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试卷

阅读:2  2025-07-10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2025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语 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语言学习关键期,指人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语言学习最为容易;过了这个阶段,语言学习能力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大量研究证实,语言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关键期,但对关键期的起止时间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有研究认为语言学习关键期是从2岁到青春期;有研究认为是从6岁开始,到青春期结束;有研究认为5岁是语言潜能发展的高峰期,关键期到9岁结束……尽管意见不一致,但普遍的共识是,语言学习关键期一般是从出生到青春期前的这段时间,其中1—5岁最为关键。在关键期内,通过接触自然语言环境以及与语言环境的互动,儿童会自然学会语言;错过了关键期,语言学习的效率会大大降低。
关于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有一些实验证据提供了支持。在由脑损伤引起的失语症病例中,儿童失语者较成人失语者语言恢复的速度要快、程度要高,更有可能完全恢复。在儿童出生后的两年内,大脑两半球发展语言的潜力是均等的,由任何半球损伤导致的语言障碍,都可由未损伤半球的功能来弥补。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的语言功能越来越偏侧化于左半球,左半球成为语言的优势半球,到青春期之后这种偏侧化基本完成。
另有研究发现,有些从小被剥夺语言环境的儿童,大脑并没有损伤,即使后来接受专门的语言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也远比同龄儿童差,语言发展受到不可逆转的影响。如从小被狼养大的小孩,被称为“狼孩”,他们拥有正常的听力,在儿童期被剥夺了语言学习环境,直至青春期才回归人类社会开始学习语言,但无法达到正常母语者水平。
与母语学习相比,对第二语言学习关键期的认识较为复杂。学习者8岁前第二语言的学习成绩最好,过了这一年龄,并不是语言学习不可能,只是学习效果不如关键期内好。如6岁前到达美国的古巴移民,发音与美国人接近的占71%;而13岁后到美国的,发音与美国人接近的仅占17%。不过,也有研究不支持第二语言学习有关键期,认为年龄对学习的作用也会受到语言输入、社会等非生物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甚至是导致最终语言水平出现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晚学者一样能够成功学习第二语言,并能达到接近母语者的水平;各年龄段的学习者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如幼儿更容易直觉地在交际情景中习得语言,而年长者更容易利用认知和课堂学习的方法学习语言。因此,有的学者认为,第二语言学习不存在关键年龄或阶段,可以从任何年龄开始。
(取材于陈宝国、姜孟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关于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存在与作用,有以下三种代表性的解释。
脑神经研究认为,人脑中天生具有负责语言学习的神经组织,如果在一定时期内,这些神经组织接受到了外界适宜的语言输入刺激,其功能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完备的语言能力也得以发展起来;反之,其功能就会萎缩甚至消失,语言能力也难以发展。青春期之后,语言学习能力降低,可能与负责语言学习的神经组织的功能降低有关,因而学习效率会受到影响。


浏览完整试题有语言学家认为,人脑中有学习语言的先天能力,即“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当儿童接收一定数量的语言输入后,会利用普遍语法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出这种语言的语法规则,从而学会该语言。语言学习关键期与普遍语法发生作用的时间相契合,关键期结束意味着普遍语法作用也可能丧失,这会影响语言学习的效率。
