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 2025-09-15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复活(节选)》同步练习
9 复活(节选)
一、基础知识
1.请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词语。
(1)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 (遏制/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2)他再也说不下去,就离开铁栅栏,竭力忍住 (翻腾/奔腾)着的泪水。
(3)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 (震动/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
2.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1)从被法官柯尼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柯尼提供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 了整整十年。
(2)“君子”要“三省乎己”,反思是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因为多数人往往 ,只是对别人的缺点察见毫微。
(3)道貌岸然、 的伪善,永远比不过凶神恶煞、衣衫褴褛的善良。
(4)一个窄窄的胡同里,蜷缩着一个 的妇人,她大约五十岁,头发如枯草一样,凌乱地竖起。
3.请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有语病,如果有请修改。
(1)拿破仑战败,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在俄国文化史上留下了痕迹,最好的证明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战争与和平》就是以拿破仑入侵为背景展开的。 ( )
(2)“思想精深”是指想得深、想得透,可以为读者观察世界提供一种有益的角度。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切入世界的独特视角。 ( )
(3)评论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等作家的文学史地位,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 ( )
(4)中国天气网提示,1月20日至24日,中东部将迎来今年以来最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此轮雨雪过程影响范围广、降水相态复杂、降水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 )
4.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语意连贯的四句话。(可适当增删词语、调整语序)
有学者因当下的创作缺乏超越现实的灵性与诗意、托尔斯泰式的情怀和思想而并非没有以现实中的真实事件为题材批评一些作家缺乏应有的担当。
二、语言运用
[2023·湖北华师附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又可耻又可憎,又可憎又可耻。”聂赫留朵夫沿着熟悉的街道步行回家,一路上反复想着。刚才他同米西[注]谈话时的沉重心情到现在始终没有消除。他觉得,他对她并没有什么过错:他从没有对她说过任何对自己有约束力的话,也没有向她求过婚。但他觉得实际上他已经同她联系在一起,已经答应过她了。然而今天他从心里感觉到,他无法同她结婚。“又可耻又可憎,又可憎又可耻。”他反复对自己说,不仅指他同米西的关系,而且指所有的事。“一切都是又可憎又可耻。”他走到自己家的大门口,又暗自说了一遍。
“晚饭我不吃了,”他对跟着他走进餐厅的侍仆柯尔尼说,“你去吧。”“是。”柯尔尼说,但他没有走,却动手收拾桌上的东西。聂赫留朵夫瞧着柯尔尼,觉得他很讨厌。他希望谁也别来打扰他,让他安静一下。他走到客厅——三个月前他母亲去世的地方。这会儿,他走进这个灯光明亮的房间,不禁想起了他同母亲最后一段时间的关系。他觉得这关系是不自然的,令人憎恶的。这也是又可耻又可憎。他想到,在她生病的后期,他简直巴不得她死掉。他对自己说,他这是希望她早日摆脱痛苦,其实是希望自己早日摆脱她,免得看见她那副痛苦的模样。
“不行,不行,必须摆脱,摆脱这些虚伪的关系,抛弃遗产,抛弃一切不合理的东西……对,要自由自在地生活,到国外去,到罗马去,去学绘画……”他想到,“必须赶快辞去陪审员职务,还得同律师商量好这个案件。”
浏览完整试题
(节选自《复活》第一部第二十八章)
[注] 米西:公爵小姐,聂赫留朵夫此时的恋人。
5.“又可耻又可憎,又可憎又可耻”这句话和“可憎!可耻!”相比,在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方面效果更佳,请简要分析。
6.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7.分析下面评价文中人物的句子,指出其中事理逻辑上的错误。
聂赫留朵夫没有对米西有过任何承诺,也没有向她求过婚,因而他不同她结婚是无可厚非的,由此可见他并不是一个可耻可憎的人。
[2023·湖北武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女主人公玛丝洛娃是托尔斯泰确定的全书枢纽、着力塑造的在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的艺术形象。
