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专题训练

阅读:1393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日常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93]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课内文段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
班级      姓名    学号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2)“人都到哪里去了!”
    (3)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4)“读书!”
(5)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6)“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7)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蝉蜕(   )  倜傥(   )(   ) 拗(   )过去   
2.划线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3. 以上文字主要写了玩耍和                    两种情景,其中都写到了气氛。最能体现各自气氛特点的词语是                   和                                         
4.下面四项中,最能表现先生“严而不厉”性格的是(    )
   A.到园里的大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B.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C.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D.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5.为何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而先生读的有标点,下面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学生读的文字是间接引用,而先生读的文字是直接引用。
        B.学生读得快,而先生读得慢。
        C.学生是放开喉咙读,先生是大声朗读。
        D.学生没读懂,先生读得懂。


浏览完整试题6.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上文对先生进行了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
        B.字里行间,表现了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C.“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这句话表明少年鲁迅天资聪颖,对先生所读文章的妙处。心领神会。
        D.段末“拗”字生动描写了先生读书时无限陶醉的神态。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
    ⑴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⑵过一会儿,妈妈进来了。她看到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
⑶“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⑷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⑸“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⑹“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⑺“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⑻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⑼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⑽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⑾我坐在放下雨蓬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
⑿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⒀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⒁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⒂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⒃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⒄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1.请写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2.写人的方法很多,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本文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写爸爸?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爸爸身上的什么特点? 
   答:                                                                                          
                                                                                            
                                                                                                  


展开余下试题3.你觉得文段中哪个字词句段写的好?请用“我觉得……因为……”的句式,把你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
   答:                                                                                                                                                                                     
                                                                                                                                                                                                 
                                                                                             
                                                                                                     
4.你认为爸爸的教育方法对不对呢?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细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三)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事言其父(      )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展开余下试题5.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日常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七年级下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