此外,人的认知能力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成熟,而成人则拥有相对成熟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的不成熟性有利于语言学习,主要表现在儿童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加工语言时仅能抽取少量信息进行加工;而成人拥有较大的短时记忆容量,加工语言时能够同时抽取更多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是不利于语言学习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语言学习过程,也发现较小的记忆容量有利于语言学习。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有学者认为存在“机遇窗口”。从出生到27.5岁前,这个窗口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学习者只要在窗口处于开启状态时段内开始第二语言学习,就有可能接近母语者水平。一旦超过27.5岁,机遇窗口则逐渐关闭。学习者成功的可能性与年龄增长呈反比关系。也有研究者提出,第二语言学习的机遇窗口可能永远不会完全关闭,学习可以贯穿人的一生,尤其是词汇学习。
(取材于刘振前、姜孟、李甦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学习关键期是指一个特定时间段。 B. 语言学习关键期会影响语言学习效率。
C. 人脑的语言功能一般偏侧化于右半球。 D. 第二语言学习是否有关键期尚存争议。
2. 根据材料一,下列情况不支持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的一项是( )
A. 大脑受伤程度相同的父子,父亲比6岁的儿子恢复说话能力更晚。
B. 50岁开始学外语的王先生,一年以后就可以流利地和外国人对话。
C. 3岁来中国定居的外国小孩,5岁时汉语说得跟中国小孩一样地道。
D. 青春期后回归人类社会的“狼孩”,语言能力无法达到正常人水平。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存在或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适宜的语言输入刺激能促使语言能力渐趋完备。 B. 普遍语法的作用时间与语言学习关键期相契合。
C. 认知能力的成熟与否影响语言学习。 D. 短时记忆容量与信息加工没有关系。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负责语言学习的神经组织与学习效率无关。 B. “狼孩”的大脑中不存在普遍语法。
C. 语言学习的效果受短时记忆容量影响。 D. “机遇窗口”不受社会等非生物因素影响。
5.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分别谈谈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对母语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有何启示,并写出相应的理论依据。
【答案】1. C 2. B
3. D 4. C
5. (1)母语学习启示:必须把握0-5岁关键期接触自然语言环境,否则可能导致语言能力永久性缺陷。
依据:①大脑神经可塑性随关键期结束而衰退(材料一、二);②先天语言机制(普遍语法)在关键期后失效(材料二);③“狼孩”案例证明错过关键期后语言能力不可逆(材料一)。
(2)第二语言学习启示:早期学习(8岁前)更易达到母语水平,但成人仍可通过认知策略高效学习,且词汇积累终身可行。
依据:①27.5岁前的“机遇窗口”提供接近母语的可能性(材料二);②社会输入、学习方法等非生物因素可弥补年龄劣势(材料一);③儿童凭直觉习得,成人擅系统学习,各有优势(材料二)。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展开,从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两个维度进行了系统阐述。材料一通过脑损伤恢复、狼孩案例和移民研究等实证数据,论证了关键期对语言习得效率的影响;材料二则从神经机制、普遍语法和认知发展三个理论视角解释关键期的生理基础。两则材料形成互补,体现了语言习得研究的复杂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右半球”错误。材料一明确指出“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的语言功能越来越偏侧化于左半球,左半球成为语言的优势半球”。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强调在关键期内学习效率高,错过关键期效率降低。