托尔斯泰塑造玛丝洛娃的确是煞费苦心的。小说一开始,作者就让她进入一个 ① 的生活的万花筒。形形色色的人物都跟女主人公联系起来,有的用语言,有的用目光,有的用行动,有的用意念。这种 ② 的联系,不仅烘托出人物的形象,而且浓郁地透射出时代特征和社会气氛。一方面是令人窒息的无穷苦难,一方面是灵魂糜烂的荒淫与无耻。
玛丝洛娃的苦难不断加深,她性格的复杂特征也愈益豁露出来。她是社会的最底层,却又自认为高出其他的苦难人。她天资聪颖,阅历丰富,能看清许多残酷的社会现象,识透上层人物的丑恶灵魂,但有时又天真得要命,容易轻信别人的 ③ ,因此受骗上当。她在苦难的深渊中感到绝望,以致自暴自弃,但这样也只是为了要麻痹自己,要不然她就无法生活下去。这一情况也说明天性纯洁的玛丝洛娃并没有完全灭亡,一旦时机成熟,她在精神上就会“复活”。托尔斯泰塑造的迷人的这一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他对底层人民极其真挚的感情,因此小说能那么强烈地震撼读者的心灵,从而对暗无天日的旧俄社会发出“我控诉!”。
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9.请以“托尔斯泰”为开头,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三个短句。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三、课文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11~15题。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聂赫留朵夫刚见到玛丝洛娃,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称呼她,但随即决定用“您”,表现了他对玛丝洛娃由衷的尊敬,同时说明他内心的犹豫不决。
B.玛丝洛娃从衣衫上看出聂赫留朵夫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说明她是一个拜金主义者,也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C.当玛丝洛娃向聂赫留朵夫索要十个卢布时,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表现了聂赫留朵夫经济拮据、囊中羞涩的生活状态。
D.“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说明聂赫留朵夫内心对玛丝洛娃的感情开始由爱情向亲情转变,标志着他人性的复苏。
1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对玛丝洛娃眼睛的刻画细腻传神,“浮肿的眼皮”写出了她经历的苦难,眼睛“特别有神”,暗示了她有“复活”的希望。
B.小说在聂赫留朵夫向玛丝洛娃请求赎罪受挫、聂赫留朵夫与“魔鬼”的较量等外在冲突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引人入胜。
C.小说多次写到了玛丝洛娃的“笑”,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有力地表现了她在饱受社会摧残、生活磨难后精神上的堕落。
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深入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世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直接描写,有利于展示他心灵发展嬗变的“复活”过程。
13.高二(1)班选定《复活(节选)》进行剧本编创与表演,同学们准备通过“隔栏相见、长凳问旧、结束会面”三个连续的演出场景展现人物形象,请你分析这三个场景中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变化过程,为改编与演出提供帮助。
14.“心灵辩证法”指作者常常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矛盾处境中,通过艺术手法细细展现人物心灵的辩证发展过程。作者在刻画聂赫留朵夫时成功运用了“心灵辩证法”,请从内心独白、对话以及全知视角三个角度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心理特征。
15.小说以“复活”为题,从节选部分看有何含义?
四、同步拓展
[2023·江苏扬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复活(节选)[注]
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在监狱大门口拉了拉铃。他不知道玛丝洛娃今天情绪怎样,又想到她和她同监的人都对他保守着什么秘密,不禁提心吊胆,神经紧张。他向出来开门的看守说明要见玛丝洛娃。看守回去打听了一下,告诉他玛丝洛娃在医院里。聂赫留朵夫就上医院去了。医院看门的是个和善的小老头,立刻放他进去,问明他要见什么人,就把他领到儿科病房。
一个青年医生,浑身散发着碳酸味,在走廊里接见聂赫留朵夫,严厉地问他有什么事。这位医生处处体恤囚犯,因此经常同监狱当局,甚至同主任医生发生冲突。他唯恐聂赫留朵夫提出什么违章要求,就表示他对任何人一视同仁,还装出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
“这里没有女病人,这里是儿科病房。”青年医生说。
“我知道,不过这里有个女人是从监狱里调来担任助理护士的。”
“对,这样的女人这儿有两个。您究竟有什么事?”
