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3  2024-10-16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阮元在《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中认为,碑和帖的美学实质是线条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区别,这是由美学理念的不同造成的。同时,人们将碑与帖结合,以此作为表现形式的审美目标——中和之美。
晚清时期“碑派”和“帖派”被用来命名不同风格的流派、《广艺舟双楫》中又有“碑学”“帖学”之分,将学汉魏六朝碑版的书法流派称为“碑学”,将宗法晋唐以来名家墨迹和法帖的书法流派称为“帖学”。谈到碑派书家,其所取法的碑版墓志书迹就会自然而然地涉及写手与刻手的关系,有时书丹者与刻手并非一人。刻手的水平有时也会参差不齐,技艺精湛之人直接奏刀刊刻斩钉截铁,点画方整果敢、古朴峻厚,经过后天风化侵蚀,便自然天成,颇具“金石之气”。在南北朝时期,碑版所呈现的字体正处于隶变阶段,有种未经雕琢的古朴与天然之美。墨迹与刻帖作为帖派的取法对象,所呈现的基本特征为笔意柔美流畅,“书卷气”十足。帖派书家更突出纵向的连贯与气息。传统帖派拥有成体系的运笔法则,然而碑派用笔无定法,笔法更夸张多变,从而形成不同面貌。与帖派相比,碑派章法上的不足便是字与字之间缺乏时间性与牵丝映带。与此同时,文人士大夫作为帖派书法的主体,也难免有谄媚糜烂以及程式化的弊病,碑派的粗犷豪迈正好可以弥补帖派的软弱之气。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过“古质今妍”一词。如果将质与妍结合,就会呈现一种新的审美理念——中和之美。笔者认为碑帖融合思想就是书法中和之美的表现形式。碑帖融合审美思想形成于清代晚期。虽然在明朝以及清代前中期已开始萌芽,此种审美趣向是追求个性、追新慕异的必然结果,但尚未提出碑学、帖学的理论,仍然是一种无意识、非自觉的状态,书家已在帖学的取法中发现其局限性,寻求新的学书道路。
直至清代晚期,随着考古金石学的发展以及相应理论的提出,众多书家更加倾向于兼具碑帖刚柔并济的中和之美,这一思想逐步成为审美主流,影响延续至今。清代早期碑学倡导者未曾提及皇家墓志,皇家墓志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被书家发现并重视,如能在碑学盛行之时就将墓志纳入视野,就不会有阮元的“妄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的理论。后来吴玉如先生的“六朝无间南北”和沙孟海的“南北不分派别”也证实了这一点。以此笔者大胆推断南北朝时期一些书家就萌生了融南北之风的意识。
不可否认的是碑帖书学理论的提出,使碑与帖的问题进入大众视野,将碑学研究推向高潮,以此为书家的碑帖融合奠定了基础。阮元将书法分为南北两派,在他看来,北碑胜于南帖,因此大力推崇北碑。这直接导致后来包世臣作为一个有力的践行者提出“尊碑抑帖”,主张学书当学北碑。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第一次提出了“碑学”“帖学”的概念,对碑的推崇达到顶峰。尤其是康有为“魏碑十美”之说一出,激起世人及后人的反驳与批判,纷纷提出不该尊碑抑帖、应当碑帖融合。
碑帖融合这一审美趣向贯穿明清时期,最终形成于清代晚期,到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民国时期出现的沈曾植、郑文焯、曾熙等著名书家。在碑体行草书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一创作思想也是民国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赵琳、王雨微《书法风格的中和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碑派字体呈现阳刚之美,帖派字体呈现阴柔之美,晚清时期碑派比帖派更受推崇。
B. 帖派取法于墨迹与刻帖,表现出纵向的连贯与气息,笔法夸张多变,面貌多样。
C. 在明朝及清代前中期产生的碑帖融合思想,还处在一种无意识、非自觉的萌芽状态。
D. 作者认为,在南北朝时期一些人就有了融南北之风的意识,且中和之美成为审美主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即点明要阐释的中心话题——碑帖融合形成的“中和之美”。
B. 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将碑派与帖派相比,比较二者的差异。
C. 第五段列举阮元等人的观点,论证了碑帖书学理论为碑帖融合奠定了基础。
D. 文章采用了分-总的论证结构,主要论述了碑帖融合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碑版墓志书迹的优劣与刻手的技艺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与书写者也有关。
B. 书法中和之美是人们在书法方面追求的审美目标,是碑帖融合思想的表现形式。
C. 碑帖融合是人们追求个性、追新慕异的结果,也是人们寻求学书创新的结果。
D. 碑帖融合思想影响深远,直至今日,其形成的中和之美依然影响着书法美学的审美。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围绕书法的美学风格展开讨论,主要强调碑派和帖派的区别与融合。文章以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引用为基础,阐明碑派字体的阳刚之美和帖派的阴柔之美,以及晚清至民国时期书法中和之美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分析碑帖融合带来的多样性,作者揭示了这种审美转向的深远影响及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性。文章论述清晰,逻辑严谨,提供了对书法历史演变的深刻见解。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晚清时期碑派比帖派更受推崇”错误,原文只是介绍“晚清时期‘碑派’和‘帖派’被用来命名不同风格的流派”,并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选项于文无据。
