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55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57]
江西省万安中学高一语文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创造回忆
王鼎钧
上帝在天上坐着,天使在宝座旁站着,俯视下界,但见人群忙忙碌碌,熙熙攘攘。天使好奇地问:“这些人在干什么?”
“他们在寻找一种叫做回忆的东西。”
过了一些时候,人群变得稀少而静止,这些人或坐或卧,白发苍苍,寂然无声。天使问怎么了?上帝说:“他们已经找到回忆了。”
人储存回忆,一如驼峰储水,松鼠藏粟,植物埋下宿根。回忆是心灵方面的储蓄,评量其人一生是否充实,可以根据他是否愿意回忆,是否有许多事值得回忆。
有人发誓不进公园,尽管那里草早被剪过二十次,他们怕从上面可以看见某一个人的脚印。有人讨厌插花,因为他曾经拿着花圃里买来的上等鲜花,左等右等,直到手中的花苞开放,还没有人来赴约。有人永远不愿再听某一支曲子,有人永远不愿再吃某一道菜,有人永远讨厌某一句口头禅。有些人,他平生有许多事情不堪回首、不忍或不敢回忆,因为他当时对那些事情的处理是错误了,失败了。那些事情一定是他一生中的大事。一个人,如果必须把生平大事从记忆中抹去,那心境也太悲凉了。
生活中那些琐碎的细节不会进入将来的回忆,你可以不必斤斤计较;如果一旦面临“大节”,就得存心警惕:“我将来要怎样回忆这件事?”必须使日后回忆起来能够觉得无憾、得到安慰才好。
(选自《人生试金石》)
1.解释下面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熙熙攘攘:
(2)宿根:
2.如何理解“回忆是心灵方面的储蓄,评量其人一生是否充实,可以根据他是否愿回忆,是否有许多事值得回忆。”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作者是通过哪几方面来突出“人必须临大节而不苟,才能‘使日后回忆起来能够觉得无憾、得到安慰’”的命意所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巧于构思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分析、评论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无论您承认与否,人是活在回忆中的。
B.文章开首以遐想的笔调,写人群忙碌地寻找回忆,直到沉浸于回忆中,点明人人少不了“回忆”。
C.“创造回忆”,其实是创造“现在”的意思。
D.人们不堪回首的往事往往是处理错误了或失败了的人生大事,这些记忆是可以抹掉的,只是心境太悲凉了。
E.本文在表现和深化文章中心的过程中运用了层进法。
【参考答案】1.(1)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2)比喻回忆可以给人以慰藉和力量,它生生不息。2.现在创造的价值越多,将来值得回忆的内容越多,要创造现在充实的人生。(意思对即可)3.①回忆是心灵方面的储蓄,评量其人一生是否充实,可以根据他是否愿意回忆,是否有许多事值得回忆。②如果必须把生平大事从记忆中抹去,那心境也太悲凉了。③如果一旦面临“大节”,就得存心警惕:“我将来要怎样回忆这件事?”(对一项得1分,对三项得4分) 4.逆推(或反推、反证) 5.AD(对一项得1分)因为人们生活在现实中,所以A不正确;因为人们不堪回首的往事往往是处理错误了或失败了的人生大事,这些记忆是永远抹不掉的,所以D也不正确。
阅读下面这篇题为《摆渡》的文章,然后回答后面4个问题。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


浏览完整试题 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
有钱人给了点钱,上了船。大力士举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
有权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的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我唱个歌儿给你听听吧。”
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以,唱得好,就让你过去。”作家就唱了一个。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力的)说的好听。”说罢,不让作家上船,篙子一点,船就离了岸。
这时暮色已浓,作家又饥又冷,想着对岸家中,妻儿还在等着他回去想办法买米烧饭吃,他一阵心酸,不禁仰天长叹道:“我平生没有作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摆渡人一听,又把船靠岸,说:“你这一声叹,比刚才唱的好听,你把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请上船吧!
作家过了河,心里哈哈笑。他觉得摆渡人说得真好,作家如不是这样,是应该无路可走的。
到了明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走掉,没有人摆渡,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自动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
作家摆渡,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他以真情实意对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
过了一阵之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原来创作如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注:本文作家高晓声一本小说集中的序言。选作试题时略改动。
文中说“作家如不是这样,是应该无路可走的”一句中“这样”指代的是:(不超过6字)
答:                       
文末说“原来创作如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中“彼岸”的特殊含义是什么?(不超过10字)答: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序言所阐明的道理。(不超过30字)
答: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有哪几项?