A.正确。儿子(6岁,处于关键期内)比父亲恢复说话能力快,支持了儿童在关键期内语言恢复能力更强的观点。
B.错误。50岁开始学外语一年后能流利对话,体现了晚学者也能成功,与关键期假说中“错过关键期学习效率降低”的观点相悖,不支持该假说。
C.正确。3岁到中国的小孩在关键期内学习汉语,5岁说得地道,支持了关键期内学习效果好的观点。
D.正确。“狼孩”错过关键期后语言能力无法达到正常水平,支持了错过关键期影响语言发展的观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没有关系”错误。材料二明确提到“儿童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加工语言时仅能抽取少量信息进行加工;而成人拥有较大的短时记忆容量,加工语言时能够同时抽取更多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是不利于语言学习的”,这表明短时记忆容量与信息加工有关系。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A.“与学习效率无关”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脑神经研究明确指出:“人脑中天生具有负责语言学习的神经组织,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接受到外界适宜的语言输入刺激,其功能会充分发展,语言能力得以完备;反之,功能萎缩甚至消失,语言能力难以发展。”这表明神经组织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语言学习效率,二者密切相关。
B.“不存在普遍语法”错误。材料二第二段提到:“人脑中有学习语言的先天能力,即‘普遍语法’,当儿童接收一定数量的语言输入后,会利用普遍语法分析语言现象。”普遍语法是人类先天具备的语言学习机制,“狼孩”作为人类个体,大脑中必然存在普遍语法。其语言能力缺陷是因错过关键期,导致普遍语法无法发挥作用,而非“不存在普遍语法”。
D.“不受社会等非生物因素影响”错误。材料一第五段指出,关于第二语言学习,有研究认为“年龄对学习的作用也会受到语言输入、社会等非生物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甚至是导致最终语言水平出现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而材料二中的“机遇窗口”属于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的范畴,其开启与关闭虽与年龄相关,但原文并未否定社会等因素对语言学习效果的影响。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母语学习依据:
①由材料一“在儿童出生后的两年内,大脑两半球发展语言的潜力是均等的……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的语言功能越来越偏侧化于左半球,左半球成为语言的优势半球,到青春期之后这种偏侧化基本完成”,说明大脑神经可塑性随关键期结束而衰退。由材料二“如果在一定时期内,这些神经组织接受到了外界适宜的语言输入刺激,其功能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反之,其功能就会萎缩甚至消失,语言能力也难以发展”,表明要把握关键期提供适宜的语言输入刺激,否则大脑神经组织相关功能会衰退,影响语言能力发展。
②由材料二“语言学习关键期与普遍语法发生作用的时间相契合,关键期结束意味着普遍语法作用也可能丧失,这会影响语言学习的效率”,指出先天语言机制(普遍语法)在关键期后失效,所以要在关键期内让儿童接触自然语言环境,借助普遍语法学会语言,错过关键期语言学习效率会受影响。
③由材料一“从小被剥夺语言环境的儿童……语言发展受到不可逆转的影响。如从小被狼养大的小孩……直至青春期才回归人类社会开始学习语言,但无法达到正常母语者水平”可知,“狼孩”案例显示错过关键期后,即使回归人类社会并开始学习语言,也很难恢复正常的语言能力,证明错过关键期可能导致语言能力永久性缺陷。
