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9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3]
2006年高考模拟题湖南卷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湖南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湖南衡阳市第26中学 曾文瑜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牵强(qiǎng) 供认不讳(gōng) 挟制(xiá) 万马齐喑(yīn)
B、 塑料(suò) 暴殄天物(tiǎn) 翩跹(qiān) 纵横捭阖(bǎi)
C、 老妪(yù) 自怨自艾(yì) 蹊跷(qī) 方枘圆凿(ruì)
D、 氛围(fèn) 怙恶不悛(quān) 剽悍(biāo) 开门揖盗(y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安详 呕气 记忆犹新 计日程功
B、刻画 脉搏 耳濡目染 沽名钓誉
C、宣泄 抵销 待价而沽 出奇制胜
D、渔具 提纲 出类拔萃 忧柔寡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从不关心集体,每次班委会有事找他帮忙,他总是找借口_______。
②当地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农业、卫生等部门采取紧急免疫、封锁、_______和消毒等一系列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禽流感疫情。
③最近我们重新调整了分工,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A、推托 捕杀 进而 B、推脱 扑杀 从而
C、推托 扑杀 从而 D、推脱 捕杀 进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法国和德国是“核心欧洲”的主要成员,它们不赞成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因此在伊拉克问题上不惟美国马首是瞻。
B、 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
C、 国家跳水队对田亮的处理,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我行我素还是迷途知返,田亮应该做出选择。
D、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的很,可现在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理解。
B、一个产业的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这个产业就会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反之,则成为一个夕阳产业。
浏览完整试题
C、“神六”凯旋归来,费俊龙和聂海胜成为当之无愧的航天英雄。
D、湖州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6、下列六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一生都经历着审美发展
②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审美教育也具有阶段性
③也就是说,审美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
④然而,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⑤个体的审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⑥所以,个体的审美发展也就呈现出阶段性
A、 ⑤①③④②⑥ B、①⑤③②④⑥ C、⑤①③④⑥② D、①③⑤②④⑥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禽 流 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9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流行性疾病被更名为禽流感。就最近5年的记录,1999年3月至11月,英国伦巴第地区暴发禽流感,到次年3月1300万只病禽被捕杀。2002年10月,美国加州暴发禽流感,当年12月疫情扩散到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到2003年3月,仅加州就销毁326多万只鸡;4月,荷兰发生禽流感,人类感染者达8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自2003年12月以来,禽流感在亚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肆虐,造成数千万只家禽被宰杀销毁,染病死亡者已达数十人。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地区,往往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从微生物学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不含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
不过,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会直接引起人类流感暴发,但从进化角度看,人类流感与原先在动物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有关。很可能是在历史上人类驯养猪、鸡等动物的过程中,由于人畜接触频繁,猪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某些毒株发生了变异,获得对人的致病性以及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成为人类流感病毒。这类事件有可能再次发生,因此医疗研究和监测部门仍对禽流感袭击人类的可能性保持警惕。对个人而言,应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免疫力;食用禽类制品之前要高温充分烹煮,以杀灭病毒。截至目前,我国内地从未发生过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例。我国已经建立了可快速检测禽流感的技术手段,卫生部在几年前就强化了包括禽流感在内的流感疫情监测,多种流感病毒的动向都在监视视野中。
——选自《光明日报》2005年10月
7、下列关于“禽流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禽流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致病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
B、禽流感传染范围极广,不仅仅是家禽,而且人类都容易被感染发病。
C、暴发禽流感的地域,通常要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D、禽流感即鸡瘟或称为欧洲鸡瘟。
8、不能说明“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原因的一项是( )
A、禽流感病毒分为15种亚型,人只对其中少数的几种亚型易感。
B、人体呼吸道不容易接纳禽流感病毒。
C、流感病毒基因只含一个人的流感病毒基因片段是不能在人群中流行的。
D、禽流感病毒不会直接引起人类流感病毒的暴发。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上世纪,科学家证实导致1878年意大利鸡群死亡的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
B、按病原体分类的禽流感暴发后引起的症状轻重不同。
C、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都曾暴发过禽流感。
D、人类流感病毒的产生是因为某些牲畜病毒毒株获得对人的致病性和传播性。
10、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禽流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被感染的人或动物几乎无一幸存。
B、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类感染禽流感不是不可能的。
C、我国已建立快速检测禽流感的技术手段,因此可监视和治愈多种流感病毒。
D、人类掌握有效的方法防止禽流感蔓延即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因此不需要担心其发生。
三、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黄冈新建小竹楼记①
〔宋〕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展开余下试题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清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②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③。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选自《四部丛刊》本《小畜集》
【注释】