A.作者以“摆渡”作为题目,是因为本文以“摆渡”作为线索,加上作家最后改行作了摆渡人。
B.这篇序言可以看作一则寓言故事,本文是借摆渡的故事宣讲文学创作的道理。
C.这篇序言采用寓理于趣的写法,使读者在欣赏情趣盎然的叙说方式的同时,明白一个作家是干什么的,该怎样进行创作。
D.摆渡人不让作家上船,是因为作家唱的歌比不上有权人说的话悦耳动听。
E.作家认为创作如同摆渡,目的一样,意义相同,只是分工不同,所以觉得自己并未改行。
(答案:1.真情实意  2.超脱生死的美好境界  3.作家应以真情实意打动读者,将读者带进美好的精神境界  4.BC)
阅读小小说《严重问题》,按要求完成1至5题:
严重问题
星期六下午,到任一个月的甄局长主持召开机关生活会。他说,今天他要搞点“特权”,请大家专门给他提意见,越尖锐越好,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也无妨,就是不要听赞歌。但是,多数发言不过是不痛不痒的“温吞水”,偶尔有几个重锤也是鼓槌举得高,落下来却又变成了蜻蜓点水。
会议进行到两个小时,卡了壳了。偌大一个会议室烟雾腾腾,暖气“咝儿咝儿”地叫得烦人。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谁也不想说,不冷场才怪呢。有人悄悄地瞟着一直阴沉着脸的甄局长,只等他一发话就收摊撒丫子。
“我提点——”
突然,秘书科的副科长严志广打破了沉默。“唰”的一下,大家把惊诧的目光全都对准了他。这位严副科长年方四十,赤红面子,连鼻子也红得发紫,因而他有一个当年曾令人艳羡不已的绰号——严红,并以长于抬轿而蜚声局内外。开会以来,他一直保持缄默,现在却一反常态,突然也要“提点”,真像甩出一颗氢弹。
“我考虑了很长时间,脑子里公与私也斗争了很长时间,想来想去,我还是要说,不要面子要真理嘛!我给甄局长提点意见,是个严重问题……”
开场白就非同小可。大家的脑神经全都绷得紧紧的,连爱喝茶的人也不敢喝了,唯恐喝茶的声音影响了听觉效果。
“这个严重问题如果不解决,要影响到党的事业,因此我打消了顾虑,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正如视察一颗定时炸弹一样,大家的眼睛瞪得溜溜圆,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儿了。严副科长神情庄重,往上推了推珐琅架眼镜,停了一下,又一板一眼地说:“甄局长到局一个月来,早来晚走,兢兢业业,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长此已往,会影响健康,作为一位老干部,身体并不是自己的,而是党的,是党的宝贵财富,怎么可以随随便便糟蹋党的宝贵财富呢?……
难道这不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吗?……”
关子卖守了,终于亮了相。全部发言充满了严密的逻辑、毫不含糊的推理和丰富的感情……
这回,轮到大家“唰”地一下把眼光对准这位“随随便便糟蹋党的宝贵财富”的甄局长了。
他听说,记着,直到严志广讲完,他慢慢地走到窗前,“哒”地一声推开了窗户,顿时一股加着雪花的凉气涌了进来,烟雾随着慢慢地向外飘散。他咬了咬嘴唇仿佛在痛苦地抑制自己。然后,他把几张记录从本子上撕下来,交给打字员,说:“请把严志广同志的发言打印100份,它也许可以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告诉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什么是‘严重问题’……”
1.本文中所说的“严重问题”实质上指的是什么?
2.文中的“特殊角度”指什么角度?
