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2 2024-11-08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
2025届浙江省湖州、丽水、衢州三地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湖州、丽水、衢州2024年11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4.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饭圈,粉丝圈子的简称。“粉丝”一词的英文单词为“fans”,其中的fan音译为“饭”,粉丝群体组成的圈子就叫“饭圈”。
“饭圈”共同体的形成离不开粉丝之间的情感团结环节。情感团结指的是具有相似品味偏好的行动者基于情感而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状态。其中的参与者将由此体验到积极的情感能量、集体性的身份认同、联系个人与集体的符号以及维护集体符号的道德正义感等。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不仅带来了更多的信息供给,也重塑了人们彼此交换信息、产生互动的方式。在数字平台中,人们往往倾向于接纳与自身观念更为相近的信息或与自身品味相似的成员;部分智能算法也倾向于为用户推荐同质化的信息资源,从而加剧了其互动连接过程的选择性。由于数字技术在传播过程中的这种选择性,粉丝彼此之间的情感距离同样前所未有地缩短了,更具选择性的粉丝聚集效应也因此产生。钟爱相同偶像的粉丝们不仅可以线下相会,也可以在线上时刻联络,完成共同的任务,并分享共同的快乐。这样的连接过程既使得其中的个体找到了心灵归属,也为共同体的组建提供了正当性基础。
在粉丝聚集并形成集体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其共同体还将探索出各种规范性策略,包括特定的身份标签与组织结构等,以实现共同认可的追星目标。同样地,由于数字技术的选择性,特定的策略一旦为粉丝情感所接纳,就能得到精准的传播,从而加强粉丝彼此之间的情感团结。
具体而言,在身份标签方面,粉丝群体所建构的标签主要用于自我呈现、分享信息和组织行动。例如,不同偶像的粉丝有着各自专属的身份名称,如易烊千玺的粉丝自称“千纸鹤”、迪丽热巴的粉丝自称“爱丽丝”等。另外,不同的追星行动也可能被赋予只有圈内人才能理解的名称,如给自己的偶像手绘图画被称作“绘饭”,为自己的偶像设立集资数额叫“插旗”,而达到了特定的目标金额则叫“拔旗”等。不难发现,粉丝们通过在数字平台中传播这些具有加密属性的标签,既实现了对潜在圈内伙伴的精准识别,又增加了其共同体的独特性与凝聚力。
而在组织结构方面,粉丝们还能够借助“理性化”的层级组织来协调集体性的追星实践。一旦认定了对某位偶像予以支持的情感目标,如何更有效地聚集资源则成为一个技术问题。“饭圈”的事实表明,虽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粉丝群体有能力利用数字技术以建立目标明确、分工清晰的严密集体组织。如已有研究发现,“饭圈”存在着同心圆式的权力结构:位于中心位置的“大粉”掌握着更多话语权力和资源动员能力,次核心位置集聚着各种功能性粉丝,而普通粉丝只能处于“饭圈”的边缘性位置。也有部分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饭圈”中的制度性分工,发现其中的“后援会”组织可以根据现实需要而灵活细分成美工组、文案组、数据组、财务组等。
——摘编自许弘智、靳天宇《数字时代的情感共同体:“粉丝”是如何集结成为“饭圈”?》
浏览完整试题
材料二:
