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7 2025-08-05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
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丹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第一次诊断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8页,四道大题。考试时长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叙事的概念本是从文学研究的领域产生的。法国文学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指出“叙事”是“某人讲述某事(从叙述行为本身考虑)的事件”。叙事是叙述者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受述者感受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和人文思想。教育叙事则是叙事学概念的发展和延伸,是叙事学运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范例。20世纪80年代,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教育叙事的热潮,这股热潮于90年代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现有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丁钢认为“以叙事的方式回归教育时空中各种具体的人物、机构及事件,叙事本身所揭示的各种教育存在方式或行为关系,以及当事人在此行为关系中的处境与感受,便成了教育学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邱瑜指出“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教育叙事一直存在,《论语》就是教育叙事的典型文本。从传统的学术认知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其中记载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论语》是关于孔子的教育叙事。在师者孔子与弟子的互动事例叙述中,孔子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鲜明生动地印刻于故事诠释中,简短浅显的教育叙事之下却蕴含着诸多深刻的教育思想。
(摘编自苏婷婷《孔子教育叙事研究——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为例》)
材料二:
《论语》是对孔子教育活动的再现,也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概述,故而我们可以说《论语》是关于孔子的教育叙事,其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论语·侍坐》章)堪称孔门教育叙事的典范,集中体现了孔子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为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提供许多借鉴之处。《论语·侍坐》章是一次比较完整的教学活动,整场教学从孔子“问志”切入,以众学生各自“言志”为展开,最后以孔子“评志”答疑为结束。
在教育目的上,孔子强调经邦济世,即希望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拯救人世,治理国家。《论语·侍坐》章秉承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的目的观,在孔子询问其弟子理想时,教学目的清晰明确,使学生各言其志。“言志”,即学生的理想教育课。讨论由孔子“问志”引出。在整场讨论活动中,孔子让学生各言其志、畅谈理想,认真听取每个学生的见解,在“评志”中态度明晰,肯定曾点,其实也是将孔子的道德观传播给学生,最后完成一堂以“各言其志”为教育目的的高效课堂。
“侍坐”指学生陪坐在老师近旁,这种教学方式是对传统课堂的突破,师生平等,氛围轻松。孔子在讨论开始之前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轻松导入,鼓励众人打消身份顾虑,大胆言说。师生平等的课堂环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师生平等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倾诉、辩论、质疑,养成思辨思维。
孔门弟子三千,性格、资质各有不同,《论语·侍坐》章所记载的孔子的四个学生就是志趣不同、性情各异的典型代表。子路轻率急躁,冉有谦虚谨慎,公西华委婉曲致,曾皙高雅宁静,孔子都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针对四人的“言志”,孔子充分尊重学生的理想。“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并不失分寸地赞扬、鼓励。对于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孔子的教育也不是千篇一律,空洞说教,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子路才华超群,志向远大,自信满满,可是莽撞冲动,孔子回以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哂之”,既肯定学生的才能和实力,又含蓄地批评了他说话冲动、毫不谦让的态度。
浏览完整试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论语·侍坐》章中,孔子秉承组织、引导的原则,巧妙提问,循循善诱。讨论开始前,将问题以简洁明了的形式抛给学生,并且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思考角度与立足点。在子路回答后,孔子没有急于评价,干扰其他学生思维,而是引导、组织其余学生各言其志。在讨论中,孔子根据学生回答,及时抓住时机,循循善诱,既对课堂节奏充分把控,又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摘编自张静《(论语侍坐)章教育叙事特点及启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叙事中的叙事概念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叙事概念,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具体的教育目的。
B. 教育叙事是叙事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尽管这股潮流源于国外,但在中国早就存在教育叙事的文本。
C. 教育叙事研究不涉及教育“是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对教育的理解需要读者自己从故事中体验。
