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2 2025-09-15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
高考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情境式默写练习语文试题
学生版:《燕歌行并序》名句默写专题
1. 高适在《燕歌行并序》中,开篇“_____,______”两句,不仅指明了战争发生的方位在东北,还表明了此次战争的性质是讨伐残贼,为全诗奠定了慷慨悲壮的基调。
2. 诗中描写军队出征时,金鼓齐鸣,浩浩荡荡向榆关进发,旗帜连绵在碣石山间蜿蜒前行的壮观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两句,通过“飞”字生动地表现出军情的紧急,羽书迅速传递;“照”字则渲染出敌军猎火的嚣张气焰,展现出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
4. 高适笔下,“_____,______”描绘出边地山川萧条、一片空旷的景象,也暗示了此地无险可守;“胡骑凭陵杂风雨”则写出敌人来势凶猛,如狂风暴雨般不可阻挡。
5. 运用鲜明对比,揭示军中苦乐不均,批判将领腐败作风,暗示战争必败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6. “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大漠深秋,塞外衰草连天,孤城落日之下,战斗后的士兵稀少,尽显凄凉、衰败的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悲凉。
7. 诗中“_____,______”两句,写出将领深受皇恩却恃勇轻敌,最终导致士兵们竭力拼杀仍无法解边关之围,表现出战争的失利和残酷。
8. “_____,______”两句,从征夫与思妇两个角度,一实一虚,写出征夫远戍边疆,辛苦已久;思妇在家中因思念丈夫而伤心落泪,突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9. 先写少妇在城南因思念征人而肝肠寸断,再写征人在蓟北徒劳地回首故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10. “_____,______”两句,写出边地遥远,环境苍茫空荡,征人漂泊于此,倍感孤独,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11. 高适在诗中用“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边庭战士白天在战场上奋力拼杀,夜间还要时刻警惕,传来刁斗声声的紧张战斗生活。
12. 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他们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岂是为了个人的功勋?正如诗中所写“_____,______” 。
13. 诗的结尾“_____,______”两句,通过古今对比,借人们对李广的怀念,讽刺了当下将领的无能和不恤士卒,表达了对良将的渴望。
14. 高适《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两句貌似是在赞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隐含讥讽,为后文战争的失败埋下伏笔 。
15. 以边塞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与“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16. 用蒙太奇镜头,展现出征夫思妇两地相望、相会无期痛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17. 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别写出征人日夜不得安宁的紧张战斗生活以及飘零孤独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18. 与“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一样,表现出恃勇轻敌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19. 诗人饱含热情地赞美战士们为国流血牺牲,从不顾惜个人名利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20. 直接写思妇想念征人的两句诗是“”和“” 。
21. 高适《燕歌行并序》中,与王昌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都表达对良将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22. 描写行军时,用古代军队常见意象“锣”“鼓”“旗”来展现威武壮观行军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23. 突出边关军情紧急、敌人来势凶猛,写出了战争爆发时紧张局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24. “_____,______”两句写出边地自然环境艰苦,敌军进攻猛烈,官兵处境的险恶,为后文战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浏览完整试题
25. 暗示战争失败原因是将领内部瓦解战斗力,从士兵拼死作战和将领纵情声色的对比中体现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26. 诗中展现出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气氛的句子是“”;写敌人迅急剽悍,像狂风暴雨般卷地而来的句子是“” 。
27. 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已荡然无存,其罪责也确定无疑的两句是“_____,______” 。
28. 高适在诗中表达对战争的感慨,认为国家需要良将,士兵需要体恤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29. 从出征到战败被围,诗人用四个地点的连缀,由远及近地概括了出征历程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30. 以白天夜晚的场景来写军队时刻处在戒备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31. 诗中描写战斗持续到傍晚,烘托出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32. 极力渲染边地环境恶劣、空旷凄迷,战士无法度日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33. 诗中描绘了一幅大军出征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 ;描绘了一幅战败被围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 ;描绘了一幅被围思亲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 ;描绘了一幅效命死节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34. 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揭示军中苦乐不均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35. 以汉代唐来夸耀军队威风,同时又能委婉讽刺皇帝的两句是“_____,______” 。
36. 表现军队出师时盛大气势,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37. 不直接写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残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38. 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景象,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出雄奇壮阔,而高适《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则表现出凄凉悲惨。
39. 高适在诗中,批判身居要职的将军们腐败作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40. 诗中表明将帅一贯轻敌,狂妄自大,毫不顾惜士卒生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41. 写士卒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体现出视死如归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42. 诗中揭示主旨,表达对战争的批判和对良将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43. 描写边塞黄昏时,衰草连天、孤城落日的景象,渲染出悲凉气氛,有着鲜明边塞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44. 诗中先从战士角度写,再从少妇角度写离别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45. 写出征夫思妇相去万里,永无见期,进一步强调战争给人们带来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46. 诗中描写了思妇断肠、征人回首,深刻表现战争残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47. 高适在诗中,既表达了对战士们为国献身精神的礼赞,又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汉将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48. 展现了敌我双方紧张备战和部署军事行动时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49. 诗中写战士拼死作战、流血牺牲,而将帅却在美人陪伴下歌舞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50. 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痛苦,先写夫后写妇的诗句是“_____,______” ;先写妇后写夫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51. 诗中描写军队出师时,声势浩大,士兵们满怀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 ,然而战争的结果却令人唏嘘,体现出强烈的反差。