饭圈文化中的情感是偶像产业和媒介技术以及饭圈组织合力下催生的新情感类型,具有很强的工具属性。粉丝对偶像的喜爱不乏个人的情感需要和自我投射,但是这种情感更多地是被产业环境尤其是资本唤起、组织和生产出来的,在个体和资本的结构性关系中,粉丝无疑是相对弱势的。美国学者梅斯特罗维奇提出了“后情感社会”理论,他打破了情感和理智的二元对立,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情感成为一种被理性设计的类情感,一种背离了人类本真性、具有虚假性和被操控性的情感替代品,情感成为了一种新的权力和作用形式。可以说,在偶像产业中,情感不可避免地成为被资本理性操控、包装和算计的虚假情感和增值工具,其结果必然导致人类真实情感的异化。同时,饭圈场域内形成的这种新型情感也难免会作为一种惯习迁移到其他领域,形成饭圈思维和行为的泛化。
美国媒介学者霍顿和沃尔在研究电视观众时提出“准社会关系”一词,他们发现,观众对其喜爱的媒介人物产生了情感依赖,进而形成类似现实中朋友或恋人间的亲密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又是单向的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所以称之为准社会关系。与电视上的媒介人物不同,数字时代的偶像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互联网比电视在关系建立上更具有优势,因此粉丝对偶像的情感依赖往往也更为强烈,关系也更为稳定持久。一方面粉丝通过互联网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偶像,可以近距离、随时随地欣赏偶像,无疑这种私人性、高频率、近距离的媒介使用行为有利于增进其对偶像的情感。另一方面,粉丝支持偶像的高卷入度的持续参与性行为也更容易培养情感粘性和强度。但是,粉丝对偶像的情感本身又是单向、虚拟和想象性的,双方缺乏现实生活中真实情感所需要的交流互动和回报。因此,粉丝对偶像的情感依赖和投入越大,就越容易要求回报和付诸现实,因此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情感异化和行为失范。
20世纪70年代以来情感对个体和社会的深刻作用被日益重视。正如美国社会学家乔纳森•特纳在其《情感社会学》中所言,“情感在所有的层面上,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到构成现代社会的大规模的组织系统,都是推动社会现实的关键力量”。情感具有疏导个人情绪、凝聚集体力量和营造社会和谐的正向功能,因此我们对饭圈文化的情感不能一味否定。但是如前所述,粉丝的情感实践较为复杂,在资本、媒介技术以及粉丝组织的裹挟下,情感泛滥、越界和商品化等异化现象也难以避免。粉丝情感是伴随偶像产业出现而野蛮生长的新情感,需要经过一个逐渐规范化、制度化的情感治理过程,使其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
——摘编自刘胜枝《饭圈文化中失范行为的表征与治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情感团结是形成“饭圈”共同体不可或缺的环节,数字技术具有的选择性有助于情感团结。
B.粉丝的追星行动都被赋予了只有圈内人才能理解的名称,具有加密属性,能增加凝聚力。
C.“饭圈”文化中的情感具有工具属性,一些看似自由、自愿的行为其实可能受资本的操控。
D.如果粉丝对偶像的情感依赖和投入程度不断增加,最终必然会导致情感异化和行为失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数字时代,粉丝可以随时联络,共享快乐,而在电视媒介时代,粉丝间无法亲密互动。
B.“饭圈”存在着同心圆式的权力结构,同一偶像的粉丝在圈内不一定拥有同等的地位。
C.为支持心爱的手机品牌,疯狂追买新款甚至不惜诋毁其他品牌,属于泛化的饭圈行为。
D.从实践层面对粉丝情感进行治理,需各方协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不能一蹴而就。
3.针对材料与观点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列举“千纸鹤”“拔旗”等专属名称说明了粉丝所构建的身份标签具有自我呈现、组织行动等方面作用。
