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3  2024-10-16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阶段考试(一)
(共150分,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和酒是中国人最常饮用的饮品,纵观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处处弥漫散发着幽幽酒香与茶香。尤其唐诗和宋词,更是与酒和茶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并由此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文化。
唐朝诗人究竟有多爱酒?流传至今的《全唐诗》900卷中,诗歌达四万三千多首,而与酒有关的诗歌就有六千多首,约占15%,这在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饮酒本来是件俗事,但因历代名人尤其是诗人饮酒赋诗,才使酒渐具雅趣。诗使酒化俗为雅,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文化内涵。有了诗的唱和,饮酒便不仅是一般的生活现象,一跃成为与作诗齐名的文化活动。饮酒与作诗一样,成了文人的风流韵事,这种转变则起源于魏晋名士。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陶渊明、刘伶、嵇康等人的饮酒赋诗、弹琴抚瑟后,诗酒唱和自然成为后世诗人展示生活情趣和抒发情感的重要传统。
唐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繁荣发达,社会文化开放自由,这一时期既是中国酒文化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诗文学最流光溢彩的时期。
唐代酿酒技术比前代更加先进,酿造业官私兼营,酒政松弛。唐代不仅民间饮酒,统治者也支持并参与游宴、赐酺,特许臣民聚会欢饮。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写的就是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仕女们在曲江边的踏青宴。
可以说,这条曲江就是唐代文人饮宴、游赏、赋诗的乐园。科考每出一批新进士,曲江边就会举行一次盛大的游宴。每到此时,全长安上到皇室贵族,下到文人雅士、普通百姓倾城出动,而喝酒吟诗正是曲江游宴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这种普天同饮的社会风气的带动下,文人学士更加纵酒酣歌、放荡不羁,魏晋名士曾经的“饮酒啸傲”,演变为唐代文人学士的“长醉高歌”。唐代以儒治国,同时尊奉老庄,也不排斥佛教。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张扬进入空前的活跃状态,加上统治者支持并参与游宴、赐酺,使得唐代的诗酒文化精神带有一种放浪不羁的浪漫色彩。
饮茶的普及,从中唐时期开始。到了宋代,整体生活富足,城市的商品经济、货币流通、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宋代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生活内涵都得到全面提升。这样繁荣的社会经济,自然也刺激了茶叶商品的生产和贸易,宋代饮茶之风比唐朝时期更为兴盛,饮茶之习开始全国盛行。饮茶作为宋代文人乃至宋代社会各个阶层的休闲娱乐方式,其饮茶环境和场所的选择促使了宋代茶坊、茶肆的迅猛发展。
宋代茶坊、茶肆的兴盛不仅带动了茶的销售,也扩大了茶的消费群体,丰富了市民的日常生活。茶坊、茶肆,成为文人墨客相聚言欢、流连忘返之所,咏茶词的出现也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
宋代是理学家引领思想潮流的时期,理学强调士人自身的思想修养和内省。要自我修养,时刻保持清醒,茶是再好不过的伴侣。因此宋代文人儒者兴起了一种新的“高雅之事”——填词赋诗、以茶入词。茶词,是宋代文人饮茶、斗茶、咏茶之习的产物,表现宋人的闲逸之趣,品茗的逍遥贯穿于各阶层日常生活和礼仪之中。
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换言之,饮茶者须具备“精行俭德”的品质。陆羽将茶与人们的精神品质联系起来,也暗含着他所倡导的茶道精神。茶所具备的香醇有味的特性与悠然宁静的情愫,正好契合了宋代文人雅士追求的超世清雅和精深透妙的时代心理。


