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Word含答案) 语文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22年成都中考A)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丘壑(hè) 呢喃(nán) 目不窥园(kuī) B 喷薄(bó) 薪金(xīn) 草长莺飞(zhǎng) C. 悄然(qiāo) 抖擞( sǒu) 刨根问底( páo) D. 主宰( zǎi) 空旷(kuàng) 语无伦次(lún) 【答案】C 【详解】C.悄然(qiāo)——qiǎo; 故选C。 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才,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B. 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砰砰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C. 规划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D. 大雁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向每个刚刚熔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答案】C 详解】A.就地取才——就地取材;B.砰砰——怦怦;D.熔化——融化;故选C。 3.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022年5月4日次展,中国科考队向着珠峰峰顶提进。科考设备沉重,天气瞬息万变,高海拔造成缺氧……困难络绎不绝。但是科考队员们胸有成竹,不惧困难,最终在人迹罕至的峰顶圆满完成了综合科考任务。 A. 瞬息万变 B. 络绎不绝 C. 胸有成竹D. 人迹罕至 【答案】B 【详解】A.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本句用来形容天气变化极快,使用正确;B.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本句用来形容困难多,对象误用,使用不正确;C.胸有成竹: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本句用来形容科考队员们信心十足,使用正确;D.人迹罕至: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本句用来形容峰顶少有人至,使用正确;故选B。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推出线上游览活动,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能“走进”武侯祠。 B. 随着返回舱4月16日成功着陆,意味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C.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冰雪比赛项目,有滑雪、冰球等7个大项109个小项组成。 D. 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答案】A 【详解】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随着”或者“意味着”;C.句式杂糅,去掉“组成”或者把“有”改成“由”;D.搭配不当,在“劳动习惯”前面加“培养他们的”;故选A。 (22年成都中考A)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浏览完整试题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以调素琴 素:不加装饰的 B. 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 C. 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D. 衡于虑 衡:平衡 【答案】5.D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D.“衡:平衡”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思虑阻塞。“衡”是通假字,同“横”,意思是“梗塞,指不顺”。故选D。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 有仙则名 思而不学则殆 B. 何陋之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所恶有甚于死者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答案】 6. A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A.副词,都是“就,便”之意;B.助词,提宾标志,不译/结构助词,的;C.介词,从/介词,比; D.连词,表并列,无意义/连词,表转折,却;故选A。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 (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 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 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答案】 7. D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动心忍性”在此处应为“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据此排除AB;“曾益”是一个词,“曾”通“增”,增加。据此排除C。故选D。 8.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 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 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D. 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答案】 8.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