B.“帖派……笔法夸张多变,面貌多样”错误,原文是“然而碑派用笔无定法,笔法更夸张多变,从而形成不同面貌”,选项张冠李戴。
D.“在南北朝时期……且中和之美成为审美主流”错误,原文是“直至清代晚期,随着考古金石学的发展以及相应理论的提出,众多书家更加倾向于兼具碑帖刚柔并济的中和之美,这一思想逐步成为审美主流”,可见直至清代晚期,中和之美才成为审美主流,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能力。
D.“文章采用了分-总的论证结构”错误,文章开头介绍“人们将碑与帖结合,以此作为表现形式的审美目标——中和之美”;接着按照历史的时间线索和发展脉络来论述碑帖融合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并且探讨了其中涉及的重要人物及其观点;最后总结“碑帖融合这一审美趣向贯穿明清时期,最终形成于清代晚期,到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书法中和之美……是碑帖融合思想的表现形式”错误,原文是“笔者认为碑帖融合思想就是书法中和之美的表现形式”,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远古人类是怎样与自然相处的?他们如何获取、利用资源?多年来,我国考古学家在多个重要遗址开展研究。伴随着考古科技手段与理论的不断进步,这些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让我们对远古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有了更多了解。
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从距今约三百万年前到一万年为止。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也是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最重要的研究材料。早在1920年,我国甘肃庆阳北就发现一批打制石器,包含一件石核和两件石片。尽管在发掘过程中,对具体层位、伴生物等均无详细记录,对此开展的学术研究有限,但这一发现拉开了我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序幕。
在我国,系统的石器研究开始于北京周口店遗址,该遗址的发掘在推动中国旧石器时代学术队伍的建立和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国第一代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者,我国著名考古学者裴文中于1929年起主持周口店第一地点的发掘工作。他创造性地设计了石英和砂岩的模拟打制实验,并通过与发掘的材料进行对比,考察了古人类在石器加工中对砸击技术的使用。
裴文中于1985年出版的《中国猿人石器研究》一书,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经典之作,是打制石器类型研究的一个范本。
我国著名考古学者贾兰坡于1931年到周口店遗址协助裴文中发掘第一地点,并在裴文中赴法留学后主持发掘工作。贾兰坡从石器、骨器等层面对北京猿人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领衔完成《周口店发掘记)等著作,并提出华北地区“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与“匼河——丁村”两大旧石器传统等理论研究。
此后几十年,几代从事旧石器时代相关研究的考古学者东奔西走,足迹遍及全国,一手考古材料不断积累,由点及面。目前,研究者对中国已开展的旧石器时代石料开发策略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发现中国境内史前人类的石料开发策略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
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受制于较小的人群活动范围以及较低的人群流动性和环境认知能力,远古人类就地取材,采集遗址附近的脉石英、石英岩和质地普通的燧石为主要原料,开发距离范围不超过10公里。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对于石材的认知出现明显提升,不同区域的石材类型呈现明显的地域特色,通过对周口店15地点、灵井下文化层、陇西黄土高原遗址、泥河湾盆地、丁村遗址、乌兰木伦遗址等进行系统研究,学者们发现远古人类会选择性地采集脉石英、燧石、火山岩、石英岩等各具特色的不同材质的岩石来制作石器。
这一时期古人类会有意识地选择开发遗址外围的优质材料并调整加工策略来更好地适应环境现状。然而优质延石只在部分遗址出现,未占据主导。
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远古人类开发的石器类型更为丰富,出现更多黑曜岩,此外,燧石、玉髓、硅质岩、火山凝灰岩等石材占比也显著提升,特别是北方地区的石器加工中,上述优质石材占到极高比例,显示了北方地区人群的流动性明显增加。其中图们江流域、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史前遗址中的黑曜岩等原材料的最大开发距离可达数百到上千公里。研究显示,远古人类对石材的利用采取更为经济的使用策略。用来应对供需矛盾,例如就地取材,使用脉石英、石英岩主要来制作权宜性石器,而用远距离开发获取的优质原料来制作细石器等精致石器。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尚雪《遇见远古人类的“美好生活”》)