52. 高适通过“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边塞战场画面,让人感受到战争的紧张与危险。
53. “_____,______”这两句诗,生动地刻画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
54. 从侧面反映出战争给家庭带来巨大痛苦,思妇因思念征人而悲痛欲绝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55. 诗中“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征人长期戍边,身心俱疲,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
56. 描写边塞恶劣气候环境,为战争增添悲凉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57. 高适在诗中用“_____,______”两句,暗示了战争失败的必然性,揭示了军队内部存在的问题。
58. 表现出士兵们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坚守气节,不为个人功勋而战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59. 诗中描绘出征夫在战场上回首故乡,心中充满思念和无奈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60. 以古喻今,借对李广的怀念,表达对当时边将无能的批判和对良将的期盼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61. 诗中描写了一幅在落日余晖下,孤城被围,士兵们坚守阵地,战斗惨烈的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62. 体现出征夫思妇之间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他们对战争的无奈和怨恨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63. 高适在《燕歌行并序》中,用“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让人感受到生命在战争面前的脆弱。
64. 描写军队出征时,士气高昂,军威雄壮的诗句是“_____,______” ,与后文战争的失利形成鲜明对比。
65. 诗中“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边地的萧条景象,衬托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66. 写出士兵们在战场上奋力拼杀,不畏生死,展现出顽强战斗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67. 从思妇的角度,描写她对征人的深切思念,以及独守空闺的孤独和寂寞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68. 诗中“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战争的激烈和残酷,战场上刀光剑影,鲜血纷飞。
69. 暗示战争的胜负早已在将领的腐败和轻敌中埋下伏笔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70. 描写边塞夜晚,寒风凛冽,刁斗声声,更增添了士兵们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71. 诗中表达出对战士们英勇献身精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对战争的残酷表示深深悲悯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72. 展现出征夫在边疆艰苦环境中,长期戍守,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73. 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将领和士兵生活待遇的巨大差异,批判将领腐败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74. 描写战争结束后,战场上一片死寂,只留下残兵败卒和荒凉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75. 诗中“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征人在战场上历经生死考验,对生命和战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76. 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激烈和残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77. 表现出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视死如归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78. 诗中描绘出一幅在大漠中,军队艰难行军,士兵们疲惫不堪,但依然坚定前行的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展开余下试题
79. 暗示出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但同时也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示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80. 描写边塞秋天,草木凋零,一片肃杀景象,为战争增添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81. 诗中“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士兵们在战场上的奋勇杀敌,展现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82. 从心理描写的角度,表现出征夫思念家乡和亲人,渴望战争早日结束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83. 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军情紧急,羽书传递速度之快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84. 诗中表达出对战争的反思,认为战争应该是为了维护和平,而不是为了某些人的私利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85. 描写军队出征时,军旗飘扬,战鼓轰鸣,场面十分壮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86. 诗中“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边地的辽阔和荒凉,以及士兵们在这种环境下的孤独和无助。
87. 展现出士兵们在战场上与敌人殊死搏斗,顽强抵抗,即使力尽也不放弃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88. 从思妇的心理角度,描写她对征人安危的担忧和无尽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89. 诗中“_____,______”两句,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敌人进攻的凶猛和迅速,如风雨般不可阻挡。
90. 暗示出将领的无能和腐败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表达出对朝廷用人的不满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91. 描写边塞夜晚,寂静无声,只有寒风和刁斗声打破宁静,更凸显出战争氛围紧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92. 诗中表达出对战士们为国捐躯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对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感到悲哀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93. 展现出征夫在长期戍边生活中,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94. 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战争前后士兵们不同境遇,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无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95. 描写战争结束后,战场上一片狼藉,士兵们死伤惨重,让人触目惊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96. 诗中“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士兵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
