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5 2024-09-07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卷)01(逐题解析)语文试题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版专用)01
语 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笔记是古人重要的著述形式,始于汉魏,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从第一个高峰期宋代到最后一个高峰期清代,千年间存世笔记超过6800种,而清代笔记独占七成,足见其分量。随着笔记文献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笔记视角出发去审视古代文史和学术,或者重估古代各时段笔记的独特价值,也显得尤为重要。笔记本来是文人在严谨著述之余随笔著录的文字,常被归入子部杂家类或小说家类,发展至奠定清代学术底色的乾嘉时期,亦呈现出有别于前的新变。
笔记经由清初至乾嘉,渐渐成为文人群体普遍接受的著述方式。在笔者统计的168位笔记作家当中,而举人以上科名者占据60%,其中进士多达63人,无科名者仅十余人;有仕宦经历者也超过六成,且不乏位高权重者。这说明笔记得到了主流文人群体的认可和采用。比起清初已明显呈现出“文化权力上行”态势,许多高层文人致力于撰著笔记,并以此名世。郭英德先生指出,清初至乾隆文坛经历了由“布衣之文”向士大夫之文的权力话语转变,此或可为考察乾嘉笔记发展态势提供一个参考维度。与此同时,乾嘉笔记在文献形态上也渐呈“厚重”。在笔者统计的224种、2159卷笔记中,篇幅超过10卷者占笔记总卷数的七成;其中二三十卷以上者不胜枚举,最巨者可达七八十卷。这已经明显超过晚明、清初笔记。篇幅固然不代表一切,但却能体现在此类著述上投注的精力和专注度。
学术性是乾嘉笔记区别于他朝笔记的根本特征。乾嘉学术乃至清代学术的卓越成就,很大一部分是由笔记完成的。进入乾嘉时期,考据学臻至鼎盛,笔记成为乾嘉诸儒援笔立说的重要载体。从题材来看,晚明考证笔记数量不突出,大多是杂事、杂录、志怪和谐谑一类笔记;清初虽有少量学术笔记,但多是野史、杂家、地理杂记与稗官故事。而乾嘉笔记则别开生面,以学术为大宗,与学术较远的子部小说类笔记则大幅减少。从成书来看,明代笔记抄撮成书的问题十分严重,引起四库馆臣尖锐批评。以晚明笔记为例,现存笔记抄撮成书者几半,有些动辄上百卷的笔记汇编或类编,其实就是拼合印板的售利行为。清人笔记尤其是乾嘉笔记很多是著者“立言”的志业,写作态度严谨,学术含量高。如顾炎武曾明确表示对“纂辑之书”的鄙夷,将其比作“废铜充铸”,其心志可见一斑。清人以笔记名家者灿若星辰,而明人能为此者几希。
笔记不仅为乾嘉文人广泛接受,承载着乾嘉学术成绩,还折射出乾嘉文人思维方式特征。乾嘉时期,不论是研论经史诸子,或是辨伪校勘,还是缀辑琐闻,都关注“小而窄”的问题,希望通过解决具体深细的切实问题来取得厚积式的进步,因而并不需要特别成体系的思考。笔记有闻即录、以条为贯,相对自由的撰述体例无疑最适合这种治学方式,因而应运而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笔记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乾嘉学人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深陷捃拾琐屑和铺排饾饤,“为考证而考证”,不仅缺失“著书之体”与系统思考能力,也一步步失掉了致用精神,由此引发的连带效应最终使得乾嘉考据学走向了式微。
浏览完整试题
(节选自元伟《论清代乾嘉时期的笔记著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嘉时期之前的笔记常被归入子部杂家类或小说家类,乾嘉时期才得到主流文人群体的认可。
B.乾嘉笔记篇幅明显超过晚明、清初笔记,表明乾嘉文人在笔记著述上积极投注精力和专注度。
C.晚明和清初学术笔记少,多为子部小说类笔记,而乾嘉笔记则学术笔记众多,学术含量较高。
D.乾嘉笔记作者与晚明笔记作者写作目的不同,前者多以“立言”为目的,后者多以获利为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整体上采用总分式结构,分说部分各角度之间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证结构较为清晰。
B.郭英德指出的清初至乾隆文坛经历了权力话语转变,可作为笔记为乾嘉文人普遍接受的论据。
C.文章第二段列举大量数字,意在证明清初至乾嘉期间笔记得到了主流文人群体的认可和采用。
D.第三段从题材和成书方面论述了乾嘉笔记的学术性,并均与晚明笔记和清初笔记进行了比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嘉时期,文人群体普遍接受笔记,许多高层文人也致力于撰著笔记,客观上促进笔记繁荣。
B.阅读乾嘉笔记,不能读到小说类笔记,但可大致了解到乾嘉时期文人的治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C.乾嘉文人选择笔记为撰述体例,是因为在治学上关注具体深细的问题不需特别成体系的思考。
D.乾嘉笔记承载着乾嘉学术的成绩,也限制了乾嘉学人的思维方式,使得乾嘉学术走向了式微。
【答案】1.D 2.B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后者多以获利为目”错;结合“以晚明笔记为例,现存笔记抄撮成书者几半,有些动辄上百卷的笔记汇编或类编,其实就是拼合印板的售利行为”分析可知,“多以获利为目”的是“抄撮成书者”,即编书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分说部分各角度之间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错误,结合“笔记经由清初至乾嘉,渐渐成为文人群体普遍接受的著述方式”“学术性是乾嘉笔记区别于他朝笔记的根本特征”“笔记不仅为乾嘉文人广泛接受,承载着乾嘉学术成绩,还折射出乾嘉文人思维方式特征”分析可知,正文三段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乾嘉笔记的特点,因此分说部分应为“并列”关系。
C.“意在证明清初至乾嘉期间笔记得到了主流文人群体的认可和采用”错误,第二段罗列数字论证了两个内容,另一个是“乾嘉笔记在文献形态上也渐呈‘厚重’”,两部分一起论证分论点“笔记经由清初至乾嘉,渐渐成为文人群体普遍接受的著述方式”;
D.“均与晚明和清初
上一篇:
2024届新高考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3(逐题解析)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卷)02(逐题解析)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24届新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