“其中有个叫玛丝洛娃的,我同她很熟。”聂赫留朵夫说。“我想见见她,我为她的案子要到彼得堡去上诉。我想把这东西交给她。里面只有一张照片。”聂赫留朵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说。
“行,这个可以。”医生态度缓和下来,接着吩咐一个系白围裙的老太婆把助理护士玛丝洛娃叫来。“您要不要在这儿坐一下?到候诊室去也行。”
“谢谢您。”聂赫留朵夫说,趁医生态度好转,就向他打听玛丝洛娃在医院里工作得好不好。
“还不错,要是考虑到她过去的生活经历,应该说很不错了。”医生说,“喏,她来了。”
老太婆从一扇门里走出来,后面跟着玛丝洛娃。玛丝洛娃穿一件条纹连衣裙,外面系着白围裙,头上扎着一块三角巾,盖住头发。她一看见聂赫留朵夫,脸唰地红起来,迟疑不决地站住,然后皱起眉头,垂下眼睛,踏着走廊里的长地毯快步向他走来。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本想不同他握手,但后来还是向他伸出手,她的脸涨得越发红了。自从上次他们谈话时她发了脾气又道了歉以后,聂赫留朵夫还没有见到过她。他料想她今天的心情同上次一样。但今天她完全不同,脸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拘谨,羞怯,而且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对他很反感。他告诉她他将去彼得堡,并且把装着他从巴诺伏带来的照片的信封交给她。她扬起黑眉毛,用她那双斜睨的眼睛惊奇地瞅了瞅,仿佛在问这给她做什么。她默默地接过信封,把它插在围裙里。
展开余下试题
“您在这儿好吗?”聂赫留朵夫问。
“没什么,挺好。”她说。
“我很替您高兴。总比那边好一些。”
“‘那边’指什么地方?”她问,顿时脸上泛起了红晕。
“‘那边’就是牢里。”聂赫留朵夫赶快回答。
“好什么呀?”她问。
“我想这里的人好些,不像那边的人。”
“那边好人多得很。”她说。
“明肖夫母子的事我奔走过了,但愿他们能得到释放。”聂赫留朵夫说。
“但愿上天保佑,那老太婆人真好。”她说,接着微微一笑。
“我今天要上彼得堡去。您的案子很快就会受理。我希望能撤销原判。”
“撤销也好,不撤销也好,如今对我都一样。”她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对您都一样,不过对我来说,您无罪释放也好,不释放也好,倒真的都一样。不管情况怎样,我都将照我说过的话去做。”他坚决地说。
她抬起头来。她那双斜睨的黑眼睛又像瞅着他的脸,又像瞅着别的地方。她整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神采。不过她嘴里所说的同她眼睛所说的截然不同。
“您何必说这种话呢!”她说。
“我说这话是要让您明白我的心意。”
“这事您已经说够了,用不着再说了。”她好容易忍住笑说。
病房里不知怎的喧闹起来。传来孩子的哭声。
“他们好像在叫我。”她不安地回头望望说。
“好吧,那么再见了。”他说。
她假装没有看见他伸出手来,没有跟他握手就转过身,竭力掩饰她的得意神情,沿着走廊的长地毯快步走去。
“她身上起了什么变化?她在想些什么?她有什么感受?她是要考验我,还是真的不能原谅我?她是没法把她的思想和感受说出来,还是不愿说?她的心肠变软了,还是怀恨在心?”聂赫留朵夫问自己,却怎么也无法回答。他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她变了,她的心灵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使他同她联结起来,而且使他同促成这变化的上天联结起来。这样的联结使他欢欣鼓舞,心里充满温暖。
玛丝洛娃回到放有八张童床的病房里开始铺床。她铺床单的时候腰弯得太低,脚底一滑,差点儿跌一跤。一个脖子上扎着绷带的男孩,正在休养,看见她差点儿跌一跤,笑起来,玛丝洛娃也忍不住,在床边上一坐,发出响亮而富有感染性的笑声,逗得几个孩子都哈哈大笑。
这天白天,当房间里没有人时,玛丝洛娃几次从信封里取出照片,欣赏一下。晚上下班以后,她回到同另一个助理护士合住的房间里,又把照片从信封里取出来,含情脉脉地一动不动仔细察看着照片上的那几个人、他们的服装、阳台的台阶、灌木丛,以及灌木丛前面他的脸、她的脸和两位姑妈的脸,看了好半天。她看着这张发黄的褪色照片,怎么也看不够,特别是对她自己,对她那张额上鬈发飘飞的年轻美丽的脸看得出了神。她看得这样专心致志,连那个跟她同住的助理护士走进屋子,她都没有发觉。
“这是什么?是他给你的吗?”身体肥胖、心地善良的助理护士弯下腰来看照片,问道,“难道这是你吗?”
