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 2025-08-11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
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江苏省盐城市七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绝密★启用前
盐城市2025年春学期高二年级七校联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150分考 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脑在各个结构上都有提升。不过,人类的大脑究竟是在哪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从而让我们的智力远远超过了其他物种呢?
一开始,科学家们怀疑,人类智力超群,是因为人类的脑子大,也就是脑容量大、质量大。但是,脑子越大就一定越聪明吗?这种脑体质量决定论很快遭到挑战。非洲象的脑子平均重4.6千克,是人脑的3倍,事实上大象并没有人类聪明。于是,科学家们又发明了“脑体质量比”的概念,也就是脑子的重量和全身总重量的比值。他们怀疑,脑体质量比越大,智商就越高。比如,抹香鲸按平均体重40吨来计算,脑体质量比大约只有1:5100,仅为人类脑体质量比的1%,所以抹香鲸不如脑体质量比更大的人类和海豚聪明。但是,科学家又发现,昆虫世界里的短蚁,平均重量0.049毫克,脑平均质量为0.006毫克,脑体质量比约为1:8,大约是人类的6倍,但短蚁的智商显然远不如人类。
在研究“人类为什么比其他动物聪明”这一问题时,科学家过去主要关注大脑中的灰质区域,因为那里的神经元最为集中。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是决定人类聪明与否的关键。不过,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内部的白质区域也比其他动物发达得多,对智力也有很大影响。一旦白质区域受损,很容易导致脑瘫,人就会变傻。
二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聪明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智力有不同的解读,最普遍也最简明的衡量标准是智商。但有些在现实中看上去非常聪明,被誉为“人精”的个体,智商值却普普通通。原来,人们通常说的聪明,指的不仅仅是智商测验主要考查的计算和分析能力,还包括很多其他能力,例如是否擅长领会对方意图、预测对方行为等,而这些能力是智商测验无法考查出来的。如今,我们将这些能力称为“情商”。在大脑中,有一个部位对我们的情商起看非常大的决定作用,那就是大脑皮层中的额叶。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大脑表层形成了一种新结构——额叶,它使哺乳动物拥有了比其他动物更复杂的行为。
为了研究智力,我们可以对比脑容量差不多大的动物。很容易发现,尽管它们的脑子一样大,行为却非常不同。智力实验中成绩最突出的,往往都是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的大脑额叶区域比例更大,所以它更擅长学习,也更擅长领会对方意图、预测对方行为。人类是前额叶最发达的动物,所以也是情商最高的动物。我们的灵长类动物近亲,比如猩猩和猴子,虽然比其他动物要强很多,但是和人类相比,它们的前额叶不如人类发达,情商也就不如人类。
三
中国人脑库中心在世界上首次从“光谱红移”的角度解释人比动物聪明的原因。在同样的脑神经信息的光子传递中,人脑的能量消耗最低,如同节油性能最好的发动机效率更高一样。原来大脑处理、传递信息除了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还通过光子。不同物种光子传递的光谱是不一样的,人的光谱偏红光,出现了光谱红移现象,即光波从较高能量转变为较低能量,显示出消耗能量最低。按消耗能量从低到高,依次是猴、猪、鸡、老鼠,牛蛙则偏蓝光,表现为消耗能量最高。
虽然消耗能量低,但人类的大脑是自然界最复杂的器官之一,它不是短时间能演化出来的。化石资料显示,在超过600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几乎是不断上升的。有科学家指出,在几十万年前,人类开始利用火烹煮食物,这样有利于食物更好研磨和消化,能够让肠胃更容易汲取营养。于是,人类的肠道逐渐变短,牙齿也逐渐变小,大大节约了用于生长和维持这些器官的能量,省下的能量便可以让大脑越长越大。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随着脑容量越来越大,智力也在越来越高。最终,脑容量最大的人类发展出了现代文明。
浏览完整试题
但是,如果我们研究得细一些,这种理论就又有点站不住脚了。在几十万年前,亚欧大陆上的主流人类不是现代智人,而是尼安德特人。从化石来看,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可以达到1600毫升到1800毫升,而现代人只有1400毫升左右。难道现代人的脑子退化了?还不如几十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聪明吗?