B.“后情感社会”理论是为诠释偶像产业中的情感被资本控制并为其服务,并由此导致真实情感异化的现象。
C.“准社会关系”理论主要是用来阐释粉丝对偶像的情感具有依赖性、亲密性、单向性、想象性等特点。
D.作者引用《情感社会学》中的话是为了说明饭圈文化中情感泛滥、越界、商品化等异化现象难以避免。
4.材料一中“理性化”一词加有引号,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该词在文中意义的理解。(4分)
5.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为了使榜样人物在青少年中产生更好的引导作用,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街书楼
徐贵祥
我记事时候的安徽六安洪集老街,基本上是一个遗址了。但是,老家的长辈说,洪集原来是一个大商埠,传说中的娥眉州呢。
几十年后回忆洪集老街,确实能看到往昔繁荣的蛛丝马迹:以老街十字街为原点,东北方有杜家老楼,西南方有窦家老楼,东南方有一座清真寺,西北方有一个娥眉塔,正东方是汲河码头,正西方是尚善街……而在老街的周边,有文昌宫、山西会馆、南天门、月牙堂、瓦门楼,等等。不过,这些景观后来都被拆除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老街除了有一幢被称之为“百货大楼”的综合商店以外,还真有一幢红顶小楼,虽然只有两层,但是每层都有五米以上,再加上地基较高,在平畈上鹤立鸡群。我记得一个景象,好像是个阴天,站在两公里外的新街往东边看,老街方向烟柳婆娑,掩映红楼一角,如梦似幻。
我的故事就从这幢小楼说起。十岁前后我就住在这幢小楼所在的院子里,那个院子叫公社大院,附近还有卫生院、信用社、食品站等小单位。这些小单位的孩子和公社大院的孩子加起来,成立了一个“战斗队”。每天晚上,不管月黑风高,还是月牙挂梢,都要“打一仗”。
当然,这些“战斗”其实都是游戏,主要模仿《智取威虎山》和《沙家浜》,两军会师,要先商量好,谁演杨子荣和郭建光,谁演座山雕和胡传魁。①“开战”之后,就五花八门了,有时候“郭建光”被“座山雕”掐住了脖子,有时候“胡传魁”被“杨子荣”摔了个嘴啃泥。那年头,基本上没有文娱生活,恰好是孩童之间的游戏,让我们知道了“智取”“伏击”“奔袭”等概念。所以我说,十岁前后的游戏,既是我的少年军校,也是我的少年艺校,它为我提供了军事和文艺双重启蒙。
展开余下试题
应该是比十岁稍微大一点,同伴乔大桥得到一个“情报”,说是有不少旧书,还有画册子,也就是连环画,两麻袋,至少有三百本,堆在曹三饭店的柴房里,给他当柴草用,抵饭钱。
我的天啦,三百本画册子,要是搞到手,那不就发财了吗?
我们这个老街,哪里来的这么多书和画册子呢,这又要从头说起。
洪集的学生上中学,大部分都在叶集中学,而叶集是“未名四杰”的故乡,鲁迅创办的未名社,主要功能是翻译出版,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都是翻译高手。除此之外,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蒋光慈、文化名人张目寒,都跟叶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些文学大家往家乡倒腾了不少图书,大都放在叶集中学。特殊年代里,叶集中学一度停课,学生不上学了,从图书馆借的书也不用还了,都带回家。粗略地估计一下,在我小学至初中期间,洪集老街一百多户人家,至少三分之一家庭都有书柜。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
乔大桥的“情报”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各回各家鬼鬼祟祟地吃了饭。大约晚上七点多钟,在小楼下面集合完毕。我们按计划秘密潜入曹三饭店后院,乔大桥命令陈肖江站哨,然后带领我和乔二桥、吴刚、张吉一干人等,翻墙进入院子。我们的行动进展很顺利,乔大桥让我在院内充当第二道岗哨,然后他带领其余的人直接进入柴房。很快,乔大桥他们出来了,满脸晦气。我问怎么回事。乔二桥说,柴房里啥都没有。