3.文中对暖气、烟雾、凉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对文中画线部分所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平心静气,聚精会神,都想听听严副科长究竟要说些什么问题,因为他今日一反常态,格外引人注目。
B.大家沉浸在严志广“充满了严密逻辑、毫不含糊的推理和丰富的感情”的发言之中。
C.这所机关长期以来没有民主作风,今天严副科长敢于当面指出刚到任的局长的“严重问题”,大家自然都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
D.作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用大家神情举止的变化,衬托出严副科长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5.甄局长是怎样一个人?请概括其性格特点。
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干部。


展开余下试题 【参考答案】1.为了自己的乌纱帽(政治前程)而对上司阿谀逢迎、拍马抬轿的恶劣(腐败)作风。2.反面角度。3.烘托会议室里的沉闷气氛。4.C(A“平心静气”错,大家心里并不平静。B严的发言刚开始,还没有推理逻辑。D.衬托内容分析错误,严是反面人物。)5.他是一个有民主作风、明辨是非、对阿谀逢迎深恶痛绝、有政治责任感的干部。
论美
 ①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甲)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乙)许多容颜俊秀的人(丙)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丁)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画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② 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③ 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肃然起敬——
②一无作为——
2下列词语的词性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朴素 华丽 端庄 严肃
B华贵 吝啬 俊秀 优雅
C奇妙 滑稽 完美 机遇
D光辉 青春 水果 颜色
3.为文中(甲)(乙)(丙)(丁)四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A.因为    B.因而    C.所以    D.由于    E.而     F.但    G.却
(甲):______ (乙):______ (丙):______ (丁):______ 
4.下面三句话应分别放在文中划横线的①②③处,①处应选______ 
②处应选 ______,③处应选______ 。
A.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B.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C.拉丁产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
5.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A比喻论证 B道理论证 C举例论证 D对比论证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5个字)。
7下列说法不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
A对于追求外在美的人碌碌无为。
B优雅行为之美>形体之美>颜色之美。
C因为美难于直观,所以最高的美画家无法表现。
D创造美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参考答案】
1.①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②没有一点儿作为。 2.C   3.(甲)A;(乙)C;(丙)G;(丁)E   4.①B;②C;③A   5.ABCD   6.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7.A
睡眠
人的一生中,几乎有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睡眠程度深浅是专门指脑睡眠而言的。从分析脑电图来看,睡眠一般是以1.5—2小时为一个周期进行循环的。最初是数分钟的入睡期,紧接着是浅睡期,然后进入时间最长的中程度睡眠期,再后面是深度睡眠期。
这深度睡眠期在脑电图波型上的表现与觉醒时的波型十分相似,但肌电图反应平坦。这是因为全身肌肉是松弛的。因而这个睡眠期也叫做身体睡眠,做梦往往在这时出现。
按照人每天睡眠6小时计算,一夜间这种周期正好反复4次。而人在睡眠周期正好反复4次后觉醒,往往会感到清爽,疲劳已全部清除。
1.这篇短文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 。
2.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梦”常出现
在______阶段。
3.短文说明睡眠程度类型时,提到脑睡眠和身体睡眠这两个概念,其中的 _____睡眠是______睡眠过程中的一部分。
4.人感到清爽、疲劳全部消除的时候是______ 。
5.短文在说明深度睡眠期人体状态时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 。
6.短文第二段中画线句的说明顺序是       ,表明这种顺序的词语是      。
7.短文中加下划线“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它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是 ______。
【参考答案】 1.睡眠的周期及其对睡眠效果的影响。 2.入睡期、浅睡期、中程度睡眠期、深度睡眠期;深度睡眠期。 3.身体、脑。 4.一夜睡眠周期反复4次后觉醒。 5.作诠释、作比较。 6.时间顺序;最初、紧接着、然后、再后面。 7.“往往”指某种情况时常发生不排除特殊情况。
为了忘却的记念
“左联”五作家就义后,上海龙华监狱的墙壁上发现了下面一首七言绝句。仔细研读,回答后面习题。
①墙外桃花墙里血    ②龙华千载仰高风
③一般鲜艳一般红    ④壮士身亡志未终
1.上面的诗句已打乱了顺序,请根据诗歌内容和七绝的格律整理,将序号填入下面方格内。□→□→□→□
2.诗中“壮士”所指的“左联”五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______,______”一诗的原作者是____,译作者是____。
此诗可看作上面七绝中“__   __”二字的写照。
4.《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有一句和狱中七绝表述同样信念的话,请写出。
【参考答案】
1.④→②→①→③
2.白莽、柔石、冯铿、胡也频、李伟森
3.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白莽。高风。
4.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文学与杨柳
