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166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6]
高二语文难点突破
高二年级难点突破训练(一)姓名 得分
一、古诗文阅读(30分)
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国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 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尔。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穷其所生之地 穷:探求 B.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胜景
C.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 偃蹇:高傲 D.凡诸富人所酣嗜 酣嗜:畅饮嗜好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②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B.①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D.①甥其为我记之②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恰当的一项是
A.(京师人)或芟而去焉 B.独此取诸(于)土之所有
C.是将不胜笑(之)也 D.(竹)不可以谐于俗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溪记》名为记,实际是一篇议论文。所记中心事件是作者舅父任光禄治园植竹一事,但文章并没有记叙事件的始末,却把重点放在了议论上。
浏览完整试题
B.这篇小品文,多记竹溪景物,并借题发挥,对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贵竹、贱竹的怪现象作了针砭,也赞扬了任光禄孤高独立的人品。
C.第3段,作者引入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的。同时,作者用反诘语,强烈地表达了他对世俗偏见的不满之情。
D.唐顺之主张文章要有独特的思想见解,好的作品富于本色,且能直抒胸臆,因而他的文章常能不受形式束缚。别具一格的《竹溪记》体现了他的文风。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3分)
译文:
⑵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4分)
译文:
⑶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3分)
译文: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江月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廓,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行《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这两首词:
卖花担上,买得一杖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了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清照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宇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7.联系原文,请用几个词或短语概括出“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字的内涵。(4分)
答:
8.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请以“亡国破家”为界,分条列举她后半生的种种磨难。(5分)
展开余下试题
答:
9.文章收尾说李清照是“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请联系全文思考“寻寻觅觅”的内涵。(5分)
答:
10.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16分)
⑴分析文章中李清照的形象。
⑵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三、作文欣赏:11、琵琶行•父母情(20分)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孩子是父母相爱催生的花朵,是由爱情转为亲情的结晶。我的爸妈当然也把我看成上帝赐予家庭的天使。在母亲孕育我的宫殿里,我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的启蒙课。轻音乐、有氧体操、儿歌絮语,嘿嘿,都是我的必修课。在温暖柔和的环境里,我无忧无虑地茁壮成长。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爱女盼成凤,严父慈母在我的童年是两个互补的角色。父亲严厉管束我的时候,总有母亲轻声细语的抚慰。“雷电•和风”----这是我家教育成功秘诀。童年,我的思维严谨而不拘板,这是父亲耕耘的劳绩;我的心地善良又不娇柔,这是妈妈心血的浇灌。我像春天的一棵小白杨,自信地长高,快乐地歌唱。
[间关莺语花底滑]
进入学校,爸妈给我宽松的环境,并没有成天限制我的活动。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爸妈喜欢在周末带我到郊外踏青。那段日子始终印在我的脑海,因为它鲜花般的美丽和芬芳。记得,花儿总是盛开的,草儿总是绿绿的,风儿总是和煦的,鸟儿总是喳喳的,像我的心情。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叛逆之神附体时,我不再乖巧地讨父母欢心,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陈词滥调的叮咛和唠叨。我喜欢上奇装异服,热衷于顶嘴抬杠,家里的气氛有些沉重,我似乎要走上一条叉路了。多谢我的父亲啊,他那平素严厉的面孔突然换成了和蔼和耐心。他不揭我的短,也不重复说教,只是巧妙地引导我,心灵混沌的日子在无声无息中悄然过去。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终于把我拉扯大了。即将离开父母的我有些悲壮的感觉。爸妈老了,我发现他们鬓角的银丝;爸妈笑了,我懂得他们欣慰的目光。一瞬间,我热泪盈眶,爸妈的无限关爱和言传身教早已铭刻我心。临上考场,爸妈说:“孩子,从现在,路要你自己去走了,好好把握啊!”