“不是我又是谁?”玛丝洛娃笑吟吟地瞧着同伴的脸说。
“那么这是谁?就是他?这是他母亲吗?”
“是姑妈。难道你认不出来?”玛丝洛娃问。
“怎么认得出来?整个模样都变了。我看离现在都有十年了吧!”
“不是十年,是隔了一辈子。”玛丝洛娃说。她的活泼样儿顿时消失,脸色变得阴郁,眉毛之间凹进去一条皱纹。
“怎么样?那边的生活一定很轻松吧?”
“哼,轻松,”玛丝洛娃闭上眼睛,摇摇头说,“比服苦役还要苦。”
“那为什么不抛下这种生活呢?”
“抛是想抛的,可是办不到。说这些做什么!”玛丝洛娃说着,霍地站起来,拿起照片往抽屉里一扔,好容易忍住愤怒的眼泪,砰的一声带上门,跑到走廊里。同伴的话使她想起她现在的处境,也使她想起当年在那边的生活,那些痛苦的夜晚,特别是谢肉节的夜晚。她想起那天她穿着一件酒迹斑斑的袒胸红绸连衣裙,蓬乱的头发上系着一个大红蝴蝶结,精疲力竭,浑身虚弱,喝得醉醺醺的,直到深夜两点才把客人们送走。她在那个瘦得皮包骨头的弹钢琴女人旁边坐下,向她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弹钢琴女人也诉说她处境的苦恼。她们立刻决定抛弃这种生活。她们以为这个夜晚已经过去,刚要走散,忽然听见有几个喝醉酒的客人在前厅喧闹。一个穿燕尾服、系白领带的矮小男人,满头大汗,酒气熏天,打着饱嗝,走过来一把搂住她的腰。他们旋转,跳舞,叫嚷,喝酒……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过着同样的日子。一个人怎么能不变!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对他的旧恨顿时又涌上她的心头。她真想把他训斥一番,痛骂一顿。她后悔今天错过机会没有再对他说:她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她决不受他欺骗,不让他在精神上利用她,就像从前在肉体上利用她那样,也不让他借她来显示他的宽宏大量。她在走廊长凳上坐了一会儿,然后回到小屋子里,为自己饱经沧桑的身世哭了好半天。
(选自《复活》第二部第十三章,有删改)
[注] 节选部分写聂赫留朵夫到监狱医院去看望任助理护士的玛丝洛娃。
1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青年医生所表现出的“严厉”和“怒气冲冲”,侧面表现出他对囚犯的关照与体恤,以及对聂赫留朵夫的刻意戒备。
B.“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对他很反感”的主要原因,一是上次见面时她对他发了脾气,一是这次见面时她竟然表现得“皱起眉头”不想同他握手。
C.聂赫留朵夫提到“那边”时,玛丝洛娃脸上泛起红晕,是因为她那边让人不堪的牢狱生活被自己曾经喜欢的人提及,使自己很难堪。
D.文中画线处聂赫留朵夫所说的“都一样”意思是不管玛丝洛娃能否被释放,他都会一样兑现自己的诺言,与玛丝洛娃所说的“都一样”意思不同。
1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设置悬念,写聂赫留朵夫因不知道玛丝洛娃的情绪怎样、不了解她们对他保守的秘密而提心吊胆,神经紧张,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对玛丝洛娃的出场,作者按照从肖像到动作再到心理这种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变化顺序依次展开描写,这符合普遍的认知规律,便于读者接受。
C.教材中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呼在“你”“您”之间转换,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本文一直称“您”也是如此:想但没有足够的勇气接近并进一步亲近玛丝洛娃。
D.本节选文中有大量的对话描写,这些对话真实细腻地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8.结合课内文段并阅读选文中的画线部分,对比分析两个文段在表现人物形象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课内文段)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19.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玛丝洛娃的心理变化过程。
9 复活(节选)
答案
1.(1)控制 [解析] 遏制:制止。语气较重。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语境的对象是情感,不让哭出声来。可见,此处用“控制”合适。
(2)翻腾 [解析] 翻腾:(波浪等)上下滚动,翻动。奔腾:跳跃着奔跑。此处的对象是泪水,只能用“翻腾”。
(3)震惊 [解析] 震惊:因受到意外刺激而感到吃惊。震动:(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语境主要强调她的吃惊状态,故用“震惊”。
2.(1)惨淡经营 [解析] 根据语境托尔斯泰完成《复活》这部作品花了很长时间可知,选用形容尽心竭力地从事某项事业的成语“惨淡经营”。
