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82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2]
2005-06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月考
高二直升班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踟chí蹰chú 自缢àī 伶俜pīng 便biàn言
B.惘wǎng然 去棹zhào 殷yān红 咎由自取jiū
C.靡mí丽 船楫jí 租赁lìn 长歌当哭dàng
D.耽dān乐 踯zhí躅zhú 联袂mèi 殒身不恤x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总角 修茸 泄忿 再度复兴
B.矛戟 天分 孤僻 姗姗可爱
C.混沌 萧索 车辙 备尝忧患
D.廖落 惨相 桀骜 味同嚼腊
3、依次填入下段文字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艾青说:“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方面:( ),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词藻来掩饰空虚;( ),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 ),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 ),不含糊其辞,不写为人费解的思想,绝不让读者误解和坠五里雾中。”
A.朴素 集中 单纯 明快
B.单纯 朴素 明快 集中
C.朴素 单纯 集中 明快
D.单纯 集中 明快 朴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真正要从根本上解决街头巷尾信笔涂鸦的问题,还需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有关法规。
B.只有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根本好转。
C.王主任在座谈会上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单位职工许多好的建议。
D.在思想转化工作中,应注意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去做工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B.事实上,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对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物种资源和减缓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对独生子女的教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D.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比如,有关科学分析表明,茶叶的含钾量特别高,夏天运动过后,人们应该多喝茶,可以及时补充钾。
二、(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小题
丝绸之路能更名吗?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
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
浏览完整试题
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
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
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禾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汉代中央政府统治西域,为玉石进入中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五石散”。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子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
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李旭解释说:茶是古道上运输的主要物品,马是运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道”。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篇讲茶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学者格勒,但他对“茶马古道”的解释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指从宋朝开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设茶马司,专门负责用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茶与马互换的通道。这种解释与李旭等的解释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也许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差别,蕴含有深层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四个字在李旭等汉族学者脑海里唤起的画面是,大山褶皱中艰难跋涉的马帮和马背上的茶叶,而在藏族学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却是高原草地上纵横驰聘的骏马和以马易茶的场景。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丝绸之路”应该更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西方人首先提出来的。
B.至今无法证明丝绸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货物。
C.考古资料证明玉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货物。
D.“玉石之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对中原甚为重要。
7、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B.“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C.“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D.“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8、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考古表明,至少在商代,玉石已经成为运行在“丝绸之路”上的一种重要的货物。
B.“丝绸之路”虽然举世闻名,但它运送的重要货物不仅是丝绸,因此很有更名必要。
C.“丝绸之路”与“玉石之路”在命名上的差别,实质上是命名者的文化背景的差别。
D.由于双方存在无意识的差别,致使汉、藏学者对“茶马古道”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出土文物和“玉石之路”的考察表明,自古以来,玉器便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B.根据对“茶马古道”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起码从宋代开始,藏族人民就有爱好饮茶的习惯。
C.由于“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所运送的货物并不同,因此两者的知名度也就不能相提并论。
D.李希霍芬、李旭和格勒等的“命名”现象说明,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离不开各自的文化背景。
三、(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7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1)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究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2)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10、对句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玩:玩耍 B.长洲之宾,古城之墟 墟:废墟,遗迹
C.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 当:迎,承受
D.连山绝壑,长林古木 长:高大
11、对文中的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舍:古代行军一天所走的路程 B.倏忽:转眼之间,迅急
展开余下试题
C.睥睨:斜视的样子,引申为傲视 D.骋骛:骋,在地上跑;骛,在空中飞,十分活跃
12、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3分)
A.变化倏忽,动心骇目 B.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C.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D.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13、下面句子中,没有句子成分前置现象的是( )(3分)
A.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B.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C.乌睹其为快也哉! D.矜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
14、翻译下列句子(2分)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译:
15、选文首、尾(1)(2)两处画线语句的景物的描写,各有不同特点,试用简短文字(不超过4个字)分别概括出来(2分)
答:(1)处景物的特点是 (2)处景物的特点是
16、文章本段引用了楚襄王与宋玉,景差在兰台之宫君臣对答的典故。关于此处用典,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此处典故引自宋玉的《风赋》,婉讽手法十分高明。
B.用此典故,交代了快哉亭“快哉”二字的由来。
C.宋玉用风有雌雄来讽喻楚王的骄奢,苏辙引用这一典故,也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D.作者用典,意在从宋玉风有雌雄的讽喻,引出关于人生际遇和处世态度的话题。
17、综观两段,试从中概括出黄州快哉亭命名“快哉”的三点理由。(4分)
答:黄州快哉亭以“快哉”命名的三点理由是:
(1) 。(1分)
(2) 。(1分)
(3) 。(2分)
第II卷(共100分)
四、(16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1醉,狂歌五柳○2前。
注:○1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字接舆,佯狂遁世。这里借指裴迪。
○2指陶渊明,这里是作者自指。
18、本诗写景有何特点?(2分)
答:
19、简析颔联、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
答:
20、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卫风•氓》)
(2)多情自古伤离别, !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3)昆山玉碎凤凰叫, 。十二门前融冷光, 。(《李凭箜篌 引》)
(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六国论》)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7题。
听听那冷雨(节选)
余光中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王禹偁在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这样岂不像住在竹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那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响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展开余下试题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因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但不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了,飞入历史的记忆。现在雨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七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这些,一个乐队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寻找。
握着雨伞。他听那冷雨打在伞上。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他想。索性把湿湿的灰雨冻成干干爽爽的白雨,六角形的结晶体在无风的空中回回旋旋地降下来,等须眉和肩头白尽时,伸手一拂就落了。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2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说,他在雨季里“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1
○2
23、文章通篇写雨,展现了一幅幅动态的富有意趣的画面。试概括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大意(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24、作者在第五自然段写到,“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分析这种写法的特点和作用(4分)
特点:
作用:
2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А.从内容上看,本文是一篇听雨思乡的抒怀之作。在文中,作者的情丝与雨丝始终交织着。作者“听”的是冷雨,胸中涌动的却是对故土和汉文化的深厚绵长的情思。
B.从意趣上看,全文雨意充沛淋漓。浓墨重彩,“雨珠”密密,映出了景物的声色光影和世态人情,显示了独具的美感。
上一篇:
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初一新生入学测试)
下一篇:
2005-06学年下学期高二月考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05-06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