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 2025-04-11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三模)语文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2025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模)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文化以游戏形式产生,即一开始就是在玩游戏。即便那些旨在直接满足生存需要的活动,比如狩猎,在古代社会也往往呈现出游戏形态。社会生活的形式超越生物学意义,具备游戏性质,其价值得以提升。正是通过游戏,社会表达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世界的认识。我们这么说,意思并不是游戏变成了文化,而是说文化在其最初阶段具有游戏特征,文化是以游戏形态、在游戏氛围中演变的。游戏和文化这对联合体中,游戏是第一位的。
②文化演变过程中——前进也好,倒退也好——我们所认定的游戏与非游戏的原始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游戏要素通常渐渐退居幕后,绝大部分融入宗教领域,余下的结晶为学识:民间传说、诗歌、哲学,或是形形色色的司法生活和社会生活。起初的游戏要素后来几乎彻底隐藏到文化现象的背后。但无论何时,哪怕文明再发达,游戏“本能”也会全力重新强化自己,让个人和大众在声势浩大的游戏中如痴如醉。
③不言而喻,在高等形态的群体游戏中,文化和游戏的联系尤为明显。这种形态的游戏主要是一帮群体或两帮对立群体的有序活动。独自游戏只能产生有限度的文化。游戏——包括个体游戏和团体游戏——其所有基本因素,早在动物生活中就已出现了,这些因素即争夺、表演、炫耀、挑战、梳妆、昂首阔步、卖弄、佯装以及须遵守规则。鸟类在物种进化上与人类相去甚远,居然与人类共同之处又是如此之多,这倍加惹人关注。山鹬炫舞,乌鸦赛飞,园丁鸟等装扮乌巢,歌鸟鸣啭。可见,作为娱乐的竞争和表演并非源于文化,相反,它们先于文化。
④游戏本质上具有对立特点。通常,游戏在双方或两队之间进行。不过,舞蹈、盛装游行、演出可以根本不出现对立双方,而且“对立”未必就意味着“争斗”或“对抗”。主调合唱曲、合唱曲、小步舞曲、合奏乐中的声部、翻线游戏,这些都可以证明对立式游戏未必就是对抗的,尽管这些游戏中有时也会出现竞争。独立自足的活动,比如演戏或奏乐,在争夺奖品的场合下,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就进入对抗局面。
⑤紧张和不确定性算是游戏的普遍特征。紧张意味着不确定、有风险,意味着要努力研判后果以结束游戏。玩游戏的人希望某件事“有所进展”“有个了结”;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想结束紧张状态。正是这种紧张要素及紧张的消解,支配着诸如猜谜、拼板、拼图、单人扑克、打靶之类所有讲技能、费脑力的个体游戏,竞争性越强,游戏越激烈。这种紧张要素赋予了游戏某种道德价值。以竞技体育为例,尽管游戏本身不归善恶统辖,但它考验着游戏者的才技:考验他的勇气、韧劲、智谋,以及不可或缺的最后一点,他的精神力量——他的“公道”,因为尽管他求胜心切,却仍须恪守游戏规则。道德价值、体格价值、智力价值或精神价值都能出色地把游戏提升到文化层面。
(摘编自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文化的游戏要素研究》)
材料二:
①“老鹰捉小鸡”呈现为“袭击者—庇护者一被庇护者”游戏类型。游戏通过角色分配预设特定情境和行为模式。获得角色扮演权的游戏者不仅在简单地“玩耍”,更在模拟真实社会中的角色和行为,进一步感知和理解社会规范与责任。扮演角色意味着需要承担与角色相应的责任和权力:“老鹰”模拟者需保持机警,以迅速迁回奔跑,在最短时间内“抓住”每一只小鸡;扮演“母鸡”角色的游戏者必须保护小鸡,判断“老鹰”的活动方向,竭力延长“老鹰”捉住小鸡的时间,通过抓、拦和奔跑,消耗老鹰的体力;扮演“小鸡”的游戏者们需要扮出惊恐状,模拟受惊吓的小鸡。游戏中的“小鸡”和“母鸡”构成具象的家园共同体,他们的笑声和叫声汇成了群体的声音,他们的手臂互递着群体间的情感连结和家园温暖。
浏览完整试题
