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527  
标签:上海H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27]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8分)
平心而论,诗歌对我们生活结构的渗透要比西方深得多,而不是像西方人似乎普遍认为的那样是既对这感兴趣却又无所谓的东西。所有的中国学者都是诗人,或者装出一副诗人的模样,而且一个学者的选集中有一半内容是诗歌。诗歌被视为最高的文学成就,被当作测试一个人文学技能的最为可信、最为便捷的方法。
如果说宗教对人类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生物表示体贴和怜悯,那么依著者之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宗教无非是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中国人在他们的宗教里没有发现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那些宗教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黑暗的生活之上点缀着的漂亮补丁,是与疾病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但他们在诗歌中发现了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
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了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于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于这个辛勤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于人们悲伤、屈从、克制等感情,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它教会他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缕缕升起并与依恋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乡间小径上的朵朵雪白似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它教会人们用一种怜爱之心对待采茶女和采桑女,被幽禁被遗弃的恋人,那些儿子远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亲,以及那些饱受战火创伤的黎民百姓。最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受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为“雪中寻诗”。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作中国的宗教。我几乎认为,假如没有诗歌——生活习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诗——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
不过,要是没有某些特定的原因,中国的诗歌也不会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获得这么重要的地位。首先,中国人的艺术与文学天才,使他们用充满激情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尤工于渲染气氛,非常适合于作诗。他们颇具特色的浓缩、暗示、联想、升华和专注的天才不适合于创作具有古典束缚的散文,反而可以轻而易举地创作诗歌。中国诗歌精巧,从不冗长,从来没有极大的伟力,但于创作完善的感伤的瑰宝,构勒神奇的情景却十分合适,它的节奏使它充满了活力,它的神韵使它通篇生辉。
中国思想的大趋势,使诗歌创作成为文学艺术活动中最荣耀的事情。中国的教育着重培养通才,中国的学术研究也着重于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像考古学那样十分专门化的科学很少,而中国的考古学家也总是保持着人之常情,能够对家庭生活和院中梨树发生兴趣。诗歌恰恰是需要一般性的综合力才可造就的产品。换言之,它需要人们有一种视生活为一个整体的能力。凡弱于分析的,必然强于综合。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缘由。诗歌基本上是饰以情感的思想,而中国人又总是用感情来思维,很少用理性去分析。无怪乎中国人把腹部看作一切知识和学问的贮藏所。这一点可见于这样一些说法:“一肚子文章”、“满腹经纶”等等。现在,西方心理学家已证明腹部是贮藏情感的地方。由于没有人可以完全不用情感来思维,所以我倾向于相信人们是用腹部和脑袋同时思考的。思考时情感越多,肚肠对一个人的思想所负的责任就越大。英语中说一个人在思考如何作文时用“搜索脑筋”,而汉语里形容寻找诗文佳句则用“搜索枯肠”。中国人之所以能写出优秀的诗歌,是因为他们用肚肠来思考的。


浏览完整试题另外,汉语与诗歌之间也有关联。诗歌需要清新、活跃、利落,汉语恰好清新、活跃、利落。诗歌需要运用暗示,而汉语里充满意在言外的缩略语。诗歌需用具体形象来表达意思,而汉语中表达形象的词则多得数不胜数。最后,汉语具有分明的四声,且缺乏末尾辅音,读起来声调铿锵,洪亮可唱,殊非那些缺乏四声的语言之可以比拟。中国的诗歌格律是基于调值的平衡之上的,就像英语的诗歌基于重音之上一样。四声分成两组:一种是“软”声调(称为平声),幽长游越;另一种是“硬”声调(称为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
1、作者在第2自然段画直线句中说“那些宗教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黑暗的生活之上点缀着的漂
亮补丁,是与疾病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请写出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2分)
2、第3自然段画直线句“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作中国的宗教,”“在这个意义上”是从
什么角度来说?
                                                                          。(2分)
3、作者说“要是没有某些特点的原因中,中国的诗歌也不会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获得这么重要的
地位”,从全文看,这些特定的原因包括哪些?请简要分条陈述,每条不超过6个字。(4分)
                                                                                   
