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5  2025-09-01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
福建省恒一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门联考语文试题
恒一教育集团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开门联考
语文试题
联考校:福州恒一、福州中加、厦门央美恒一、晋江恒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而为要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为要在党政机关,在农村,在工厂,在八路军新四军里面,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熟悉各种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于这些,以前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我说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什么是不熟?人不熟。文艺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简直生疏得很。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
(摘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42年5月23 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闭幕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上,他针对延安文艺界的现状和争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明确地指出了当时的革命文艺“为了谁”“怎么为”等问题。此次讲话,与5月2日的讲话合称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指导推动了彼时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蓬勃发展,也为我们今天的文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
时隔80多年,为什么一篇文艺战线上的经典著作还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时间追溯到1941年,党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1942年春,文艺界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弊端:有的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不熟悉自己作品中刻画的对象,创作时还习惯以小资产阶级的视角来描写工农兵的生活;有的高高在上,不了解广大基层群众的想法,不懂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还在用自己的主观来描摹现实的客观,导致人物僵化、故事呆板;有的不从轰轰烈烈的革命社会实践中找寻灵感,一味钻到书籍中寻词摘句……凡此种种,都加深了文艺创作者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隔阂。
为此,毛泽东同志对延安文艺界的情况作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广泛听取了当时延安文
艺界各代表人物的意见建议后,他对延安文艺界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以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找准了问题和痛点,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一时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适应时代需要,贴近百姓实际生活,创作为人民大众所热烈欢迎的优秀作品,成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识。正是在坚持正确文艺创作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党领导下的延安文艺事业才真正走出了自导自演、自娱自乐、孤芳自赏的小天地,广大文艺创作者们创作出了一大批如《白毛女》《兄妹开荒》等脍炙人口、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浏览完整试题时代在变,有些初心和使命始终不变。“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①《山海情》《觉醒年代》《大江大河》《人世间》等一大批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屡屡收到好评……事实证明,“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当然,喜闻乐见绝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场和受众,甚至是无厘头、无原则、无底线,创作出一些粗制滥造、毫无内涵的文艺作品来。当前,我国文艺创作方面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比如有的创作者盲目跟风,在一些选题上一拥而上,作品的内容和语境同质化倾向严重;有的哗众取宠、牵强附会,用畸形的审美倾向、错误的价值观误导大众;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严重错位,缺乏出精品的意识,在唯流量论中迷失自我……这些行为显然不是热爱人民、扎根人民的表现,也注定难以创作出具有深沉力量和隽永魅力的文艺作品。
(摘编自张禾年《我们应从哪里寻找文艺创作的灵感?》)
材料三:
近来有一种被网民贴上“霸总”标签的微短剧,它们以企业家群体作为故事主角,剧中代表成功、权力、财富的“霸道总裁”角色设定以及“爱上我”的浪漫剧情设定,娱乐性强,情绪价值高,吸引许多网民一边吐槽一边继续追剧。但是,由于市场的追捧和同质化内容的竞争,为追逐流量,一些制作机构争相编排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和现实逻辑的情节,正将此类微短剧推向过度娱乐化的泥潭。为避免低俗和恶趣味内容冲击微短剧向善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要加强对“霸总”微短剧的管理,防止存在刻意通过拜金、炫富、炫权、享乐等制造爽点,以及宣扬不劳而获、一步登天、一夜暴富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的微短剧上线播出。