②“老鹰捉小鸡”构建超越日常的仪式场景,游戏既模糊游戏者个体身份,又强化其在特定环境下的社会化角色。特别是在“老鹰”威胁下,“母鸡”为保护“小鸡”不惜牺牲自己,以及“最后一只小鸡”为“鸡群”安全,勇敢面对风险的行为,寓意家园共同体中弱者得到保护而强者勇于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席勒认为,只有当游戏中的形象活在我们的感觉里,他的生命在我们的知性中取得形式时,他才是“活的形象”。“活的形象”的产生是因为游戏者暂时忘却“我”的存在而将自己“托付”于游戏形象之中。游戏者在“老鹰捉小鸡”中扮演赋予的角色身份,获得与生命相连的丰富含义和情感价值。游戏中蕴含的勇敢、牺牲和团结的价值观让游戏者在玩耍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并内化为自我的精神品质。小鸡紧随母鸡的行为象征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家园联系在游戏中被强化,彰显家园共同体成员间的互助协作和彼此保护,以及在家园面对外部威胁时的团结一致。
(摘编自林继富、黄紫坛《在游戏中培育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意识
——“老鹰捉小鸡”的实践象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戏中的“对立”未必意味着“对抗”,但只要游戏双方出现了竞争,对立游戏就会走向对抗。
B.紧张感及其消解支配着游戏,游戏者的紧张感源于游戏的不确定性,获得成功才能结束紧张状态。
C.游戏中,“老鹰”“小鸡”这两个角色启发我们:日常生活中强者应该勇于牺牲,弱者应该得到保护。
D.“老鹰捉小鸡”强化了游戏者在特定环境下的社会化角色以及家园联系,彰显出游戏所蕴涵的价值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旦旨在直接满足生存需要的活动超越生物学意义,它便有可能具有游戏的性质。
B.随着文明的进步,游戏要素通常逐渐退居幕后,但这并不意味着游戏失去了生命力。
C.竞争性越强,游戏就越激烈,便也就越能体现游戏者的勇气、智谋和精神力量。
D.在游戏中,如果游戏者模拟某个社会化角色,那么他们现实中的个体身份往往会被淡化。
3.下列对两则材料中相关论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第③段列举“乌鸦赛飞”等多种鸟类活动,是为了阐明在群体游戏中,文化和游戏的联系更加明显。B.材料一第④段写到“演戏”“奏乐”等,意在证明独立自足的活动在某种条件下也会不经意进入对抗局面。C.材料一第⑤段以“竞技体育”为例,指出在紧张和不确定性中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可赋予游戏道德价值。D.材料二提到席勒“活的形象”,是为了强调在游戏中暂时忘却自我存在、进入游戏角色的重要性。
4.“老鹰捉小鸡”这一游戏表达出了哪些“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世界的认识”?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4分)
5.两则材料在探讨游戏与文化间的关系时侧重点有所不同,试作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天使的粮食
苏 童
暴风雨过后河两岸的土地还在呻吟,被大风连根拔起的玉米苗成堆地漂浮在河水里,上面停息着一只死去的母鸡或者猪崽。通往村庄的路上泥泞不堪,几条泥浆流蜿蜒着,一直爬到村里人家的台阶下。
第一个发现天使的是牧鹅少年全子,全子看见一个身披蓑衣的男人拉着一辆牛车上了坡,那男人边走边哼着奇怪的小调。全子不认识那个人,他赶着鹅群堵住了陌生人的路。
你从哪里来?全子充满戒意地盯着那个人。我不是外人,那个人说,我是天使。
全子不知道什么是天使,也不懂他说的话。那个自称天使的人脚步疲惫,赤裸的双腿沾满了泥浆,他的蓑衣上不时有晶莹的水珠滚落下来。全子不再阻拦,因为他知道一车稻谷可以填满许多空空的肚子,有了粮食,许多人就能熬过这个春天。
村民们聚集在村长家的院子外面,每个人手里拿着一只粗布米袋,伸长脖颈望着村长家的门板。趴在院墙上的人看见了那个自称天使的人,看见了天使的牛车,一车金黄色的稻谷奇迹般地出现在村长家的院子里。墙上的人便狂喜,全子没骗人,真的是一车谷子,真的来了一个大善人!