(2)目不见睫 [解析] 根据语境多数人没有自知之明可知,选用比喻没有自知之明的成语“目不见睫”。
(3)衣冠楚楚 [解析] 根据语境“道貌岸然”“衣衫褴褛”可知,此处可以选用形容穿戴整齐漂亮表示贬义的成语“衣冠楚楚”。
(4)衣衫褴褛 [解析] 根据语境描写人穿着破烂可知,选用形容身上衣服破破烂烂的成语“衣衫褴褛”。
展开余下试题
3.(1)× 拿破仑战败,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在俄国文化史上留下了痕迹,最好的证明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战争与和平》。
[解析] 结构混乱,“最好的证明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战争与和平》就是以拿破仑入侵为背景展开的”结构混乱,应该去掉“最好的证明是”,或去掉“就是以拿破仑入侵为背景展开的”。
(2)√
(3)× 评论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等作家的文学史地位,该书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
[解析] 偷换主语,可在“成为”前加上“该书”。
(4)× 中国天气网提示,1月20日至24日,中东部将迎来今年以来最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此轮雨雪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降水相态复杂、降水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解析] 成分残缺,应该在“影响范围广”前加“具有”。
4.有学者批评当下一些作家在创作中缺乏应有的担当,这些作家不是因为没有以现实中的真实事件为题材,而是因为缺乏超越现实的灵性与诗意,缺乏托尔斯泰式的情怀和思想。
5.①“又可耻又可憎,又可憎又可耻”这句话用了回环、反复、顶真的手法。②更能充分展示主人公内心挣扎的情感回旋,体现出他强烈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污秽和虚伪。③相比“可憎!可耻!”更具有表现力,能让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解析] 首先找到“又可耻又可憎,又可憎又可耻”和“可憎!可耻!”这两个句子的不同点。形式上的不同,原文“又可耻又可憎,又可憎又可耻”运用了回环、反复、顶真的修辞手法,句子表达富有表现力,更加生动形象,让人印象更深刻。改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缺少生动的表现力。情感表达上的不同,回环手法,能充分展示主人公内心挣扎的回环往复;重复提到“可耻”“可憎”,表现了主人公内心强烈的心理活动,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强烈不满,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和内心虚伪的强烈反思。改句虽然简短有力,但缺少强烈的情感表达。
6.①逗号让画线句成为几个独立的短句。②增强了动作性。③强化了主人公渴望摆脱现状、渴望走上精神复活之路的迫切心理。
[解析] “对”单独隔开,表现主人公对找到救赎之路的强烈肯定,对改变现状的强烈盼望。“到国外去,到罗马去,去学绘画”几个动作单独隔开,形成几个短句,强化了动作性,强化了主人公摆脱现状、离开现有生活并走上精神复活之路的渴望。
7.①隐含前提错误,隐含的前提是“有过承诺,求过婚才要结婚”。②以偏概全(或者强加因果),由对婚姻的态度得出对人品的判定是不全面的。
[解析] 原句“聂赫留朵夫没有对米西有过任何承诺,也没有向她求过婚,因而他不同她结婚是无可厚非的”中,隐含前提错误,即如果他“有过承诺”“求过婚”,就必须“同她结婚”,前提条件和结果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不合事理。原句中的前提条件是“聂赫留朵夫没有对米西有过任何承诺,也没有向她求过婚”,是说聂赫留朵夫在婚姻中的具体表现,对待婚姻的态度。结论是“他并不是一个可耻可憎的人”,扩大到对于他个人品格的评价上,以偏概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用片面的根据、局部的现象来推论整体,结论不全面。
8.①五光十色 ②千丝万缕 ③花言巧语
[解析] 第①处用于形容生活的万花筒多姿多彩、五颜六色,可以用成语“五光十色”。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第②处形容关系复杂,联系紧密,用“千丝万缕”。千丝万缕:有千条丝万条线连着。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密切而复杂,难以割断。第③处指轻易相信别人的哄骗的话语,用“花言巧语”。花言巧语: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9.(示例一)托尔斯泰把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确定为全书的枢纽,着力塑造这个艺术形象,使她在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
