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和而统一”的建筑思想,而现在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建筑设计逐渐趋于模式化、单一化,失去了文化底蕴。研究《红楼梦》中大观园建筑,有助于我们探寻一条和谐发展、传承中国建筑文化思想的道路。 (摘编自王丽娟《<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古典园林建筑艺术》) 材料三: 我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有山水者,加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水。园林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山地树石融为一体,成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明末清初造园大师计成在《园治》中反复强调“体宜因制”的造园思想与创作思路。 我国古典园林与传统诗词、书画等艺术有密切联系。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予情意境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园林空间组织手法上,常将园林划为景点、景区,使景与景间分隔有联系,而形成若干忽高忽低,时开时闭,层次丰富,曲折多趣的小园,明清的私家园林更呈现了在“咫尺山林”中开拓空间的优异效果。 园林由山水、植物、道路和建筑组成。中国古典林中的建筑不但占地多,而且园林建筑常居主景的控制地位,居于全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并往往成为该园的标志,即使在各景区、亦均有相应的建筑为该景区的主景。至今,中国还有北方宫苑、江南园林、岭南庭院等不同风格的园林,各个园林均有其特色,或以山称著,以水得名;或以花取胜,以竹引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摘编自《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 1. 下列对“《红楼梦》建筑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里的建筑犹如封建社会的秩序一样,有长幼尊卑的区别,有君臣、父子的严格界限,体现以纲常为统领的伦理道德。 B. 《红楼梦》园林建筑蕴涵丰富的文化意义,建筑与山水艺术结合,将园林文学恰当地融入建筑的匾额、楹联,赋予其灵魂与意趣。 C.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筑,保持着天地人相融相洽、“和而统一”的建筑思想,体现了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特点。 D. 大观园融住宅和园林于一体,讲究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其中的建筑有一般建筑可居可望的审美特性,更有可游的妙处。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对《红楼梦》中府邸和园林建筑特点的分析,运用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红楼梦》建筑的影响。 B. 材料二中以贾宝玉命名沁芳桥为例,论述文化艺术对园林建筑环境的烘托和渲染的作用,指出研究《红楼梦》中大观园建筑的现实意义。 C. 材料三主要从地利、艺术、手法、风格等方面,阐述了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园林美学的特点,指出园林建筑应与山水情致相和谐。 D. 三则材料都从中国传统建筑层面,探究渗透于其中的传统美学,阐明古代建筑是中国人思想感情的具体表现,文化独特且具有魅力。 3. 根据对材料一的理解,下面植物配置与人物“情感品格”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潇湘馆“一带粉墙,有千百竿翠竹掩映”,与林黛玉孤高洁雅的性情十分相合。 B. 蘅芜苑“奇花异草仙藤愈冷愈苍翠”与史湘云世故冷峻、识时务的特点相符。 C. 紫菱洲“岸上蓼花苇叶,池内翠荇香菱”与贾迎春懦弱无能的性格相吻合。 D. 稻香村“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与李纨贞静淡泊性格相符。 4. 《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进贾府时,“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与材料一元妃省亲时“銮舆抬入大门”,宝玉娶亲亦“大轿从大门进”比较,分别体现了怎样的礼制?请简要概括。 5. 梁思成说,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红楼梦》园林建筑也具有特殊的“文法”,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答案】1. D 2. D 3. B 4. ①元妃省亲时“銮舆抬入大门”,林黛玉进贾府时走西边角门,体现“尊卑有序”;②宝玉娶亲“大轿从大门进”,林黛玉进贾府时走西边角门,体现“内外有别”。 5. ①渗透儒学规范和礼制。 ②人物性格特征与环境特点相融合。 ③蕴涵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④因地制宜,效法自然。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其中的建筑有一般建筑可居可望的审美特性,更有可游的妙处”不属于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根据材料一“大观园在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意境营造上均遵循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规律,体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红楼梦》中描写的大观园‘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蕴涵了园林建筑丰富的文化意义”可知,“遵循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规律”“标题”等体现了《红楼梦》建筑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特点,而不是“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可居可望的审美特性,更有可游的妙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三则材料都从中国传统建筑层面,探究渗透于其中的传统美学”错误,应是都从“园林建筑”层面阐述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B.“与史湘云世故冷峻、识时务的特点相符”错误。蘅芜苑是薛宝钗的住处,应为“与薛宝钗世故冷峻、识时务的特点相符”。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红楼梦》里的府邸建筑与封建社会的秩序一样,有长幼尊卑,有君臣父子,不可丝毫逾越”可知,贾府邸建筑与封建社会的秩序一样,体现等级制度,因此元妃省亲时“銮舆抬入大门”,林黛玉进贾府时走西边角门,体现“尊卑有序”; 根据材料一“在院落组群中,该特征体现更为明显,每个院落均前后串连,通过前院达后院,此乃中国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产物”可知,宝玉娶亲“大轿从大门进”,林黛玉进贾府时走西边角门,体现“内外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