浏览完整试题如果说,唐代文人是用浪漫雄豪来书写情怀,那么宋代文人则是鲜明地表现出了高雅精致、心性内敛的时代审美品格。茶词,在宋词中独树一帜,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和情怀的展现,体现着宋代文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浪漫情怀。
宋代文人士子几乎在所有能够具化成艺术品佳作的文化样式中,自觉追求这种“雅”的风尚与审美品格。擅长茶事、精于茶艺的文人雅士不在少数。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所作《斗茶歌》,对宋人的斗茶之习进行了生动描写,他说宋人有了茶,“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喝茶能让“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所谓斗茶,就是茶人们将茶饼碾成细末,置于盏中,注入少量沸水用茶筅击拂茶汤,产生泡沫后饮用。茶汤泡沫凝结得越久,则分茶技艺越高,这便是宋词中的“一水试云痕”,斗茶风靡于民间,士大夫们亦热衷于此,斗茶已然成为宋代人们雅致的消遣娱乐形式。
从这些宋代诗词中,我们能读出两宋日盛的茶文化,文人雅士们延续唐代以来的饮茶传统,将文人饮茶的风尚进一步发展。他们以茶相赠表达情意,以茶会友以表俭德,以茶入诗词以咏志趣,在茶的“精行俭德”的特质中寻找人格升华的精神需求,将茶文化与诗词文化紧密联系起来。
不过,尽管唐诗多酒、宋词多茶,但并不代表唐人不喜品茶,也不意味着酒在宋代失去了市场。
茶也是唐诗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唐代茶诗往往以简约的环境衬托诗人淡泊的心情。与酒引人入醉乡相反,茶能让人清醒平和,因此与茶相关的唐诗呈现出平实、理智、真切的特点。就连“酒中仙”李白品茶后,都感叹茶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
正所谓“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词人也爱好乘着酒兴挥毫作词,不过相比唐朝诗人喝酒寻欢,宋词里的酒,品起来往往有股苦涩之意。
(摘编自关禾《为什么唐诗里面酒多,而宋词里面茶多?》)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中能看出茶和酒的影响力,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唐诗宋词与酒和茶的交融。
B. 饮酒从一般的俗事变为一项具有雅趣的文化活动,诗歌与饮酒赋诗的历代名人尤其是诗人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C. 宋代茶叶商品的生产和贸易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而扩大,这使得宋代饮茶风气比唐朝更兴盛,全国开始盛行饮茶之习。
D. 茶的特性契合了宋代文人雅士的心理,宋代文人首开以茶为意象入诗词的先河,在作品中展现自身的精神风貌和情怀。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唐诗》中与酒有关的诗歌占比不足五分之一,但这个数字已经超越了中国历史上的其他任何朝代。
B. 唐代会举行多种群体性的饮酒活动,上至皇室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会参与其中,“曲江宴”就是代表。
C. 宋代文人视“以茶人词”为“高雅之事”,将茶与诗词紧密联系,因而把茶当作自我修养和保持清醒的最佳伴侣。
D. 宋词中 “酒”与唐诗中的“酒”不尽相同,可见宋代词人在以酒入诗词方面的造诣与成就不如唐代诗人。
3. 下列对唐代诗酒文化形成背景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晋名士将饮酒变成了与作诗一样的风流韵事,诗酒唱和成为后世诗人展示生活情趣和抒情的重要传统。
B. 唐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繁荣发达,形成了开放自由的社会文化,是中国酒文化和中国诗文学的鼎盛时期。
C. 唐代酿酒技术比之前更先进,酒政松弛,民间与官府都有浓厚的饮酒氛围,形成了普天同饮的社会风气。
D. 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张扬空前活跃,使唐代的诗酒文化精神具有放浪不羁的浪漫色彩。
4.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用作最后一段论据的一项是( )
