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节选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光明日报》2019年11月5日) 材料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 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望一年来的红色足迹:“我沿着中国革命的征程砥砺初心。从江西于都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到河南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从甘肃高台西路军纪念碑到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每个地方都让我思绪万千,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习近平主席真挚的话语、深沉的情感,传递着对初心使命的坚持、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让我们感受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精神伟力。 2019年,我们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定不移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定不移深化反腐败斗争。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再次强调初心和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从一辈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张富清,到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再到用自己身体保护战友的杜富国,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更彰显了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开辟未来。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只有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始终保持政治本色和前进动力,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是近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在2020年取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迈出关键一步。现在,冲锋号已经吹响。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把理想信念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将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行,带领人民把伟大梦想变为现实。 (节选自《初心和使命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人民日报》2020年1月3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征时间长,跨度大,难度高,但红军仅用了十二个月克服了种种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空前伟大的远征,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B. 《伟大的转折》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凶险惨烈的殊死战役解释红军当年出发的原因,并向观众解读红军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 C. 张富清、黄文秀、杜富国等人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因而他们成为了拥有高尚政治品格的党员干部。 D.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梦想,而且成为了近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共产党向人民以及历史上交的完美答卷。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主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高度评价,是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高度赞扬,也使作者更加坚定革命信念,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B. 长征精神具有独特性,因为它属于一支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但同时它也具有普适性,因为它已经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一部分。 C. 艺术创作的长征因艺术要真实再现长征深厚的历史、思想、人文内涵而显任重,因艺术要匡扶这些都将淹没于历史长河的内涵而显道远。 D.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既是长征时期的信仰和精神内核,也是新时代走好长征路的精神伟力和不竭动力。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能支撑材料一画横线句的一项是( ) A. 一九三五年二月,遵义战役打响,红军占领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击溃和歼灭敌军两个师,同时还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遵义战役成为蒋介石的奇耻大辱。 B. 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连破二十座县城,在培江地区扩红七千五百人以上,在松理茂地区扩红了一千多人,在岷洮西地区扩红三千多人。 C. 中央红军从江西苏区出发时有十万人。抵达延安时大约只剩下一万人,损失可谓巨大,途中充满了艰辛,胜利来之不易,但艰苦卓绝绝对吓不倒红军战士。 D. 考虑到丹巴藏民独立师的特殊情况,红军解散了丹巴苏维埃政权及藏族武装。返回藏区的这些人因长期怀念红军,后纷纷成为帮助解放军进藏的积极分子。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案】1. A 2. C 3. C 4. ①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提出总论点,点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然后以追忆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三方面分析,最后进行总结。②多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和论证力度。③论证语言严肃又不失温情,庄重又不失活泼,对初心和使命的解读体现严肃庄重,“冲锋号”“精神气”等词体现语言的活泼性。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长征及其精神的意义。材料一通过引用毛主席的讲话,强调了长征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材料二则从影视作品入手,强调长征精神的艺术表现及现实意义,并指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材料三联系新时代背景,论证初心和使命是新时代长征的动力源泉,强调持续革命与发展的必要性。整体上,这篇材料通过多角度的论述,深刻剖析了长征精神在历史和现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