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  2025-07-26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西昌市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期中检测
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卷10页,答题卡2页。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材料二:
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
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B. 地理环境仅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
C. 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D. 《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
B. 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C. 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D. 通过对比1935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学术视野。
3.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 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B. 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C. 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D. 隋唐时期黄河水道变迁。
4. 请结合材料一第5自然段和材料二的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的定义。
5. 请从文章的结构,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1. D 2. A
3. C 4. 历史地理学是一种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并探寻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的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的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5. 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
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
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解析】
【导语】材料一梳理了中国历史地理学从古代沿革地理的发展脉络,突出从以文献考证为主到吸纳现代科学方法的学术演进;材料二则强调历史地理学结合空间与时间的特性,在科学规律探寻上的价值。两者共同体现了学科的严肃性与现代化创新,为理解历史地理学的学术意义提供了清晰脉络及实践指导。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错误。根据材料二“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可知,材料没有说历史地理学“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是无中生有。
B.“地理环境仅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错误。根据材料二“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夸张,材料没有说“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
C.“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错误。根据材料一“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可知,选项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这是强加因果。“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错误。根据材料一“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和“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可知,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已成为一门专门学问,有其独立的学术空间,只是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学科体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错误。根据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可知,材料没说哪个是主要原因,不可以直接说“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


展开余下试题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和“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可知,沿革地理研究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性质是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地理学的各个分支,性质是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A.赤壁之战地名考释,是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是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之一。
B.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是疆域政区,是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之一。
C.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探究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是历史地理学的内容。
D.隋唐时期黄河水道变迁,是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之一。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这类题首先要找到种差和属差,然后根据被定义对象辨别助词,突出被定义项的性质和特征,最后按照“被定义的种概念=特征+属概念的公式整合作答。
首先筛选出有效信息:“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得出有用信息为:①历史地理学是……的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然后找到主谓宾,即历史地理学是一种学科。再将有效信息整合成“学科”的定语,用“……是……”的句式作答。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分为三部分。第一段和第二段是第一部分,第三、四、五段是第二部分,第六段是第三部分。
①第一部分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第一段分析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第二段以《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为例,介绍历史地理学,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
②第二部分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第三段介绍沿革地理产生 原因,第四段介绍沿革地理的发展情况。第五段比较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的区别,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
③第三部分,由第六段“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和“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得出,第三部分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①
【美】海明威
时间很晚了,大家都离开了这咖啡馆,只有一个老人还坐在树叶挡住灯光的阴影里。白天里,街上尽是尘埃,到得晚上,露水压住了尘埃,这老人就喜欢坐得很晚,因为他是个聋子,现在是夜里,十分寂静,他感觉得到跟白天有所不同。咖啡馆内的两个侍者知道老人有点儿醉了,虽然他是个好主顾,他们可知道如果他喝得太醉了,会不付账就走,所以他们一直在留神他。
“上星期他想自杀来着。”一个侍者说。
“为什么?”
“他绝望啦。”
“干嘛绝望?”
“没来由。”
“你怎么知道没来由?”
“他有很多钱。”
他们一起坐在咖啡馆大门边墙根里的一张桌子旁,眼睛望着露台,那儿的桌子全都空无一人,只有那老人坐在随风轻轻飘拂的树叶的阴影里。
老人坐在阴影里,用杯子敲拨茶托。那个年纪较轻的侍者走到他身边。
“你要什么?”
老人朝他看看。“再来杯白兰地。”他说。
“你会喝醉的。”侍者说。老人朝他看了一眼。侍者走开了。
“他会通宵待在这里,”他对他的同事说,“我现在很困。我从没在三点前上床过。他该在上星期就自杀算了。”
侍者从咖啡馆内的柜台上拿了一瓶白兰地和一个茶托,大步走出咖啡馆,来到老人桌边。他放下茶托,把杯子倒满了白兰地。
“你该在上星期就自杀算了。”他对这聋子说。老人抬起一指示意。“加一点儿。”他说。
侍者又往杯子里倒白兰地,弄得溢出来,顺着酒杯的高脚淌进下面一叠茶托的第一只。“谢谢你。”老人说。侍者拿着酒瓶回进咖啡馆。他又同他的同事在桌旁坐下。
“他这会儿喝醉了。”他说。
“他每天晚上都喝醉。”
“他干吗要自杀呀?”
“我怎么知道。”
“他上次是怎么自杀的?”
“他用绳子上吊。”
“谁把他放下来的?”
“他侄女。”
“干吗要把他放下来?”
“为他的灵魂安宁担忧。”
“他有多少钱?”