A.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C.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5.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句是如何体现宋代茶文化的?请结合此诗及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 D 2. A
3. D 4. B
5. ①“分茶”是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即文本中的“斗茶”,宋代长茶事,精于茶艺的文人雅士不在少数,斗茶是宋代人们的消遣娱乐形式。②宋代文人儒者以茶人词表现闲逸之趣,而陆游此时正在京城等候面见皇帝,长日无聊,只能点茶打发时光。③宋代文人雅士以茶人诗词以咏志趣,在茶“精行俭德”的特质中追求人格的升华,陆游写自己戏乳分茶的目的也是借此表达自己真正的志向和追求。
【解析】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对唐诗和宋词中酒与茶的描写,探讨了两种饮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象征意义。文章指出,唐代诗人以酒抒发豪情,形成了浪漫雄豪的诗酒文化;而宋代文人则以茶表达高雅内敛的情怀,形成了精致雅致的茶词文化。文章通过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作品,展示了茶与酒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诗词文化的深远影响。整体结构清晰,论证有力,富有文化深度。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宋代文人首开以茶为意象入诗词的先河”错误。由原文“茶也是唐诗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唐代茶诗往往以简约的环境衬托诗人淡泊的心情”可知,茶也是唐诗中的重要意象之一,说明唐朝已经有人将茶这一意象写入诗词当中,而不是宋代文人首开以茶为意象入诗词的先河。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 .“多种群体性的饮酒活动”错误。由原文“科考每出一批新进士,曲江边就会举行一次盛大的游宴。每到此时,全长安上到皇室贵族,下到文人雅士、普通百姓倾城出动,而喝酒吟诗正是曲江游宴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可知,“曲江宴”本是科考每出一批新进士后举行的游宴,选项将其定性为“饮酒活动”并不准确;文中提到“上至皇室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会参与其中”的也只有“曲江宴”,并未提及其他活动,“多种”也不准确。
C.“……因而……”错误。由原文“宋代是理学家引领思想潮流的时期,理学强调士人自身的思想修养和内省。要自我修养,时刻保持清醒,茶是再好不过的伴侣。因此宋代文人儒者兴起了一种新的‘高雅之事’——填词赋诗、以茶入词”可知,原文是因为理学强调士人自身的思想修养和内省,茶是自我修养、保持清醒的好伴侣,所以宋代文人兴起了 “以茶入词” 的高雅之事。选项因果倒置。


展开余下试题 D.“宋代词人在以酒入诗词方面的造诣与成就不如唐代诗人”错误。由原文“宋代词人也爱好乘着酒兴挥毫作词,不过相比唐朝诗人喝酒寻欢,宋词里的酒,品起来往往有股苦涩之意”可知,宋词中的酒与唐诗中的酒有不同的韵味,但不能据此得出宋代词人在以酒入诗词方面的造诣与成就不如唐代诗人的结论,过于绝对。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张扬空前活跃,使……”错误,由原文“唐代以儒治国,同时尊奉老庄,也不排斥佛教。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张扬进入空前的活跃状态,加上统治者支持并参与游宴、赐酺,使得唐代的诗酒文化精神带有一种放浪不羁的浪漫色彩”可知,“不排斥道教”不等于佛教与儒、道并重;而且使得“唐代的诗酒文化精神具有放浪不羁的浪漫色彩”的还有“统治者支持并参与游宴、赐酺”,选项表述不完整。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 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诗人内心极度喜悦的具体体现,可支撑最后一段“唐朝诗人喝酒寻欢”的观点。
B.“酒酣胸胆尚开张”言词人酒酣之后更加豪情满怀,与最后一段“宋词里的酒,品起来往往有股苦涩之意”不符。
C.是词人醉中所作,抒发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可以体现“苦涩”。