(摘编自2024年11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的《管理提示(“霸总”微短剧)》,有删改)
【注】①出自习近平2021年12月 14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那么了解他们熟悉他们是文艺工作者第一位的工作。
B.许多文艺工作者常常会生造出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词句,是因为他们脱离群众、生活空虚。
C.“英雄无用武之地”道出了战争年代的文艺工作者虽有理论水平却无法真正发挥作用的无奈。
D.文艺创作者要让群众了解自己,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受长期的甚至痛苦的磨
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讲话之前,已对文艺界以客观来描摹主观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研。
B.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全球文化激荡中,文艺工作者只有坚守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才不会迷失方向。
C.材料二采取驳论的论证方式,批判了80多年前以及当代文艺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D.材料一、材料二都强调文艺作品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认为群众的接受度是检验文艺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
3.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文艺创作应“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山药蛋派作家以农村生活、农民情感世界为依据,创作出一系列反映农村社会变革的作品,如《小二黑结婚》。
B.网络仙侠小说《诛仙》,以天马行空的想象、雄健恢宏的叙事,获得众多拥趸,出版后飙升至港台畅销书冠军榜。
C.鲁迅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理状态,塑造了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一批经典人物形象。
D.歌剧《沂蒙山》讲述普通村民成长为革命者的历程,呈现了山东军民的抗战场景以及百姓丰富的生活场景。
4.材料一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和群众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微短剧创作者在讲好中国当代企业家故事时,应该如何克服“霸总”微短剧中的不良倾向。(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文本一:
徒步走到终点 (节选)
西元
营长树生从橱子里找出背包,认真地装了几样东西。他拿起那只布面文件盒,端详了一会儿,小心地把文件盒一同装进背包里。政委说:“派辆车吧!”树生嘴角动了一下,没说什么,只是摆摆手走出了办公室。树生要到两百多公里外的一个地方看看海崽。他徒步走着,不少路过的卡车司机向他招手,他都拒绝上车。
(甲)
海崽的老家在大海边的一个小镇子上。镇子面朝海面,背靠终年郁郁葱葱的小山。海风湿湿的,夏季墙壁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水珠。初上高原的日子,海崽觉得这里的空气是火辣辣的,肺子、气管、喉咙、舌头、嘴唇统统给风干了,好似晒干的鱼,每呼吸一口气,都像有条锯子在胸腔里拉过一遍。好多次梦里醒来,海崽都觉得不可思议,自己早已离开家乡十万八千里,来到了一个世界上最荒凉的地方。这里的天空蓝得发紫,远处的雪山纤毫毕现,
仿佛就在眼前,可实际上却在几百公里之外。
树生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那天新兵训练结束后,海崽对班长说,他受不了部队生活,要回家,否则……。树生和他谈了好多回,花了很多精力。海崽说自己怕,怕班长,怕战友,怕干部,怕营房,怕黑夜,一切都怕,就是想离开,回海边去。后来有一天,海崽真的跑了。他身无分文,在一百多公里外的长途汽车站被找到了。树生狠狠地在海崽屁股上踹了一脚,关了他三天禁闭。
十月的一天,山脊一线的观察点都走了一遍后,队员们排成一线向一号山口处攀爬。海崽有些犹豫要不要踩在营长的肩头上。树生看了他一眼,鼓励道:“小伙子,放心踩,要踩实了!”接近山顶,山风骤然变大,使得人的身体变得轻飙飙的,像风筝一样歪歪斜斜要飞起来。虽说脚上穿了羊毛防寒靴,但脚还是最脆弱的地方。海崽脚尖开始疼痛,仿佛被锤子砸上了。后来脚掌麻了,渐渐失去知觉。强风夹带着沙子一样的雪粒,打在脸颊上,好似万千钢针刺在皮肉上。外面严寒如刀,防寒迷彩作训服下面却很快涌出一层热汗,蒸汽顺着脖子和手腕向外冒,内层衣物湿漉漉地贴在皮肤上。但海崽知道不能停下来,每次出发前,班长都会重点强调。只要一停下来,这层热汗就会瞬间变成一层凉水,甚至是薄冰,冷冷地覆在身上。钢枪枪身在你拼尽全力攀登时一下一下狠狠撞击着胯骨和屁股,像个脾气暴躁的兄弟。你更不能徒手去摸它,否则会被粘掉一层皮。海崽听说,过去军用水壶必须放在大衣下,贴在胸前或肚子上,要不过不了多久,里面的水就要冻实心儿,一滴也休想倒出来。直到去年,上级给配发了边防巡逻水壶。这东西是钛合金的,双层保温,带肾形饭盒和叉勺一体的餐具,能保证一天都喝上带热乎气儿的水,饭盒还能架在火上加热。海崽简直是太爱它了。


展开余下试题中午时分,巡逻队到达山顶。这里是观察点东侧一处平坦的高地。四周的山峰连绵起伏,一望无际。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天空又高又远,蓝得让人发慌。剌眼的光线在雪白山峰上随着狂风飞舞,好似金色的波涛。树生在附近察看了一番,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于是,他让队员们摘下护目镜,站成两排,中间展开一面国旗,留了张合影。尽管想象过很多回,可当国旗在大风中展开的那一刻,海崽的身心还是为之一振。夹着呼呼的风声,海崽听到树生喊:“海崽,我当初踹你一脚,是要你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做个硬骨头的好兵!”