“他有很多钱。”
“他该有八十岁了吧。”
老人从酒杯上抬起头来眺望广场,然后望望这两个侍者。
“再来杯白兰地。”他指指杯子说。那个着急的侍者跑了过去。
“结了,”他不顾什么句法,简短地说,这是蠢汉在对醉汉或外国人说话时会用的说法。
“今晚上没啦。打烊啦。”
“再来一杯。”老人说。
“不。结了。”侍者拿块毛巾擦擦桌沿,一边摇摇头。
老人站起来,慢慢地数着茶托,打口袋里摸出一只装硬币的小皮袋,付了酒账,还放下半个比塞塔作小费。
那侍者瞅着他顺着大街走去,只见这老迈年高的人脚步不稳地走着,却是神气十足。
“你干吗不让他待下来喝酒呢?”那个不着急的侍者问。他们这会儿正在上铺板。“还不到两点半呢。”
“我要回家上床了。”
“晚一个钟头算啥?”
“得啦。别讲废话了,把门锁上吧。”
“我是属于那种喜欢在咖啡馆待得很晚的人,”那个年纪大些的侍者说。“我同情所有不想上床睡觉的人。同情所有夜里要有亮光的人。”
“我要回家上床睡觉去了。”
“我们是不一样的,”那个年纪大些的侍者说。这会儿,他穿好衣服要回家了。“这不光是个青春和信心的问题,虽然这些都是十分美妙的。我每天晚上很不愿意打烊,因为可能有人需要咖啡馆。”
“老兄,通宵营业的酒店有的是。”
“你不懂。这是家干净愉快的咖啡馆,十分明亮,灯光很美妙,这会儿还有树叶的阴影。”


展开余下试题“再见啦。”那个年轻的侍者说。
“再见。”另一个侍者说。他关了电灯,继续自言自语。灯光固然重要,但这地方必须干净愉快。你不需要音乐。你当然不需要音乐。你也没法怀着尊严站在酒吧台前,尽管时间这么晚了,这里能提供的也只有这份尊严了。他害怕什么?那不是害怕,也不是发慌。那是他深深体会到的一场空的感觉。全都是一场空,一个男人也只落得一场空。只是这一场空,而少不了的只是灯光,还得有一点干净和有序。有些人生活于其中,却从来感觉不到,但他知道一切都是虚无缥缈。虚无缥缈,因而是虚无缥缈。我们在虚无缥缈中虚无缥缈,愿人都尊你的名为虚无缥缈,愿你的国虚无缥缈,愿你的旨意虚无缥缈。虚无缥缈如同行在虚无缥缈。赐给我们虚无缥缈,我们的虚无缥缈,如同我们行在虚无缥缈。人的虚无缥缈不虚无缥缈,我们遇见虚无缥缈,拯救我们脱离虚无缥缈;因而是虚无缥缈。欢呼一场空,满是一场空,一场空与你同在。
不一会儿,他含笑站在一个酒吧吧台前,台上有架亮光光的气压煮咖啡机。
“你要什么?”酒吧招待问。
“虚无缥缈。”
“又是个神经病。”酒吧招待说,便转过头去。
“来一小杯。”那个侍者说。
酒吧招待倒了一杯给他。
“灯光十分明亮,也很愉快,可惜这只吧台没有擦得很光洁。”侍者说。
酒吧招待看看他,但是没有答腔。夜深了,不谈。
“要再来一小杯吗?”酒吧招待问。
“不,谢谢你。”侍者说罢,便走出去。他不喜欢酒吧和酒店。一个干净明亮的咖啡馆可是个天差地远的去处。现在他不再去想什么了,他要回家,到自己屋里去。他要去躺在床上,等天亮了,他终于会入睡的。到头来,他对自己说,也许只是失眠吧。好多人都免不了害这个毛病呢。
(选文有删改)
注:①《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发表于西班牙内战时期,是海明威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部分,两位侍者围绕老人自杀的事情随意闲谈,但后文的对话又表明两人关系并不亲密,性格也各不相同。
B. 文中关于“虚无缥缈……”的一段感悟,“你”字的使用,把读者拉进故事中,形成了一种“读者在场”的阅读体验。
C. “树叶 阴影”出现了多次,阴影遮挡了刺眼的光线,提供了一个暂时的心灵寄托处,使人暂离孤寂,寻得一份安心与宁静。
D. 年轻的咖啡馆侍者不能理解老人的处境及心灵的需求,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老人的请求,是因为他饱受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用景物来烘托、象征,语言凝练含蓄,对话中大量使用短句、散句,甚至是不完整的句子,极少使用复杂的长句。
B. 小说只使用第三人称,省略了类似“谁说”和“谁问”的字样,加快文章节奏,使情节紧凑。
C. 小说用简短而写实的对话以及独特的心理独白,表现了人物性格但隐藏了人物的来历与背景,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D. 小说细致地描写了咖啡馆的干净明亮环境,渲染了平和宁静的气氛,有助于烘托人物在迷惘中维持尊严的心情。
8. 请简要概括小说中老人的形象特点。
9. 海明威的作品中既有桑地亚哥这样的“硬汉”代表,也有本文中的侍者这类“迷惘的一代”。请从时代背景和战争的影响,分析“迷惘的一代”的精神世界特点。
【答案】6. D 7. B
8. ①年老体衰,残疾;②虽然富有但老无所依、心灵空虚;③曾希望借由死亡来逃避孤独感;④虽然绝望,却仍想保持自己的尊严。
9. 时代背景:西班牙内战时期,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心理压力。战争不仅摧毁了物质世界,更让人们的精神世界陷入迷茫和绝望。