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研究远古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只需要研究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就行。
B.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对打制石器的学术研究有限,但系统的石器研究逐渐开始。
C. 1985年裴文中在《中国猿人石器研究》一书中提出了两大旧石器传统等理论研究。
D. 经过几代考古学者的苦心研究,目前我国已掌握了全面的、成熟的石器研究资料。
5.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提出几个问题,既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出了所要阐述的话题,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B. 文章主要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我国考古学家百年来对石器研究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条理清晰。
C. 裴文中和贾兰坡都主持了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的发掘工作,都对石器做了学术研究并出版了著作。
D. 文章在介绍旧石器时代晚期远古人类的石料开发策路时,形象地运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方法。
6. 我国考古学家百年来对石器研究的过程对我们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具有哪些启示?
【答案】4. B 5. D
6. ①学术理论要与学术实践相结合,用学术理论指导学术实践,用学术实践检验学术理论。②正是由于一代代的考古学家继往开来、苦心孤诣地钻研,我国的考古研究工作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他们这种认真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③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孜孜不倦地追求,开拓进取,争取获得更大的成果。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梳理考古学家对旧石器时代遗址和石器的研究历程,呈现了我国考古学在研究远古人类生活方面取得的成就。文章从考古发现的历史脉络出发,展现了早期土著获取石材的策略变化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深入阐释了技术和认知的演进。整体结构逻辑清晰,从事实与研究成果两方面突出考古对理解远古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反映了科学研究的累积性与跨越性。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只需要研究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就行”错误,原文第二段“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也是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最重要的研究材料”可知,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最重要的研究材料,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C.“裴文中在《中国猿人石器研究》一书中提出了两大旧石器传统等理论研究”错误,根据原文裴文中于1985年出版的《中国猿人石器研究》一书,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经典之作,是打制石器类型研究的一个范本”“贾兰坡从石器、骨器等层面对北京猿人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领衔完成《周口店发掘记)等著作,并提出华北地区‘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与‘匼河——丁村’两大旧石器传统等理论研究”可知,提出两大旧石器传统等理论研究的是贾兰坡,不是裴文中。
D.“目前我国已掌握了全面的、成熟的石器研究资料”错误,文章只是介绍了我国考古学者对石器的研究,并没有选项相关内容,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形象地运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方法”错误,没有运用打比方的方法。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根据“我国著名考古学者贾兰坡于1931年到周口店遗址协助裴文中发掘第一地点,并在裴文中赴法留学后主持发掘工作。贾兰坡从石器、骨器等层面对北京猿人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领衔完成《周口店发掘记)等著作”可知,贾兰坡等学者不仅进行了实地发掘工作,还撰写了相关的著作,提出了新的理论。这表明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是相辅相成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发展。可见,学术理论要与学术实践相结合,用学术理论指导学术实践,用学术实践检验学术理论。