我们刚刚离开曹三饭店,就被一堵人墙挡住了去路。乔大桥定睛一看,惨叫一声:坏啦,快跑……
说时迟那时快,哪里还能逃得了?那堵人墙是我们的父亲——陈肖江的爸爸首先冲上来,将他抓小鸡一样缚住了双臂,其他几个孩子也纷纷束手就擒。当天晚上九点钟左右,洪集公社大院传出阵阵哭声,包括本人在内,至少有六个孩子被打屁股。原来我们的行动被公社炊事员陶大伯发现了。他在学校里找到我们的爸爸,他们正在开会,所以一起出动,打了我们一个“伏击战”。
后来我们得知,那批书,不在曹三饭店,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公社大院的小楼里。事情的真相是,那批书,被乔大桥的爸爸乔书记拦截了。他下令送到公社食堂,交给炊事员老陶当柴火用。老陶几乎是个文盲,但是他觉得所有带文字的东西都很金贵,哪里舍得烧火啊,就把那几麻袋东西都背到小楼的二层,一把锁锁上了。
消息证实后,乔大桥召集我们开会,商量怎样从陶大伯那里弄到钥匙。商量来商量去,都不是办法,最后决定,还是“夜袭”。
那是夏天,农历十六,月亮正圆。当天晚上,乔大桥组织我们几个“勇士”,架上人梯,从窗子里翻进去,果然发现,有几麻袋书,其中一麻袋是画册子。乔大桥规定,为了防止被发现,一次只能偷出十本,大家轮流看,看完了交换,交换完了把这十本放回去。
那个夏天,我们这群孩子就像找到了天堂,一次又一次从小楼里偷出图书。我至今仍然记得,其中有连环画《三国演义》《平原枪声》《我的大学》,还有小说《茶花女》《红楼梦》《烈火金钢》《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等。这些经典作品,是我的文学启蒙。
三十年后,我在部队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有年探亲回乡,去看望陶大伯,说起这件事情,他哈哈大笑说:“你们这些臭小子,自以为聪明,你们每次飞檐走壁,我都在一边替你们站岗,有好几次,你们溜走了,连窗户都没有关好,是我替你们关的。”
我问:“乔伯伯知不知道您暗中帮助我们偷书?”
陶大伯沉吟一会儿,一拍巴掌说:“你说乔书记啊,臭小子我跟你讲,把书送到我手上的时候乔书记就跟我讲,先别烧,看看有没有有用的,留几本给孩子们。臭小子我跟你讲实话,我哪有那个文墨去看有没有用啊,我知道你们识文断字,都有用。前年乔书记回洪集还跟我讲,老陶啊,当年的那些孩子里面,出了一个作家,老陶你也有一份功劳呢。”
【注】杨子荣、座山雕是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人物;郭建光、胡传魁是样板戏《沙家浜》中的人物。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回忆”中“看到”老街,再现作者儿时生活环境,“蛛丝马迹”一词,凸显了“回忆”的特点。
B.作者使用“站哨”“伏击战”“夜袭”等军事术语,在于强调偷出的图书对儿时的我们影响深刻。
C.文中逐一点出与叶集有关的六位文化人士的姓名,彰显当地丰厚文化底蕴,表现作者的自豪感。
D.三十年后,陶大伯与我的那段对话,揭秘了当年我们“偷书”成功的真相,他言语中充满骄傲。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在叙述童年游戏、偷书过程和被抓挨打时,运用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特定时代的氛围。
B.文中重点写了两次偷书的情景,第一次详写进入柴房的过程,第二次强调发现“胜利成果”,行文富有变化。
C.作者善于运用反衬手法,以洪集老街过去物质生活的清贫苦难,反衬童年时代的无忧无虑,深化了作品主题。
D.文中“我的天啦”“臭小子”等语言运用,风格亲切自然,这些口语化的表达,表现出人物性格和情感。
