道”是怎么理解的。(4分)
答题中可参考以下各句中的部分内容:
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②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③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④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4题。(共12分)
海棠歌
陆游
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1】看海棠。
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
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
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
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
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
注释:【1】南充樊亭:与下文中的“碧鸡坊”均为四川地名。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开篇从诗人初到蜀地赏海棠写起。
B.“蜀姬”句写出蜀地女子的美艳和谦逊。
C.“扁舟”两句叙写诗人远离桃李之乡来到蜀地。
D.结尾表达了诗人追求永生、千古留名的理想。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中的“杜鹃”与《琵琶行》中的“杜鹃”都蕴含哀情。
B.本诗抒发的情感与《临安春雨初霁》的惆怅徘徊有所不同。
C.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描绘了奇幻璀璨的梦中景象。
D.本诗十六句,层次清晰,体现出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14.本诗歌咏海棠,多从侧面展开。请结合全诗赏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6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优美的神话传说常成为诗人灵感的来源,如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流畅与冷涩两种风格的音乐演奏效果。
(3)杜甫《登高》一诗中以时空并举极写自己漂泊异乡和年老体弱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两个明亮的意象描绘了月下洞庭湖表里澄澈的优美景象。
16.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6分)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哪三个女子的命运,请写出她们的名字,并简要阐释理由。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7—20题。
厮守,一眼千年
敦,大也;煌,盛也。我第一眼见到敦煌——黄昏中古朴庄严的莫高窟,听到远方铁马铜铃的铿锵铮鸣,我好似听到了敦煌与历史千年的窃窃私语,窥见了她那跨越千年的美。
1962年我第一次到敦煌实习,当时满脑子都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常书鸿先生、段文杰先生等,敦煌是神话的延续,那他们就是神话中的人物!当时我和几个一起实习的同学跑进石窟,看到那些壁画就惊呆了,感叹不已,只剩下几个词重复地说,因为所有的语言似乎都显得平淡无奇,简直失色了,满心满脑只有:“哎呀,太好了,太美了!”
虽然说我对大西北艰苦的环境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水土不服的无奈、上蹿下跳的老鼠,现在想起仍心有余悸。到处都是沙,连水都是苦的,实习期还没满,我就因生病提前返校了,后来也没想着再回去。可是没想到,命中注定要和敦煌“厮守”一生,一年后我大学毕业又被分配到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现敦煌研究院的前身)。若说当时心里没有犹豫惶惑,那是假话,因为敦煌和北京相比,简直就不属于同一个世界——那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无垠的戈壁滩和稀稀疏疏的骆驼草。洞窟外面很破烂,里面很黑,没有门,也没有楼梯,就用树干插上树枝的“蜈蚣梯”爬进洞去。可爬上去后,还得用“蜈蚣梯”原路再爬下来,很可怕。对于我被分配到敦煌去工作这件事,我父母自然是不乐意的,父亲甚至还给我写了封信,让我转交给学校领导,请他们给我换个工作的地方。但是那个时候哪里允许这样做,新中国刚建立十多年,报效祖国、服从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等,这些都是青年人应该具有的人生价值观。
一开始,在如此庞大深邃的敦煌面前,我是羞怯的,犹如相见初恋对象一般惶惑不安。经过一阵子相处后,我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把敦煌当作了“意中人”。
文物界的人,无论是谁,只要对文物有深深的爱,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它。所以能守护敦煌,我太知足了,太自豪了,太高兴了。晴天时,灿烂的阳光照耀在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彩塑上,洞窟里立刻金碧辉煌,闪烁夺目,让人惊叹,两只脚好似被钉子钉进了地上,实在是挪不动。莫高窟,就是一座巨大无比的藏满金银珠宝的宝库,就是我可爱的“意中人”,她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怎么能舍得离开她呢?于是我执着的爱好和厮守的想法,影响了远在武汉工作的我的丈夫老彭,他也是我大学的同学,他理解我,他支持我,也了解敦煌。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心仪的武汉大学考古专业的教学工作,来到了敦煌,来到了我的身边。从此,我们俩相依相伴,相知相亲,共同守着敦煌。老彭热诚地投身到敦煌学研究的行列,直到生命的最后。
随着西部大开发,这里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大发展。从1999年开始,来敦煌莫高窟欣赏壁画的人愈发多了,但壁画渐渐模糊了,颜色也慢慢褪去了。对此,我一半是高兴,另一半又是担忧。因为我已真的把洞窟当作“意中人”了,我担心游客数量的剧增有可能会让洞窟的容颜不可逆地逝去。
每天清晨,太阳冉冉升起,红彤彤的阳光普照着敦煌,风沙围绕中的莫高窟像披上了红色纱衣的新娘,依旧安静从容地沉睡着。但是仰望着这美景,我莫名地感到心疼:她已静静沉睡了一千年,她那美丽的容颜,她那含着泪的微笑,在漫长的岁月里曾无人可识,而现在这么多被她的美所吸引的游客却又会让她脆弱、衰老、褪色。古往今来,有不计其数没有留下名字的塑匠、石匠、泥匠、画匠,他们用坚韧的毅力和沉静的心愿创造着洞窟,修复着洞窟,守护着洞窟,一代又一代,坚持了一千年,与莫高窟“厮守”一生。所以莫高窟带给人们的震撼,绝不应该只是我们看到的惊艳的壁画和彩塑,更是深厚文化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就算有一天她衰老了,但这种力量也决不应该消失,所以我下了决心——我一定要让她活下来。
展开余下试题
当我知道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她永久保存的时候,我欣喜若狂,因为我可以让我的“意中人”容颜永在。于是我立即向甘肃省、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提出要进行数字化工程研究的申请,结果被批准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就特别重视莫高窟的保护工作,虽然国家经济刚刚恢复,但周恩来总理就特批了100多万元专用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后来国家更是给了充足的经费,让我们首先进行数字化技术的实验研究。现在敦煌已经有100多个洞窟实现了数字化——壁画的数字化、洞窟3D模型和崖体的三维重建,而且30个洞窟的数字资源中英文版都已上线,实现了敦煌全球共享。我和敦煌“厮守”下去不是只在梦里,已真真切切成为了现实!
