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素养测评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本套试题关联暑假作业复习内容,紧贴高中语文必修上下教材所学,请同学们把握时间、认真审题、规范作答,祝同学们取得优秀成绩! 一、课内知识考查(每小题2分,共7小题,总分14分) 1. 下列句中的“闻”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B.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王安石《伤仲永》 C.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D. 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 例句中的“闻”意思是听见、听到。句意: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A.闻:懂得、理解。句意: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B.闻:名声、名望。句意:现在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C.闻:闻名、出名。句意: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D.闻:听见、听到。句意:终年听不到音乐之声。 故选D。 2. 对下列各句中重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牧:统治,管理 B. 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 C. 永保无疆之休 休:喜庆,福禄 D.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壅:堵塞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牧:养,修养,约束。句意: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 B.句意: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大概很少。 C.句意: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 D.句意: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故选A。 3. 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借代) B. 此生,如纸般薄命。(《延禧宫略》主题曲《雪落下的声音》)(比喻) C. 爱恋依,爱恋依,愿今生常相随。(《西游记》插曲《女儿情》)(反复) D.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主题曲《知否知否》)(借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借代”错,“尘网”是比喻,将黑暗污浊的官场比作“尘网”。 B.正确。“如纸”是比喻,把不顺的人生比作纸一般薄; C.正确。“爱恋依,爱恋依”是反复; D.正确。“绿”“红”是借代,用颜色代指绿叶、红花。 故选A。 4. 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各句中没有颠倒的一句是( ) A.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歌语序的理解能力。 A.“多情应笑我”应为“应笑我多情”。句意: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意: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浏览完整试题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句意:瞭望长江北岸,四十三年过去了。 D.句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故选D。 5.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拔剑撞而破之 ④吾得兄事之 ⑤秋毫不敢有所近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沛公旦日从余骑来见项王 ⑨头发上指 ⑩常以身翼蔽沛公 A. 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⑩ B. 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 C. 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⑩ D. 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军”:名词动用,驻军。句意:沛公(在)霸上驻军。 ②“善”:形容词动用,和……交好。句意: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 ③“破”:使动用法,使……破。句意:拔出剑来敲碎了它。 ④“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句意: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⑤“近”:形容词动用,接近,获取。句意:一丝一毫都不敢取。 ⑥“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连夜。句意:项伯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 ⑦“目”:名词动用,使眼色。句意: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⑧“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句意:沛公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 ⑨“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句意:头发向上直坚起来。 ⑩“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句意:常常用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挡保护沛公。 可见,①⑦,名词动用/②⑤,形容词动用/③⑧,使动用法/④⑥⑨⑩,名词作状语。 故选D。 6. 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使有勇 ②加之以师旅 ③不吾知也 ④何厌之有 ⑤是乃仁术也 ⑥良庖岁更刀,割也 ⑦敢以烦执事 ⑧构怨于诸侯 ⑨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A. ①④⑦\③⑤⑥\②⑧\⑨ B. ①⑦\③④\⑤⑥\②⑧⑨ C. ①⑦\③④\⑤⑥\②⑧\⑨ D. ①④⑦\③\⑤⑥\②⑧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省略句,正常语序“可使(之)有勇”,句意:可以让(百姓)勇敢起来 ②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以师旅加之”,句意:有别国的军队来侵犯它。 ③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知吾”,句意:人们不了解我啊。 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⑤判断句,以“也”为标志,句意:这是行仁政的途径。 ⑥判断句,以“也”为标志,句意:好的厨师,每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 ⑦省略句,正常语序是“敢以(之)烦执事”,句意: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 ⑧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诸侯构怨”,句意:与各诸侯国结怨。 ⑨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是“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句意:百姓认为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 故选C。 7.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 B.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克。(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 C.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 D.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导致失败,委婉告诫南宋朝廷要汲取历史教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错误。作者借廉颇的典故是为了抒发自己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共10小题,总分4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甲) 劝学 荀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 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①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②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8. 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9. 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指人出生、生下来的时候。 B. 文段(甲)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属于特殊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句。 C. 文段(乙)中①处画线句子理解为:“所以即使我有较强的记忆力,学业也会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 D. 文段(乙)中②处画线句子理解为:“现在每阅览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