那是哪儿来的大善人?村民中有人问。
我也闹不清楚。村长说,说是个天使。
天使在天上飞的呀,怎么会跑这里来?人群中的私塾先生惊叫起来,他瞪大眼睛说,天使都长着两个翅膀,那个人身上长着翅膀吗?
你胡说八道些什么?村长怒视着私塾先生骂道,你个不知好歹的东西,饿死你活该,人家好心送粮食来,你却诬赖人家长翅膀,他又不是鸟,怎么会长翅膀?
村民们一哄而起,干脆把私塾先生推出了队伍,牧鹅少年全子则冲到私塾先生面前愤愤地说,他是好人,他不是鸟,我第一个看见他的,是我把他领到村长家的,你这么诬赖人家,为什么还来拿他的谷子?
现在领取粮食的村民都看见了天使,天使就站在牛车的后面,他有着一张年轻而枯槁的脸,神情肃穆而安详,让人们感到奇怪的是天使的手和手里的东西,那双手像两朵雪白的莲花洁白无暇,那双手轻盈地托住一只黑陶坛子,合抱在胸前。
天使手中的坛子使人们感到迷惑。有人认为那只坛子是装粮食用的,说天使没有米袋,所以就用坛子装米,又有人说,有钱的大善人才不稀罕那五斤米,一个人假如把他的房子送了人,绝不会再去揭房顶上的一片瓦,坛子肯定有别的用途,说不定是夜里起夜的便器呢。牧鹅少年全子领到粮食后一直站在天使的身边,好像天使是他家的亲戚,全子不仅凑着坛子朝里面看,还把手放上去乱摸一气,摸过了就对别人说,什么也没有,空的。
天使疲惫干瘦的脸上掠过一丝微笑,他低下头,轻柔地将手中的坛子转了一圈,然后他说,这是一只圣坛,我将用它装满人间的眼泪。
村民们面面相觑,他们盯着天使手中的坛子看了一会儿,脸上不约而同地显露出一种惊悸之色,有些人拎着米袋慌慌张张逃了出去。
展开余下试题
牧鹅少年全子看见天使坐在祠堂的台阶上,他端详着天使的脸,突然想起私塾先生说过的话:天使都有两只翅膀。全子很想知道天使是否真的长着翅膀,他忍不住地把竹竿伸向天使,想挑开天使身上的蓑衣,但就在这时天使的眼晴突然睁开了,他说,孩子,你还饿吗?
不饿啦,我刚喝了三碗粥。全子撩起衣服让天使看他的浑圆的肚子。你真的要用这坛子盛眼泪吗?
我以为这是个有许多眼泪的村庄,也许我错了。天使凝望着远处大槐树下的那群男人。死了这么多人,为什么听不到哭声呢?天使说。刚开始死人时有人哭的,后来死人多了,他们就不哭了。
天使把坛子轻轻地放在地上,我进村以前,当你们饿得没办法时有人哭吗?
没有,全子摇了摇头说,饿急了就没力气哭啦,也有人躺在床上哼哼,他们光是哼哼,没有眼泪。
当你们分到稻谷后有人哭吗?
没有,全子更坚决地摇了摇头,分到粮食就更不会哭了,有了吃的还哭,那不是傻瓜吗?
天使沉默了一会儿,他忧伤的目光眺望着黄昏的村庄,他说,那些正在河边为打她们的男人洗衣服的妇人也不哭吗?
有的妇人会哭,可她们光是干嚎,一滴眼泪也没有。别说这些了,全子有些不耐烦了,我把今年生的第一只鹅蛋送给你,别在这里等眼泪了,再等下去他们都会把你当疯子,会把你捆起来扔到河里去的!
天使摇了摇头,伸出一只手在全子的头顶上轻轻按了一下。天使冰凉的手从牧鹅少年的头顶上轻轻滑落,当那只手快碰到全子的眼睛时,全子莫名地打了个冷颤,他看见天使的蓑衣猛地向两侧滑落,像一只打开的河蚌,然后全子便发出了那声刺耳的尖叫:翅膀——他有翅膀——翅膀。
村民们是在第三天夜里开始驱逐天使的。村长带着一群人来到天使寄居的祠堂,他们手里的火把把祠堂附近的天空照得如同白昼。
天使的脸上除了忧伤又添了焦灼之色,他的双手也急迫地捧出黑陶坛子,呈送到每个人面前,你们知道我只想要眼泪,他说,三天了,你们仍然没有眼泪吗?