D.是词人在酒中释放哀怨愁绪,可以体现“苦涩”。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宋代文人士子几乎在所有能够具化成艺术品佳作的文化样式中,自觉追求这种‘雅’的风尚与审美品格。擅长茶事、精于茶艺的文人雅士不在少数”“所谓斗茶,就是茶人们将茶饼碾成细末,置于盏中,注入少量沸水用茶筅击拂茶汤,产生泡沫后饮用。……斗茶已然成为宋代人们雅致的消遣娱乐形式”可知,宋代擅长茶事,精于茶艺的文人雅士不在少数,斗茶是宋代人们的消遣娱乐形式。所谓的“斗茶”就是茶人们将茶饼碾成细末,置于盏中,注入少量沸水用茶筅击拂茶汤,产生泡沫后饮用。而陆游“晴窗细乳戏分茶”中“分茶”就是文中所说的“斗茶”。
由原文“茶词,是宋代文人饮茶、斗茶、咏茶之习的产物,表现宋人的闲逸之趣,品茗的逍遥贯穿于各阶层日常生活和礼仪之中”可知,宋代文人儒者以茶入词表现闲逸之趣。陆游在写《临安春雨初霁》时,正是在京城临安等待觐见皇上,长日无聊,只能点茶打发时光。
由原文“他们以茶相赠表达情意,以茶会友以表俭德,以茶入诗词以咏志趣,在茶的‘精行俭德’的特质中寻找人格升华的精神需求”可知,宋代文人雅士以茶入诗词以咏志趣,在茶“精行俭德”的特质中追求人格的升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不愿趋炎附势,所以写自己戏乳分茶的目的也是借此表达自己真正的志向和追求。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猎猎——寄珠湖[注]
汪曾祺
暮色从烟水间合起,教人猛一转念,大为惊愕:怎么,天已经黑了!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像从终日相守的人的面上偶然发现一道衰老的皱纹一样,几乎是不可置信的,然而的确已经黑了。你看珠湖上已落了两点明灭的红光,而且幽冥钟声已经颤抖在渐浓的寒气里了。
——而他,仍以固定的姿势坐着,一任与秋同时生长的秋风在他疏疏的散发间吹出欲绝的尖音。两手抱膝,竹竿如一个入睡的孩子,欹倚在他的左肩。头微前仰,像是遥望着这辽远的,辽远的地方。
往常当有一只小轮船泊在河下时,你看白杨的干上不是钉有一块铁皮的小牌子,那是码头的标记了。一些被旅栈伙计从温热的梦中推醒的客人,打一盏灯笼或燃一支蘸着松脂的枯竹,缩着肩头摇摇地走过搭在石级上的跳板跨入舱中,随便又认真地拣一个位置,安排下行囊,然后,亲热地向陌生的人点一点头。我们不能污蔑这一点头的真诚,因为同舟人有同一的命运,而且这小舱是他们一夜的家。
而他,便是清扫舱中堆积的寂寞者。
听了轮船上催客的唢呐后,估量着客人大概都已要了一壶茶或四两酒,嚼着卤煮牛肉,嗑着葵花子了,他,影子似的走入舱里,寻找熟悉的声音打着招呼,那语调稍带着一点卑谦:
“李老板,近来发财!”
“哦,张先生,您还是上半月打这儿过的,这一向好哇!”
听着冲茶时水声的徐急,辨出了那茶房是谁,于是亲昵地呼着他的小名,道一声辛苦。
人们,也都不冷落他。
然后,从大襟内摸出一面瓷盘,两支竹筷,叮叮当当地敲起来。我不能说这声音怎么好听,但总不会教你讨厌就是了,在深夜里,尤能给你意外的感动。盘声乍歇,于是开始他的似白似唱的歌,他唱的沿河的景物,一些茁蔓在乡庄里的朴野又美丽的传说,他歌唱着自己,轻拍着船舷的流水,做他歌声的伴奏。他的声音,清晰,但并不太响,使流连于梦的边界的人听起来,疑是来自远方;但如果你浮游于声音之外,那你捕捉灯下醉人的呢语去,它不会惊破一分。并且,他会解答你许多未问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生客看来是有趣味的,而老客人也绝不会烦厌:
“这儿啦,古时候不是这样的;湖在城那边,而城建立在现在湖的地方……”
“这会儿大概是子下三刻了吧,白衣庵的钟声渐渐懒了。”
“船慢了,河面狭了呢。开快伤了堤,两岸的庄稼人老不声不响地乱抡砖头石块儿,一回竟开枪伤了船上的客人。所以一到这段不敢不放慢了,这年头……”
“船到清水潭要停的,那儿有上好的美酒,糟青鱼的味道就不用提……”
船俯身过了桥洞,唢呐第二次响起,不管有无上下的客人,照例得停一下的。他收起盘子里零散的钱,掖了盘子,向客人们道一声珍重,上了岸了,踏上了迢迢的归路……他走着,如走在一段平凡的日子里。
他的生涯的另一方面是被围在小孩子们短短的手臂里,教他们唱歌,跟他们说故事,在他们澄澈的眼里得到一点安慰,点缀在他如霜的两鬓间。记得我小时候,曾经跟他学唱:
“巴根草,绿莹莹,唱个歌儿姐姐听。”
而“秋虎妈妈”的故事,还似一片落在水里的花瓣,有时会泛上一点鲜红。
你要问他为什么如此熟习于河上的风物,河又为什么对他如此亲切吧?他是河之子,把年轻的一段日子消磨在这只小轮船上,那时他是个令同辈人羡嫉、老年人摇头的水手啊,而那时候,船也是年轻的。
他本有一个女儿,死了,死在河那边的湖里。
他的眼睛是什么时候瞎了的呢?我不知道,且我们似乎忘了他是个瞎子,像他自己已经忘了不瞎的时候一样。但是他原本有一对善于问询与答话的美丽的眼睛,也许他的瞎与眼睛的美丽有关系吧?年轻的人,凭自己想去吧!