(乙)
树生用双手捂住脸,掩不住嘴角的抽动。树生仿佛做了一个梦,那一天的天空是铅灰色的,密密麻麻下着灰色的冰雹。有几个战友被困住了,于是树生和大家冲进冰雹里把他们拉回来。拳头大的冰雹打在身上竟然不疼,焦急之中,身体麻木了。胳膊、头发湿漉漉的,沾满了黏糊糊、热乎乎的东西。这时,有人大喊:“还有人落在后头了!”于是,树生猛地扭过头,向铺天盖地的冰雹里望过去,但灰蒙蒙的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有更多的战友呐喊着冲进去,冰雹漫天飞舞。树生还记得自己喘着粗气,焦急地抬着一个战友的腿,战友的迷彩服和靴子上有一块一块血迹,身体竟然真的像沉重的岩石。那个画面,树生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一个身影张开双臂跑进冰雹里,像一只拥有矫健翅膀的鹰冲向风暴;那翅膀在奋力扇动,替他挡住了迎面砸来的冰雹……
树生这时还不知道,文件盒里有一封信,信中写着----
海崽:
这封信是我让你姐代我写的。
你的来信我知道了。如果哪天留不下,也莫难过了,回来就好。你已经去那苦地方十年了,心里头该透亮了。……要是能继续干下去,可称了你的心愿,爹和你姐都打心眼儿里欢喜。听说有任务落下来了,还是想对你说一句,你是国家的人了,只要是国家需要,都要卖力去做,甭惦记家里。
(有删改)
文本二:
树生走了五天五夜,来到了一个由红砖墙围起来的地方。这里大门敞开,无人看守,但行人无不心怀虔敬,经过的车辆鸣笛三下,降低速度慢慢通过。树生坐到一块墓碑前,用手掌擦了擦,放上一枝白色的雪莲花,点燃三支烟,连同文件盒一起放在石台上,他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会儿,说道:“海崽,我来看你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的“踹一脚”和“关禁闭”,既是树生对海崽的惩罚,也是他对海崽的关爱,希望海崽能认识错误并成长。
B.文中树生“嘴角抽动”与《荷花淀》中水生嫂“手指震动”的笔法相似,都通过细节描写折射人物内心波澜。
C.文中“行人无不心怀虔敬,经过的车辆鸣笛三下,降低速度慢慢通过”暗示墓园安葬着令人尊敬的人物。
D.“雪莲花”与《百合花》中“白色百合花被子”同是人物精神的象征和军民情谊的见证,体现物象人格化”的手法。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准确把握边防生活紧张艰险的特点,节奏紧凑明快,使读者始终保持强烈的阅读期待。
B.小说中军营、海岛、高原和墓园等场景,营造氛围,既感染读者,也感染作品中的人物
C.小说中的文件盒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串联情节,使小说的结构更加完整紧密。
D.小说人物语言契合身份,如营长树生的言辞严厉,斩钉截铁,饱含对年轻战士的期待与关怀。
8.有人评价“小说在常态和艰险的双重境遇中,书写家国意志和崇高信仰的深沉力量”,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谈谈你对这句话中“双重境遇”的理解。(4分)
9.文本二是原属于文本一中的一段内容,若要将其还原,你认为应该放在甲处,还是乙处?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十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
材料二:
公孙鞅之治秦也,设告相坐而责其实,连什伍而同其罪,赏厚而信,刑重而必。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然而无术以知奸,则以其富强也资人臣而已矣。
(选自《韩非子·定法》)
材料三:
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勇于公战,怯于私斗,食足兵强,以成帝业。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卒以此亡。故帝秦者商君也,亡秦者亦商君也。其生有南面之福,既足以报其帝秦之功矣;而死有车裂之祸,盖仅足以偿其亡秦之罚。理势自然,无足怪者。后之君子,有商君之罪,而无商君之功,飨商君之福,而未受其祸者,吾为之惧矣。
(选自苏轼《商君功罪》)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夫民不可A与虑始B而可与乐成C论至德者D不和于俗E成大功者F不谋于众。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文中意思为效法,与《陈涉世家》中“失期,法皆斩”的“法”意思不同。
B.其实,指案件实情,与《种树郭橐驼传》中“不抑耗其实而已”的“其实”意思相同。