②根据“作为中国第一代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者,我国著名考古学者裴文中于1929年起主持周口店第一地点的发掘工作”“我国著名考古学者贾兰坡于1931年到周口店遗址协助裴文中发掘第一地点,并在裴文中赴法留学后主持发掘工作”“此后几十年,几代从事旧石器时代相关研究的考古学者东奔西走,足迹遍及全国,一手考古材料不断积累,由点及面。目前,研究者对中国已开展的旧石器时代石料开发策略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可知,从最早的发现到现在对旧石器时代的全面研究,这个过程展示了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每一代学者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前进,这种知识的传承是学术进步的关键。可见,正是由于一代代的考古学家继往开来、苦心孤诣地钻研,我国的考古研究工作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他们这种认真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③根据“目前,研究者对中国已开展的旧石器时代石料开发策略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发现中国境内史前人类的石料开发策略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表明研究者在研究中需要不断地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可见,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孜孜不倦地追求,开拓进取,争取获得更大的成果。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注]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有一种迷信流传很广,它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天性:有的善良,有的凶恶;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热情,有的冷漠;等等。其实人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说,有些人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笨的时候,热情的时候多于冷漠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但要是我们说一个人善良或者聪明,说另一个人凶恶或者愚笨。那就不对了。可我们往往是这样区分人的。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人好像河流,河水都一样,到处相同,但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有的地方河水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这种变化,有的出于生理原因,有的出于精神原因。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处在这样的变化之中。
在法庭审判以后,在第一次探望玛丝洛娃以后,他体会到一种获得新生的庄严而欢乐的心情。如今这种心情已一去不返,代替它的是最近一次会面后产生的恐惧甚至嫌恶她的情绪。他决定不再抛弃她,也没有改变同她结婚的决心,只要她愿意的话,然而现在这件事却使他感到痛苦和烦恼。
在走访玛斯连尼科夫后的第二天。他又坐车到监狱去看玛丝洛娃。
典狱长准许他同她会面,但不在办公室,也不在律师办事室,而是在女监探望室里。典狱长虽然心地善良。但这次对待聂赫留朵夫的态度不如上次热情。聂赫留朵夫同玛斯连尼科夫的两次谈话显然产生了不良后果。上级指示典狱长对这个探监人要特别警惕。


展开余下试题“见面是可以的,”典狱长说。“只是有关钱的事,请您务必接受我的要求……至于阁下写信提出要把她调到医院里去。那是可以的,医生也同意了。只是她自己不愿意,她说:‘要我去给那些病鬼倒便壶,我才不干呢……’您瞧,公爵,她们那帮人就是这样的。”典狱长补充说。
聂赫留朵夫什么也没回答。只要求让他进去探望。典狱长派一个看守带他去。聂赫留朵夫就跟着看守走进一间空荡荡的女监探望室。
玛丝洛娃已经在那里。她从铁栅栏后面走出来,模样文静而羞怯。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眼睛不看他。低声说:“请您原谅我,德米特里•伊凡为奇,前天我话说得不好。”
“可轮不到我来原谅您……”聂赫留朵夫想说,但没有说下去。
“不过您还是离开我的好。”玛丝洛娃补充说,用可怕的目光斜睨了他一眼。聂赫留朵夫在她的眼睛里又看到了紧张而愤恨的神色。
“究竟为什么我得离开您呢?”
“就该这样。”
“为什么就该这样?”
她又用他认为愤恨的目光瞅了瞅他。“嗯,说实在的,”她说,“您还是离开我吧。我对您说的是实话。我受不了。您把您那套想法丢掉吧。”她嘴唇哆嗦地说,接着沉默了一下。“我这是实话。要不我宁可上吊。”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这样拒绝。表示她因为他加于她的屈辱恨他,不能饶恕他,但也夹杂着一种美好而重要的因素。她这样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他,这就立刻消除了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种种猜疑,使他恢复了原先那种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
“喀秋莎,我原先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他特别认真地说,“我求你同我结婚。要是你不愿意,现在不愿意,那么。我继续跟着你,你被发送到哪里,我也跟到哪里。”
“那是您的事。我没有别的话要说了。”她说,嘴唇又哆嗦起来。
聂赫留朵夫也不作声,觉得说不下去了。
“不撒销也没有关系。我就算不为这事,也该为别的事受这个罪……”玛丝洛娃说,他看见她好不容易才忍住眼泪。
“那么,您看到明肖夫了吗?”她突然问,以此未掩盖自己的激动。
“他们没有犯罪,是吗?”