以上依据都说明,学习母语时,必须把握0-5岁关键期接触自然语言环境,否则可能导致语言能力永久性缺陷。
(2)第二语言学习依据:
①由材料二“从出生到27.5岁前,这个窗口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学习者只要在窗口处于开启状态时段内开始第二语言学习,就有可能接近母语者水平”可知,27.5岁前的“机遇窗口”为学习者提供了达到接近母语水平的机会,早期学习更容易实现这个目标。
②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年龄对学习的作用也会受到语言输入、社会等非生物因素影响……晚学者一样能够成功学习第二语言,并能达到接近母语者的水平”,及“各年龄段的学习者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如幼儿更容易直觉地在交际情景中习得语言,而年长者更容易利用认知和课堂学习的方法学习语言”,说明社会输入、学习方法等非生物因素可弥补年龄劣势,成人可凭借自身的认知优势和合适的策略高效学习第二语言。
③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各年龄段的学习者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如幼儿更容易直觉地在交际情景中习得语言,而年长者更容易利用认知和课堂学习的方法学习语言”可知,幼儿凭直觉在交际情景中习得第二语言,成人则擅于运用认知和课堂学习方法,各有优势,且材料二指出“机遇窗口可能永远不会完全关闭,学习可以贯穿人的一生,尤其是词汇学习”,意味着词汇积累可以终身进行。
以上依据说明,学习第二语言时,早期学习(8岁前)更易达到母语水平,但成人仍可通过认知策略高效学习,且词汇积累终身可行。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士容
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朗然不儇【1】,傲小物而志属于大,似无勇而未可恐吓,执固勇敢而不可辱害。临患涉难而处义不越,南面称寡而不以侈大。今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耳目遗俗而可与定世,富贵弗就而贫贱弗弃。德行尊理而羞用巧诈,宽裕不訾【2】而中心甚厉【3】,难动以物而必不妄折。此国士之容也。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相者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夫骥骜【4】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人亦然,诚有之则神应乎人矣,言岂足以谕之哉?此谓不言之言也。
客有见田骈者,被服中法,进退中度,趋翔闲雅,辞令逊敏。田骈听之毕而辞之。客出,田骈送之以目。弟子谓田骈曰:“客士欤?”田骈曰:“殆乎非士也。今者客所掩敛,士所述施也;士所掩敛,客所述施也。客殆乎非士也。”故火烛一隅,则室偏无光。骨节早成,孔窍空疏,身必不长。众无谋方,乞谨视见,多故不良。志必不公,不能立功。好得恶予,国虽大不为王,祸灾日至,国将灭亡。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钟山之玉,桔【5】乎其若陵上之木;淳淳乎慎谨畏化,而不肯自足;乾乾乎取舍不侻【6】,而心甚素朴。
唐尚敌年【7】为史,其故人谓唐尚愿之,以谓唐尚。唐尚曰:“吾非不得为史也,羞而不为也。”其故人不信也。及魏围邯郸,唐尚说惠王而解之围,赵以伯阳邑与之,其故人乃信其羞为史也。居有间,其故人为其兄请,唐尚曰:“卫君死,吾将以汝兄代之。”其故人再拜而信之。夫可信而不信,不可信而信,此愚者之患也。知人情而不能自遗,以此为君,虽有天下何益?故败莫大于愚。愚之患,在必自用。自用则憨陋之人从而贺之。有国若此,不若无有。古之与贤从此生矣。非恶其子孙也,非徼而矜其名也,反其实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儇:轻佻巧慧。【2】訾:诋毁。【3】厉:飞扬,这里是高远的意思。【4】骥骜:骏马。【5】桔:挺直,挺拔。【6】侻:简易,轻忽。【7】敌年:同龄人。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临患涉难而处义不越 处:坚守
B. 富贵弗就而贫贱弗弃 就:接近
C. 众无谋方,乞谨视见 方:方向
D. 非徼而矜其名也 矜:夸耀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耳目遗俗而可与定世 赵以伯阳邑与之