C.帝,使秦王称帝,与《阿房宫赋》中“族秦者,秦也”的“族”用法相同。
D.飨,同“享”,指享有,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龙认为治国要采用官员和百姓熟悉的规矩,商鞅则认为普通人往往会囿于所知,不能和他们商讨变法的事情。
B.面对太子犯法,商鞅为了警戒特权阶层,确保法律的严肃性,惩处了太子的师傅,此举促使秦国民众迅速遵守法令。
C.韩非子认为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通过设立告相坐、连什伍等制度,使百姓互相监督,不敢犯法,从而实现国富兵强。
D.苏轼通过商鞅功罪对当权者提出警示,批判了效仿商鞅严苛却无富国强兵功绩、享受高位权势却规避代价的投机行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展开余下试题(1)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2)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勇于公战,怯于私斗,食足兵强 以成帝业。
14.三则材料对“商君之罪”有哪些不同的评价?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5~16小题。
雪后
宋 曾巩
雪景鲜妍犹弄色,柳条葱蒨已抽萌。
风光苒苒流双毂,人事悠悠寄一枰①。
射羿未应今独有,嘲雄何必史能评。
且将画诺②供谈笑,更选名园载酒行。
【注】①枰,古代的博局,亦指棋盘。②画诺,旧时主管官员在文书上签字,表示同意照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景意象鲜明,“犹”“己”二字将雪景与春柳并置,勾勒出初春雪后的清新图景。
B.颔联善用比喻手法,将时光比作车轮,将人事喻为棋局,既生动形象又融入深刻的说理。
C.本诗结构层层递进,情感由浅入深,既展现诗人的心理历程,又体现以理趣融景的特色。
D.本诗语言清新明丽,豪放飘逸。颈联运用典故,以反问句式彰显了诗人豪迈洒脱的气质。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作文课上,房老师使用《屈原列传》中“ , ”两句话,引导学生描写寻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举浅近事例来传达深远意蕴。
(2)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切不可像《种树郭橐驼传》中“ , ”的官员那样频繁召集百姓,生事扰民。
(3)“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在古诗文中常出现行驶中的车。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5小题,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现代社会,①“人工智能(AI)+”愈发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但一个让人忧心的现象出现了:新学期伊始,不少老师发现,学生提交的寒假作业“AI味”浓厚,有些孩子甚至扎堆教流“如何用DeepSeek 写作业”的秘笈。(甲),无疑背离了学习的初衷。当“AI+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之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AI,如何将展新的“AI”和传统教学更好结合起来,值得我们思考。
在信息聚合类平台搜索发现,“AI写作业”相关话题不胜枚举。有不少家长反映:“出门到超市买个菜的工夫,孩子用AI完成了两套英语试卷”“DeepSeek帮助孩子‘深度思考’,数
学作业已经②“无所不会””。从小学的作文日记,到中学的数理化生,再难的作业,AI似乎都能③“分分钟搞定”。“AI写作业”在中小学生群体的流行,让AI这个先进的学习工具,在一定程度上,由学习的“帮手”变成应付作业的“枪手”,引发了老师和家长的担忧。
“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AI+教学”也从高校向中小学生延伸。就像在最近的开学季,有的小学鼓励学生用AI送祝福,有的中学生借助AI完成蛇年创意作品,让一年一度的开学典礼别开生面。出生在“Z世代”的中小学生,是互联网④“原住民”。(乙),还能锻炼提高创新思维。但是,如果把AI的功能用在搜索试题答案、代替完成作业上,就是“焚琴煮鹤”了,不仅“侮辱”了AI 的“智商”,(丙),弱化独立思考能力。