                                                                                   
4、下面的叙述,不符合文章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中国诗歌对生活的渗透体现在从具体到精神的多个方面。
   B、第3自然段中划浪线的句子运用排比、比拟的方法描述了很多中国诗歌中常见的情景。
   C、西方的考古学家常常由于过分专心于科学研究而失去家庭生活的乐趣。
   D、作者在文中多次运用比较,目的在于对中国诗歌特点的阐明。
E、作者引用“满腹经纶”是直接证明中国人写出优秀的诗歌是因为他们用肚肠思考。
5、诗歌伴你从孩提走到今天。请你结合阅读过的诗歌作品,谈谈诗歌给予你生活的“别样的天
空”。(100字左右)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20分)
破碎的美丽
 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最美丽。
  我喜欢断树残杆枯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破门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石阶倾斜玉栏折裂,喜欢云重雾冷星陨月缺根竭茎衰柳败花残,喜欢一个沉默的老人穿着褪色的衣裳走街串巷捡拾破烂,喜欢一个小女孩瘦弱的双肩背着花布块拼成的旧书包上学。我甚至喜欢一个缺了口的啤酒瓶或一只被踩扁的易拉罐在地上默默地滚动,然后静止。每当我看到这些零星琐屑的人情事物时,我总是很专注地凝视着他们,直到把他们望到很远很远的境界中去。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出于一种变态心理,但我确实深深相信:破碎的东西比完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虽然它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他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颠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的视线中,走到辉煌已假借给别人的今天。
    我不知道他们曾经怎样的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象他们的美丽。也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他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垠的苍凉啊!破碎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却那么美丽。
  同样,很残忍的,我相信破碎的灵魂才最美丽。
  我喜欢看人痛苦失声,喜欢听人狂声怒吼,喜欢人酒后失态吐出一些埋在心底发酵的往事,也喜欢看一个单相思的人与心爱者的新婚之夜在雨中持伞默立。我喜欢素日沉静安然的人喋喋不休地诉说苦难,一向喜悦满足的人忽然会沮丧和失落,苍老的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明星失宠后凄然一笑,英雄暮年时忍痛回首,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茶,红颜逝去的佳丽对镜哀思。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东西,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


展开余下试题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这个人拥有一个曾经非常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他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触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只有等他破碎的时候,他才会放出这些幽居已久的鸽子,并且启窗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我知道:只要他的窗子曾经打开过——哪怕仅仅打开一秒,他就不会是一个老死的石屋了。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彻悟和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巨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梦想和真谛啊!
  我不得不喜欢这些能把眼睛剜出血来的破碎的美丽,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他们直接触动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的流泪欢笑叹息或是沉默——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悸的快感啊!而此时,我知道:没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享受这种别致的幸福和快乐,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破碎的美丽是如何细细密密地铺满我们门前的田野和草场,如同今夜细细蜜密的月光。
      是谁说过: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6、第二自然段运用了排比句式,其表达效果是                                              
                                                                          。(2分)
7、对第二自然段中“很远很远的境界”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6分)
   A、零星琐屑的人情事物
   B、绚丽的往昔
C、温厚、绰约、美丽的重重叠叠生命的影象
   D、人生的梦想和真谛
   E、作者的理想境界
   F、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
8、第四自然段中“这两种生命形态”是指                                                  
                                                                         。(2分)
9、第七自然段中“幽居已久的鸽子”,实际上指的是                                    
                                                                            。(2分)
10、从全文看,作者从哪二个方面来表现主旨的? (4分)
   (1)                                (2)                                 
11、请另举一例来阐述“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这句话的内涵。(4分)(80字左右)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句)  (5分)
12、(1)忽报人间曾伏虎,                            。
   (2)                      ,天然去雕饰。
   (3)                      ,诗成泣鬼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渺沧海之一粟。
   (6)纸上得来终觉浅,                         。
(四)、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资料,完成13-15题。  (8分)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自唐以来,在中国文学的宝库时,以“元夕”为题材的作品,可以说多不胜举,总观欧阳修、辛弃疾这两首词,侧重都不同,但都堪称千古绝唱。李清照称欧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梁启超称辛词“自怜忧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13、“元夕”指我国传统的          节,唐代开始有的           传统一直沿用到今。(2分)
1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来比喻读书的第三种境界,其寓意是                                 。(2分)
15、你是否同意李清照和梁启超对这两首词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80字左右)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14分)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袓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展开余下试题16、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思厥先祖父(        )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3)以地事秦(        )      (4)此言得之(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 (2分)
A、其实百倍                   B、思厥先祖父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至于颠覆
18、下列句中“以”字的意思用法与本句“以地事秦”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举以予人                   B、以有尺寸之地
C、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洎牧以谗诛
19、本语段中引用古人之言,其表达作用是                                                 
                                                                    。(2分)
20、本语段是从                  角度来论证本文的论点。  (1分)
21、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2-26题。 (15分)

(张昭)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周瑜)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 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22、解释文中加点词: (3分)
  (1)动以朝廷为辞(  
标签:上海H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高考语文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