D. 孔子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非主导者,因此在提出问题后,就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叙事到教育叙事,再到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材料一第一段中对概念的解释层层深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B. 《论语·侍坐》章呈现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教学活动,以“问志”为问题导入、“言志”为讨论内容、“评志”为活动小结。
C. 《论语·侍坐》章可看作一次理想教育课,课上学生曾点的看法符合孔子经邦济世的思想,因此得到肯定。
D. 孔子充分尊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的理想,每听完一个人的见解,就会认真地进行评价。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没有用到教育叙事原理的一项是( )
A. 某教师课堂上讲述司马迁《史记》中“孔子问礼于老聃”的故事。
B. 某教师坚持写教育日记,记录日常教育、生活和管理的故事。
C. 韩愈在《师说》中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教导李氏子蟠。
D. 邹忌用自己“吾与徐公孰美”的故事讽谏,劝齐王纳谏。
4. 根据材料,概括《论语·侍坐》章的教育叙事特点。
5. 为什么《论语》被看作教育叙事的典型文本?请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 B 2. D
3. C 4. ①目的清晰,使学生各言其志。
②师生平等,氛围轻松。
③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④提问巧妙,循循善诱。
5. ①《论语》记载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教学活动,包含多个教育故事。
②其中有许多值得今天的课堂教学借鉴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
③教育叙事简短浅显但思想深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具体的教育目的”错误,于文无据。依据材料一“教育叙事则是叙事学概念的发展和延伸,是叙事学运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范例”,原文没有比较教育叙事中的叙事概念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叙事概念。
C.“教育叙事研究不涉及教育‘是什么’‘怎么做’等问题”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可知,原文说的是“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
D.“因此在提出问题后,就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错误。根据原文“在讨论中,孔子根据学生回答,及时抓住时机,循循善诱”“对课堂节奏充分把控”等,可知孔子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并非提出问题后,就不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每听完一个人的见解,就会认真地进行评价”错误。根据原文“在子路回答后,孔子没有急于评价”,可知孔子并非每听完一个人的见解就进行评价。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C. 韩愈不是用叙述教育事件的方法来教导李氏子蟠的。根据材料一的相关阐释,可知教育叙事是叙述者通过叙述教育事件让读者获得其背后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等。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根据“在孔子询问其弟子理想时,教学目的清晰明确,使学生各言其志”,可以概括出“教学目的清晰明确,使学生各言其志”;
根据“这种教学方式是对传统课堂 突破,师生平等,氛围轻松”,可以概括出“师生平等,氛围轻松”;
根据“《论语·侍坐》章所记载的孔子的四个学生就是志趣不同、性情各异的典型代表。子路轻率急躁,冉有谦虚谨慎,公西华委婉曲致,曾皙高雅宁静,孔子都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可以概括出“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根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论语·侍坐》章中,孔子秉承组织、引导的原则,巧妙提问,循循善诱”,可以概括出“巧妙提问,循循善诱”。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对文中信息进行概括的能力。
结合“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其中记载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论语》记载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教学活动,包含多个教育故事。
结合“在师者孔子与弟子的互动事例叙述中,孔子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鲜明生动地印刻于故事诠释中,简短浅显的教育叙事之下却蕴含着诸多深刻的教育思想”“《论语》是对孔子教育活动的再现……为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提供许多借鉴之处”,可以看出其中有许多值得今天的课堂教学借鉴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
展开余下试题
结合“其中记载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教学活动……简短浅显的教育叙事之下却蕴含着诸多深刻的教育思想”可以看出,《论语》教育叙事简短浅显但思想深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鸿门宴
张山
常山县县长吕方,不吸烟也不怎么喝酒,只是有时在重要场合不得不喝点啤酒。如果非要喝,就只有让他的秘书兼司机小王代替了。小王有时候喝得钻桌子底下,不能开车,吕县长唯有打车回家。吕县长最大的嗜好是吃鱼,周围几十里的酒店,但凡做鱼的他都尝遍了。而且,他每吃一条鱼,必先吃鱼头,他说鱼头有营养。至于鱼身子,他象征性地扒拉几筷子,就撂下了。饭毕,他必付钱。
秋天,天空万里无云。吕县长到县里最贫困的荷花乡检查工作。今年,新任乡长刘一波发动群众因地制宜搞起了草莓发展基地。吕县长对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刘一波很满意。这么想着,在现场,吕县长做了重要讲话,并握着几个农民的手鼓励了一番。时间已到了中午,刘乡长早在乡里有名的酒店设了宴,为吕县长接风洗尘。吕县长摆了摆手,从兜里掏出手机看了下钟点,说,这顿饭我们就给荷花乡政府省了,我呢,还有急事,得马上回县里!说完,招呼小王开车就走。
半路,小王建议到荷花乡那家芙蓉酒店吃鱼,因为这家店的特色莱就是鲤鱼汤。吕县长一听来了兴致,朝空中打了个响指,说,去尝尝!
