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先贤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歇。审美意识深刻影响了汉字形体的样貌,甚至不惜损失一部分字的表意能力。黄侃在《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中举例论说“笔势变易”时指出“省变无常,皆为悦目”。形声字的声符或义符被省略了一部分,自然不容易分辨出声符或义符是什么,会影响人们对其构意的理解,但这是先民为了字形悦目而心甘情愿付出的代价。 在汉字各种字体的更迭过程中,笔形、结字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相应调整,这种调整的结果往往会形成一种新的字体样式,古人对美的追求也潜移默化地熔铸其间。尽管不同字体都有各自独特的美感,但总的来看,汉字的形体演变乃是在美化理想的驱动下不断趋于规整的过程。尤其到今文字阶段,每个字符都被规整为扁方(八分)乃至方块(楷书)的形状,这是先民不断对汉字形体进行调整的结果。 注重字符的美观,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爱美心理,又是载道、传道的需要。这种对于美的追求,直接影响到汉字形体演变的每一个环节,并通过每个时期大量的汉字字形反映出来。书法艺术的产生便与这种对于美的不懈追求息息相关。 (摘编自李洪智高淑燕《省变随心皆为悦目——汉字字体演变与古代文化》)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鸟虫书是以动物的形体来表意的装饰型书体,其字画协调合体的思想与中国古文字图文合一的特性一致。 B. 青铜器兴盛时期也是鸟虫书的巅峰时期,随着楷书、行书的盛行,鸟虫书逐渐式微,几近绝迹。 C. 先民们为了追求悦目而省略了形声字部分声符或义符,影响了人们对汉字构意的理解,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D. 汉字漫长的演变史始终在古人审美理想驱动下行进,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与丰厚的古代文化。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鸟虫书起伏不定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字体的演变主要是由载体和各朝代的美学思想来决定的。 B. 笔画图案的丰富、绘画与书法的交融、书写工具的创新、国家的重视,使得花鸟字逐渐走向成熟。 C. 花鸟字在鸟虫书字画兼备的属性基础上,借鉴了中外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它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 D. 启功对汉字“形美”的论述与黄侃提出的“省变无常,皆为悦目”的观点,都表明了审美意识对汉字的影响。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鸟虫书作用的一项是( ) A. 鸟虫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以鸟、虫等动物形体来装饰文字的书体。 B. 鸟虫书在人类文明早期具有实用功能,彰显着图腾崇拜的观念。 C. 在青铜器时代,鸟虫书被广泛用于青铜器物上,具有装饰美化的功用。 D. 保留在篆刻中的鸟虫书,寄托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学思想和精神境界。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材料二中提到,对美的追求影响到汉字形体演变的每个环节。材料一中的哪些内容可以印证此观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1. B 2. B 3. A 4. ①首先由鲁迅的“三美”引出汉字的“形美”; ②再引用启功的观点论证汉字在简化过程中也注重美化; ③接着以黄侃的观点和汉字字体的演变为例,论证古人对汉字形体美的追求,并指出汉字形体演变是在美化理想的驱动下趋于规整; ④最后总结,对美 追求影响汉字形体演变,并促成了书法艺术的产生。 5. ①鸟虫书的产生源于早期人类对图腾的崇拜以及对字画协调合体的审美追求; ②两汉时期,鸟虫书的再次兴盛体现了人们对装饰美化的追求,其载体和风格的多样化也体现了这一点; ③后期鸟虫书的式微、在篆刻中的保留以及花鸟字的出现,都体现了人们对鸟虫书这种艺术形式的审美延续和创新。 【解析】 【导语】材料一以鸟虫书及花鸟字的起源、发展、创新为线索,展现了中国古文字与艺术的融合,突出了古人对美学的探索与传承。材料二从历史与文化角度探讨汉字形体演变中的审美追求,强调“形美”对传道载道的重要性。两则材料共同彰显了中华文化对艺术和美的深刻追求与独特表达。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青铜器兴盛时期也是鸟虫书的巅峰时期,随着楷书、行书的盛行……”错误。根据材料一“东周是青铜器发展的中兴期……青铜器上鸟虫书装饰成风,盛行近两百年,……随着青铜时代的结束,加之秦始皇‘书同文’,鸟虫书发展式微、几近绝迹”可知,鸟虫书的巅峰时期是东周青铜器铭文时期,而非‘青铜器兴盛时期’;其逐渐式微的主要原因是青铜时代的结束和‘书同文’政策,而非楷书、行书的盛行。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字体的演变主要是由载体和各朝代的美学思想来决定的”错误。根据第一段“鸟虫书……是在篆书结构的基础上饰以凤、龙、鸟、虫、蛇等动物的具象或抽象形体,……不仅满足了记录、传递信息的需求,还彰显着图腾崇拜的观念”可知,鸟虫书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载体和美学思想外,还有实用性、图腾崇拜等因素 C.“因此它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错误。虽然花鸟字确实借鉴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包括中外的艺术元素,但材料一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它因此而“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这个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中并未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支持这一结论。 D.“都表明了审美意识对汉字的影响”错误。启功论述汉字在简化过程中伴随着美化加工,重点强调简化与美化的关系;而黄侃“省变无常,皆为悦目”强调先民为了字形悦目对汉字进行省变,不惜损失部分表意能力,表明审美意识对汉字的影响。启功与黄侃的观点侧重点不同,并非都表明审美意识对汉字的影响。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描述了鸟虫书的形式特点,并未直接涉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