[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
我感谢父亲母亲给与我的教育,他们是最普通的父母,却是我永远敬仰的明星。他们为我照亮前行的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未来。
谢谢!这是我唯一能说的话了。
四、基础练习(20分)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粗糙(cāo) 谄媚(chán) 炽热(chì) 饮鸩止渴(zhèn)
B.粗犷(guǎng) 干涸(hé) 嫉妒(jí) 沐猴而冠(guān)
C.伫立(chǜ) 破绽(zhàn) 渲染(xuàn) 教学相长(zhǎng)
D.纤弱(xiān) 抨击(pēng) 挞伐(tà) 咄咄逼人(duō)
1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复 敲竹杠 流言诽语 莫衷一是
B.收讫 传家宝 惹事生非 戒骄戒躁
C.歃血 多媒体 病入膏盲 坐收渔利
0.商榷 录像机 应接不暇 蜕化变质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上海首次 人民币汇率形成新机制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的组成原则。
②连战说,他这次访问是自己离开大陆59年后首次踏足大陆,带有很多的感伤,不是千山隔阻,而是历史的 。
③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印度访问时,谈及中国对日本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态度时指出,日本想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前提是正确对待历史问题,赢得邻国的 。
A.披露 心酸 信赖 B.披露 辛酸 信任
C.透露 辛酸 信赖 D.透露 心酸 信任
展开余下试题
15.下列各句中,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5年6月22日,中共河南省委作出决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焦裕禄式的好书记”陈新庄同志学习,学习他为党和人民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
B.2005年5月,日本宣布钓鱼岛灯塔“国有化”一事表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又沉渣泛起,兴风作浪,将严重影响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C.只要努力,丑小鸭就可以变成白天鹅;而不好好用功,白天鹅也可以变成唐老鸭。请相信,用人单位是不会“有眼不识泰山”的。
D.当无数个家庭都被痛苦笼罩的时候,北大清华的许多毕业生却赋闲在家,理由是那些踏破铁鞋疯抢他们的单位或专业都不适合他们。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5年6月18日,日本《每日新闻》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日本民众认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改进目前日中、日韩紧张关系问题上“努力不够”。
B.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9月22日在美国迈阿密声称,愿意邀请对岸领导人不限时间地点、不设前提条件,理性对话,共同开启两岸机会之窗,握手和解。
C.国家税务总局日前颁布的《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在列举今后个税征收重点的高收人群体时,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个人投资者’这一群体。
D.明后两年要扩大医疗试点范围,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多为群众着想,完善相关政策,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五、本周推荐阅读名篇:姜戎的《狼图腾》
参考答案:
1.D(酣嗜:尽情嗜好)
2.B(B乃:作副词,竟。A而:前者连词,表递进,并且;后者连词,表结果,不译。C于:前者介词,比;后者介词,对。D其:前者语气副词,表祈请;后者语气副词,表反问)
3.D(A江南人。B诸,之于,兼词,故不能加“于”。C“是”指代笑不完的“这种情况”,加“之”反而对象不明;且“笑”是自动词,无需带宾语)
4.B(简记或不记竹溪景物)
5.(1)然而如果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采分点:然、或芟)
(2)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花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适。(采分点:诸、所有、劳力)
(3)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面被人重视,对此我深深地有了感受了。(采分点:被动句式、固、重)
参考译文: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冻枯而死。正固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一旦让那里的人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们。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高乡则愈贵。”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
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他的花木。竹林间选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花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适。,固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记述一下吧。”我以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与有势力者攀比,而随意取其当地所有?恐怕还是对竹独有特殊的爱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过去有人谈论竹子,以为它决没有动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爱,所以它奇巧怪异不如石,妖艳柔美不如花,孤零零有如高傲独立的士人,不能与尘俗混同合一。囡此自古以来知道珍爱竹子的人极少。那么京城人难道也是能知竹而加以珍爱的吗?他们不过是想用此与别人争夸富贵,如同用奇花异石向人炫耀一样。所以京城人的珍爱竹子,与江南人的不重视竹子,他们同属于不知竹是一样的。
任君在繁华纷闹中生长,而能不沉溺其中,衣饰牟马、僮仆、歌舞,凡是富贵人家所沉 湎嗜好的,一切排除而去。尤其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凛然有高洁独立之气,这正是任君对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世上可喜可玩的万物,有原本不能割舍的吗?那么假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其力予以收集,然后心里才高兴。任君的财力虽然使他能尽量寻觅奇花异石,然而他的爱好本不在此啊。可叹啊!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而为人所重视,对此我深深地有了感受了。
6.(1)“明月”用以象征(比喻)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象征(比喻)奸佞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
(2)借
上一篇:
广东2006中考模拟试题1
下一篇:
成都七中高2006级复习检测题(1)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
关于“高二语文难”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