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49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9]
扬州市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卷(高三)
扬州市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高  三  语  文            2006.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福祉(zhǐ )   朝暾(tūn)     谲诈(jué)     惊魂甫定(fǔ)      伫立(zhù)
B.杂役(yì)  衅钟 (xìn)   赡养(shàn)   妍媸毕露(chī )     欢谑(xuè)
C.思忖(cǔn)   口讷(nà)      尘滓 (z ǐ )    面面相觑(qù )    . 猿猱(náo)
D.赧然(năn)   喧豗(huī)    逾垣(yuán)    将进酒(qiāng)      荆杞(q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觉解  目不瑕接  深恶痛绝  正其义不谋其利
B.僭位  诚惶诚恐  芸芸众生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C.染指  明察秋毫  缘木求渔  仰之弭高,钻之弭坚
D.聚讼  断壁残垣  专心致志  一言以敝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___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②纵使叛逆篡位也还要邀请与自己利害相关的各方支持;但最最重要的是,这时的战事还未___全民,不致于使父母兄弟妻子离散。(黄仁宇《孔孟》)
③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______教条____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A.滋养  波及   及其/和       B.滋养   波及  以及/或
C.滋生   涉及   及其/或       D.滋生   涉及   以及/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切铺垫都已显现的情况下,2006年必定是“宝洁”大显身手的一个好年头,“飘柔”则是首当其冲的先锋品牌。
B.假如您是一个遭遇挫折或失败、立志“东山再起”的人,您可要摆正心态,调整心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哇。
C.有些“老板”“老总”嗜好赌博,常常一夜之间倾家荡产,输得衣不遮体,只得穷极无聊,乞讨街头。
D.杨臣刚带着新书《老鼠爱大米》到南京签售的时候,感慨颇深地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每首歌红了之后都会出现一些盗版和炒作。”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1921年12月,鲁迅先生写成了著名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被译为几十种文字,国内外传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B.意识流小说家非常注意探索人的心灵世界,往往通过作品中人的内心独白与自由联想来发掘人的内心深处的奥秘。


浏览完整试题C.追忆往事可以给人以智慧,可以使人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可以照亮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D.李白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其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称道;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与律诗。
6.下列对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先秦历史散文以历史题材为主,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B.《孔孟》一文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言行有不同的地方:孔子坦荡悠闲,轻松愉快,孟子则凡事紧张;孔子主张性善论,孟子则以为性恶来自先天;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孟子则不大拘泥于“礼”。
C.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与《红楼梦》,等等。
D.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行于20世纪20—70年代,包括表现主义(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意识流(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荒诞派(如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和魔幻现实主义(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二(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先秦哲学家荀子写过一篇文章,叫《劝学》。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他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两千年前所说的那句精辟之语。
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龙录》里有一段很生动、很形象的说明:这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他说:
钱塘洪日方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渔洋)宅论诗,日方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
洪日方思重视“全”而忽略了“粹”,王渔洋依据他的神韵说看重一爪一鳞而忽视了“全体”;赵执信指出一鳞一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鳞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鳞一爪里。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里看见一个世界。这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不是自然主义的,也不是形式主义的。但王渔洋、赵执信都以轻视的口吻说着雕塑绘画,好像它们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这是大大的误解。中国大画家所画的龙正是像赵执信所要求的,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
              (节选自《中国古代艺术中的虚与实》,略有改动)
7.根据文意,下列对“全”和”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粹”侧重讲艺术应通过提炼,提高,集中,典型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全”侧重讲艺术应当丰富而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B.”粹”,“拔萃”,文中主要是指艺术表现中的去粗存精;“全”,“全面”,主要是指艺术表现中的丰富与全面。
C.“全”对应于“实”,“粹”对应于“虚”,彼此相互矛盾;既去粗存精,就不能“全面”,既“面面俱到”就难以“出类拔萃”。
D.在艺术中,“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否则就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就不能创造美好的艺术品。
8.作者为什么说“这是大大的误解”?根据文意,下列句子能够作出正确回答的一项是
A.古代那些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都是自然主义的刻画现实。
B.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C.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
D.古代优秀画中的龙,虽在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
9.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只有既全面而丰富地、又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生活与自然,才能称之为美。
B.艺术创造中如果只讲“全”而不顾“粹”,就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
C.在“诗如画龙”的讨论中,作者否定了洪日方思、王渔洋、赵执信三人的基本观点。
D.荀子在两千年前就明确提出过,艺术创造应当注重“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诗歌而言,要想写出“一鳞一爪”而没有支离破碎之感,能给人以完整的”龙”的感觉,需要作者心中先有一条完整的“龙”在。
B.通过提炼集中,一粒沙里能看见一个世界,“一叶、一花、一世界”,这属于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C.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由实见虚,由“粹”到“全”,表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
D.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就是从一鳞一爪里显示全体,也就是“全”和”粹”的统一与结合,“虚”和”实”的相生与相成。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少与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州郡。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太祖问曰:“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良综事过之。”案胡氏谱:通达名敏,以方正征。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
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州请为治中。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辽出谓质曰:“仆委意于君,何以相辜如此?”质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武伯南(武周字伯南,沛国竹邑人)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于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岂能终好?是以不愿也。”辽感言,复与周平。