原来,尼安德特人的前额叶比较小,这说明尼安德特人的情商还是比较低的。也许他们能够在智商测验中胜过现代智人,但是由于情商不足,组织不起庞大的社会,无法持久地研发某种产品,注定了他们最终将会在与现代智人的漫长竞赛中失败。大概还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脑子大会导致婴儿头颅太大,加,大产妇难产的风险,增大母婴死亡率,危及整个人类的繁衍;第二,大脑是一个耗能大户,会消耗身体近20%的能量,所以,在保证智力不下降、个体有竞争力的前提下,脑容量其实越小越好。
那么,现代智人的大脑为什么没有变得更大呢?如今,人类99%以上的知识都是在近300年创造出来的,而在过去的2万年间,人类的脑容量从1500毫升下降到1400毫升。显然,人类的脑容量缩小了,但是我们的综合智力水平并没有下降,因为我们的大脑在缩小的同时,也在优化,就像现代智能手机的体积远比传统电脑小,但是功能比传统电脑多得多一样。
(摘编自罗三洋《脑袋越大越聪明吗?》)
1. 下列对文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脑体质量比是脑子的重量和全身总重量的比值,部分科学家认为脑体质量比越大,智商越高,但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B. 智商主要考查的是计算和分析能力,而情商则指领会对方意图、预测对方行为等能力,人类的智商和情商比动物高。
C. 大脑皮层中的额叶是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形成的特有的结构,人类前额叶区域比其他动物大,具有更复杂的行为。
D. 尼安德特人曾经是亚欧大陆上的主流人类,虽然其脑容量大,但其前额叶比较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中竞争失败。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比其他动物聪明与脑容量无关,而与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脑能量消耗高低有关,数量越多、消耗越低就越聪明。
B. 人类之所以比其他动物聪明,关键在于人类大脑内部的白质区域比其他动物发达得多,白质区域受损会导致智力下降。
C. 聪明不仅仅表现在智商上,还表现在情商上,智商高不一定情商高,即使同一种哺乳动物,其情商也会出现个体差异。
D. 大脑可以通过光子处理、传递信息,其他动物光谱偏蓝,人类光谱出现红移现象,“光谱红移”表明人脑的能量消耗最低。
3. 下列对原文三个部分小标题的拟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脑体质量比越大就越聪明吗—究竟什么才是聪明—人类复杂的大脑是怎样来的
B. 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究竟什么才是聪明—难道现代人的脑子退化了
C. 脑体质量比越大就越聪明吗—智商高就是聪明吗—难道现代人的脑子退化了
D. 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智商高就是聪明吗—人类复杂的大脑是怎样来的
4. 请根据第三部分内容概括从远古至今人类大脑的演化过程。
5. 本文深入探索了人类大脑的秘密,请从中总结三条有益的科学探索经验。
【答案】1. B 2. C
3. B 4. 在超600万年进化中,人类脑容量不断上升;几十万年前人类利用火烹煮食物,肠道变短、牙齿变小,大脑增大;近2万年人类脑容量从1500毫升降至1400毫升,但大脑优化,综合智力未下降。
5. 科学探索要不断质疑和修正原有观点,如对脑体质量比与智商关系的研究;需从多方面综合研究,如研究人类聪明原因涉及脑容量、神经元数量、白质区域、情商等;要敢于提出新角度新理论,如从“光谱红移”角度解释人比动物聪明的原因。
【解析】