(示例二)托尔斯泰着力塑造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形象,把她确定为全书的枢纽,使她在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
[解析] 首先确定画横线部分的主干句为“女主人公玛丝洛娃是艺术形象”;然后梳理其他句子成分,将它们变成短句。如“托尔斯泰确定的全书枢纽”,可改为“托尔斯泰确定她为全书的枢纽”;“着力塑造的”可改为“托尔斯泰着力塑造她的形象”;“在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的”可改为“托尔斯泰使她在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然后以“托尔斯泰”为开头,可改写为“托尔斯泰把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确定为全书的枢纽”,其余句子修改为“着力塑造这个艺术形象”“使她在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或者写成“托尔斯泰着力塑造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形象”,其余句子可随之修改,如“把她确定为全书的枢纽”“使她在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
10.托尔斯泰塑造的这一迷人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他对底层人民极其真挚的感情,因此小说能那么强烈地震撼读者的心灵,从而对暗无天日的旧俄社会发出“我控诉!”的呐喊。
[解析]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迷人的这一艺术形象”改为“这一迷人的艺术形象”;二是成分残缺,“发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我控诉!”后面加“的呐喊”。
11.D [解析] A项,“由衷的尊敬”不当,聂赫留朵夫是来向玛丝洛娃道歉的,用“您”表明二人已经没有往日的亲近和熟悉。B项,“埋下伏笔”不当,应为“做铺垫”。从形式来看,用作伏笔的,一般言语不多,有隐含性,不注意看不出来,所以,伏笔一般是“细节”;用作铺垫的,语句较多,可以铺陈,如情节高潮的前奏,一些表现人物的环境描写,它没有隐含性,一看就知道是为了下文做的铺垫。C项,“经济拮据、囊中羞涩的生活状态”不当,是聂赫留朵夫没想到玛丝洛娃会有赤裸裸的金钱要求,有些尴尬。
12.B [解析] “聂赫留朵夫与‘魔鬼’的较量等外在冲突中展开情节”错误。与“魔鬼”的较量是人物心理世界的矛盾纠结,属于内在冲突。
13.玛丝洛娃:意外震惊——愤怒悲伤——心凉意冷。
聂赫留朵夫:忐忑激动——羞愧悔恨——同情自省。
14.①内心独白:从“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等内心独白,可以看出他内心发生了动摇,对要不要继续请求她的宽恕产生了犹豫。
②对话:“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等对话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已经下定决心唤醒玛丝洛娃,同时救赎自己,开始走向精神“复活”之路。
③全知视角:与魔鬼的对话,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让我们看到聂赫留朵夫内心“兽性的我”与“精神的我”展开激烈斗争,充分展示了他在矛盾中挣扎的艰难,“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可以看出他最终觉醒,“精神的我”战胜了魔鬼,真实而强大。
15.①人性的复活。曾经聂赫留朵夫是一个沉迷声色的花花公子,每天的生活看似光鲜,实则内心充满空虚。直到他再次看到那个因为他的欲望而被毁掉的女孩儿,他开始审视自己的经历,开始直面他过去的错误。那一刻,他内心善良的一面开始苏醒。②道德的复活。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面对曾被自己深深伤害过的玛丝洛娃,他放下贵族身段,向她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祈求获得宽恕。这一刻,他曾经沦丧的道德再次回归,这是他道德的
上一篇:
《复活(节选)》同步作业
下一篇:
《老人与海(节选)》练习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复活(节选”的其他试题
重磅: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