“我想是的。”
“那个老太婆可好了。”她说。
聂赫留朵夫把从明肖夫那儿打听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她。
他问她还需要什么,她回答说什么也不需要。
他们又沉默了。
“哦。至于医院的事。”她忽然用那斜睨的眼睛瞅了他一眼,说,“要是您要我去,那我就去。酒我也不再喝了……”
聂赫留朵夫默默地瞧了瞧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在微笑。
“那很好。”他只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说完就同她告别了。
“是啊。是啊,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聂赫留朵夫想。他消除了原来的种种疑虑。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感觉,那就是相信爱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有删改)
[注]聂赫留朵夫在狱中与玛丝洛娃见面后。决定为她提出上诉,经典狱长同意在办公室里再次与玛丝洛娃见面。玛丝洛娃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被诬告为纵火犯的明肖夫母子,并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但聂赫留朵夫坚持帮助玛丝洛娃,打算将玛丝洛娃调到医院工作:同时找到明肖夫了解情况。为此他求助副省长玛斯连尼科夫,征得其同意后第三次到监狱会见玛丝洛娃。本文写的就是这次会面。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原先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帮助玛丝洛娃的决心。
B. 小说节选部分主要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
C. 玛丝洛娃“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激起了聂赫留朵夫的猜疑之心,甚至不满。
D. 玛丝洛娃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变化,使他更加相信爱的力量。
8. 小说第一段用大量的篇幅来议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答案】7. C 8. ①通过议论 方式为聂赫留朵夫的出场做铺垫,侧面烘托、刻画聂赫留朵夫变化的形象。②议论的部分,语言富有哲理性,既为聂赫留朵夫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使小说富有深刻性。
9. ①玛丝洛娃一开始疏远、憎恨聂赫留朵夫。她拒绝聂赫留朵夫的帮助,想要远离他。②玛丝洛娃主动交流,掩饰激动。当聂赫留朵夫坚持要帮她、娶她时,玛丝洛娃改变话题,问起明肖夫的事情,缓和气氛,掩饰激动的心情。③玛丝洛娃接受帮助,改变自我,开始接纳聂赫留朵夫。她接受医院的工作,并主动戒酒,“眼睛在微笑”表明她开始原谅聂赫留朵夫。
【解析】
【导语】托尔斯泰的《复活》通过复杂的心理刻画和对话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多样和复杂。文中反思了传统关于“天性固定”的迷思,借助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关系变化,揭示了人性具备转变和自我更新的可能性。剧情通过细腻的情感对话推动,尤其是聂赫留朵夫因玛丝洛娃的态度变化而经历的心理波动,最终提升为对爱的力量的坚定信仰。这篇文章细致地探讨了个人救赎与社会救赎的哲学命题。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猜疑之心,甚至不满”错,结合“她这样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他,这就立刻消除了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种种猜疑,使他恢复了原先那种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可知,应该是激起了聂赫留朵夫庄重、爱怜之心。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①“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这种变化,有的出于生理原因,有的出于精神原因。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处在这样的变化之中”,论述了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并指出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而且现在他就处在这样的变化之中。通过议论的方式为聂赫留朵夫的出场做铺垫,侧面烘托、刻画聂赫留朵夫变化的形象。
②议论的部分,“人好像河流,河水都一样,到处相同,但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有的地方河水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语言富有哲理性,论述了人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既为聂赫留朵夫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使小说富有深刻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人物态度的变化的能力。
①玛丝洛娃一开始疏远、憎恨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说“不过您还是离开我的好”,又用愤恨的目光瞅了瞅聂赫留朵夫说“您还是离开我吧。我对您说的是实话。我受不了。您把您那套想法丢掉吧”“我这是实话。要不我宁可上吊”,玛丝洛娃让聂赫留朵夫离开她,要不她宁可上吊,她拒绝聂赫留朵夫的帮助,想要远离他。
②玛丝洛娃主动交流,掩饰激动。聂赫留朵夫特别认真地对玛丝洛娃说“我求你同我结婚。要是你不愿意,现在不愿意,那么。我继续跟着你,你被发送到哪里,我也跟到哪里”,当聂赫留朵夫坚持要帮她、娶她时,玛丝洛娃改变话题,“那么,您看到明肖夫了吗?”问起明肖夫的事情,缓和气氛,掩饰激动的心情。
③玛丝洛娃接受帮助,改变自我,开始接纳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说“至于医院的事”“要是您要我去,那我就去。酒我也不再喝了……”,她接受医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自治”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