【导语】这篇科普文章从多维度探讨了人类智力超群的原因,结构清晰,层层递进。第一部分通过驳斥“脑容量决定论”引出科学界对大脑结构的深入研究;第二部分创新性地引入情商概念,指出前额叶发育的关键作用;第三部分从能量消耗和进化角度提出新见解。文章善用对比手法(如人类与尼安德特人),并巧妙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如“光谱红移”理论),既展现了科学探索的曲折性,又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价值。语言平实中见深度,既有严谨的数据支撑,又不失生动的比喻说明。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情商则指领会对方意图、预测对方行为等能力”错误,文中指出情商包括领会对方意图、预测对方行为等能力,但并非仅限于此,忽略了原文中 “这些能力” 是基于 “人们通常说的聪明” 中除智商外的部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人类比其他动物聪明与脑容量无关”错误,人类比其他动物聪明与脑容量有关;
B.“关键在于人类大脑内部的白质区域比其他动物发达得多”错误,原文指出 “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是决定人类聪明与否的关键”,而白质区域 “对智力也有很大影响”,所以大脑皮层神经元数量、情商等也关键;
D.“其他动物光谱偏蓝”错误,不是所有其他动物光谱偏蓝,原文仅提到 “牛蛙偏蓝光”。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文章第一部分探讨人比动物聪明的原因,第二部分明确聪明不仅指智商还包括情商,第三部分围绕现代人脑容量是否退化展开。
A.“脑体质量比越大就越聪明吗”不能概括第一部分核心,“人类复杂的大脑是怎样来的”不符第三部分;
C.“智商高就是聪明吗”不能准确概括第二部分;
D.“人类复杂的大脑是怎样来的”偏离第三部分重点。
B.标题能准确概括各部分。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由“化石资料显示,在超过600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几乎是不断上升的”可知,在超600万年进化中,人类脑容量不断上升;
展开余下试题
由“在几十万年前,人类开始利用火烹煮食物……肠道逐渐变短,牙齿也逐渐变小,大大节约了用于生长和维持这些器官的能量,省下的能量便可以让大脑越长越大”可知,几十万年前人类利用火烹煮食物,肠道变短、牙齿变小,大脑增大;
由“在过去的2万年间,人类的脑容量从1500毫升下降到1400毫升……大脑在缩小的同时,也在优化,就像现代智能手机体积更小但功能更强一样”可知,近2万年人类脑容量从1500毫升降至1400毫升,但大脑优化,综合智力未下降。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文中提到“过去学界曾认为脑体质量比是决定智商的关键,但后续研究发现,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脑能量消耗效率等因素更为核心,推翻了单一指标的结论”。通过对“脑体质量比与智商关系”的研究迭代,体现了科学探索中不盲目依赖传统理论,而是基于新证据修正认知的过程,这是推动研究深入的重要方式。
在探讨人类聪明的原因时,原文同时涉及“脑容量变化”“大脑皮层神经元数量”“白质区域发达程度”“情商个体差异”等多个维度,强调“聪明并非单一因素决定,而是多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突破了单一因素的局限,从神经结构、能量代谢、认知功能等多方面综合分析,说明科学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多元视角的交叉验证。
文中提出“‘光谱红移’理论 ——人类大脑通过光子处理信息时光谱出现红移现象,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偏蓝光谱,这一发现为解释人脑能量消耗优势提供了新方向”。从“光谱红移”这一物理现象切入神经科学研究,打破了传统生物学视角的局限,体现了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性理论构建对科学突破的推动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等
迟子建
风把屋檐下已经干枯了的艾蒿吹下来了。它从窗前划过,就像一条灵巧的腿,轻快地跳过一格一格的窗棂。这艾蒿是端午节时妈妈插上去的,说是辟邪。
姐姐在灶上做饭,我蹲在灶前用炉钩子调理火,算是个小小司火女神。弟弟呢,他在后屋逗着笼中的鸟,他叫嚷得比鸟还欢实。姐姐一会儿嫌我把火摘得太大了,一会儿又嫌我没有把火挑旺。也不怪她发牢骚,锅里炒着的菜本应该用旺火的时候,我却把柴火往灶口撤了撤,锅底的火就蔫蔫巴巴了。而她煮苞米面粥急需文火的时候,咳,我把火势弄得蓬蓬勃勃的,比除夕夜的焰火还盛。