芙蓉酒店的老板姓赵,叫赵来。原是居住在荷花乡人工修建的碧流湾沿上,常年以捕鱼为生,这些年碧流湾水库被一个城里老客买断了,不允许附近的百姓捕鱼。要想吃必须花钱买,赵来一气之下到乡里开了家酒店,做各种鲤鱼宴。他既是大厨又是服务员,忙不过来就让妻子小燕来帮忙。他做的菜味美价廉,回头客很多,尤其是在这里落脚的长途运输司机,都愿意入住芙蓉酒店。他的生意很红火。
吕县长和小王落座后,吕方自己去厨房点了一条六斤重的鲤鱼。赵来将这条鱼做成了四道菜:鱼头加蕨菜清蒸,鱼肉一部分红烧,一部分和香菇搭配做成油丸子,鱼骨架和银耳炖汤。
鱼味鲜美,赵来的厨艺真的非凡。一道道菜上来,吕县长吃得赞不绝口,连说这是几年戾他吃过的最好的鱼宴了。最后一道莱是鱼汤。赵来在厨房找出一只兰花瓷钵子,将鱼汤盛进去。妻子这时候去外边办事了。赵来用搪瓷碗为吕县长盛了一碗,又转手给小王盛。
小王因为感冒就没喝鱼汤。吕县长呢,由于好喝,不免多喝了几碗。一边喝一边咂着嘴夸奖赵老板的手艺,说,小王啊,回县里给赵老板写个材料,作为今年荷花乡的致富典型,证报社、电视台来采访一下,啊?小王连连点头。这时,吕县长的电话响了。是他妻子打来的,问他回不回去吃饭。挂了电话,吕县长就觉得头晕目眩,接着,一下子躺在地上。小王大惊失色,急忙上前扶起吕县长,喊着,吕县长,吕县长,你怎么了?从外面回来的小燕见此情景,再看看盛鱼汤的钵子,立马尖叫,快,赵来,吕县长是中毒了!大家七手八脚将吕县长送进了县医院。原来,昨晚小燕为了消灭厨房里的嶂螂,喷了足足半瓶杀虫粉。赵来用来盛鱼汤的钵子就放在案板上!
上车前,小王恶狠狠地对赵来说,姓赵的,你胆子也够大的。你等着!吕县长要是出了状况,你……你……个小老百姓有几个脑袋担着!
县医院对这种情况治疗起来可以说轻车熟路,很快,两个主治医生给吕县长做了处理。因为不是很严重,下午就出院了。小王将吕县长送回家。小王刚欲走,吕县长一拍脑门儿,说,坏了,小王,人家的饭钱还没付呢!听赵老板说,要一百四十元,明天,你抽空送过去。小王心里生气,还给他钱?差点把命丢在他那里了!没让他赔偿医疗费就不错了。什么玩意,这种店就该举报,卫生不达标!但是,小王一看吕县长一脸郑重,只好说,县长,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下次路过荷花乡再把钱还给他?
