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江南时报《朴素之美》) 材料二: 提起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最深远的即儒、释、道三家思想。这三家思想虽说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都提倡自然素朴、真实质直的文学精神。“朴素”的文论观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这种文论观的提倡,不仅扭正了不良的文艺倾向,也对畸形的社会风尚有积极的警示作用。由于文论家的一再倡导,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而且日渐趋向于通俗晓畅。“朴素”的思想不仅体现在文学上,也对中国古代的绘画、音乐、建筑等艺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中国古代绘画讲究传神和写意,非常钟爱以形写神和点睛之笔。尤其是山水画,万千河山,往往淡淡几点笔墨便勾勒出其神韵与气势;音乐上并不求得用复杂的音响渲染,而是重视弦外之音,崇尚“大音希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琴,便是最能体现这种境界的乐器。轻轻拨动,悠悠琴音,醉倒了多少文人墨客! “朴素”的文论观,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那么它对当下中国文学颓而不振、空洞无物的局面肯定有极为有益的借鉴和启发作用。现代作家可以学习其以文明道、有所寄托的精神,关注现实,以悲悯的心怀关注人类命运,承担起文人的使命。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朴素”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艺术大师,言恭达先生认为艺术的成功不是依赖于技巧,而是要依赖于朴素、旷达的生活的心态。 B. 庄子认为朴素是天下最美的事,因为他把朴素和自然视为道的根本特征,将“道”视为一切美的根源。 C. 以朴素为美开创了中国传统艺术上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倾向,自然、简朴、纯真、平淡、清逸。 D. 诗佛王维以虚灵胸襟体悟山水以达物我冥合的无我境界,与佛学“定生智慧”“一切放下”有相通之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前两段都提及了庄子的思想,前者言先生是为证明朴素心态的重要,后者作者是为说明朴素的意义,进而引出朴素的定义。 B. 朴素的人崇尚朴素的生活,并以朴素的方式去为人处世,从而求真、向善、寻美,坚守人性中的本真,展现出了朴素之美。 C. 中国音乐重视弦外之音,崇尚“大音希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点深受“朴素”文论,尤其是道家“天籁”思想影响。 D. 两则材料都涉及了“朴素”思想及其对艺术方面的影响,只是侧重点各不相同,材料二中还提及了反观当下的借鉴意义。 3. 下面观点不能体现材料一中苏轼的“朴素美”审美趣味的一项是( ) A. 元好问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三十首》。 B. 王世贞的“浓丽之极,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而更似自然”(《书谢灵运集后》)。 C. 袁枚的“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澹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澹”(《随园诗话》卷五)。 D. 时雍的“汉人朴而古……朴之至,妙若天成”(《诗镜总论》)。 4. 《(老子》四章》体现了事物辩证统一的思想,请试分析所给两则材料中的辩证统一思想,指出来并具体说明。 5. 根据材料一的论述,分析孟浩然的“朴素”体现在哪些方面。 孟浩然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归隐终身,寄情山水。出现在孟浩然山水田园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即兴而发,不假雕琢,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语言平淡自然,情味深厚,其真实、真率、真朴、真淳的风格,比王维的田园诗更接近陶诗神韵。例如《过故人庄》将恬静优美的多村景色和宾主间淳朴真诚的情谊表现得朴素自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答案】1. C 2. C 3. D 4. ①论述儒、释、道三家思想和朴素观形成的关系时体现了辩证统一思想。 ②统一:儒、释、道家都提倡自然素朴,真实质直的文学精神,对朴素观的生成影响很大。 ③对立:儒、释、道三家的朴素观体现角度大不相同。儒家讲朴素,注重事物的精神实质;相对而言,道家更强调事物的本然天性;佛学主张“定生智慧”,教人“一切放下”,追求多元的“包容无碍”的圆融境界。 5. ①孟浩然是个朴素之人,仕途失意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崇尚真实的生活,坚守人性中的本真。 ②孟浩然的诗歌取材朴素,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不假雕饰,具有天然之美,强调事物的本然天性。 ③孟浩然的诗歌风格朴素,在文艺创作中注重自然、顺性自然,体现真实、真率、真朴、真淳的风格。 ④孟浩然的诗歌情感表现朴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生动的,情味深厚,蕴藉含蓄,最有力量。 【解析】 【导语】本文探讨了“朴素”在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学中的重要性。从儒、释、道三家思想对朴素的推崇出发,强调朴素作为心灵状态和艺术风格的根本意义,认为朴素是自然、简朴和真实的表现,具有内在的大美,不拘于形式。文章通过不同历史人物如庄子、苏轼的观点,展现朴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及其影响,对当下文学创作提出了借鉴意义,倡导关注现实,追求真诚和内涵的艺术表达。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以朴素为美开创了”错误,原文说“以朴素为美则指一种不假雕饰,具有天然之美的艺术风格,有着自然、简朴、纯真、平淡、清逸等特征,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倾向”,而不是“以朴素为美开创了……”,偷换概念。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这点深受‘朴素’文论,尤其是道家‘天籁’思想影响”错误,材料中未提及中国音乐重视弦外之音等特点深受“朴素”文论尤其是道家“天籁”思想影响的相关内容,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苏轼的“朴素美”审美趣味强调先经历绚烂而后归于平淡,平淡而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