97. 从听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夜晚的寂静和凄凉,更衬托出士兵们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98. 表现出战士们在战争中,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惜牺牲一切,坚守阵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99. 诗中描绘出一幅在大漠孤烟下,军队与敌人激战正酣,场面惊心动魄的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100. 暗示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痛苦,呼吁和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教师版:高中语文统编版《燕歌行并序》名句默写专题
1. 高适在《燕歌行并序》中,开篇“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两句,不仅指明了战争发生的方位在东北,还表明了此次战争的性质是讨伐残贼,为全诗奠定了慷慨悲壮的基调。
2. 诗中描写军队出征时,金鼓齐鸣,浩浩荡荡向榆关进发,旗帜连绵在碣石山间蜿蜒前行的壮观场面的句子是“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
3.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两句,通过“飞”字生动地表现出军情的紧急,羽书迅速传递;“照”字则渲染出敌军猎火的嚣张气焰,展现出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
4. 高适笔下,“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描绘出边地山川萧条、一片空旷的景象,也暗示了此地无险可守;“胡骑凭陵杂风雨”则写出敌人来势凶猛,如狂风暴雨般不可阻挡。
5. 运用鲜明对比,揭示军中苦乐不均,批判将领腐败作风,暗示战争必败原因的诗句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6.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两句描绘出大漠深秋,塞外衰草连天,孤城落日之下,战斗后的士兵稀少,尽显凄凉、衰败的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悲凉。
7. 诗中“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两句,写出将领深受皇恩却恃勇轻敌,最终导致士兵们竭力拼杀仍无法解边关之围,表现出战争的失利和残酷。
8.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两句,从征夫与思妇两个角度,一实一虚,写出征夫远戍边疆,辛苦已久;思妇在家中因思念丈夫而伤心落泪,突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9. 先写少妇在城南因思念征人而肝肠寸断,再写征人在蓟北徒劳地回首故乡的诗句是“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
10.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两句,写出边地遥远,环境苍茫空荡,征人漂泊于此,倍感孤独,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11. 高适在诗中用“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两句,概括了边庭战士白天在战场上奋力拼杀,夜间还要时刻警惕,传来刁斗声声的紧张战斗生活。
12. 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他们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岂是为了个人的功勋?正如诗中所写“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13. 诗的结尾“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句,通过古今对比,借人们对李广的怀念,讽刺了当下将领的无能和不恤士卒,表达了对良将的渴望。
14. 高适《燕歌行并序》中,“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两句貌似是在赞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隐含讥讽,为后文战争的失败埋下伏笔 。
15. 以边塞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与“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境相似的句子是“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16. 用蒙太奇镜头,展现出征夫思妇两地相望、相会无期痛苦心情的诗句是“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
17. 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别写出征人日夜不得安宁的紧张战斗生活以及飘零孤独之苦的诗句是“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和“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
18. 与“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一样,表现出恃勇轻敌态度的诗句是“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19. 诗人饱含热情地赞美战士们为国流血牺牲,从不顾惜个人名利的诗句是“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20. 直接写思妇想念征人的两句诗是“玉箸应啼别离后”和“少妇城南欲断肠” 。
21. 高适《燕歌行并序》中,与王昌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都表达对良将渴望的诗句是“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22. 描写行军时,用古代军队常见意象“锣”“鼓”“旗”来展现威武壮观行军场面的诗句是“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
23. 突出边关军情紧急、敌人来势凶猛,写出了战争爆发时紧张局势的诗句是“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
24.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两句写出边地自然环境艰苦,敌军进攻猛烈,官兵处境的险恶,为后文战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25. 暗示战争失败原因是将领内部瓦解战斗力,从士兵拼死作战和将领纵情声色的对比中体现出来的诗句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26. 诗中展现出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气氛的句子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写敌人迅急剽悍,像狂风暴雨般卷地而来的句子是“胡骑凭陵杂风雨” 。
27. 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已荡然无存,其罪责也确定无疑的两句是“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
28. 高适在诗中表达对战争的感慨,认为国家需要良将,士兵需要体恤的诗句是“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29. 从出征到战败被围,诗人用四个地点的连缀,由远及近地概括了出征历程的诗句是“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
30. 以白天夜晚的场景来写军队时刻处在戒备中的诗句是“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展开余下试题
31. 诗中描写战斗持续到傍晚,烘托出战争惨烈的句子是“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32. 极力渲染边地环境恶劣、空旷凄迷,战士无法度日的诗句是“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