吕县长沉默了片刻,说,好吧。
过了半个月,到了收获的季节。市里管农业的副市长卢晓斌要去荷花乡核实今年建草莓大棚的具体事宜。小王就把车开进乡政府,没想到主管领导刘一波一大早就不见了。打他手机无法接通。
细问才知道,这个刘一波自从上次赵来酒店发生中毒的事后,就成了惊弓之鸟。虽然刘一波是吕县长亲手提拔的,但是这情节很严重,不仅危及他的仕途,对荷花乡的种种福利恐怕也是障碍。所以,刘一波一听到上面要来荷花乡考察,就自己坐车去县里打探消息了。
吕县长哭笑不得。
这个副市长也喜欢吃鱼,工作一结束,吕县长就推荐了芙蓉酒店赵老板做的特色鱼汤,来到芙蓉酒店,他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酒店已经人去楼空。
大厅的角落里挂上了蜘蛛网。那些值钱的东西都被搬走了,剩下的破桌椅还有废纸满地都是,一片狼藉。
小王拦住芙蓉酒店旁边一家服装店的老板,问,这家饭店的人呢?是不是搬走了?
那个留着一撮胡子的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先是摇了摇头,说,不清楚。小王没忘了递上一根云烟,男人犹豫了下,还是接了。看在云烟的分上,男人对他说了实情。老赵自那天晚上就搬走了,谁也没告诉。其实,赵来意识到自己的酒店惹下这么大的祸,险些毒死县长,这罪过还能小吗?赵来和小燕连夜搬走了,谁也不知去向。
吕县长想说什么,但最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愣怔了片刻,他把那一百四十元钱递给那位汉子,说,这是我欠老赵的饭钱,麻烦你一定交到他手上。
吕县长仰天长叹,意味深长。
他说,务必把赵老板找回来,常山县想发展经济,少不了老赵这样的人!
6.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吕县长到县里最贫困的荷花乡检查工作”是本篇小说故事的起因,映射政府重视扶贫工作的社会背景。
B. 小说中吕县长喝鱼汤中毒这一情节,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导致酒店老板赵来一家连夜搬离。
C. 小说善于运用伏笔,如“赵来在厨房找出一只兰花瓷钵子。…… 妻子这时候去外边办事了”“小王因为感冒就没喝鱼汤”等,都为下文吕县长中毒埋下伏笔。
D. 本文语言通俗朴实,充满生活气息,如“有时候喝得钻桌子底下”“一边喝一边咂着嘴夸奖”就很接地气。
7. 下列对吕县长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说到吕县长吃鱼只吃鱼头,因为鱼头有营养,至于鱼身子,象征性地扒拉几筷子,说明他私底下有铺张浪费的习惯。
B. 吕县长到荷花乡检查工作,拒绝刘乡长的设宴款待,说“这顿饭我们就给荷花乡政府省了”,反映出吕县长廉洁务实的工作作风。
C. 吕县长出院后,依然记得自己还没付饭钱,立马吩咐小王把一百四十元钱给人送过去,体现了吕县长为人大度、不愿占人便宜的品质。
D. “务必把赵老板找回来,常山县想发展经济,少不了老赵这样的人”,表明吕县长在扶贫工作中颇有顾全大局的意识。
8. 老赵身上有哪些亮点被吕县长看好,以至于吕县长要把他找回来?请简要概括。
9. 对比必修下册课文《鸿门宴》中的“鸿门宴”,本文的“鸿门宴”有什么不同?本文以“鸿门宴”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6. C 7. A
8. 吕县长敏锐地发现赵来可以作为脱贫致富的典型进行宣传,他勤劳实干,有手艺,又懂得变通,最终发家致富。
9. ①不同:课文《鸿门宴》中的“鸿门宴”有政治图谋,是有意安排的,充满杀机;而本文中的“鸿门宴”是家常便饭式的“鲤鱼宴”,是无意而为,充满巧合。
②作用:大词小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暗示文中“鲤鱼宴”的不同寻常。
展开余下试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小王因为感冒就没喝鱼汤……为下文吕县长中毒埋下伏笔”错误,小王没喝鱼汤与吕县长中毒没有因果关系,所以不能埋下伏笔。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A.“说明他私底下有铺张浪费的习惯”错误,从文中来看,吕县长是正面形象,他吃鱼先吃鱼头是因为他对吃鱼有讲究,认为“鱼头有营养”,选项中理解为“铺张浪费”,属于过度解读。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结合老赵的行为来分析县长看好以至于要把他找回来的原因。
结合“芙蓉酒店的老板姓赵,叫赵来。原是居住在荷花乡人工修建的碧流湾沿上,常年以捕鱼为生,这些年碧流湾水库被一个城里老客买断了,不允许附近的百姓捕鱼。要想吃必须花钱买,赵来一气之下到乡里开了家酒店,做各种鲤鱼宴。他既是大厨又是服务员,忙不过来就让妻子小燕来帮忙。因他做的菜味道纯正,物美价廉,回头客很多,尤其是在这里落脚的长途运输司机,都愿意入住芙蓉。他的生意很红火”可知,赵来勤劳实干,有手艺,同时能够因地制宜,最终发家致富;