展开余下试题太祖辟为丞相属。黄初中,徙吏部郎,为常山太守,迁任东莞。士卢显为人所杀,质曰:“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每军功赏赐,皆散之于众,无入家者。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
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朱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议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质曰:“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馀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曰贞侯。子威嗣。       
(《三国志卷二十七•胡质传》)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案胡氏谱:通达名敏    案:通“按”,查考
B. 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    隙:隔阂,嫌怨
C.奔北知其不怯    北:溃败,败逃
D.质轻军赴之    轻:轻视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               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                   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对曰:“将以衅钟”
13.以下各句内容全都表现胡质“沉实内察”的一项是
⑴少与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  ⑵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  
⑶议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    ⑷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  
⑸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            ⑹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
A.⑵ ⑶ ⑷    B.⑴ ⑶ ⑸   C.⑵ ⑸ ⑹    D.⑴ ⑷ ⑹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质的父亲胡通达名敏,曾经凭“方正”的名声被皇帝征召做官;胡质儿子名威,在胡质死后,承袭了“阳陵亭侯”爵位。
B. 蒋济做别驾时,有次出差去京城见到曹操,曹操问及胡通达后代的情况,蒋济客观介绍了胡质的品行才干。
C. 胡质为官,受到封赏从不独吞,全都分给手下人,死时家无余财,只有受赐的衣服和书匣而已。
D. 胡质担任丞相东曹议令史后,张辽请求刺史让胡质当自己的护军,胡质不愿意,原因是感到自己“才薄”,难以与张辽始终交好。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下列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何以相辜如此?(2分)
                                                                             
⑵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2分)
                                                                             
⑶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2分)
                                                                              
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2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①本诗写于唐广德二年(公元764),是时杜甫寓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草堂。
②“徂”:开始,产生
⑴颔联中“重露成滴”、“稀星有无”,分别暗扣首联。请作简析。(2分)
⑵诗中前六句,通过各个景物意象,写出了“夜渐深”到“天欲明”的过程,单纯写“夜”而只字未言“倦”。“倦”体现在哪里?诗人为什么会“倦”?(4分)
1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⑴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李白《将进酒》〕
⑶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8—21题。
得寿山石默想    小山
美石的结晶,源于火焰的洗礼。瑰丽的寿山石,我细细打量它的通体,其神秘的纹理和不确切、不可捉摸的色彩,太让我惊叹大自然的伟力。而寿山石破土而出,却是人间一个蹊跷。据说是和尚们依山修庙,揭去山的植被又凿掉许多岩层,于是宝石的矿脉显现。
    但是,最贵重的石种,埋藏于山脚田间,溪水潺潺,蜿蜒绕行,石头像婴儿随流水嬉闹来到田埂河沿,耕田人弯身捡起,看着美丽生动,传阅于邻里。石头不是孤单的,农人们稍加仔细,又可寻到同样区别于普通卵石的这种美石。几代后,该石价格飙升,命名“田黄”。