荒鸡在叫头遍了,被寒气一扑,又把声音咽下,仍把头缩在翅膀里睡了。他还坐在猎猎的秋风里比夜更静穆,比夜的颜色更深。
轮船今夜还会来吗?它也如一个衰颓的老人,在阴天或节气时,常常要闹闹筋骨酸痛什么的。
你还等什么呢?哟呵,你摸摸草叶子看,今夜的露水多重!
脚下,流水永远平和又寂寞地唱着,唱着。


展开余下试题(有删改)
【注】 珠湖:是汪曾祺家乡高邮湖的别称,该文为汪曾祺离家后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所作。
文本二: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汪曾祺的初期作品,重点看一下他那时所写的以故乡为背景的小说和散文,不难发现,怀乡念亲是他写这些作品的最直接的原因。换句话说,他写这些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排遣乡思乡愁。新时期汪曾祺复出文坛,文思泉涌,佳作迭出,给人印象最深也是奠定他在当代文坛不可替代地位的,是他那些以故乡高邮旧生活为背景的作品---《受戒》《大淖记事》《岁寒三友》《晚饭花》等。在这些如今已成为读者耳熟能详的佳作中,无一不是以家乡普通民众的生活为题材,没有大悲大喜的情节,没有叱咤风云的英雄,没有夺人耳目的词语,初读时甚至觉得水也似的平静与清淡,但是,耐读,耐咀嚼,耐回味,一遍、两遍读后,便忽然吃惊地发现:最初以为是水的作品,细品之下才知道。原来却都是作者用深情酿造出的精神美酒!这种独特的取材和写作方法,在汪曾棋的初期创作中已经初露端倪。
(摘编自葛国顺《汪曾祺的家乡情结》)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是一篇散文体小说。散文体小说是用散文形式创作的一种小说,《哦,香雪》《党费》《荷花淀》都是此类。
B. 题目中“猎猎”二字富有深意,本意是形容风声或风吹动旗帜等的声音,既有哀伤之感又有眷恋之意。
C. 珠湖是汪曾祺故乡的高邮湖,更是作者情感的归宿。小说几乎没有故事,“寄珠湖”才是这篇小说的本质。
D. 小说善于挖掘自然、风俗、人情别具特质的形式美感和精神底蕴,颇有老庄清静无为,冲淡平和的意境。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开头作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刻画了一幅冷清幽寂的珠湖晚景图,暗含着作者对“他”的悲惨命运的同情。
B. 文本一中“而他,便是清扫舱中堆积的寂寞者”巧妙介绍了“他”在船上的身份,同时在行文结构上也能领起下文。
C. 文本一中对“他”的身世和眼瞎的原因并没有耗费太多笔墨来介绍,却能够用简短的话语引起读者的无限联想。
D. 根据文本二的阐释,可以推测文本一和《受戒》《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作品都是以故乡高邮旧生活为背景的。
8. 文本一快到结尾时才点出“他”眼睛“瞎了”的事实,但并未给人突兀之感,这缘于前文在情节上的暗示,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 文本二中画横线部分对汪曾祺的作品风格进行了诗意概括,请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
【答案】6. A 7. A
8. ①天黑后“他”的姿态有暗示。“仍以固定的姿势坐着行动时需外物辅助而随身携带竹竿,头微前仰”等,表明“他”并未意识到天黑,而是用眼睛以外的感官感受秋夜。②估量着时间走入船舱有暗示。“他”听到轮船上催客的唢呐后,估量着客人大概都已坐定了才走入船舱。③根据声音向客人、伙计打招呼有暗示。他向客人打招呼需要“寻找熟悉的声音”靠“听”冲茶水的声音分辨是哪个茶房。