结合吕县长找赵来回来的原因来看,“作为今年荷花乡的致富典型……采访一下”,“务必把赵老板找回来,常山县想发展经济,少不了老赵这样的人”,由此可知,吕县长发现赵来可以做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进行推广。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先看课本中的《鸿门宴》的意思。这篇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楚汉两方的局势在这次宴会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这里的“鸿门宴”是有政治图谋的,是暗藏杀机的,是不怀好意的。
再看本文的“鸿门宴”。从文中来看,文中所说的是“鲤鱼宴”,即吕县长和司机小王在荷花乡赵来饭店吃的一顿“鲤鱼宴”,由“半路,小王建议到荷花乡那家芙蓉酒店吃鱼。因为,这家店的特色菜就是鲤鱼汤。吕县长一听来了兴致,朝空中打了个响指说,去尝尝”可知,这次“鲤鱼宴”并非有意为之,是无意而为,是巧合。
最后分析本文用“鸿门宴”作为标题的作用。从标题的技巧来看,“鸿门宴”属于借用,而此处的意思和原本的意思不同,属于大词小用;从对读者的效果来看,初看“鸿门宴”,读者会想到历史上的故事,而文中所讲并非如此,所以这就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标题的含义来看,标题中的“鸿门宴”就是指“鲤鱼宴”,所以使用“鸿门宴”就暗示文中“鲤鱼宴”的不同寻常。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材料二: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项王A见人B恭敬C慈爱D言语E呕呕F人有疾病G涕泣H分食饮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信谢,因问王曰”句与材料二“至鸿门,谢曰”句子中的“谢”含义不同。
B. 材料一“然不能任属贤将”句与材料二“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句中的“属”用法与含义不同。
C. 材料一“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中“臣”与材料二“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用法相同。
D. 材料一中“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句与“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句的“东”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任命仪式结束后,韩信便详细地给汉王分析了当下的形势,让汉王非常高兴。
B. 韩信一方面向汉王极力肯定项羽勇猛、恭敬、慈爱,一方面又明确指出项羽只是施与小恩小惠,难得人心。
C. 韩信从民心向背的角度,对比刘邦和项羽的不同做法和结果,刘邦听后果断采纳韩信的建议,部署众将战斗。
D. 《鸿门宴》中,由座次的具体安排可以推知,古人在室内举行的礼节活动以坐东朝西为最尊,以坐西朝东为最卑。
13. 将原文划横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14. 两则材料都反映出了项羽“优柔寡断”这一性格特点,但塑造的手法各异,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答案】10. DFG
11 D 12. D
13. (1)项羽军队所到之处,没有不残害毁灭的,天下人多怨恨他,老百姓不亲近依附他,只不过是被他的强大所控制罢了。
(2)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
14. 材料一:通过韩信对项羽性格的直接评价,指出项羽“不能任贤将”“施与小恩小惠”,从而体现项羽的优柔寡断。
材料二:通过叙述鸿门宴中范增数次暗示项羽,项羽却未能决断行事,最终放走刘邦的情节,展现了项羽的不果断和犹疑。
【解析】
【导语】文章通过《
上一篇: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丹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陕西省商洛”的其他试题
重磅: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