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三是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正所谓“领异标新二月花”。如果一个文件、一篇讲话毫无新意,那么制定这样的文件、作这样的讲话还有多少意义呢?可以说,能不能讲出新意,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经验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所说的新意,既包括在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前人没有讲过的话,又包括把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的话;既包括角度新、材料新、语言表达新的话,又包括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话。需要指出的是,讲出新意,并不是要去刻意求新,甚至搞文字游戏。更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标新立异。 (摘自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 材料二: 记述的境界,如科学文字、法令文字及其他的诠释文等,都以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事物的概况为目的。而要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概况,就须把对象分明地分析,明白地记述。所以这一方面的修辞总是消极的,总拿明白做它的总目标。而要明白,大抵应当: (1)使它没有闲事杂物来乱意;(2)没有奇言怪语来分心。所以,所用的语言就要求是概念的、抽象的、普通的,而非感性的、具体的、特殊的。因为概念的、抽象的、普通的语言,才能使它的意义限于所说,而不含蓄或者混杂有别的意思。又所用的语言,也须是质实的、平凡的,不是华丽的、奇特的。因为假如用了华丽奇特的语言,又将使读者分心于语言的外表,而于内里反不留心了。所以消极修辞的总纲是明白,而分条可以有精确和平妥两条。 话语文章通例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方面是写说者所要表出的意思,形式方面是表出这意思的语言文字。所以消极的修辞,照例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偏重内容,如何才得把自己的意思明通地表出来,这个部分所注重的是意思之明通的表出法。另外一个部分是偏重形式,如何才得把自己的思想平稳地传达给别人,这个部分所着眼的是语言文字之平稳的使用法。要把意思明通地表出来,在话语文章上就需要具备明确和通顺两条件,要把意思平稳地传给别人,在话语文章上就需要具备平匀和稳密两条件。这四端是消极修辞最低的限度,也是消极修辞所当遵守的最高标准。 (摘编自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注]材料一前文提到:“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写文章要简练,这与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中讽刺有些文章如“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的目的一致。 B. 材料一引用《庄子》的“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在说明语句也不是一定要短,而要长短错落有致。 C. 材料一谈到文件、讲话和文章要实事求是,不文过饰非,这体现了古人所说的“修辞立其诚”,即坚持真实性的原则。 D. 材料二中消极修辞的“四端”,可以表示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在讨论“短、实、新”三个方面时,均对可能出现的例外情况做了补充说明,体现了思考的审慎和辩证。 B. 材料一中引用“领异标新二月花”,这里的“新”既可指文件、讲话内容方面的新,也可指形式方面的新。 C. 材料二开篇列举“科学文字、法令文字及其他的诠释文等”,再结合下文表述,可推知消极修辞仅适用于书面表达。 D. 材料二多处使用了表示假设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串联上下文,思路清晰缜密,论述层层推进。 3. 如果给材料二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消极修辞纲领 B. 记述的境界 C. 话语文章通例 D. 修辞的四端 4. 某中学实验室“注意事项”中有一条:“实验操作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请结合材料二,对这条表述加以评析。 5. 学生写作有时存在用语造作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狭隘理解“文采”,如过分追求辞藻华丽等。请根据材料谈谈如何在写作中避免这类不良文风。 【答案】1. B 2. C 3. A 4. ①该表述不符合材料二提出的消极修辞要求。 ②中学实验室“注意事项”需清晰传达操作要求,应该使用概念、抽象、普通、质实的语言。 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使用比喻手法,是感性的、特殊的、华丽的语言,属于文学性表达,易让读者分心。 5. ①学习“短”,行文简洁,避免冗长,重点突出; ②践行“实”,内容贴合实际,讲管用、真实 话,避免无病呻吟; ③追求“新”,力求思想深刻,语言富有新意,拥有新表达、新立场; ④遵循消极修辞,内容要明确、通顺,形式要平匀、稳密,表述清晰明白。 【解析】 【导语】这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优良文风的本质要求。材料一以习近平讲话为基础,系统阐述了“短、实、新”的写作原则,强调内容精炼、实事求是和创新表达的重要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风观。材料二从修辞学角度出发,提出消极修辞的“明白”总纲和“四端”标准,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两则材料虽视角不同,但都反对形式主义文风,追求表达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共同构成了对优良文风的完整认知体系。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意在说明语句也不是一定要短,而要长短错落有致”错误。材料一第三段引用《庄子》“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在说明“文章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并非“语句长短错落有致”。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消极修辞仅适用于书面表达”错误。材料二开篇列举“科学文字、法令文字及其他的诠释文等”,是说明消极修辞在这类文字中以明白为目标,不能推出仅适用于书面表达,口语也可运用消极修辞。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材料二围绕消极修辞,讲其目标、分条及在话语文章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体现,是消极修辞纲领性内容。 B.“记述的境界”是开篇引入,非核心; C.“话语文章通例”范围广,未聚焦消极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