B. 难动以物而必不妄折 客出,田骈送之以目
C. 弟子谓田骈曰 其故人谓唐尚愿之
D. 国虽大不为王 其故人为其兄请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
现在君与民欲收服海外,行事高瞻远瞩而不热衷小利
B. 今者客所掩敛,士所述施也
现在客人掩饰收敛的地方,正是贤士述说施行的地方
C. 淳淳乎慎谨畏化,而不肯自足
(君子)言行朴实谨慎,敬畏教令,而不敢骄傲自满
D. 自用则憨陷之人从而贺之
(愚者)自以为是,憨直无知的人就会过来祝贺他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多处列举了贤士所具有的种种品行和美德。
B. 文章举出良狗取鼠的寓言,说明用人应该灵活。
C. 文章使用钟山之玉等譬喻,赞美了君子的仪范。
D. 文章着重推赏贤士傲视小物而志向远大的品质。
10. 请结合文章第三、四段,分析作者关于识士的见解。
【答案】6. C 7. B
8. A 9. B
10. ①真士内外一致,志存高远,识士者应观察内在本质,而非外在表现;
②识士者需透过表象洞察本质,避免以貌取人或因愚蔽目。
【解析】
【导语】这篇《士容》出自《吕氏春秋》,通过多角度刻画“国士”形象,展现了先秦时期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文章以“柔而坚,虚而实”开篇,辩证地勾勒出士人刚柔并济的特质。文中运用寓言(良狗取鼠)、事例(田骈识人、唐尚让贤)和比喻(钟山之玉)等多种手法,层层深入地阐释了士人的精神内核。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A.句意:面对危难能坚守道义。
B.句意:不追求富贵不屏弃贫贱。
C.“方”指方法、谋略。句意:常人没有谋求道义的正确方法,只是拘谨于外部仪表。


展开余下试题D.句意:并不是追求和夸耀他的名声。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与”:介词,同/动词,给予。句意:(士人)超脱世俗的视听(不拘泥于常人的眼光),因而可以同他安定天下。/赵国将伯阳邑封赏给他(唐尚)。
B.“以”:介词,用,表方式。句意:(士人)难以用外物使他动摇,且绝不轻易屈服。/客人离去的时候,田骈一直用眼睛注视着他。
C.“谓”:对……说/认为。句意:弟子们对田骈说。/他的旧友以为他也希望这样。
D.“为”:动词,成为,担任/介词,替,给。句意:国家再大也不能统一天下。/这个旧友又为自己的哥哥请求官职。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A.“君民”错误,这里的“君民”是动宾结构,指统治百姓。句意:如今您统治百姓又准备收服海外,行事高瞻远瞩而不热衷小利。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说明用人应该灵活”错误。原文借助良狗“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的现象,强调的是人才志在远大,若强求小事(捕鼠)需“桎之”束缚,实为批判用人者不尊重人才志向。可见该寓言旨在说明贤士志在远大,不可屈才小用,非强调“用人灵活”。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第三段中,田骈通过客人“被服中法,进退中度”的矫饰行为,以及“客所掩敛,士所述施”的言行,看出其非真士,作者借此强调真士不刻意伪装,而是内外一致,志存高远。由此可见,作者意在借此强调识士者应善于观察内在本质,而非外在表现。
②第四段中,作者借唐尚“羞为史”却解邯郸之围,其故人起初不信,后因事实醒悟,说明愚者常轻视贤才,“可信而不信”。由此,作者在段落结尾指出“愚之患在必自用”,告诫治国者需远离刚愎,方能识人善任。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作者意在表明识士者需透过表象洞察本质,避免以貌取人或因愚蔽目。
参考译文:
真正的士人不偏私、不结党,外表柔和而内心坚定,虚怀若谷却内有实学。他们的仪态光明磊落而不轻佻,不屑琐碎小事而志向远大,看似不露锋芒却不可威吓,内心刚毅勇敢而不可侮辱。面对危难能坚守道义,身居高位却不骄纵。如今治理百姓却想威服海外,行事当志存高远而不贪小利。超脱世俗之见方可安定天下,不追求富贵不屏弃贫贱。德行尊崇天理而耻于巧诈,胸怀宽广不诋毁他人而志向高远,不为外物所动且绝不屈节。这才是国士的风范。
