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242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29]
乌鲁木市一中北校高一(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高一(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命题人:新疆乌鲁木齐市一中北校   成湛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侍(chì)坐    哂(shěn)之     喟(kuì)然长叹
B、跬( kuì)步       饿莩(fú)        以俟(sì)君子
C、比(bì)及        槁暴(pù)        锲(qì)而不舍
D、冠(guàn)者      孝悌(tì)        五十衣帛(bó)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子路率而对曰   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
B、吾与点也       与:和,同。
C、东面而视       东面:脸向东面。
D、少仲尼之闻     少:小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浴乎沂,风乎舞雩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矣           D、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风乎舞雩”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加之以师旅                    B、居则曰:“不吾知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的言行的书,为孟子所著。《孟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C.《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D.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与孟子同时或稍后。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6、对“兵”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    B.齐兵乃出    兵:军队
C.行军用兵之道   兵:兵器         D.草木皆兵    兵:士兵
7、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非我也,岁也
C、以为莫己若                 D、我之谓也


浏览完整试题 8、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登高而招           D.顺风而呼
9、对下列加点词用法及词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取之于蓝   ② 寒于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10、下列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C.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D.今齐地方千里
二、填空题及译句(20分)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
12、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1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    
                 ,                        ,圣心备焉。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一段课文,完成6~11题  (18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斧斤以时入山林              无失其时
申之以孝悌之义              勿夺其时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时”字不同。
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时”字相同。
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时”字也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时”字也不同。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鱼鳖不可胜食也  胜:尽                不违农时        违: 耽误
B、鸡豚狗彘之畜  畜:牲畜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憾:遗憾.
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始:开端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发现
D、非我也,兵也   兵:士兵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材木不可胜用           B、数罟不入洿池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9、第一段论证的中心是(    )
A、保护和发展生产的条件                        B、保护和发展的措施


展开余下试题C、实行王道的基础                                D、实行王道的目的
20、对第一段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话层层递进,互为因果,逻辑严密  B、这段话运用排比,铺张扬厉,气势充沛
C、这段话集中体现了孟子实行仁政的思想  D、这段话体现了孟子敬天佑民的思想
2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合理地发展生产,使百姓对生养死丧没有什么不满,是实行仁政的开端,也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
B.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C.孟子指出,当时的贵族家的猪狗吃人吃的食物,而道路上却有饿死的人。他以强烈的对比,批评统治者的虐政,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D.孟子承认,尽管梁惠王尽心于国家,但由于年成不好、战乱频繁、还做不到让百姓生活富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因而还无法让百姓归服。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13题。(4分)
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2、对下列加点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毋吾以也                        ②加之以师旅
③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3、下面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原因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子路的思想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文中通过神态和语言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16题。(8分)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4、下列各句中,与“以为莫己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不吾之也                                          B、赵氏求救于齐。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我尝闻少仲尼之闻”的“少”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太后之色少解                            B、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C、邻国之民不加少                          D、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
2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的“穷”,意思相同的是(      )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穷寇莫追
C、觉宇宙之无穷                                           D、不忍穷竟其事
2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B、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C、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D、闻所未闻
四、作文(30分)
28、学习本单元四篇散文后,对你有什么启发,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任选其中的一篇文章作为诱发点,结合自己实际写一篇文章,可议论、可抒情、可记事。
要求:(1)题目自定;(2)题目旨自定;(3)文体不限;(4)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 B. 3 D. 4 A. 5 B. 6、C,;7、B;8、B;9、C;10、C;
二、填空题   略;
三、文言文阅读
16、D   17  A.B 畜:畜养 C发:打开粮仓  D兵:兵器
18  A.(B.数[密]罟不入洿池  C.斧斤[斧]以时入山林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制止])
19C  20.D    21  D.孟子并不认为梁惠王尽心于国家,他认为年成不好等只是统治者的推诿。22 D  23 D  
24、 例句为宾语前置句。B是状语后置,C为判断句,D为被动句。【答案】A 
25、例句中的“少”是“轻视,看不起”之意。A.“稍微”;B.“年纪小”;C.数目变少。【答案】D  
26 例句中的“穷”是“穷尽、完结”的意思。A是“阻塞不通,与‘通’相对。”B是“走投无路”。D是“穷究、追究到底”。【答案】C  
27 A、B、D是“听说、听见”之义,动词。C是“见闻”,名词。【答案】C
  四、作文。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乌鲁木市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