展开余下试题    怎么说,这种石头都是从暗处走出到明处,成为人世一种稀罕之物了。
    其实想要描述寿山石的美,是徒然和拙劣的。不恰当的比喻很多,这里不必引述,因为不对等的对比,常常是人类可笑的附会。面对高级的东西,假如我们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完全可以沉默就表示尊重了,何必勉强自己大有局限的智能?石头就是石头,过多的定语和形容词也许只是增加了繁琐,败坏了它们天然的质朴简洁。在形状上,寿山石并无什么特殊,如果人类不剥开泥土或者砾岩裹挟,它们混同凡尘自在,谁又能指认出其宝贵的本质?
    然而,人类不仅把它们提取出来,欣喜这宝物的存在,还使它们的价格递增。宝石当然可以分出等次,珍稀程度取决于它们自身的质量,这原本不算错的。我不能忍受的是,它们被赋予不同的用途,而使身价显示出富贵与一般来,这就完全违背了石头本身的平等意识。它们同处于山体田地里,小国寡民,鸡犬相闻,从无相互鄙夷或争斗,即使碰撞呼应,也如同风雨私语,彼此的共存乃天地造化的美意。
    可人们大伤其脑筋来,把石头琢磨出自己要的形态,或治印送与皇上,或雕刻成艺术品对达官贵人献殷勤,或者用小技镂刻成掌上玩物、案几饰物,以为如此石头就身价倍增,有蓬荜生辉之功绩了。啧,不知道石头们究竟感激不感激?当然,琢玉成器是大功,果真内在的生命被完好发现,因雕刻而出世,那简直形同灵魂复活!但,工匠既凡心功利,石头又如何超凡脱俗?
    我若是一块寿山石,我不愿意被如此寄寓富贵悠闲、人为改造得千娇百媚。苦刑害我失去天然。成为皇帝印玺如何?他下的谕旨即使是金科玉律,未必不伤害天良。皇帝腐朽,印章孤寡于陈年旧制中,成了木乃伊。被供奉达官显贵更可悲了,非君子之交,不过被当成卑鄙交易的一部分,即使在堂皇案几上落座,也是藏污纳垢的明证,从此堕入污泥!至于雕虫之人,主观任意把我变成个非我所愿的样子,小家碧玉地袖珍于装点之事,那种委屈连石头心肠也是要暗自垂泪的,哀莫大于心死啊,人的愚昧常常让自由的心灵窒息而萎顿。
    我若是—块寿山石,果然被人发现,发现者不知道我是珍宝,管他把我弃置门外被风雨剥蚀还是扔到墙头上白白地再受日月育化,这对命运都不是最坏的。因为他们毕竟没有破坏我,我还是囫囵原朴地活着,灵魂丝毫未损。即使无人问津,我也乐得逍遥,再生百年千载,让天地继续养护我的灵性。而一旦发现我的是位痴情君子,懂得我的美好,视我为珍奇,他必定舍不得用我交换名利而付给他人。
石头是不会腐烂的,时间和空间永远编织它的摇篮,石头的心意永远存在。有时,时间和空间会给石头—身青苔,那是阳光与露水给它披覆的锦绣,可比花朵或彩云,远非桑麻可能媲美。
(节选自2005年《散文》第8期,有删改)
18.“其实想要描述寿山石的美,是徒然和拙劣的”。请简要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19.寿山石宁可被“弃置门外”,也不愿“雕琢成器”。对此应当如何理解?(5分)
                                                                                        
                                                                 &nb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扬州市2005”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