我们从来不哭,你休想得到我们的眼泪。村长跺着脚高声大吼起来,你以为一车谷子就能让我们跟你一起发疯?快走吧,快点离开我们的村子,你要再说疯话我们就要动手了!
天使站在火把的光焰下沉思了一会儿,他的脸现在看上去洁白如雪,他的眼睛里有一滴泪水慢慢流出来,像一颗珍珠挂在他的面颊上。天使走到村口,回头朝这个村庄望了最后一眼,许多人看见了他脸上的第二滴第三滴泪水,那些泪水像珍珠雨一样泻落在圣坛里,朗朗有声……
牧鹅少年全子有一天在河滩上发现了那只黑陶坛子,圣坛卡在卵石和淤泥之间,坛子里积满了水,全子知道那不是河水,他用一根手指蘸了蘸坛子里的水,放进嘴里品尝着,就像他所预料的那样,圣坛之水果然有一种苦涩而清凉的味道。
牧鹅少年知道那是天使的眼泪。
(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暴风雨后庄稼被毁、牲畜死去、土路泥泞的灾荒景象,为下文村民对粮食的渴求作了铺垫。B.一开始村长为维护天使,怒斥质疑的私塾先生,后来带领村民驱赶天使,这种反差表现了人物表里不一、性格多变的特点。
C.天使的脸从原先的“年轻而枯槁”到结尾的“洁白如雪”,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他由焦虑转为慰藉的心理过程。
D.与《祝福》类似,两个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封闭落后的小环境里,反映了人们对陈旧文化的死守,对外来先进文明的敌视。
7.下列对全子这个人物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子想知道天使是否有翅膀,想要用竹竿去挑开他的蓑衣一探究竞,这符合全子作为儿童纯真好奇的本性。
B.全子不同于村里的其他人,他理解天使收集眼泪的行为,但为了不让天使被村民当作疯子,他劝天使放弃。
C.全子选择品尝“苦涩而清凉”的圣坛之水,暗示精神救赎的潜在可能,为故事注入了一丝微光和希望。D.全子是“带路人”角色,带领天使来到村中,是唯一与天使有多次对话的人,他串联起神圣与世俗间的对话。
8.天使原本想在村中获得的眼泪和最后他自己流下的眼泪,分别有什么内涵?试作概括。(4分)
9.阅读社在研读此文后,讨论决定以“童话风格•现实批判”为关键词写鉴赏文章。请你拟写鉴赏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汉使入西域者言:“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上使壮士持千金及金马以请之。宛王不肯,汉使怒,椎金马而去。宛贵人令其东边郁成王遮杀之。于是上大怒,诸尝使者言:“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可尽虏矣。”上以为然。而欲侯宠姬李氏乃拜其兄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以为号。
汉既亡浞野之兵,公卿议者皆愿罢宛军。①上以为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赦囚徒,发恶少年及边骑,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匹,驴、橐佗以万数,贵粮。发天下吏有罪者、亡命者及赘婿、贾人、故有市籍、父母大父母有市籍者,凡七科,适为兵;及载精给贰师;拜习马者二人为执、驱马校尉。
于是贰师行。至宛城,兵到者三万,围其城,攻之四十余日。宛贵人共杀王,持头使贰师,曰:“无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军食。即不听我,我尽杀善马,康居之救又且至。”贰师许之。宛乃出其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三千余匹,立宛贵人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节选自朱熹《资治通鉴纲目》,有删节)
材料二:
或问:“武帝雄材大略,乃以一马之玩,兴伐宛之师,何其小欤?”曰:“心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昔者西旅献獒,召公训于武王曰:“犬马非其土性不畜。”又曰:“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是以孝文却千里马而不受,知疲民黩武以求之乎?
