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5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6]
广东省惠阳中山中学2006届高三模考试题
"广东省惠阳中山中学
2006届 高 三 语 文 模 考 试 题
2006年2月
说明:1.本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必须将所有答案涂或写到答题卷上,否则答案无效。
3.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相应位置,主观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相应位置。否则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辨析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孝悌     挑剃     啼笑皆非     风流倜傥
B.舷窗     旋风     玄妙绝伦     烜赫一时
C.谥号     对恃     舐犊情深     拭目以待
D.录用     俸禄     绿林好汉     碌碌无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南非的著名模特,塞隆的漂亮是无可厚非的,但为了演好“女魔头”艾琳,她不仅增肥30磅,还在脸上贴上假的很干涩的皮肤。
B.治学要善于理性思考,善于由此及彼地联想,拔出萝卜带出泥,我们就会变得丰厚、睿智而深刻。
C.新开张的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美轮美奂的时装,五彩缤纷的饰物,令人目不暇接。
D.在反腐败斗争中,只要我们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腐败分子终究会是白娘子喝雄黄酒,逃脱不了人民的惩处。
3.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北京举办了古埃及第一个文物展览,此次展览有143件埃及国宝级文物集体亮相北京。
B.明年春天,世界级拳王来北京作商务性角逐,此举不仅能让观众大饱眼福,还将载入历史的史册。
C.质量技术监督局昨天公布了对京城市场上皮鞋、旅游鞋的最新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抽样合格率分别为63.9%和46.6%。
D.为了选择中国熊猫的饲养员,洛杉矶动物园很是为难,因为报名争当中国熊猫的饲养员实在是太多了。
4.下列各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     )
鸽子是这城市的精灵。            它们眼里,收进了多少秘密呢?
A.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的真切呢?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
B.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C.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D.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艺术接触者掌握艺术语言的内涵并不容易。主体的感受与判断虽是由客体的特定形态所引起的,但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既未直接说出,它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
四川民谣里的“扯倒叶叶藤藤动”,和成语“一叶知秋”相似,当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的一种生动概括来理解,当作对于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比喻来理解,不能否认这些用语有模糊性。


浏览完整试题那么为什么它能普遍流行,为人们所乐于应用而富于概括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经验有个性的主体,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在接触这些带一般性的语言时,结合着自己的特殊感受,经过或迟或速的思索,领悟其中的深刻意蕴。因为它的意蕴可能普遍作用于广大的语言接触者的领悟,所以说它的意蕴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习惯语中的“不假思索”,其实有片面性。不论接受者多么聪明,当他掌握对象的内在意义时,也不能没有即使短暂得不曾自觉的思索。所谓审美的敏感,也是以有所思索引起来的。
大家都承认,白居易的语言形式通俗。通俗得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但是老妪所能听懂的诗意,对诗意的深度的掌握,是否可能和更有理解能力的读者的理解深度相等同?
当然不能。即使同样熟悉诗词的知识分子,对白居易的名作《草》的意蕴的理解也有矛盾。例如其中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人把这些原上草当作卑鄙小人的象征来理解,有人却认为这是对战斗者的顽强意志的比喻。为什么同一客体可能引起这种对立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审美个性的差别,主要是以不同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感受个性为条件的。
5.以下不能作为“它(艺术客体)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的依据的一项是(     )
A.观赏主体是有个性的、有社会经验的,且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
B.观赏主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感受个性常常是千差万别的。
C.观赏主体掌握艺术客体的内在意义时,会有哪怕是短暂的思考。
D.观赏主体在接触艺术客体的时候,结合着自己的特殊的感受。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全文是讲审美主体对同一客体理解的模糊性及消除模糊性的方法。
B.“扯倒叶叶藤藤动”这类艺术语言生动,富有概括性,能够普遍地流行。
C.造成艺术语言的模糊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未能直接说出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
D.有所思索才能引起审美的敏感,“不假思索”的说法有片面性。
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说的“以我之眼观世界,则世界著我之色彩”,正体现了艺术鉴赏中的感受个性。
B.“主观条件”,“特殊感受”,“有所思索”是领悟所有艺术客体意蕴的先决条件。
C.凡是具有广泛社会作用的艺术意蕴,都是因为它能使广大语言接触者有所领悟。
D.如果观赏主体具备了审美的敏感性,那么就有可能改变由观赏客体带来的模糊性。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椽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椽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正。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                 差:派遣
B.而宾客每不与役                     与:参加
C.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               责:责问
D.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报:报告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是说也,人常疑之
B.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因芝妻伯父董昭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昭犹惮芝,不为通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昭犹惮芝,不为通                      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展开余下试题第Ⅱ卷(共117分)
四、(21分)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1)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2分)
                                                                