展开余下试题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 黄泉,文中黄泉指的是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 C. 《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D.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书。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等。 11.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 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 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 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12. 翻译荀子《劝学》中的画线句子。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答案】8. D 9. D 10. B 11. D 12. (1)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2)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解析】 【导语】荀子的《劝学》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指出善于借助外物和持之以恒的态度是成功的关键。秦观的《劝学》则以自身经历为例,反思了年轻时因不勤奋和善忘而荒废学业的教训,强调了勤奋和记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两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习的道理,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 “来”,时间词的词缀,与“数年”不能分开,排除AB; “殆”,根据语境解释为“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正好搭配后面的约数“十一二”,二者中间不能断开,且“聪明衰耗”是主谓结构,后面断开,排除C。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A.错误。生:通“性”,资质、秉性。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错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C.错误。虽:虽然。句意: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 D.正确。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黄泉指的是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错误,原文和“饮”搭配,指地下的泉水。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有文采的句子”错误。原文说“可为文用者”,意思是“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假”,借;“致”,到达;“水”,名词作动词,游泳;“绝”,横渡。 (2)“……者……也”,判断句;“寄托”,古今异义,托身;“者……也”,表原因判断。 参考译文: (甲)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乙) 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 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阅览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常常因为健忘而荒废。 唉,荒怠我的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若干条,编为几卷,题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一) 赤壁赋(节选) 苏轼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二) 愚溪诗序(节选)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故名之为愚溪。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展开余下试题(三) 哲人之文与骚人之文(节选) 杨有山 苏轼和柳宗元,都曾长期被贬荒远异乡。二人的诸多作品,虽同属贬地山水游记,却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 柳、苏描写山水风物的目的不同。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南荒,仍然执着追求“辅时及物”的政治理想和孤高耿介的人格,对忠而被逐激愤不平,因而在山水泉石中寻找精神寄托,选取与自己的性情、人格相类的奇山、异石、幽泉,托物言志,使外物成为作者人格、心灵的象征。苏轼的贬地山水游记更多地表现了齐一万物、忘怀得失的旷达超脱情怀,从哲理高度化解党派纷争给他带来的精神困扰和人生痛苦,从而达到心境的淡泊宁静。 柳、苏贬后写作山水游记的目的不同,导致他们选取、描写山水风物的态度和标准不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有明显的主观刻意性,而苏轼的山水游记则具有客观随意性。柳宗元以主观刻意的、选择性的视角观察山水,把特定的山水当成同病相怜的珍爱对象,使得清幽之景饱含幽怨之情。较之柳宗元,苏轼对于山水,是率性的吟赏,其本意在于无心。作者以非功利的心态欣赏山水风物的特色,感悟山水风物中蕴含的宇宙人生哲理,化解逆境中的困惑和痛苦。 由于以上的原因,二人的山水游记产生了意境差异。柳文多为“有我之境”,苏文则多为“无我之境”。柳宗元的贬地山水游记重寄托,刻意选取,甚至是创造适合抒发孤高、愤懑、失意感情的山水意象与氛围,他的山水散文无不打上其身世的印记,在模山范水的同时,抒写放逐蛮荒的愤懑与不平。不管是“不与培 为类”的“特立”不群的西山,还是“其境过清,凄神寒骨,不可久居”的小石潭,无不是作者“以我观物”所创造的“有我之境”。苏轼贬地山水游记,注重以齐一万物、超然物外的态度描写山水风物,因物悟理,触处生春,多表现作者忘怀得失、随遇而安的旷达超脱情怀。他的《记承天寺夜游》《前赤壁赋》等都是不执于我、不滞于物、豁达圆通的“无我之境”。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B.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C.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D.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襟危坐 危:品行正直 B. 山川相缪 缪:盘绕 C. 智者乐也 乐:喜欢 D. 专而名焉 名:命名 1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 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常常采用主客问答形式,一般贬抑主人的观点,伸张客人的观点。 B.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建安文学开创者曹操的《短歌行》,建安文学具有刚健质朴、慷慨悲凉的特点。 C. 灌水之阳指灌水的北面,阴阳在中国古代可以表示山水地理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而山北水南称为阴。 D. 柳宗元和苏轼是“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古文运动浪潮,提倡恢复和发展秦汉散文的优良传统。 16. 下列对第三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主要辨析柳宗元和苏轼在贬谪时期所创作的山水游记艺术风貌的差异,并探讨形成这种差异的内在原因。 B. 苏轼以非功利的心态率性随意地欣赏自然山水风物,柳宗元则功利地把特定的山水当成同病相怜的抒愤载体。 C. 选文末段列举柳宗元山水游记作品中的景物,意在说明柳文中“有我之境”是作者“以我观物”创造出来的。 D. 选文整体采用“总分”式论述结构,在分述观点时采用递进式的论述结构,逻辑清晰,层次井然,说理透彻。 17. 翻译苏轼《赤壁赋》中的画线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答案】13. D 14. A 15. A 16. B 17. (1)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2)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解析】 【导语】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旷达超脱的情怀。柳宗元的《愚溪诗序》则借愚溪自喻,抒发了被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杨有山的文章对比了苏轼和柳宗元在贬谪时期山水游记的不同艺术风貌,指出苏轼的旷达与柳宗元的幽怨,揭示了两人不同的心境和创作态度。 【整体分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不屑”是“蛟龙”的谓语,句子没有宾语,应在“不屑”后断开,排除AB; “云雨”是“兴”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虽辱而愚之”是“可也”的主语,句子是判断句,可以在主语后断开以示强调,排除C。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危:端正。句意:整好衣襟坐端正地坐着。 B.句意:山河接壤连绵不绝。 C.句意: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 D.句意:(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一般贬抑主人的观点,伸张客人的观点”错。应是一般贬抑客人的观点,伸张主人的观点,即人们常说的“抑客伸主”。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柳宗元则是功利地……”理解有误。原文是“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南荒,仍然执著追求‘辅时及物’的政治理想和孤高耿介的人格,对忠而被逐激愤不平,因而在山水泉石中寻找精神寄托,选取与自己的性情、人格相类的奇山、异石、幽泉,托物言志,使外物成为作者人格、心灵的象征”,这并非“功利”。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渔樵”,打鱼砍柴;“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属”,劝酒。 (2)“苟”,如果;“主”,主宰;“虽”,即使。 参考译文: (一)赤壁赋(节选)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