①选自《小畜集》。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巨野(现在山东巨野)人,诗人、散文家。做过右拾遗、翰林学士等官,敢于直谏。黄州,州名,治所在黄冈(现在湖北黄冈)。②齐云、落星、井干、丽谯都是楼名。③西掖:中书省,中央的行政机构。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比:并,连
B、 幽阒辽敻,不可具状 状:描述
C、 宜咏诗,诗韵清绝 绝:断绝
D、 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第:但,只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亦谪居之胜概也
A、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
B、 皆竹楼之所助也
C、 竹之为瓦,仅十稔
D、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雉堞圮毁,蓁莽荒秽
B、 止于贮妓女,藏歌舞
C、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D、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
14、下列各句是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从黄冈用竹瓦建屋说起,写登楼远眺,写楼中六宜,写谪居情怀,着墨不浓,情韵淡远,朴实感人。
B、 第二段写竹楼的雨声、雪声、鼓琴声、咏诗声、下棋声、投壶声,共同烘托出了一个清幽宜人的境界,反映了作者潇洒淡泊的生活情趣。
C、 自乙未到戊戌岁,作者四年连遭四贬,文中详细述说,流露出对世事无凭的哀伤。
D、 本文是作者被贬为黄州刺史时写的。文中极力渲染豁达自适的谪居之乐,把廉价省工的竹楼写得情趣盎然,却隐含了作者宦途失意的情怀。
第II卷(共108分)
四、(21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译文:
⑵ 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译文:
⑶ 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译文:
16、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⑴ 这两首诗题材相同,但由于两位诗人对柳树的思想感情不同,因此,引起我们阅读时所联想的人物形象也不同。贺诗爱柳,诗中描绘了一位春妆初成、亭亭玉立的美女形象,“碧玉妆成”“高”“绿丝绦”正是对这一形象的描绘;曾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其实,这两首诗代表唐宋诗不同的趣味,贺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古诗文默写(6分)
(1) 亦余心之所善兮, 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2) ___________________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4) 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五、(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渐
丰子恺
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年—年地、 —月一月地、—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平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坡而像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浙"变成的。
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绔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乳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什么强烈的刺激。故虽然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阴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昼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书,书页上"渐渐"地黑起来,倘不断地看下去(目力能因了光的渐弱而渐渐加强),几乎永远可以认识书页上的字迹,即不觉昼之已变为夜。黎明凭窗,不瞬目地注视东天,也不辨自夜向昼的推移的痕迹。儿女渐渐长大起来,在朝夕相见的父母全不觉得,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往年除夕,我们曾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则的破坏,宇宙的根本的摇动,世界人类的末日临到了!
展开余下试题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仁骗人的—大诡计!这有—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 晨抱了犊而跳过—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厂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由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端,认定其—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坐位位于老弱齐,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像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人类叫,也行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刹那便是永劫。"
1928年作
18、在第一段中,作者为何说“人生是由‘渐’维持的”?(4分)
答:
19、请根据文章内容,罗列“渐”的四种具体作用。(4分)
答:
20、怎样理解文末所说的“大人格”“大人生”的含义?(4分)
答:
21、请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1)谈谈《渐》的取材特点
(2)浅析《渐》的语言特色
(3)简要评价《渐》的主题思想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洪战辉,一个生长在河南周口农村的普通男孩,在家庭突遭变故的逆境下,他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重担,12年如一日,靠打零工和做小生意支撑着一个爸爸生病、母亲出走、弟弟读书的家。而且他还含辛茹苦地把一个捡来的女婴当作亲妹妹抚养,并用打工所得供其读书。他在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生活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中学,用五年时间,带着妹妹读完高中,现在他又成为湖南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2005年12月,洪战辉获得湖南省第一届第一个“大学生品学奖”和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的“全国自立自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材料二:文花枝,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青年女导游。她带的旅游团队在陕西遭遇严重交通事故,自己伤势严重、数度昏迷,却坚持让营救人员“先救游客后救自己”,因耽误救治时间,伤势加重截去左腿。2006年1月,湖南省妇联授予她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同为2005年“湖南十大新闻人物”的“中国男孩”洪战辉和“中国女孩”文花枝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强烈震撼,不仅感动了湖南,也感动了中国。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引发你想到些什么呢?你又受到了怎样的感动呢?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C (A供—gòng 挟—xié B 塑—sù 跹—xiān D 氛—fēn 剽—piāo)
2、B (A 呕—怄 C 销—消 D 忧—优 )
3、C (推脱:指摆脱、开脱,使之与己无关,多指责任、问题等;推托:指借故拒绝。 扑杀:扑灭;捕杀:捕捉并杀死。 进而:表递进;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
4、B
5、D
6、C (⑤是总说;③中的“一生”紧扣①句中“从出生到老死”,所以③在①后;④句中有“一生”,此句在③后;“所以”和“由于”照应,⑥在④后;②句有“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因
上一篇:
北京市宣武区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下一篇:
重庆市成人高中语文复习检测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6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