18.文中第一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对文中画横线词语引号的作用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特定称谓 反语(讽刺) 特殊含义 强调
B.特定称谓 反语 (讽刺) 强调 特殊含义
C.特殊含义 反语(讽刺) 强调 特定称谓
D.强调 反语(讽刺) 特定称谓 特殊含义
21.文中画波浪线的成语“焚琴煮鹤”指把鹤煮了吃,把琴当柴烧,比喻糟蹋美好的东西或采取了愚蠢的行为。请写出两个和“焚琴煮鹤”感情色彩以及结构相似的成语并加以说明。(4分)
22. DeepSeek,全称是: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以下是 Deepseek官网 logo(注:图片黑色部分实则为蓝色),请写出该图形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围炉夜话》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凡事谨守规则,必不大错”,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却告诉我们“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破大立,晓喻新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恒—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开门联考
语文答案
【答案】1. C 2. B 3. B
4.①战斗性:明确指出文艺工作者脱离群众的问题,针对性强。多处运用设问和反问句式,增强语气,更加鲜明地表达观点,强调了文艺工作者应深入群众。
②群众性:使用通俗的口语化表达,并广泛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增强了讲话的互动性和亲和力,使观点更易于被听众接受。
5.①微短剧创作者要扎根生活,深入了解企业家群体,创作反映当代企业家实际生活的作品。
②微短剧创作者要坚守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作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作品。
③微短剧创作者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要树立精品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避免追逐流量,盲目跟风。
【解析】
【导语】这三则材料围绕文艺创作的人民性问题展开递进式论述:材料一以毛泽东讲话奠定理论基础,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群众、熟悉生活;材料二以历史与当代案例印证讲话的指导价值,展现“扎根人民”创作观的实践成果;材料三通过批判“霸总”剧的创作乱象,反向强化创作需扎根现实的必要性。三则材料共同指向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核心命题-以人民为中心,既需抵制脱离生活的虚假叙事,也要避免低俗化倾向。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道出了战争年代的文艺工作者虽有理论水平却无法真正发挥作用的无奈”错误。材料一提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这里的“英雄无用武之地”是批评文艺工作者脱离群众,其“大道理”不被群众接受,并非指文艺工作者有理论水平却无法发挥。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以客观来描摹主观”错误。根据材料二“有的高高在上,不了解广大基层群众的想法,不懂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还在用自己的主观来描摹现实的客观,导致人物僵化、故事呆板”可知,文艺界存在的是“主观来描摹现实”的情况。
C.“材料二采取驳论的论证方式”错误。材料二先分析延安文艺界的问题,再结合当代案例进行论述,主要采用的是立论的方式,通过阐述正确的文艺创作方向来论证观点。材料二并非以反驳错误观点为主,而是正面论述。
D.“认为群众的接受度是检验文艺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错误。根据“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恒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