33. 诗中描绘了一幅大军出征图的句子是“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描绘了一幅战败被围图的句子是“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描绘了一幅被围思亲图的句子是“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描绘了一幅效命死节图的句子是“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34. 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揭示军中苦乐不均的诗句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35. 以汉代唐来夸耀军队威风,同时又能委婉讽刺皇帝的两句是“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36. 表现军队出师时盛大气势,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的诗句是“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
37. 不直接写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残酷的诗句是“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
38. 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景象,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出雄奇壮阔,而高适《燕歌行并序》中“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则表现出凄凉悲惨。
39. 高适在诗中,批判身居要职的将军们腐败作风的句子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40. 诗中表明将帅一贯轻敌,狂妄自大,毫不顾惜士卒生命的句子是“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
41. 写士卒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体现出视死如归精神的诗句是“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42. 诗中揭示主旨,表达对战争的批判和对良将渴望的诗句是“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43. 描写边塞黄昏时,衰草连天、孤城落日的景象,渲染出悲凉气氛,有着鲜明边塞特点的诗句是“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44. 诗中先从战士角度写,再从少妇角度写离别之苦的句子是“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
45. 写出征夫思妇相去万里,永无见期,进一步强调战争给人们带来痛苦的诗句是“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
46. 诗中描写了思妇断肠、征人回首,深刻表现战争残酷的句子是“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
47. 高适在诗中,既表达了对战士们为国献身精神的礼赞,又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汉将的诗句是“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48. 展现了敌我双方紧张备战和部署军事行动时情景的诗句是“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
49. 诗中写战士拼死作战、流血牺牲,而将帅却在美人陪伴下歌舞享乐的句子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50. 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痛苦,先写夫后写妇的诗句是“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先写妇后写夫的诗句是“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
51. 诗中描写军队出师时,声势浩大,士兵们满怀豪情壮志的句子是“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然而战争的结果却令人唏嘘,体现出强烈的反差。
52. 高适通过“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两句,描绘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边塞战场画面,让人感受到战争的紧张与危险。
53.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句诗,生动地刻画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
54. 从侧面反映出战争给家庭带来巨大痛苦,思妇因思念征人而悲痛欲绝的诗句是“玉箸应啼别离后” 。
55. 诗中“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两句,写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征人长期戍边,身心俱疲,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
56. 描写边塞恶劣气候环境,为战争增添悲凉氛围的诗句是“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57. 高适在诗中用“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两句,暗示了战争失败的必然性,揭示了军队内部存在的问题。
58. 表现出士兵们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坚守气节,不为个人功勋而战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59. 诗中描绘出征夫在战场上回首故乡,心中充满思念和无奈的场景的句子是“征人蓟北空回首” 。
60. 以古喻今,借对李广的怀念,表达对当时边将无能的批判和对良将的期盼的诗句是“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61. 诗中描写了一幅在落日余晖下,孤城被围,士兵们坚守阵地,战斗惨烈的画面的诗句是“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62. 体现出征夫思妇之间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他们对战争的无奈和怨恨的诗句是“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
63. 高适在《燕歌行并序》中,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让人感受到生命在战争面前的脆弱。
64. 描写军队出征时,士气高昂,军威雄壮的诗句是“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与后文战争的失利形成鲜明对比。
65. 诗中“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两句,通过描写边地的萧条景象,衬托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66. 写出士兵们在战场上奋力拼杀,不畏生死,展现出顽强战斗精神的诗句是“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67. 从思妇的角度,描写她对征人的深切思念,以及独守空闺的孤独和寂寞的诗句是“玉箸应啼别离后” 。
68. 诗中“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两句,表现出战争的激烈和残酷,战场上刀光剑影,鲜血纷飞。
69. 暗示战争的胜负早已在将领的腐败和轻敌中埋下伏笔的诗句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70. 描写边塞夜晚,寒风凛冽,刁斗声声,更增添了士兵们思乡之情的诗句是“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71. 诗中表达出对战士们英勇献身精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对战争的残酷表示深深悲悯的诗句是“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72. 展现出征夫在边疆艰苦环境中,长期戍守,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诗句是“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
73. 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将领和士兵生活待遇的巨大差异,批判将领腐败的诗句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74. 描写战争结束后,战场上一片死寂,只留下残兵败卒和荒凉景象的诗句是“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75. 诗中“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两句,写出了征人在战
上一篇: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理解性默写训练语文试题
下一篇:
《屈原列传(节选)》默写训练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古诗词诵读”的其他试题
重磅: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