9. ①文本一题材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选取的是珠湖上一个普通的盲人日复一日生活中的一个普通片段;②文本一情节上并不复杂曲折,也没有矛盾冲突,只是平淡地讲述了一个到船上卖唱的盲人的故事;③文本一中的主要人物“他”平凡普通,作者并没有对其身世、性格进行深入刻画;④作者通过对“他”在珠湖上平淡生活的自然描述展现了故乡的风土人情,蕴藏着对故乡浓烈的思念之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党费》……是此类”错,《哦,香雪》《荷花淀》都是散文体小说,《党费》不属于散文体小说。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暗含着作者对‘他’的悲惨命运的同情”错误,结合文本二来看,文本一是作者借对故乡生活的描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文本一开头的写景其实蕴含着作者对故乡景物的怀念,而非对“他”悲惨命运的同情。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情节的能力。
阅读全文可知,文本一倒数第五段第一次明确说“他的眼睛是什么时候瞎了的呢?”因此要从这个问句之前的情节中寻找暗示。梳理文本一内容可知,只要结合“他”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要点。比如可从以下角度切入思考:
①“他”天黑时的姿态-“以固定的姿势坐着”“头微前仰,像是遥望着这辽远的,辽远的地方”,表明“他”似乎无法用眼睛看远方,而随身携带竹竿则表明“他”行动时需要借助竹竿探路;
②“他”是“听了”轮船上催客的唢呐声,“估量着客人大概都已要了一壶茶或四两酒……”后进入舱内的,说明“他”要靠感觉确定人舱时间;
③打招呼要“寻找熟悉的声音”“辨出了那茶房是谁”是“听着冲茶时水声的徐急”判断的,这些都表明他是一个盲人。据此进行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画横线句可以分为两部分:“最初以为是水的作品”说明初读作品“如水”结合文本二前文可知这里的“如水”指的是“以家乡普通民众的生活为题材,没有大悲大喜的情节,没有叱咤风云的英雄,没有夺人耳目的词语”,读来觉得平静、清淡;“细品之下才知道,原来却都是作者用深情酿造出的精神美酒说明细读之后可以体会到作者蕴藏其中的深沉的思想情感。
细读文本一,梳理内容,分析其题材、情节、人物、语言方面让人觉得平静、清淡的地方,可以发现:
①题材上,其选取的是珠湖上一个普通人日复一日生活的一个片段;
②情节上,文本一只是讲述了一个盲人到船上卖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也没有矛盾冲突;
③人物上,文本并没有对“他”的身世背景进行具体介绍,也没有展现出“他的独特品质;
④语言上,体现出平淡自然的特点。结合文本一标题中的“寄珠湖”和文后的注释可知,这是作者离家读书时写给家乡珠湖的作品,而文本二也说过“回过头来看汪曾祺的初期作品”“不难发现,怀乡念亲是他写这些作品的最直接的原因”因此细读之下可以发现,作者蕴藏在“如水”故事下的是对故乡浓烈的思念之情。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天下不幸而无明君,使小人执其权,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夫小人者,必先得于其君而自固于天下,是故法不可击。击之而不胜身死,其祸止于一身。击之而胜,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是以《春秋》之法,不待君命而诛其侧之恶人,谓之叛。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是也。
世之君子,将有志于天下,欲扶其衰而救其危者,必先计其后而为可居之功,其济不济则命也,是故功成而天下安之。今夫小人君不诛而吾诛之则是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夫既已侵君之权,而能北面就人臣之位,使君不吾疑者,天下未尝有也。国之有小人,犹人之有瘿①。人之瘿,必生于颈而附于咽,是以不可去。不胜其忿而决去之,夫是以去疾而得死。汉之亡,由此之故也。自桓、灵之后,天下之权,归于内竖,贤人君子,进不容于朝,退不容于野,天下之怒,可谓极矣。当此之时,士大夫之论,以为天下之患独在宦官,惟宦官之务去也。然窦武、何进之徒击之不胜,止于身死,袁绍击之而胜,汉遂以亡。
方其未去也,是累然者瘿而已矣。及其既去,则溃裂四出,而继之以死。何者?此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泰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