8.徐贵祥在《老街书楼》创作谈中说:“我的老街不是一条街,我的书楼也不是一座楼。”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9.作者在讲述特殊年代里孩子们的成长故事时,出现了成人的“我”和儿时的“我”两个讲述者,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艺术效果?(6分)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材料一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材料二
子贡之出也,吾以为鲁可存也,而齐可无乱,吴可无灭。何也?田常之将篡也,惮高、国、鲍、晏,故使移兵伐鲁。为赐计者,莫若抵高、国、鲍、晏吊之,彼必愕而问焉,则对曰:“田常遣子之兵伐鲁,吾窃哀子之将亡也。”彼必诘其故,则对曰:“齐之有田氏,犹人之养虎也。子之于齐,犹肘股之于身也。田氏之欲肉齐久矣,然未敢逞志者,惧肘股之捍也。今子出伐鲁,肘股去矣,田氏孰惧哉?吾见身将磔裂,而肘股随之,所以吊也。”彼必惧而咨计于我,因教之曰:“子悉甲趋鲁,压境而止。吾请为子潜约鲁侯,以待田氏之变,帅其兵从子入讨之。”彼惧田氏之祸,其势不得不听。归以约鲁侯,鲁侯惧齐伐,其势亦不得不听。因使练兵搜乘以俟齐衅诛乱臣而定新主齐必德鲁数世之利也。
——节选自苏洵《权书•子贡》
材料三
《史记》曰:齐伐鲁,孔子闻之,曰:“鲁,坟墓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因行,说齐以伐吴,说吴以救鲁,复说越,复说晋,五国由是交兵。或强,或破,或乱,或霸,卒以存鲁。观其言,迹其事,与夫仪、秦、轸、代①无以异也。嗟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以坟墓之国而欲全之,则齐、吴之人,岂无是心哉,奈何使之乱欤?吾所以知传者之妄,一也。于史考之,当是时,孔子、子贡为匹夫,非有卿相之位、万钟之禄也,何以忧患为哉?然则异于颜回之道矣,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二也。坟墓之国,虽君子之所重,然岂有忧患而谋为不义哉?借使有忧患而为谋之义,则岂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而求自存哉?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三也。子贡之行,虽不能尽当于道,然孔子之贤弟子也,固不宜至于此,矧②曰孔子使之也。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王安石《子贡论》
【注释】①仪、秦、轸、代:分别指战国时张仪、苏秦、陈轸、苏代。②矧:况且。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因使练兵A搜乘以俟B齐衅C诛乱臣D而定新主E齐必德F鲁G数世之利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吊,文中意思是安慰、慰问,与《陈情表》“形影相吊”中的“吊”意思不相同。
B.肉,解释为吞并,名词作动词,与《苏武传》“杖汉节牧羊”的“杖”用法相同。
C.其,作代词,指代子贡,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中的“其”用法不同。
D.“然孔子之贤弟子也”与《登泰山记》“半山居雾若带然”的“然”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田常想要篡权夺位,但忌惮高、国、鲍、晏的势力,因而让他们出兵讨伐鲁国。
B.鲁国危在旦夕,孔子希望众弟子能为国家挺身而出,引发了弟子们的积极响应。
C.苏洵认为,子贡只要游说齐国四家,不必借助齐国以外的势力,就可安齐保鲁。
D.王安石认为,为国解忧是“卿相”的职责,布衣子贡游说各国,不合“颜回之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悉甲趋鲁,压境而止。
(2)坟墓之国,虽君子之所重,然岂有忧患而谋为不义哉?