(2)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3分)
                                                                               
(3)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3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脉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诗画成就的评价。苏轼是          派的代表词人;与他齐名的另一位词人是           。(2分)
 (2)对这首诗的颔联,前人评论“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中三味”。你认为前人的评价是否中肯?为什么?(3分)
 (3)简析颈联“浮”、“动”两个字运用的妙处。(3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第1小题必做,第2—4小题任选两小题)。(5分)
(1)花径不曾缘客扫,                        。(杜甫《客至》)(1分)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司马迁《屈原列传》)(2分)
(3)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2分)
(4)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陆游《书愤》)(2分)
五、(21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5—19题。
对        月
贾平凹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悲哀的盼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儒,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短暂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在说明这个世界,就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像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试想,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被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与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机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15.联系全文,理解文中划线句子“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的含义。(4分)
16.文中说月亮“是浩浩天地间一面高悬的镜子”,有哪些理由?请分条回答。(6分)
17.面对月亮,作者产生了哪些感悟?(4分)
18.第一、二段描写月亮的形象,其作用是什么?(3分)
19.本文以“对月”为线索,直接与月亮对话,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六、(15分)
20.把下面句子改换成三个句子,要求层次清楚,语意连贯明白,原意不变。(6分)
    犹如灯塔的光芒的这一庄严宣言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倍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第一句:                                                               
    第二句:                                                               


展开余下试题    第三句:                                                               
21.请根据下列表格提供的内容和数据,用比较的方法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保持一致。(3分)
  表一:                                   表二:
你认为网上讲真话重要吗?
重  要 67.4%
不重要 8.5%
无所谓 24.1%
你上网聊天都讲真话吗
是 22.2%
不  是 66.8%
不回答 11%
从这两组数据对照中我们可以发现:                                             
                  。上网聊天应该讲真话是网友美好的愿望,可在现实中,网上聊天之言又令人难辨真假。
22.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下面两题(6分)
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出紧急通知,决定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实行干预,以稳定其价格。
有关负责人解释了农资价格干预方式:对出厂价格,①可规定最高限价,②或实行提价申报制度,③调价备案制度;④对化肥批发价格,⑤可规定进销差率;⑥对零售环节,⑦可规定最高限价或批零差率。
至于干预的具体方式和品种,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1)上文标序号处有一处标点错误,请指出并改正这一错误。(2分)
          改为          
(2)为上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胖一瘦两位老人一起在海边钓鱼。胖老人在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多次寻找最佳垂钓处,在不长的时间里就钓上了一大堆小鱼;瘦老人在钓绳上挂了一只硕大无比的钓钩,固守在自己的岸边,虽然总是没有收获,却总是一心想钓大鱼。当胖老人像胜利者一样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时候,瘦老人还在黄昏的海边寂寞地坚守……
   请以“坚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所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 考 答 案
一、(12分)
1.D    2.D    3.C    4.B
二、(9分)
5.C    6.A    7.D
三、(12分)
8.D(报:回复)
9.C(两个“因”都是介词,相当于“通过”。A项两个“也”字,前者表示判断语气,后者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B项两个“其”字,前者是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的”,后者是指示代词,译为“那”;D项的两个“为”字,前者是介词,给、替,后者是连词,因为)
10.C(①说他孝敬母亲,不忍在危难时丢下;④他为官正直的结果;⑥说明他为官清廉)
11.B(错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一句上。刘节代门客当兵,是由于司马芝告状,太守治刘节的罪。)
四、(21分)
12.(1)当时天下政权刚刚建立,多数人不遵守法律。(2分)
(2)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青州人称司马芝“能让郡主簿去当兵”。(3分。评分要点:三个考查点,①“即”,立即,就,②“号”,称;③“为”,做,担当。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得2分。全句意思正确1分)
(3)他和宾客们谈论时,有不同意的(1分),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1分),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1分)。
13.(1)豪放,辛弃疾(2分)
(2)这一评论是十分中肯的(1分)。浩渺无际的汉水仿佛流到天地之外去了,浅淡迷蒙的山若隐若现,一幅疏阔淡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惠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