穆以八骏,虞以屈产,晋以小驷,楚以两肃爽,好马荒乱,覆车相踵。帝不是鉴,而逞雄心,勤远略,所欲得者贰师城之马,劳师四岁,屈力殚货。无辜之民,肝脑涂原野,莫之恤也,可谓贱民而贵畜矣。帝既获宛马,作为诗歌,荐之郊庙,哆然以为不世之隽功。威棱震于流沙而中国耗,珍怪陈于阙廷而府库虚,龙媒纳于闲厩而卒乘缺,其何功之有?
圣人之兵,不得已而用之,雷霆之威,时雨之泽也。帝之伐宛,其得已而不已者欤?匈奴之伐,谏者犹有人;贰师之役,谏争蔑闻。故天下之治乱,在通塞言路。
(王应麟《通鉴答向:李广利伐宛》,有删节)
[注]①浞野之兵,即浞野侯赵破奴的军队。赵破奴率二万骑攻匈奴左贤王时被俘,公卿们此时都希望撤回伐宛大军,专力攻胡。②八骏、屈产、小驷、肃爽,均为良马名。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而欲侯宠姬A李氏B乃拜其兄广利C为贰师D将军E发属国骑F及郡国恶少年G数万人H以往伐宛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食,让……吃,与《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的“忿恚”用法相同。
B.与,结交,亲附,与《六国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的“与”意思相同。
C.“乃以一马之玩”与《庖丁解牛》“乃中经首之会”的“乃”意思和用法不同。
D.格,到来,与《大学之道》“物格而后知至”的“格”意思不同。
展开余下试题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帝听说大宛有良马;派壮士携带千金和金马去交换,不料大宛国王不答应,汉朝使者大怒,击碎金马离开,大宛贵族命令守将拦下并杀害了他。
B.行军途中,有些公卿贵族建议停止伐宛,武帝将他们查办,并征发更多士兵,投入更多物力,甚至专门任命两个熟习骑术的人分别担任执马和驱马校尉。
C.历史上,良马的获得常常带来接连不断的翻车事故,因此,召公劝诫武王不蓄外邦之马,孝文帝拒绝接受千里马;武帝却不以为鉴,执意求取大宛马。
D.武帝得到大宛马后,为之创作诗歌,在郊庙进行祭祀,洋洋自得地认为这是世间罕有的大功;王应麟却认为武帝此举劳民伤财、损耗国力,无功可言。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无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军食。(4分)
(2)无辜之民,肝脑涂原野,莫之恤也,可谓贱民而贵畜矣。(4分)
1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汉武帝始终坚持伐宛的原因。(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读陶渊明归去来
[宋]邵 雍
归去来兮任我真,事虽成往意能新。
何尝不过如斯世,其那①难逢似此人。
近暮特嗟时翳翳,向荣还喜木欣欣。
可怜六百余年外,复有闲人继后尘。
[注]①其那,即“其奈”,怎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赞扬了陶渊明坚守本真的精神,表达诗人对其人生选择的高度认同。
B.颔联将“如斯世”与“似此人”对比,以强调污浊世风中陶渊明的独特品格。
C.颈联化用陶渊明辞句,既表现其归隐之乐,又暗含诗人读辞后的人生感受。
D.尾联“闲人”实为诗人自况,表明对陶渊明的追随非慕形迹,而是心魂相契。
16.诗歌尾联的“可怜”,或解为“可惜”,或解为“可喜”,你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就选拔人才、广开言路提出“,”,这种治国理政的理念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____,______”,描绘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形。
(3)列锦,是将一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图像的一种修辞。唐宋诗词常用此手法,比如“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作为一种常见调料,花椒不仅在中国本土 A ,而且在世界各地广为人知。它的奇妙之处在于不仅仅有香辛味,还能带给人震动的麻痒感。那么,花椒为什么会让人产生“麻”的感觉?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花椒的某些成分如羟基山椒素作用于人口腔中感受震动的神经纤维,让它们误以为发生了轻微的震动而产生兴奋和紧张。也就是说,“麻”既不是味觉也不是触觉,(甲)。