14.针对《史记》记载的子贡游说四国之事,苏洵和王安石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李伯时《阳关图》二首(其一)
黄庭坚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观李伯时《阳关图》二首(其一)
谢薖
坐对丹青伤别离,泪和朝雨想频挥。道边垂柳年年在,看尽行人长不归。
【注释】《阳关图》,北宋画家李公麟所画,为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图。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诗首句对画面场景的想象性还原,在悲痛欲绝的歌声中,行者身影慢慢消失在远方。
B.谢诗首句写诗人观画时的感受,侧面烘托画作水平之高,“丹青”为借代,指代画作。
C.黄诗两个“断肠”,所指并不相同,前者指的是离人的心境,后者指的是作者的观感。
D.通读两首诗,据诗意可推知画中垂柳依依、离人出关以及草低现牛羊,观之如临其境。
16.两首诗都抒写了别离之情,三四句的写法及效果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他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自己长期漂泊他乡、晚年多病的愁绪。
(2)严刑峻法并不能让人心怀仁德,心悦诚服,正如魏征所说:“______,______。”这在当今也有启发意义。
(3)“蛟龙”“玉兔”“鸿蒙”“盘古”等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词语常出现于现代科技生活中,其中“蛟龙”(或“蛟”)也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18分)
(1)在所有休闲方式中,读书最累,在静态中耗费脑力、情感和体能。可它最有意思,我们得以进入万花筒般的魔法世界。
(2)看书时,唯一的活动就是挪移视线。人的视网膜可以看作是一个传感器,越往边缘去,传感效果越差。只有通过最中间一个叫作中央窝的地方,我们才能以视觉分辨。这个中央窝很小,只能容下八个字母。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其实是从一个针孔似的小洞里窥探世界,管中窥豹,仅见一斑。(甲),才能目睹豹纹锦簇,身形斑斓。……
(3)我喜欢临睡前的阅读。读到什么,易在墨色夜中得到拓印。我的梦、我半夜醒来的瞬间、我清晨起床后持续的恍惚里,都______着一些词语、诗句和句段……是残片。但一张剪纸比一张白纸更有创造性。
(4)我平时阅读不规律,出差或旅游,倒是效率最高的时候。①大概因为在那种状态下,②使得时间的压迫感和流逝感都变得特别具体,③营造有效的催促,④让人产生一种紧迫感。出门在外,没有带够足够的书,比没有带足够的钱更丧失安全感。总有一两本书带在身上,哪怕来不及看,平添负担;但这额外的重量,恰如灵魂的镇纸,让人内心踏实。
(5)我买书的速度远远大于阅读,以平息缺少阅读的焦虑。不过,也有人买书:满墙、精装、全套。他的目的,可能不是为了阅读,(乙)。对许多人来说,思考是负担而非快乐。啊,若有所思——他们只是要呈现这个姿态。若你追问,所思为何?什么也没有,里面是空的。他们摆出“若”的造型就够了。对他们来说,形式比内容重要,思比所思重要——买书只是日常生活里唯一能实现的行为艺术。
18.文中横线处,有人填写了“荡漾”,有人填写了“漂浮”,你觉得哪个更好?(3分)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0.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下列两个句子,你认为哪句更适合放在第二段末尾的省略号处?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第一句:每一个文字都是秘密的孔隙,让我们得以突破闭锁,看到众生和天下。
第二句:让我们得以突破闭锁、看到众生和天下的文字是秘密的孔隙。
22.文中第五段画波浪线的“啊”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人们普遍感觉压力增大。提升自身能力是否为缓解压力的好方法?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地市语文一模答案
1.B(“都”过于绝对,“具有加密属性”的是名称而不是追星行动)
2.A(“粉丝间无法亲密互动”无中生有)
3.D(正向的推动力量)
4.①粉丝们开展的追星实践活动目标明确、分工清晰、组织严密;(2分)②粉丝组织的追星实践活动很有可能是被资本理性操控、包装和算计的,并非出于粉丝的理性。(2分)
5.①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加大榜样人物信息供给以及与青少年的互动,让更多人充分了解榜样人物;②创新宣传举措,拉近榜样人物与青少年的情感距离;③发挥青少年情感正向功能,打通榜样宣传的壁垒,引导青少年更多关注榜样人物。(每点3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6.B(“偷出的图书”错)
7.C(“反衬”错)
8.①老街浸润了作者承载童年回忆和故土深情的地方;(2分)②书楼是他探索世界、启迪智慧的窗口。(2分)(意思相近即可)
9.①以成人的“我”讲述故事,富有深沉的怀旧意味,写出了童年经历的价值和意义;②以童年的“我”讲述成长经历,富有童真童趣,更加真实真切;③讲述者的变化,使回忆与现实交织,叙事与情感相融,主题得以丰富和深化。(每点2分)
10.CEG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25届浙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