(一)杨和柳本是同科异属的植物,然而在古代诗词中,或混用,或连用,没有多少分别。杨花与柳絮通用,“杨柳岩晓风残月”就是“杨柳”连用。 
(二)唐代贺知章的《咏柳》诗富于情韵,形象鲜明:“甲”宋代曾巩的《咏柳》诗则理趣盎然,耐人寻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同一题材,好恶习却大相径庭,前者是春的颂歌,后者则是对猖狂小人的深恶痛绝。这除了作者的主观因素外,也多少反映出唐、宋人对诗歌艺术追求的不同价值取向。 
(三)构枝柔曼,迎风起舞,更给人以无限情思。据《三辅黄图》:“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刘禹锡《杨柳枝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秦观《江城子》:“乙”何以如此?究其深义,“柳”与“留”在中古音中相差不多,是借谐音以“留”住远行人的意思。王维《渭城曲》于“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前,一句“客舍青青柳色新”,恐怕不是纯粹的写景吧?而李贺《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大概也不能理解为送别了。 
(四)在古人诗词中,柳絮也常见吟咏。晋才女谢道蕴以“未若柳絮因风起”喻白雪纷飞,比他哥哥“撒盐空中”的比喻妙多了,传为美谈。专咏柳絮的文学作品当首推苏轼的《水龙吟》。词中有“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元曲《西厢记》中“丙”,就是学习的痕迹。然而学得最传神的要数清人张惠言的《木兰花慢·杨花》了,师其意不师其辞,也很见精神:“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这显然脱化于苏词:“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展开余下试题 (五)古人还常以柳眉、柳腰形容女子的容貌、身姿,如”芙蓉如面柳如眉”(《长恨歌》)、“丁”有深意的歌咏杨柳的诗词相比,这里只是比喻而已。 
1、解释下列两句中加着重的字: 
①解把飞花蒙日月  答:(      ) 
②师其意不师其辞  答:(      ) 
2、文中甲、乙、丙、丁四处,作为例证的诗句各是哪一项?(只填序号) 
A、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D、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E、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答:甲(  )乙(  )丙(  )丁(  ) 
3、对第三段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中不存在纯粹写景的文字,王维的名句也不例外。
B、“客舍青青”交代送别友人的地点,因而不属于写景文字。
C、“客舍青青柳色新”于写景之中,蕴含着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恋之情。
D、因为是推测之词,所以对诗句的分析以问句的形式出现,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4、第四段中提及古典名剧《西厢记》,该剧的作者是: 
A、元稹 B王实甫
C、马致远 D、孔尚任
5、第五段中,“那些富有深意的歌咏杨柳的诗词”是指               
          的诗词。(不超过15个字) 
6、根据文意,简述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多以杨柳为题材的原因。 
[答案] 
1、①懂得,知道  ②效法,学习    2、甲C  乙E  丙A  丁D    3、C 
4、B   5、以杨柳来寄寓种种离别、思恋之情。    6、杨柳给人以无限情思。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因为“柳”与“留”谐音,借以表达留住行人之意。 
读下面的一则新闻,完成后面问题。
本报1945年4月30日电:三天前在冲绳南端一个山洞向美军投降的一名日本军官和一名女护士今天接受了美军随军牧师的祝福,结成美满姻缘。
①美军将为新婚夫雪单独提供一座帐篷。三天前,当他们被美军在一个山洞里发现时,双双藏在一堆被子下面。
②结婚证言是由摩门教徒鲁本·克蒂斯中校宣读的,他是美军陆军第七师助理随军牧师。一位译员同这对新人一道站在用鲜花编成的拱门下,把牧师的话翻译成日文。
③牧师朗声宣读祝福词,这时,新新娘走到前来观礼的军官们跟前,两次深深鞠躬,表示感谢之意。
④军士长克利福特·朗斯塔夫用手风琴演奏了圆舞曲《维也纳森林中的故事》和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大约有二百多人参加了这次婚礼,其中多数是美军军官。
  (《纽约先驱论坛报》1945年5月1日) 
1.这则新闻除导语外,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概括上面这则新闻所述的事件(不超过30字)
3.冲绳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一次重要战役,从1945年3月中旬开始到6月底结束,战斗相当残酷。那么《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这则新闻的目的是(不超过20字):   
   (参考答案:1.D  2.美军为一对刚刚被俘的日军俘虏举行颇合西方规格的婚礼。  3.美军优待战俘,尽快结束冲绳战役。)
读下边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①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积贮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去锤炼它们。要熟悉你的语言,像熟悉你的军队,一旦用兵,你就知道谁可以担任什么角色,连战连捷。写作,实际上就是检阅你的军队,把那些无用、在战场上不活跃的分子,当场抹去他的名字,叫能行的来代替吧。②所谓要慎重,就是指的这个。③选择语言,选择那些明确朴素的、简洁浮雕④的,也如同农民选择好的种子,那样他才有希望使禾苗丰收。
1.“追求”一词在句中作何解释。
2.下列词语各比喻什么?
①军队:比喻    
②无用的、在战场上不活跃的分子:比喻   
③能行的:比喻     
3.“这个”指代什么?
4.“浮雕”一词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何修辞作用?.
【参考答案】
积累、丰富;强调了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目标明确、孜孜以求、终生不懈  2.①语言  ②坏的语言或不准确、不适用的语言  ③好的语言  
3.指代前面的三层意思:大量贮积语言;经常锤炼语言;运用语言  4.原意是雕刻的一种,这里借喻形象清楚的语言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位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     )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江西省万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