灶房的门开着,我在听风声。风声越来越大的时候,天色也暗淡得厉害了。突然灶房骤然亮了一下,这短暂而巨大的明亮使屋子仿佛颤动了一下,是闪电出现了。跟着,雷声轰隆隆地炸响,门被震得咣当咣当地叫,看来雨要来了。
“要下雨了,快去关窗户。”姐姐吩咐我。
我撇下炉钩子跑到院子时,雨点已经东一颗西一颗地坠下来了。我飞快地关窗户,看到一窗的黑云像一群乌鸦似的盘踞着。鸡架里的鸡个个都缩着脖子,它们喜欢风,但不喜欢雨。风能梳理羽毛,而雨则会使羽毛变得凌乱。我把窗台上的肥皂盒拿回屋子,一旦它蹦了雨,被泡化了,我们就别想有干净衣服穿了。
饭菜做妥了,姐姐正一样一样地往屋中央的八仙桌子上摆。灶膛里金灿灿的火炭,它们明媚晶莹,散发着颤动的热气。那块大的如熟透的草果,而小的则如鲜浓欲滴的草莓。这懒洋洋的火多半用来温水。爸爸妈妈回家后,总要洗上一把脸的。以往爸爸在我们小镇学校当校长的时候是不用洗的,可半个月前,他因与工室队的队长吵起来,被告到县教育局,教育局又把他的恶劣言论上报到县委,他被撤职。自从他被发配到县城粮库当装卸工后,总是灰头土脸地回来,他不洗是没法吃饭的。温水除了供他们洗漱,还用来刷碗。
关了窗,又关了灶房的门,雨就强大起来了。雨声很大,仿佛炉膛上开了的水在哗哗叫,又仿佛一群大嗓门的婴儿被打了屁股在哭。天色昏暗了。玻璃窗上弥漫着一波一波的雨水,使窗外的景致变得模糊了。
到吃饭的时辰了,可爸爸妈妈都没有回来。饭桌上的晚饭同往常一样,一大盆金黄色的苞米面粥,一盘炒土豆丝,一碗黄酱和一把青葱。此外,还有一碟淋了香油的杏黄色卜留克咸菜。咸菜里拌了些辣椒丝,所以看上去就像一片黄土地上生长的一簇簇红柳,看上去十分明媚。
弟弟从后屋来到前屋,他瞥了一眼饭桌,嘟囔了一句:“又是这些破饭?”
弟弟十岁,我十二岁,姐姐十五岁。也许是他小的缘故,什么都看不惯。他的蓝布衫是双排扣的,其中有一排扣只剩下了一颗,它看上去就像坚守最后一班岗的老兵。其余的扣都被他玩丢了。他眼睛不大,厚眼皮,一说话就爱撇嘴,且老是气冲冲的样子。他喜欢在外面跑,接触风和阳光的时候多,所以他的脸很黑。
弟弟说:“今天这雨真大,我得把五彩线放了。”
等他放完五彩线回来,已经是个落汤鸡了。他把湿衣服脱下来,蹲在灶前去烤火,一边烤火一边打喷嚏。火炭的热气就像鞭子一样,把他衣服里的癞皮狗似的汗腥气给驱赶出来了。姐姐从里屋将头探向灶房数落他:“别烤了,难闻死了!”说完,她从立柜里面为他找出一件干爽衣裳,那衣裳的兜口和袖口都打着补丁,领子也被磨破了。
弟弟把湿衣服扔进洗衣盆中,换上干净衣裳,他问姐姐:“你不把五彩线给放了?”
姐姐垂头斜着眼看了一下左手腕上的五彩线,她带着凄怨的语气说:“我哪有那个福气!过些天山货下来了,我还得进山去采,我要是把五彩线剪断了,到时候碰到长虫来咬我怎么办?”听她的口气,那五彩线就是锁住毒蛇咽喉的铁锁,她轻易不能丢了这护身符。
的确,作为长女,她比我和弟弟承担了更多的家务活儿,喂鸡、做饭、挑水、收拾屋子。此外,野生的浆果和蘑菇下来的时候,她还得进山去采摘。
雷声和闪电就像一匹匹快马,马蹄过处,乌云被击得七零八落。雨渐渐小了,天空也微微露出亮色。不过即使乌云全部消散,天也亮堂不起来,因为已是向晚时分了。姐姐对着桌上的饭皱眉头,担心雨如果停不下来,会耽误爸爸妈妈回家,那样她又得把已经端上桌的饭重新拿到灶房热了。
(节选自迟子建《花瓣饭》,有删改)
文本二:
如果说诗意是艺术的话,那么小说家当然不能放弃对诗意的追求。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我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在作品中回避苦难;我也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在作品中放弃诗意。苦难中的诗意,在我眼里是文学的王冠。
没有描写苦难,诗意怎会呈现?温暖也是一样,没有冷作为底衬,没有用笔化解寒凉,它从何而来?如果作品一味地展览苦难,却没有希望的微光闪烁,这样的苦难就是真的苦难了,而如果苦难里有柔软的光影浮动,苦难就不是深渊,它会散发着湿漉漉的动人的光泽。所以我很喜欢弘一法师临终手书的“悲欣交集”,它道出了人生的真相,也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我的体悟,就是我们不要把个人的痛苦放大。一定要想到众生的这种苦难,那么你的作品会获得一种升华、一种沉淀。从文学意义上、艺术意义上,这种沉淀就是一种艺术上的飞翔,这是特别重要的。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历练,很多东西在一个瞬间把你唤醒,才能和艺术融合。