战争的影响:
①对生命意义的怀疑:战争的残酷让这些年轻人目睹了太多的死亡和破坏,他们开始怀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②孤独与疏离感:战争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人们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朋友和家园,感到孤独和疏离。
③对未来的迷茫:战争让人们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和希望,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也不知道战后的生活将如何继续。
④对物质的冷漠:战争让人们意识到物质财富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解析】
【导语】这篇小说以“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为中心,展现了人类孤独与虚无的主题。通过对老人与侍者的对比塑造,表现了人在不同年龄和境遇下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对话简短而真实,用“树叶的阴影”和“干净明亮”营造出矛盾的心理氛围。老人的孤独与年长侍者的同情,形成对年轻侍者急躁与冷漠的反衬,折射战后社会的迷惘与生存困境,极具“冰山理论”风格。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是因为他饱受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错。年轻的侍者不能理解老人的处境及心灵的需求,面对老人的请求,他粗暴无礼地拒绝了,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漠视。选项原因推断绝对,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故选D。
【7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小说只使用第三人称”错误。小说中“灯光固然重要,但这地方必须干净愉快。你不需要音乐。你当然不需要音乐。你也没法怀着尊严站在酒吧台前,尽管时间这么晚了,这里能提供的也只有这份尊严了”使用的是第二人称,强制性地把读者拉进了故事中,尽管这只是一个虚拟的读者,但形成了一种叙事者参与到故事内容中的反常阅读经验。这是作者刻意制造的一种特殊效果,使读者亲身感受到这份尊严的重要性。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1)在小说中,明确提到老人年事已高,“他该有八十岁了吧”,这体现出他的年老状态。同时,老人是个聋子,身体上的残疾使他在与外界交流时存在一定的障碍。
(2)从文中两个侍者的对话“‘上星期他想自杀来着。’一个侍者说。‘为什么?’‘他绝望啦。’‘干吗绝望?’‘没来由。’‘你怎么知道没来由?’‘他有很多钱’”分析可知,这个老人虽然富有但老无所依、心灵空虚。文中多次提到老人“有很多钱”,然而他却在深夜独自坐在咖啡馆,周围的人都已离开,只有他还在那里。这表明老人虽然物质上富有,但在精神上却十分孤独,没有家人或朋友的陪伴,心灵空虚。他在夜晚的咖啡馆中寻求一种慰藉,试图填补内心的空虚。
(3)结合文中侍者的话“他每天晚上都喝醉”和两位侍者的对话“‘上星期他想自杀来着,’一个侍者说。‘为什么?’‘他绝望啦。’‘干吗绝望?’‘没来由。’‘你怎么知道没来由?’‘他有很多钱’”分析可知,还可以看出他曾希望借由死亡来逃避孤独感。“上星期他想自杀来着”“他用绳子上吊”,这些描述揭示了老人曾试图通过自杀来逃避孤独和绝望。他的自杀行为并非出于物质上的困境,而是源于内心的孤独感无法排解。
(4)老人在与侍者的互动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尊严。当侍者拒绝给他再倒一杯白兰地时,他“慢慢地数着茶托,打口袋里摸出一只装硬币的小皮袋,付了酒账,还放下半个比塞塔作小费”。即使在被拒绝后,老人依然以一种体面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消费,展现出他对尊严的重视。他虽然绝望,但并不愿意失去自己的尊严,在生活的困境中努力维护着最后的一点尊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要内容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时代背景: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凉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