花椒是麻的、是香的,形象更是美的。就美而言,花椒不亚于世上任何一种植物。梅花、樱花够热烈吧,没有叶的衬托,总显得单调;牡丹、月季更好看吧,但被太多的叶子遮盖,花只是点缀。花椒则不然。在三伏天的艳阳下,叶子翠绿,花椒粒红得像燃烧的火焰。绿是深绿,红是大红,大红大绿中,那些长在山坡上的花椒树,简直美到极致。一粒是一颗珍珠,一簇是一束花朵,一棵棵茁壮成长的树,如一柄柄燃烧的火炬,让蔚蓝的天空芬芳馥郁,飞翠流丹。
在中国古代,花椒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椒”字最早见于《诗经》,周代责族把花椒浸润的椒酒作为祭祀的佳品,也把花椒粒作为赠送情人的礼物。又因为花椒结出的果实密密麻麻,(乙),所以,除了情人之间互相赠送,贵族之间也常以“椒蓼之实,繁衍盈升”祝福亲友子孙昌茂。
花椒还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调味品之一。①有学者统计,②从唐代到明代,③花椒在食品制作中的使用比例始终较高,④唐代约2/5左右的食品用到花椒,⑤明代则有1/3。⑥而且从清代开始,⑦花椒在食谱中的比例大大降低,⑧降至1/5。这主要是因为明代大量进口胡椒,人们食用花椒的数量随之减少;此后,辣椒从清代中期起流行于西南各地,花椒“头号香料”的身份逐渐被取代。
巴蜀从秦汉时代起就是花椒最重要的产地,到清代中期,四川各地普遍栽种辣椒,这又大大加重了川菜的辣味。普通的食材,一把花椒,几个辣椒,在川菜大师的精心烹饪之下,变成了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品,让人 B ,食指大动。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0.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梅花、樱花热烈,没有叶的衬托,显得单调;牡丹、月季好看,但被太多的叶子遮盖,花是点缀”,语义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2.根据1-3段内容,以“花椒”为主体拟写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概括它受中国人欢迎的原因。不超过40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为交流提供了多样的渠道和丰富的场景,人们的沟通更及时,更便利。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否会因此变得更为容易?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一、(35分)
1.D 2.C 3.A
4.①社会群体随时可能会遭遇外部风险。②群体中每个角色都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抵御风险。③面对外部威胁时,家园共同体成员间应互助协作、彼此保护。(4分。一点1分,二点3分,三点4分)
5.材料一:强调游戏在文化生成与演变中的重要作用:①文化以游戏形式产生:②在文化演变过程中,游戏要素融入文化的各个领域。材料二:分析游戏中蕴含的文化观念:“老鹰捉小鸡”中的精神家园意识。(6分。材料一4分,材料二2分)
6.A 7.B
8.天使原本想获得的眼泪:在不同人生境遇下流下的真情之泪,如困苦中的哀伤之泪、获救后的感恩之泪和被压迫时的反抗之泪。天使自己流下的眼泪:对村民冷漠麻木的失望之泪和期待破灭后的悲伤之泪。(4分。各2分)
9.童话风格:①小说的人物“天使”“牧鹅少年”是童话里的常见角色:②情节上,“天使突然降临给村民送粮食”和“天使想用圣坛收集眼泪”具有奇幻色彩。
现实批判:在面对自身和他人的苦难时,全村没有一滴眼泪:在得到了天使的粮食后,村民只因他拥有翅膀不同于常人而驱逐他。作品影射了社会现实,反映了作者对人性自私、愚昧、麻木、缺乏感恩之心的批判。(6分。各3分,意思符合即可)
二、(37分)
10.BEH 11.B 12.C
13.(1)不要攻打我们,我们把好马全部献出来了,任凭(你们)选取,并且供应贵军粮草。
(2)无辜的百姓,尸横遍野,却没有人顾念他们,真可以说是轻视百姓而重视牲畜啊。(8分。各4分)
14.①武帝盛怒,因宛不与汉良马并截杀汉使。②使者进言大宛易攻。③宛为小国,武帝担心攻不下大宛会被其他国家看轻。④武帝心中偏爱大宛马,故穷兵默武以求马。⑤言路被阻塞,李广利出征大宛时无人进谏,无人阻止武帝攻宛。
(5分。一点1分,四点满分)
15.B<
上一篇:
2025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25届浙江省金华市十校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25届浙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