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何如涛《我国古建筑的美学欣赏》) 材料二: ①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②“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是一处很有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节,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但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③“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历历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④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2D)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2D)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摘编自沈福煦《建筑的情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同样限于建筑材质与技术条件,中国古代建筑却比欧洲古典建筑更能突破材料对美学风格的制约。 B. 斗拱随古代建筑的发展而逐步成熟,并成为具有实用性、装饰性与文化性的特殊造型构件。 C. 材料二第①段中作者引用的几首唐诗反映了文学作品中建筑形象常被诗化、情态化。 D. 内向性庭院式空间为情态表达提供了载体,而其中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意象则使之更富情态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中国古代建筑却比欧洲古典建筑更能突破材料对美学风格的制约”错误。材料一说“与欧洲古典的石料建筑相比要更温润柔和,同时显示出中国古人欣赏自然的美学价值”可知,“与欧洲古典的石料建筑相比要更温润柔和”并不等于“更能突破材料对美学风格的制约”。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古代的建筑讲究屋檐与屋顶的造型艺术,这都源于对建筑整体的灵动之美的追求。 B. 中国古代建筑变得完整与美观是因为古代建筑的涂料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色彩的谨慎运用。 C. 中国古代建筑多有内向性庭院式空间的设计,此设计既有建筑的形象与空间美,也有内在情态美。 D. 苏轼《海棠》诗与拙政园“海棠春坞”互为比兴,诗情画意的素养与游园、造园彼此成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这都源于对建筑整体的灵动之美的追求”错误,以偏概全。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屋檐与屋顶造型艺术,除了追求灵动之美,还体现了动静结合等辩证思想以及“取法自然”等美学观点,“都源于”表述过于绝对。 B.“是因为古代建筑的涂料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色彩的谨慎运用”错误。绝对化。材料一“建筑有了形还离不开色,有形有色才是完整的、美观的建筑”“这些用以保护建筑物的涂料往往也兼具美学欣赏的价值,这是古代实用和欣赏相结合的价值观”等表明古代建筑变得完整与美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仅仅归因于涂料保护作用和色彩运用。 D.“互为比兴,诗情画意的素养与游园、造园彼此成全”错误。原文表述为“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句中有“似乎”一词限制;文章强调没有诗情画意素养就不懂游园、造园,但没有说游园、造园成全诗情画意的素养,“彼此成全”属无中生有。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 B.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杜荀鹤《送友游吴越》) C.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D. 参差帘牖重,次第笼虚白。树影满空床,萤光缀深壁。(元稹《含风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强调庭院空间及其中蕴含的情态。 A.“碧阑干外绣帘垂”描绘庭院内景象,有庭院空间且含情态。 译文:翠绿色的栏杆外绣帘儿低垂,猩红的屏风上画着草木花卉。龙须草织成的席子铺上锦褥,天气已凉却还未到寒冷时候。 B.“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描绘的是吴越之地的夜市、桥边、寺外等场景,并非内向性庭院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