(节选自迟子建《关于写作的十二则体会》,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雨交加的傍晚,“我们”做饭等待爸妈回家,“我”因分心惦记爸妈而掌握不好火候,姐姐因此不停抱怨“我”。
B. 听到风声越来越大,还打起了雷,“我”跑去关窗户时还注意收回窗台上的肥皂盒,表现出“我”的懂事细心。
展开余下试题
C. 弟弟看见桌上 饭菜后,嘟囔这是“破饭”,不仅展现了弟弟对饭菜简单清淡的不满,也体现出家里生活的困顿。
D. 姐姐不肯轻易剪断左手腕上的五彩线,说自己要在进山采山货时防蛇,语气虽有抱怨,但也恰恰说明她能够担责。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气变化是文本一的线索,贯穿小说中姐姐做饭、弟弟放“五彩线”、姐弟讨论“放五彩线”等情节。
B. 文本一对弟弟蓝布衫的扣子进行了仔细刻画,而“有一排扣只剩下了一颗”的细节突出了弟弟的淘气。
C. 文本一最后一段景物描写与人物感情交融,以天空的阴暗衬托姐姐对大雨阻挡爸妈回家吃饭的担忧。
D. 文本二第一段将“苦难中的诗意”比作“文学的王冠”,表现了迟子建对作品要结合苦难与诗意的认可。
8. 文本一描写风雨雷电的语言极富感染力,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9. 文本二中,迟子建认为好文章应该是“苦难里有柔软的光影浮动”,请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
【答案】6. A 7. A
8. 运用比喻修辞,如“乌云像一群乌鸦似的盘踞着”“雨声很大,仿佛炉膛上开了的水在哗哗叫”,使风雨雷电更形象;使用拟声词,“轰隆隆”“当咣当”等,增强画面感和真实感。
9. 文本一中家庭遭遇爸爸被撤职,生活困顿,这是苦难;但家人间相互关心,如姐姐为弟弟找干爽衣裳,“我们”等待爸妈回家,充满温暖;“我”和弟弟的天真行为、姐弟间的对话,为生活增添乐趣,展现出“柔软的光影”。
【解析】
【导语】这篇小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家庭在风雨傍晚等待父母归来的场景,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温情。作者巧妙运用自然景物烘托氛围,将风雨雷电与人物情感交织,形成强烈的艺术张力。文本二中提出的“苦难中的诗意”在此得到完美诠释——困顿的生活里闪烁着姐弟间的关爱、孩子的天真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作品以小见大,通过日常琐事折射时代背景,体现了迟子建“悲欣交集”的创作理念,让读者在苦难叙事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光芒。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我’因分心惦记爸妈而掌握不好火候”错误,“我”掌握不好火候是因被天气变化吸引,并非惦记爸妈。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A.“天气变化是文本一的线索”文本一线索是等待爸妈回家,不是天气变化。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将自然现象与生活场景结合,让读者更易感知。如把“黑云”比作 “盘踞的乌鸦”,既突出乌云的密集与暗沉,又暗含压抑氛围;将“雨声”比作“炉膛开水哗哗叫”“大嗓门婴儿哭”,用熟悉的声音类比,让雨声的嘈杂与急促更具象。
拟声词的生动点缀:“轰隆隆”模拟雷声的厚重沉闷,“咣当咣当”刻画门被震响的急促,“哗哗”形容雨声的持续,这些声音描写增强了画面的临场感,让读者如闻其声。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父亲从校长被撤职并发配粮库当装卸工,社会地位骤降,“灰头土脸”的形象暗示劳动的艰辛与尊严的损伤。餐桌上“苞米面粥、炒土豆丝”等简单饭菜,弟弟衣服“打补丁”“磨破领子”,体现经济拮据;姐姐需进山采山货补贴家用,暗示生活压力。