齐国有个擅长相狗的人,邻居托他买捕鼠的狗。一年后才找到,相狗人说:“这是条好狗。”邻居养了几年却不捕鼠,便去质问。相狗人解释:“这是条好狗。它的志向是猎取獐鹿,志向不在捕捉老鼠。若非要它捕鼠,就捆住后腿吧。”邻居照做,捆住狗的后腿,狗果然捕鼠。骏马的气概、鸿鹄的志向,若能被人心感知,在于其真性。人亦如此,真有高洁品格自会感召他人,岂需言语赘述?这便是“不言而言”的境界。
有位访客拜见田骈,服饰合于法式,进退合于礼仪,举止娴静文雅,言辞恭顺敏捷。田骈刚听他说完,便谢绝了他。客人离去的时候,田骈一直注视着他。弟子们对田骈说:“来客是位士吧?”田骈说:“恐怕不是士啊!刚才来客掩蔽收藏的地方,正是士申说施行的地方;而士掩蔽收藏的地方,也正是来客申说施行的地方。来客恐怕不是个士啊!”所以说,火光只照一个角落,就有半间房屋没有光亮。骨骼过早长成,质地就疏松不实,身材一定长不高大。常人没有谋求道义的正确方法,只是拘谨于外部仪表,就会巧诈多端。心志如果不正,就不能建立功业。喜好聚敛而不愿施舍,国家再大也不能统一天下,灾祸就会一天天发生,国家最终也将灭亡。所以,君子的仪容风范,像昆仑山的玉石一样美好,像高山上的大树一样挺拔。他们朴朴实实,言行谨慎,敬畏教令,而不敢骄傲自满;他们孜孜不倦,取舍严肃不苟,而心地非常淳朴。
唐尚的同龄人有的做了史官,他的旧友以为他也希望这样,就把消息告诉给了唐尚。唐尚说:“我并不是没有机会做史官,而是感到羞耻不去做。”他的旧友并不相信。到了魏国围困邯郸的时候,唐尚通过劝说魏惠王解了邯郸之围,赵国就把伯阳邑给了唐尚。他的旧友这才相信他真的羞于做史官。过了一些日子,这个旧友又为自己的哥哥请求官职。唐尚说:“等卫国君主死了,我让你哥哥代替他。”他的旧友起身离席,退避再拜,竟然信以为真。这个人对可信的不相信,对不可信的反倒相信,这是蠢人的弊病。知道别人贪求私利,自己却不能去掉这种欲望,靠这个做君主,即使据有天下,又有什么益处?所以没有比愚蠢再能坏事的了。愚蠢的弊病,在于师心自用。师心自用,憨直无知的人就会都跑来祝贺他。像这样据有国家,还不如没有。古代让贤的事情就是由此产生的。让贤的人并不是憎恶自己的子孙,并不是追求和夸耀他的名声,而是基于实际情况才这样做的。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嘉州后溪
薛能①
山屐经过满径踪,隔溪遥见夕阳舂。
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诸葛武侯
王安石
恸哭杨颙②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赤壁
胡安国③
片语能令孙仲谋,气如山涌剑横秋。
莫言诸葛成何事,万古忠言第一流。
【注】①薛能:唐代诗人,曾在嘉州(今四川乐山)为官。②杨颙:蜀臣,曾向诸葛亮谏言治国之术,他死后诸葛亮深感悲痛。③胡安国:两宋之际学者,向宋高宗献《时政论》,提出保国方略。
11. 下列对三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首中的“山屐”指代作者本人,“卧龙”指躬耕南阳时的诸葛亮。
B. 第二首中的“余风”指的是诸葛亮的风范,“贤”指的是杨颙等贤人。
C. 第三首中的“气如山涌剑横秋”形容诸葛亮的才华与气魄。
D. 后两首中的“一言”“片语”“忠言”都是指诸葛亮的言论。
12. 下列对三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首借景抒情,将暮春之景与凄凉之感融合为一体。
B. 第二首从具体事件出发品人论史,以小见大,构思新巧。
C. 前两首都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画面感。
D. 后两首都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使诗歌意蕴更为丰富。
13. 请分别简述三首诗对诸葛亮的评价。
【答案】11. D 12. B
13. ①薛能诗质疑、批判诸葛亮的政治选择,认为其应终身隐居。
②王安石诗赞扬诸葛亮的治国智慧,肯定其虚心纳谏、善用贤才,慨叹其风范无人继承。
③胡安国诗颂扬诸葛亮的忠义与外交才能,称赞其是万古第一流的典范。
【解析】
【导语】这三首咏史诗均以诸葛亮为对象,但视角各异:薛能以“卧龙”暗讽其功业未竟,笔调冷峻;王安石通过“恸哭杨颙”的典故,突出其虚怀纳贤的治国智慧;胡安国则以“剑横秋”的雄浑意象,颂扬其忠言风骨。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都是指诸葛亮的言论”错误。结合注释②可知,第二首的“一言”指杨颙的谏言,并非诸葛亮言论。这句话指(诸葛亮)因为杨颙曾为他进献谏言而在其死后悲痛大哭。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试卷
相关:关于“2025高考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