敦煌艺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人文学科,汇合交融了太多的文化元素——历史的多元、文化的多元、创作技法的多元,她具有大气魄、大胸怀。在改革开放之前,研究所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着,但更多的是对壁画的临摹。真正的研究工作,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科研的氛围变好了,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了。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我希望我的房子四周没有墙围着,窗子没有东西堵着,愿各国的文化之风自由地吹拂着它。但是我不会被任何风所吹倒。”祖国的改革开放之风,带来了中国敦煌学研究的春天。
我很喜欢中唐第158窗的卧佛,每当心里有苦闷与烦恼时,我都忍不住走进这个洞窟,瞬间便忘却了一切烦恼。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敦煌已经成为我的生命了,我和她已经融为一体,不可分开。
我脑海里常想着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我真想长期留在这里,永远留在这里。真好像在茫茫的人世间奔波了六十多年,才最后找到了一个归宿。”
我还想说,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有志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年轻人,面对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面对苍茫戈壁的寂寞孤独,毫不畏惧,披星戴月,坚持不懈,前赴后继。他们担负起文物工作者的使命,与莫高窟终生“厮守”,代代相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断。
而我也与我的前辈、同仁们一样,仍愿与这一眼千年的美“厮守”下去。
(取材于樊锦诗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敦煌与历史千年的窃窃私语 窃窃私语:低声私下交谈
B.现在想起仍心有余悸 心有余悸:想起过去的事,到现在心里还放不下
C.我欣喜若狂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D.坚持不懈,前赴后继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紧跟上去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第一次到敦煌实习,就因石窟里的壁画而震惊,以至于只重复地说几个词。
B.苦水和“蜈蚣梯”分别表现了大西北生活环境的艰苦与莫高窟工作设施的简陋。
C.第七段开头写晨光下的莫高窟,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她的安静从容。
D.倒数第三段作者引用季羡林的话,表明自己对敦煌的感情是受其影响而产生的。
19.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敦煌莫高窟情感变化的过程。(6分)
20.“厮守”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从内涵与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作者反复写到“厮守”的妙处。(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1. 语言基础运用(6分)
①国潮元素常与中国传统佳节的庆祝活动密不可分。②除了听国风音乐会,逛国风手工作品市集以外,身着汉服游园,体验传统佳节中的民俗,也令年轻人乐此不疲。③爱热闹的年轻人特别欢迎开启了“狂欢模式”的主题乐园。④各类文化活动凭借极具巧思的策划和丰富的内容,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⑤例如,北京欢乐谷专为七夕打造的“非遗时光周”,游客可以在主题集市里体验古法蓝染和扎染等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①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不能互换位置。
B. ②句画线部分中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C. ④句中“与日俱增”不能换为“与时俱进”。
D. ⑤句中加点的“的”可以换为“了”。
(2)不改变原意,以“主题乐园”为主语,将第③句改写为一个单句,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2.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学校今年的科技节设立了以“我们正青春”为主题的短视频创作比赛项目。
(1)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其中,请你围绕比赛主题,写一则活动宣传稿。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2)作为高三学生,是否参加这项短视频创作比赛,同学们存在争议。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言之有理,理由充分。
(3)请你以“青春正好,科技有我”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有感染力。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学校及个人信息。
(1)剪裁,本义是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照人们需要的尺寸剪断裁开,后来有了新的含义,如园丁剪裁花木、创作者剪裁素材等。有的人提倡剪裁,追求“删繁就简三秋树”;有的人看重自然而然,认为“夜来一霎清明雨,万卉千葩胜剪裁”。
请以“说剪裁”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演讲精彩、成绩优异、行为动人……往往能收获掌声;但有些时候,掌声会意外地响起。
请以“意外的掌声”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上一篇: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北京市清华”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