“姐姐从里屋将头探向灶房数落他:‘别烤了,难闻死了!’说完,她从立柜里面为他找出一件干爽衣裳”,数落中藏着关切,行动中体现责任。“到吃饭的时辰了,可爸爸妈妈都没有回来”“姐姐对着桌上的饭皱眉头,担心雨如果停不下来,会耽误爸爸妈妈回家”,等待本身即是亲情的联结。
弟弟放五彩线的童趣:“弟弟说:‘今天这雨真大,我得把五彩线放了。’等他放完回来,已经是个落汤鸡了”,孩子对习俗的执着与冒雨玩耍的憨态,为压抑的氛围增添鲜活气息。姐弟对话中的生活趣味:姐姐称五彩线是 “锁住毒蛇咽喉的铁锁”,担心进山采货被长虫咬,这番略带迷信的童言童语,展现出在苦难中仍未泯灭的生活想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陈子昂,梓州射洪人。家世富豪,子昂独苦节读书,尤善属文。初为《感遇诗》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举进士。会高宗崩,灵驾将还长安,子昂诣阙上书,盛陈东都形胜,可以安置山陵,关中旱俭,灵驾西行不便。曰:“梓州射洪县草莽愚臣子昂,谨顿首冒死献书阙下。臣闻明王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故有非常之策者,必待非常之时;得非常之时者,必待非常之主。然后危言正色,抗义直辞,赴汤镬而不回,至诛夷而无悔。以为杀身之害小,存国之利大,故审计定议而甘心焉。况乎得非常之时,遇非常之主,言必获用,死亦何惊,千载之迹,将不朽于今日矣。”
则天召见,奇其对,拜麟台正字。再转右拾遗,数上疏陈事,词皆典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父高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后师韫为御史,元庆变姓名于驿家佣力,候师韫,手刃杀之。议者以元庆孝烈,欲舍其罪。子昂建议以为:“国法专杀者死,元庆宜正国法,然后旌其闾墓,以褒其孝义可也。”当时议者成以子昂为是。
(节选自《旧唐书·陈子昂传》,有删改)
材料二:
陈子昂以诗名于唐,非但文士之选也,使得明君以尽其才,驾马周而颉颃①姚崇,以为大臣可矣。其论开闲道击吐蕃,既经国之远猷。且当武氏戕杀诸王之日,请抚慰宗室撄其虓怒而不畏抑陈酷吏滥杀之恶求为伸理。言天下之不敢言,而贼臣凶党弗能加害,固有以服其心而夺其魄者,岂冒昧无择而以身试虎吻哉?故曰以为大臣任社稷而可也。
夫人才之盈虚,视上之好恶。无以作之,其气必萎;无以檠②之,其体必戾。乃武氏嗜杀,而得人之盛如此;高宗承贞观之余泽,有永徽之初治,而流俗风靡,不能得一骨鲠之士,何也?善善而不用,恶恶而不去,目塞而暗,耳塞而聋,其足以挫生人之气,更甚于诛杀也。人之有心,奖之而劝,故盛世之廷多正士。激之而亦起,故大乱之世有忠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
【注】①颉颃:不相上下,相抗衡。 ②檠:矫正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请抚慰A宗室B撄其虓C怒D而不畏E抑陈酷吏F滥杀之恶G求H为伸理。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顿首,跪拜礼,以头叩地即起而不停留,也是书简表奏用语,表尊敬。
B. 而,表转折,却、但是,与《屈原列传》“信而见疑”中的“而”用法相同。
C. 舍,赦免,与《齐桓晋文之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中的“舍”意思不同。
D. 驾,超越,与《劝学》“驽马十驾”中的“驾”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兆司功王适看过陈子昂的《感遇诗》后颇为惊讶,认为陈子昂将来定会成为文章大家,王夫之却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陈子昂并非优秀的文士。
B. 陈子昂进谏讲求策略,他说忠烈之士如果遇到非凡 君主,就不害怕死亡而极力进谏,他们会直言不讳,即使遭受汤镬之刑也决不退缩。
C. 武则天惊异于陈子昂的对答,授予他麟台正字的官职;王夫之认为武则天虽喜好杀戮,却能够
上一篇: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
江苏省盐城市七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盐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