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在实践层面,中国漫长的历史和多样的社会阶层在各个朝代孕育了庞大的手工艺匠人群体,与颜色相关的匠作行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匠人们从天然植物和矿物中提取颜色,或直接选取有色材料,创造出如今我们看到的技艺精湛、形态大气、色彩精美的彩陶、玉器、青铜器、漆器、纺织物,乃至建筑等文物。这是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工匠艺术层面的色彩,也是视觉可视的物象层面的色彩学本体的部分。 我国无疑是文化大国,各个朝代都有大量的士大夫文人。他们善于从自然情景感受和从日常经验中汲取灵感,做诗意的抒怀。在此过程中,色彩被赋予了雅致的名称,或被融入深厚的文化意涵,让色彩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神奇桥梁。王维笔下的“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描绘辋川春色的柳暗花明;王勃站在滕王阁上远眺山峦,一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让眼中的暮霭云烟流传千年:这些是文化层面的诗意色彩。 “中国传统色彩是集远古先贤的哲思、颜色匠师群体的科学认知和文人墨客的诗性智慧为一体的色彩。”宋建明概括道。 然而,历史的尘埃遮蔽了这些色彩的光芒,许多制色和染色技法失传,传统色彩从日常生活的话语和应用中逐渐消失。传统色彩理论的吉光片羽隐藏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而器物则散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宋建明感慨道:“对想要了解中国传统色彩的人来说,去图书馆就足以被古籍淹没了,走出门便会被幅员辽阔的国度震惊,许多重要的文物都被锁进博物馆的库房或者被收藏在私人的收藏室里。要重新梳理传统色彩系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色名回归物象之色,是需要有很多的色彩人来做的,让当下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到传统色彩之美。” 尽管公众不会刻意提及,但大家对色彩文化始终保持着关注和敏感。宋建明及其团队为我国的城市乡村做了超过百项的色彩规划。2006年,他们通过调研拍摄了两万五千张的照片,让杭州的城市“水墨淡彩”意象浮现出来;十多年来,他们用升级版的方法论定义了北京城市的主旋律色,让红、灰结构显现,并且,他选取了为人熟知的“丹”“银”二字,美其名曰“丹韵银律”。 如何让色彩的文字认知与视觉认知相结合,建立一套具有共识性的中国色彩体系,成为当代色彩研究者的使命。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不同的领域中重新寻回这些传统色彩。他们通过实物的采集和科学的测定,穿越漫长的历史时期,再一次观物取象,构建起照亮传统的色彩大观。 (摘编自《在消费主义时代,重拾东方之色》)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辞》将黄昏时分太阳落在地平线时的天色称为“纁黄”,古人认为“昏礼宜昏”,这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承载了中国人的生活观与世界观。 B. 扎染工艺如今被赋予新的形式与内涵,通过举办研修活动、推出创意设计等方式融入日常,受到老年人的喜爱,使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C. 西方色彩体系是建立在所谓的理性的科学基础之上的,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而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同样具有科学性,是最先进的文化体系。 D. 《周礼》将五色与方位相联系,正位者尊之为正色,偏位者视之为间色,这种色彩文化学说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属于物象层面的色彩学。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色彩为载体的传统文化融入人们日常,走进人们生活,有利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大放光彩。 B. 文化创新指科学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来不断丰富文化的表现形式,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 C. 中国古代手工艺匠人从天然植物和矿物中提取颜色,创造出各种色彩精美的文物,这是工匠艺术层面的色彩。 D. 面对传统色彩从日常生活的话语和应用中逐渐消失,宋建明指出,需要有很多的色彩人来重新梳理传统色彩系统。 3. 下面选项,不能体现“文化层面的诗意色彩”的一项是( ) A.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B.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白居易《题元八溪居》) C.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D.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 2023年央视春晚节目《满庭芳·国色》一经播出便备受好评。该节目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选择以中国传统五色——红、黄、青、白、黑作为节目的五大色系,再从这五大色系中挑选出桃红、缃叶、群青、凝脂、沉香作为节目的主色,以舞为语、以曲为韵,再结合AR技术、LED显示技术等先进技术,使节目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舞台效果。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满庭芳·国色》节目备受好评的原因。 【答案】1. A 2. B 3. C 4. ①材料二首先直接提出话题“中国传统色彩 否自成体系”,指出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和西方色彩体系一样具有科学性。 ②接着从远古先贤的哲思、颜色匠师群体的科学认知和文人墨客的诗性智慧三个层面来阐释中国传统色彩的丰富内涵。 ③然后指出当下中国传统色彩面临的问题,以及宋建明等色彩研究者为重新寻回中国传统色彩而做出的努力。 5. ①节目运用了AR技术、LED显示技术等新技术、新手段,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和现代生活有机融合,赋予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新的形式与内涵,使中国传统色彩大放光彩。 ②节目选取的五大色系源于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中的五行五色学说,这些色彩蕴含了古代先贤的哲思,被文人墨客赋予了雅致动听的名称,或被融入深厚的文化意涵,有独特的寓意。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围绕中国传统色彩展开:材料一从文化传承角度,阐述传统色彩的自然底蕴与人文内涵,强调通过创新(扎染工艺、数字技术)让古老色彩焕发新生;材料二系统论证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科学性(五行五色学说)、工匠实践与诗意表达,指出其当代价值与梳理困境。两则材料共同揭示传统色彩是自然、技艺与文化的融合体,需以科技赋能、生活化传播实现活态传承。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受到老年人的喜爱”错误。原文是“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欢”。 C.“是最先进的文化体系”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事实上,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也具有自己的科学性……所不同的是,前者是近代工业革命急需标准化生产的产物,而根植于农耕文明的分工明确的古代‘百工’没有这个迫切性”,并未说中国传统色彩体系“是最先进的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